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基于对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筛选,寻找新型非核糖体肽类抗菌物质。通过对烟台沿海地区的土壤、海水及近海常见海洋生物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细菌的单克隆,以大肠杆菌(E.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为指示菌进行初步筛选,以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E.coli B2(blaNDM-5+mcr-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T144作为指示菌对有活性的细菌进行二次筛选。通过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比对,确定活性菌种属。采用有机萃取法对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通过凝胶层析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利用分析型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进—步利用质谱对纯化后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活性菌属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种,将其命名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9-14(活性菌9-14)。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RSA T144、E.coli ATCC 25922和E.coli B2均具有高效抑制作用。活性菌9-14代谢产物是由氨基酸链组成的环状脂肽,属于伊枯草菌素的衍生物。对活性菌9-14代谢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谱研究发现,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该抗菌物质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减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抗菌物质对所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不表现活性。本研究得到一种新型的抗菌物质,以该抗菌物质为抗菌药物的前体,可为食品安全和疾病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筛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的生长曲线、人工胃肠液、pH及猪胆盐耐受性,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耐酸性和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药敏试片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在经过4~6 h的缓慢生长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24 h为该菌的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保持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5.55%和53.33%;pH 2.0时该菌存活率为14.14%,随着酸性的减弱,存活率逐渐上升,在pH 7.0时存活率可以达到93.85%;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相同的胆盐浓度,24 h的存活率低于3 h。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生素阿莫西林耐药。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活化,对人工胃肠液、胆盐及pH的耐受性良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莫西林耐药。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甘肃地区奶牛场饲料中的酿酒酵母菌,进而研究酿酒酵母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活性。通过YPD固体培养基对采集的5份饲草和5份饲料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分别进行生化鉴定和26SrDNA测序鉴定,进而检测酿酒酵母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4种共12株酵母菌,分别为3株酿酒酵母菌(Y1、Y7和Y11)、4株汉逊德巴利酵母菌、3株浅黄隐球酵母菌和2株戴尔有孢圆酵母菌;3株酿酒酵母菌的发酵液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其中酵母菌Y7和Y11的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而Y1的发酵液只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性能优异的酿酒酵母菌用于微生态制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S.cerevisiae in the dairy feed and analyz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cerevisiae fermentation brothe in vitro.5 forage samples and 5 fe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isolate yeast by YPD solid medium.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and 26S rDNA sequence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isolated strain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cerevisiae strains was tested by cylinder plate method.A total of 12 yeast belonged to 4 speci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cluding 3 S.cerevisiae (Y1, Y7 and Y11), 4 Debaryomyces hansenii, 3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and 2 Torulaspora debrueckii.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3 S.cerevisiae fermentation brothe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E.coli and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different.Y7 and Y11 fermentation brothe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o all the tested pathogens, while Y1 inhibit E.coli alone.This study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probiotics containing S.cerevisiae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状况,采用建立的畜禽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内牛粪污、猪粪、鸡粪、鸭粪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进而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并对药敏试验中多重耐药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预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检测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重复性好,特异性高。从80份畜禽粪污样品中分离到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34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的耐药比例高于50%,高于25%以上的还有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异噁唑、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呋;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鸡粪、鸭粪、牛粪和猪粪中的4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携带10、8、20和15种耐药基因;鸡粪中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11种耐药基因。说明山东地区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状况严峻,菌株普遍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 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 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均为7.81 mg/mL; 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 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 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 MIC和MBC均>250 mg/mL,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 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 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 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 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 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 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 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渗对多重耐药菌外排泵和外膜孔道蛋白基因表达及其生长的影响,试验应用生长曲线和相对适应性测定,对比考察不同盐胁迫条件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QL15和敏感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生长差异,采用RT-PCR方法考察2种盐胁迫条件下外排泵与外膜孔道蛋白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大肠杆菌QL15为高水平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大观霉素和恩诺沙星耐药最为严重,可达耐药标准MIC的32倍;独立培养时大肠杆菌QL15对NaCl胁迫的敏感性大于大肠杆菌ATCC 25922,并且在6.0% NaCl胁迫下,大肠杆菌QL15在10 h内生长缓慢,但是在24 h细菌峰值浓度更高;混合培养时大肠杆菌QL15在6.0% NaCl胁迫时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在体外培养中更具竞争优势。大肠杆菌QL15共携带5大类、15种耐药相关基因,其中含8种外排泵基因和3种外膜孔道蛋白基因;大肠杆菌ATCC 25922在6.0% NaCl浓度下的5种基因表达量较3.5% NaCl均出现约50%的显著下调(P<0.05),大肠杆菌QL15在6.0% NaCl浓度下除acrB、ompF基因下调外,其余3种外排泵与外膜孔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则显著上调(P<0.05)。推测大肠杆菌QL15对盐胁迫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钰  马曦  赵金标  鲁琳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12-2819
【目的】探究不同培养及发酵条件对地衣芽孢杆菌19148抑菌作用的影响及地衣芽孢杆菌19148的耐药性。【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在不同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条件下培养地衣芽孢杆菌19148菌液,将培养后的菌液离心、过滤制成无菌滤液,并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探究无菌滤液对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2的抑制能力。通过药敏纸片法探究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27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4和75 ℃下生长受到抑制,25、37和45 ℃能正常生长,其中在37 ℃抑菌活性最好。在pH 5.0~9.0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pH为6.0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对铜离子不耐受,但对镁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且不同浓度镁离子处理组间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3%种子液接种量、150 r/min发酵28 h时,体外发酵的抑菌活性最好。耐药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青霉素、四环素、头孢他啶、呋喃唑酮和多黏菌素B 5种抗菌药中介,对头孢哌酮和红霉素等其他22种抗菌药敏感。【结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应用于工业发酵饲料生产,对抗菌药不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The probiotics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of weaning piglets.The isolated probiotics and E.coli K88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culture of 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1 (IPEC-1).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in the supernatant was measured after incubating for 2.5 h.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iotics and E.coli K88 were co-cultured in vitro, the number of E.coli K88 was counted and the probiotics which could be resistant to the E.coli K88 were selected 2.5 h l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ctobacillus casei and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LDH activity (P<0.05), decrease the damage of E.coli K88;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E.coli K88.At the same time,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acid and bile sa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illus coagulans strains had great potential as the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strains.The methods could be used as a model of screen probiotics which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E.coli K88 in vitro.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从断奶仔猪肠道分离的益生菌为试验菌株,将大肠杆菌K88和益生菌接种到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1,IPEC-1)中,测定培养2.5h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同时将益生菌和大肠杆菌K88体外混合培养2.5h,进行平板计数,统计大肠杆菌K88菌数的变化,筛选出可以抑制大肠杆菌K88的益生菌。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IPEC-1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活性(P<0.05),降低大肠杆菌K88对细胞的损伤;凝结芽孢杆菌能降低DMEM培养基中大肠杆菌K88的生长速度,结合模拟制粒过程及胃肠道环境的耐高温、耐酸及耐胆盐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该凝结芽胞杆菌对大肠杆菌K88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酸及耐胆盐性能,具有作为微生态制剂菌株的应用潜力。本试验建立了能够抑制大肠杆菌K88的益生菌体外筛选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乳房炎生鲜乳样本及环境样本致病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临床用药指导和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对内蒙古地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468份(乳房炎生鲜乳样本199份,乳房炎奶牛饲养环境样本269份)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且对引发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呈现出小、白且偏黄色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56株,分离率为11.97%;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44株,分离率为9.40%。在199份生鲜乳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1.11%和17.09%;在269份环境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20%和3.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63%、78.13%、75.00%、68.7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94.29%、45.71%;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利福昔明表现出较高敏感性。【结论】内蒙古地区引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牦牛隐性乳房炎(SCM)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自甘肃省甘南州夏季牧场收集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牦牛乳样,通过兰州乳房炎试验(LMT)筛选SCM乳样,从中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培养,利用16S rDNA鉴定主要病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判定其药物敏感性,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牦牛SCM乳样324份,检出率14.43%;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肠球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47.52%;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43.40%和20.75%;粪肠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5.00%和16.67%;59株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RSA 12株,其中7株携带mecA基因,5株含mecC基因;四环素外排泵基因tetK、tetA携带率最高(85.45%、56.36%),核糖体保护基因tetM携带率最低(34.55%);毒力基因中,clfA、clfB、fib、coa基因检出率较高(87.64%、84.27%、83.15%、82.02%)。研究表明,牦牛SCM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对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黏附因子和凝固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使用牛津杯法检测GX20200417-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通过与霉菌毒素共培养后使用ELISA方法研究GX20200417-1菌株对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并饲喂小鼠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能够耐受pH 2.0及0.3%胆盐,并在人工胃肠液中有至少1×104 CFU/mL的活菌数;GX20200417-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赤霉素及黄曲霉毒素均有降解作用,但对呕吐毒素无降解作用;灌服GX20200417-1菌株后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鉴定武汉市患皮肤病犬猫细菌性病原,并探索其对传统抗菌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藤黄酸(GA)和6-溴靛玉红-3’-肟(BIO)的敏感性。【方法】 对患皮肤病犬猫采样并分离病原,通过生长特性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PCR等方法鉴定并利用SPF小鼠验证致病性;通过药敏纸片验证其对传统药物的耐药性,并测定天然产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 分离得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伪中间型葡萄球菌、2株猫葡萄球菌、1株犬链球菌及1株奇异变形杆菌。SPF小鼠皮肤创伤感染验证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犬链球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对各自受试药物均敏感;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氯霉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天然活性产物GA和BIO对上述9株菌均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且除分离菌株F5外GA对分离菌株的MIC值均小于BIO。【结论】 本研究共分离得到5种、9株犬猫皮肤细菌。犬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对传统抗菌药物均敏感,部分葡萄球菌存在耐药。GA和BIO对犬猫皮肤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活性,显示其可作为防控犬猫细菌性皮肤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型和大肠杆菌(E.coli)型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相关因子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将105 CFU·mL-1S.aureusE.coli经乳导管分别注入奶牛乳房,在感染第7天采用活体无菌手术法采集乳腺组织,并采用组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法进行乳腺炎模型的鉴定;利用qPCR分别检测了2个诱导组和对照组奶牛乳腺组织的趋化因子家族(CCL2、CCL8、CXCR1、CXCL2和CXCL13)、补体因子(CFICFB)、自噬调节因子DEPP1和白细胞介素受体IL21R共9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LR4/NF-κB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TLR4、NF-κB和TNFα)在2个诱导组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合HE染色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2种类型的奶牛乳腺炎活体模型。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7个基因(CCL2、CCL8、CXCR1、CXCL2、CFICFBIL21R)在2个诱导组乳腺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01),CXCL13的mRNA转录水平仅在S.aurues诱导组乳腺组织中极显著上调(P<0.01);DEPP1的mRNA转录水平在2个诱导组中均极显著下调(P<0.01)。此外,CCL2、CCL8、CXCR1、CFIIL21R共5个基因在E.coli诱导组中的mRNA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高于S.aureus组(P<0.01)。S.aureusE.coli感染均可导致奶牛产生严重的临床乳腺炎症状,并促使上述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乳腺组织中发生变化,以应对乳腺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趋化因子CCL2等5个基因在E.coli诱导组中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S.aureus诱导组,解释了E.coli常常能引起急性乳腺炎,而S.aureus可引起慢性乳腺炎的原因。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乳腺炎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常规、血清生化及抗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8头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两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kg地衣芽孢杆菌、1 g/kg解淀粉芽孢杆菌,试验期28 d。在试验第14和28天,空腹称重并计算采食量,每个重复选取2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试剂盒方法测定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各组断奶仔猪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第14天血液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2(IL-2)、丙二醛含量及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第14天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第28天血液中IL-2含量显著降低,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或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改善仔猪血液指标,保护肝脏功能,且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还可以提高仔猪新陈代谢,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大肠杆菌菌体微量凝集试验定型血清库,改良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工艺,本试验选取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血清型进行定型血清制备方法的探究。首先用大肠杆菌不同血清型的参考菌株制备灭活抗原,而后多次免疫家兔以采血获得粗血清,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确定不同粗血清的交叉凝集素及凝集效价,再通过交叉凝集素吸收法结合血清稀释法消除非特异性凝集,最终研制出特异性良好的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本研究确定了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定型粗血清的主要交叉凝集素,最终成功研制出特异性良好的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50、O60、O117、O131定型血清共4种,凝集效价在1:256至1:2 048之间,其中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50、O60定型血清无交叉凝集素,为单因子定型血清,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117、O131定型血清存在1~2种非特异性的交叉凝集素O14和O107。本研究作为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制备工艺摸索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为完善中国大肠杆菌菌体微量凝集试验定型血清库,进一步改良微量凝集试验用大肠杆菌O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酸性改造的蛋清溶菌酶对两种革兰阳性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两种革兰阴性菌G-(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温(57.0±0.1)℃、pH 2.0条件对蛋清溶菌酶进行改造,透射电镜观察改造蛋清溶菌酶的超微结构,8-苯胺基-1-萘磺酸(ANS)测定蛋清溶菌酶改造前后疏水性的变化,圆二色谱法与BeStSel软件分析改造后溶菌酶二级结构的改变,并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改造后蛋清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抑菌直径,生长曲线测定法测定改造后蛋清溶菌酶的最小抑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4种供试菌菌液与菌体中溶菌酶含量变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为短杆状纤维结构;ANS和圆二色谱法结果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疏水性增强,β折叠含量提高31.7%;牛津杯法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对试验菌的抑菌强弱为鳗弧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发现,鳗弧菌最小抑菌浓度为8 μmol·L-1,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 μmol·L-1;Western blot发现菌液中改造蛋清溶菌酶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而菌体中溶菌酶含量和分子质量发生改变,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在10 ku处出现条带,且革兰阳性菌在22 ku处溶菌酶含量增加,但菌液上清均仅在14.3 ku处有条带。结果提示,改造蛋清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为改造蛋清溶菌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