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借助于细菌的分泌系统来发挥其毒性。革兰氏阴性细菌有5种类型蛋白分泌系统(Protein secretion system),即Ⅰ~Ⅴ型。其中,Ⅲ型分泌系统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Ⅲ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动、植物致病菌中。在动物致病菌中,胞外菌利用Ⅲ型分泌系统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跨越胞膜将特异性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而存在于空泡中的细菌也利用此系统穿越空泡膜注入蛋白质,从而来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研究该分泌系统可能会发现新药的靶子,理解该分泌途径可能对于高毒性的或不稳定的成分的靶向运输等都有重要意义,Ⅲ型分泌系统正日益受到微生物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发现是病原菌致病机理的重大发现。病原菌为了生存和进入真核宿主细胞,经过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了入侵宿主细胞的特异性机制,其中最显著的机制是细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T3SS可以将病原菌效应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细胞中。最初T3SS只是在少数的致病菌中发现,后来在人类、动物甚至植物的共生菌或益生菌中都有发现。近几年在T3SS的结构、装配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上取得巨大的进展。研究T3SS的装配不仅有助于探索病原菌的致病机制,还对研究细胞器装配和蛋白分泌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细菌为了促进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提高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定植能力,进化出了许多简洁的机制,用来加工、组装和分泌相应的功能性蛋白~([1])。目前已经在细菌中发现了9种分泌系统,包括:Ⅰ型分泌系统(Type Ⅰ secretion system, TISS)由3种蛋白(内膜ABC转运蛋白、周质膜融合蛋白和外膜孔蛋白)组成跨细胞双层膜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4.
分枝杆菌能够通过特异性的系统分泌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对致病性分枝杆菌的存活和毒力来说非常重要。RD-1区是卡介苗同致病性分枝杆菌相比缺失的区域,该区域编码的分枝杆菌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结核病领域研究的热点。RD-1区编码蛋白参与了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瓦解细胞膜、协助分枝杆菌逃逸宿主杀伤,辅助毒力蛋白分泌等。本文对RD-1区编码蛋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细菌分泌的蛋白是决定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蛋白由细菌合成并分泌之后,或者存在于细菌表面,或者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或者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含有典型信号序列的分泌蛋白由经典的Sec途径介导分泌,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结合蛋白(FnBP)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识别黏附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组分,它能特异性地黏附于表面,从而能使细菌有效地黏附于宿主组织中,引起宿主感染,本文从其结构、功能、结构组成和作为抗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兽医临床研究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32(Rop32)是由弓形虫棒状体在感染细胞中分泌于宿主细胞中的磷酸激酶,但其功能尚不清楚。为筛选与Rop3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利用构建的p GBKT7-Rop32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Y2H,通过表型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文库中筛选与Rop3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表明p GBKT7-Rop32诱饵质粒无自激活和细胞毒性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共筛选到12个与Rop32具有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将筛选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蛋白包括1个参与蛋白转运相关蛋白、1个凋亡相关蛋白、1个细胞骨架蛋白、1个参与能量转化的磷酸转移酶以及8个其它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进一步验证了Rop32和SEC63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Rop32与参与蛋白转运的SEC63的相互作用提示Rop32可能在弓形虫对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运输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包括艾美耳球虫、巴贝斯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此类原虫具有保守的棒状体、致密颗粒以及微线等顶端复合器结构,这些细胞器可分泌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介导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而棒状体蛋白是这类原虫在入侵过程中由棒状体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纳虫...  相似文献   

9.
病原体在感染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寻找外在的基本营养物质,又要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这些过程大多都依赖于某些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由细菌自身合成及释放,或存在于细菌表面,或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或者是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菌的各种重要生命活动,包括菌毛和鞭毛等细胞器的生物合成、营养物质的获取、对宿主细胞的毒力以及对药物抵抗力的形成等.因此,充分了解这些蛋白质从细胞内膜(IM)、细胞周质和外膜(OM)到达细菌表面的运输过程是了解宿主和病原菌之间联系的关键.分子微生物学已经揭示了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泌生物学活性外蛋白的多种不同机制,目前备受关注6个分泌系统即Ⅰ,Ⅱ,Ⅲ,Ⅳ,V,Ⅵ及Ⅶ型分泌系统[1].所有的分泌系统均持有特殊的成分来介导效应蛋白穿过细菌不同的膜结构(即IM、细胞周质和OM).这些分泌途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组群:Sec依赖性和非Sec依赖性[ 2].其中Ⅱ型分泌系统(T2SS)和V型分泌系统(T5SS)用Sec转移酶和氨基端信号肽运输其效应蛋白,Ⅰ型(TlSS)、Ⅲ型(T3SS)、Ⅳ型(T4SS)和Ⅵ型(T6SS)则采用的不依赖Sec转移酶的机制.Ⅵ和Ⅶ(T7SS)型分泌系统是最近被发现的分泌系统[3-5],还不清楚T7SS的机理,但已知T6SS被认为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潜在毒力决定因子,能够促进细菌病原体之间,以及细菌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现在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但已经在不同的动物感染模型中观察到了T6SS表型.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入侵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寄生虫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艾美耳球虫属于顶复器门原虫,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需要通过入侵虫体顶端的顶复器分泌蛋白发挥作用.目前已报道与鸡球虫入侵相关的重要蛋白,包括微线蛋白、蛋白激酶、热激蛋白以及糖酵解酶等.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鸡球虫入侵宿主细胞以及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发育、参与了虫体的细胞周期活动以及参与了糖酵解提供虫体入侵需要的能量等,进一步对这些分子进行研究,对了解鸡球虫入侵宿主细胞的相关机理及发展抗球虫病疫苗和治疗药物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与宿主作用时,主要利用Ⅰ、Ⅱ、Ⅲ、Ⅳ型分泌系统分泌一些能改变宿主细胞新陈代谢的毒力因子。Ⅰ型分泌系统是由3种在内外膜之间能形成一通道的蛋白质组成,是一步分泌,如E.coli的溶血素;Ⅱ、Ⅳ型分泌系统,穿过内膜时伴随N端氨基酸序列的断裂,穿过外膜时包括形成通道,由Ⅱ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蛋白使用通用分泌途径到达胞周间,然后再通过通道蛋白穿越外膜;Ⅲ型分泌必须有胞浆蛋白、内外膜蛋白等20多种蛋白的参与,这是一种多成分分泌系统,利用ATP提供的能量,能把效应分子直接从胞质输送到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12.
以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OVA、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的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tG2F)为免疫原,经口服途径接种BALB/c小鼠,每2周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免疫后,以ELISPOT法分别测定免疫小鼠派伊尔氏结细胞中特异性针对OVA和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的IFN-γ分泌细胞和IL-4分泌细胞。同时,运用ELISA分别检测血清、肠黏膜中的GFP特异性抗体,分析了口服重组减毒沙门菌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动态规律。实验表明SL7207(ptG2F)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产生了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H-2~d)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在第2次免疫后,即可检测到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和IL-4分泌细胞;在第3次免疫后,IFN-γ分泌细胞数量明显高于IL-4分泌细胞数。然而,在第4、5次免疫后,IFN-γ分泌细胞数和IL-4分泌细胞数相当,未见明显变化。试验中未能检测到针对OVA CD8~ T细胞表位(H-2~b)的细胞免疫应答。运用ELISA方法检测到SL7207(ptG2F)、SL7207(ptGFP)免疫组GFP特异性IgG和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重组减毒沙门菌口服免疫可以有效运送外源抗原至宿主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通过定植粘附于肠道表面而对宿主发挥作用,粘附机制迄今仍未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乳酸菌粘附的宿主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学说和肠道上皮细胞粘附受体与乳酸菌表面分子粘附学说已成为主流学说。粘附过程中,需要粘附物质与宿主糖蛋白等粘附受体结合,粘附物质目前主流学说为脂磷壁酸学说、粘附蛋白学说、细菌表面分子学说。粘附效应的形成受到pH、温度、Ca2+、乳酸菌粘附数量、金属离子、粘附时间等因素影响,保护被粘附宿主细胞形态完整与生物屏障等生物学效应,对外籍菌起到占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猪瘟病毒(CSFV) Ems蛋白是瘟病毒属成员特有的囊膜糖蛋白,在病毒吸附和侵入靶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Ems特异性抗体对CSFV石门强毒株感染的PK-15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对获得的蛋白复合物进行Shotgun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病毒感染细胞样品中含有199种差异蛋白,其中可能包含与Ems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同时,实验还对Co-IP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切取差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以进一步验证Shotgun技术的蛋白筛选结果.通过Co-IP和Shotgun质谱分析,本研究筛选出一些可能在CSFV生命周期中与Ems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SFV在宿主细胞中的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非特异性免疫在动物机体抵抗有害微生物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有害病原体的检测和清除是生物体生存必需的。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作为一种绝大多数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在宿主识别和刺激相应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关键信号作用。本文主要论述PGN在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引起的信号传导过程和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号蛋白;介绍PGRPs蛋白家族和最新发现的Nods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研制抗鸡EphrinA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试验用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鸡EphrinA2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以纯化的EphrinA2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用SDS-PAGE、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验证表达产物及单抗的特性。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His-EphrinA2-RBD主要位于细菌包涵体中;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EphrinA2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H6和1G9;单克隆抗体4H6不仅能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phrinA2在DF-1细胞中表达的EphrinA2蛋白,而且能有效识别LMH和DF-1细胞中内源性的EphrinA2蛋白。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H6与鸡EphrinA2蛋白反应性和特异性均良好,能够应用于鸡EphrinA2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99-1703
沙门菌可以通过"拉链"与"触发"2种机制入侵宿主细胞,"触发"机制依赖于三型分泌系统,"拉链"机制依赖于细菌表面蛋白(侵袭素)与细胞膜受体的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反应,最终导致细菌内化。Rck、PagN和HlyE是目前被鉴定的3种侵袭素。沙门菌入侵基因的表达受转录水平的几个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生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干预肠道生态系统的新手段.后生元是指由活细菌分泌或细菌裂解后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产物或代谢副产物),如酶、肽、磷壁酸、肽聚糖衍生的多肽、多糖、细胞表面蛋白和有机酸等可调控宿主健康的小分子.尽管目前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尚未发表关于后生元的共识,但作为与益生菌密切相关的概念依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和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相互作用的猪宿主蛋白,我们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文库得到与CSFV E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RACK1蛋白,经共转化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进一步证实两者可以特异性结合,并且共聚焦试验表明两者共定位于细胞的细胞浆。本研究显示E2蛋白与宿主细胞RACK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RACK1在CSFV感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647-1652
<正>革兰阴性菌具有外膜和内膜2层脂质双分子层,其分泌系统较革兰阳性菌更为复杂多样,而其中V型分泌系统是其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V型分泌系统所转运的蛋白质统称为自转运蛋白(autotransporter)。自转运蛋白是在革兰阴性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质,它通常作为细菌的外膜蛋白或者分泌蛋白在细菌的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动物共生菌或致病菌中,这些细菌在与宿主体内环境的长期共同进化中,分化出多种功能的自转运蛋白,使其能够更加适应体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