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扬州地方品种苏禽绿壳蛋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来源及其变异趋势,本研究从扬州某规模化种鸡场病鸡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并测定了1株ALV-J(JS18YZ09)的全基因组序列,对该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2009年江苏地区蛋鸡分离株JS09GY3同源性最高,为93.7%,但其5'LTR和3'UTR区变异较大。其env基因则与2013年广东肉鸡分离株GD13GZ同源性最高。JS18YZ09株5'LTR序列含有多至6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EBPalp,同时U3区有11 bp的缺失,在其3'UTR的rTM区存在175 bp的缺失。综合5'LTR,env和3'UTR区序列特征,推测引起本次地方品种苏禽绿壳蛋种鸡禽白血病的ALV-J很可能来源于江苏地区蛋鸡分离株JS09GY3,但其可能已经与广东地区株GD13GZ株发生了重组,且有新的变异趋势。本实验对苏禽绿壳蛋鸡ALV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研究丰富了AL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06-210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ALV-p27群特异性抗原检测、PCR鉴定、病毒分离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从广东某鸡场分离鉴定出1株ALV-J,命名为GD14A8。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GD14A8分离株的gag、pol、env基因和LTR相对保守,而3′UTR变异较大,与ALV-J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仅为82.5%~92.5%,其中rTM和E元件呈现大量碱基缺失,U3区出现与血管瘤分离株NHH和SCDY1类似的11个碱基缺失,可能与血管瘤形成相关。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14A8分离株与我国鸡源ALV-J血管瘤分离株SCDY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分析黄羽肉鸡源ALV-J毒株的分子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为深入了解广东地区ALV-J的变异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在黄羽肉鸡中的流行状况,采用病料研磨液接种DF-1细胞、ELISA p27抗原检测、PCR扩增等方法,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疑似禽白血病的黄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GDLZ0715。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分子学特性,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其他ALV-J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DLZ0715分离株整个基因组中gag、pol、env基因和LTR相对保守,与各参考ALV-J毒株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3.5%~95.9%、96.8%~97.3%、89.6%~94.6%和90.8%~95.1%;3′UTR变异较大,与各ALV-J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仅为80.5%~93.4%,其中rTM和E元件大量碱基缺失;进一步分析表明3′UTR中rTM区和E元件大量碱基缺失正成为我国肉鸡ALV-J毒株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我国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蛋鸡分离株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将山东省某鸡场采集的蛋鸡病料样品接种DF-1细胞系,利用ELISA群特异性抗原检测以及亚群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离鉴定得到一株ALV-J,命名为SD1009,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该序列与其他ALV-J代表性病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D1009分离株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与各参考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5%~99%,env基因的同源性为91%~95%;在其5'UTR中出现了连续19 bp的插入突变,与TW-3577、SDAU09C3、JS09GY6、JS09GY3蛋鸡分离株的5'UTR基本一致,提示19 bp的插入现象可能是近年来蛋鸡ALV-J的进化趋势;此外,其3'UTR的rTM和DR区出现部分缺失现象,该缺失部分也可能与ALV-J进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地方品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净化情况,利用ALV-p27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分离、PCR扩增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从广东某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鉴定出1株ALV-J,命名为GDYH-Y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GDYH-Y1分离株的LTR、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而3′UTR和gp85基因变异较大,其中gp85基因与ALV-J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仅为87.5%~92.8%,3′UTR区的rTM出现大量碱基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YH-Y1分离株与美国白羽肉鸡源分离株ADOL-7501亲缘关系最近。研究为广东地方品种鸡ALV-J净化效果提供数据参考,为分析广东地方品种鸡ALV-J毒株的分子特征和变异趋势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广西的地方肉鸡及河北、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了3株禽白血病病毒.剖检疑似发病鸡只.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经过RT-PCR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CEF细胞,连续传代2次,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p27抗原检测为阳性.同时提取病毒基因组,用H5/ADI和H5/H7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3株为ALV-J亚型.进一步设计ALV-J亚型gp8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确认分离到的3株病毒为ALV-J亚型.其gp85序列与标准毒株HPRS-103同源性为96%.同时,用p27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毒力.综上所述,我们从广西地方肉鸡巾分离到1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从河北及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2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川首例分离株SCMS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env)基因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本实验通过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RT-PCR及PCR检测技术,对包括env基因和部分3'UTR在内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该病毒gp85基因出现6个碱基的缺失,与HPRS-103原型株6995位~7242位对应的核酸序列也发生248个碱基的缺失,包括整个rTM区域.这些碱基的缺失在病毒致病性变化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817肉杂鸡肉瘤组织分离出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生长迟缓并发生颈部肉瘤。取肉瘤组织上清液接种CEF,培养12d,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检测结果表明,从该肉瘤组织分离到A亚型与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J),命名为SD1005株。取肉瘤组织上清液人工感染817肉杂鸡与SPF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复制出同样肉瘤。用复制出的新鲜肉瘤分别制备肉瘤细胞与肉瘤组织触片,IFA试验再次验证出ALV-A与ALV-J均为阳性,而且发现ALV-A与ALV-J分别共感染同一个组织细胞。同时,通过PCR方法用针对ALV-A、ALV-J的2对引物扩增并鉴定出肉瘤组织中含有ALV-A、ALV-J。对扩增的ALV-J囊膜糖蛋白(env)基因1 710bp片段进行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SD1005株与14株国内外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8.5%~94.0%,其中与来自白羽肉鸡的美国参考株0661(AF247566)、ADOL-Hc1(AF097731)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0%、93.8%。本研究显示,来自817肉杂鸡的肉瘤组织上清液接种鸡可诱发急性肉瘤,其中既检出ALV-A,又检出ALV-J,但急性肉瘤由单个病毒诱发还是与共感染...  相似文献   

10.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D08株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F-1细胞培养、ELISA抗原检测和特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禽白血病感染的黄羽肉种鸡中,分离并鉴定出1株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命名为GD08。依据A亚群原型株RAV-1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首次完成了ALV-A中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显示GD08株基因组序列全长7 704 bp,其中gp85全长为1 018 bp,预计编码33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D08株的gp85与国内外各参考毒株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44.2%~89.4%之间,其中与A亚群MAV-1株相似性最高(89.4%),与J亚群原型株HPRS-103相似性最低(44.2%)。基于ALV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GD08株与MAV-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在J亚群禽白血病普遍流行的情况下,ALV-A引起禽白血病病例在我国华南地区依然存在,提示了我国华南地区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流行呈现复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冷适应疫苗可以弥补灭活疫苗临床保护效果的不足。为明确宿主对冷适应疫苗的免疫应答效应,本研究将H9N2AIV(A/chicken/Shandong/903/2013,CK/903/2013)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连续降温传代,获得在25℃能够稳定复制的冷适应株Ca30。实验结果显示:Ca30株具备冷适应性和温度敏感性,在传代过程中病毒HA蛋白出现多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在25℃传代20次后已经获得稳定的氨基酸突变。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以106.0E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1周龄SPF鸡,Ca30株仅在喉气管中低水平复制,病毒接种后第3周SPF鸡血清针对Ca30株、异源病毒株1167的血凝抑制效价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2log2和5.8log2,接种后第4周针对母本病毒CK/903/2013的血凝抑制效价达到最高值7.6log2。qPCR检测结果显示,Ca30在25℃时能够在鸡胚肺脏、肝脏和心脏中复制,对肺脏的亲和力最强。利用qPCR检测冷适应株Ca30接种鸡胚后各脏器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Ca30株感染鸡胚后,引起鸡胚肺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18~16.47倍;感染后8h引起鸡胚心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的转录水平上调,之后降低甚至下调;72h时引起鸡胚肝脏中IL-1β、IL-6、IL-8和OAS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28~6.53倍;在鸡胚脑组织中,各类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本研究培育了一株H9N2AIV冷适应毒株Ca30,为深入研究冷适应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3.
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 3C蛋白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 3C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将该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应用于3C的检测。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3C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56 000; IFA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够检测到3C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在细胞中过表达的3C蛋白。本研究制备的FMDV 3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FMDV及其3C蛋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d采血1次,直至24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单宁作为植物源的天然物质,其抗菌、无残留、环保、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在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推广利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单宁的来源、分类、结构、性质、活性特点和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的利用单宁类物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采用PCR法从五指山猪、临高猪和屯昌猪3种海南地方猪的血液中克隆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种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的扩增长度均为2649bp,编码区长2358bp。3种猪TLR2基因序列的种内比对结果显示,五指山猪种内有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2处位于编码区;屯昌猪种内有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均在编码区外;临高猪种内有4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1处位于编码区。种间比对结果显示3种猪有12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3处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猪的TLR2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在99.6%~99.9%之间。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显示,海南猪TLR2基因在876、1454位点呈现的AG突变均引起了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提示可能存在TLR2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填补了海南地方猪TLR2基因多态性空白,为深入研究TLR2基因多态性与猪疫病易感性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6种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秧、大豆秸秆、甘蔗渣、甘蔗梢)在肉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为其在肉牛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头30月龄、体重[(415±20) kg]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鲁牛阉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评定其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花生秧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花生秧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2) DM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秧>大豆秸秆>甘蔗梢>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渣,除玉米秸秆和甘蔗梢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粗饲料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花生秧的OM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O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不同粗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均差异显著(P<0.05),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秧>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甘蔗梢>水稻秸秆>甘蔗渣。大豆秸秆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花生秧和大豆秸秆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 <0.05),甘蔗渣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由此可见,6种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和瘤胃降解规律各异,其中,花生秧的可利用价值最高,甘蔗梢也是一种优质的粗饲料资源,甘蔗渣可利用价值很低,不适合单独饲喂肉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遗传抗性与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性,本试验组建了肉鸡F_2代资源群体,在788只健康鸡中筛选了tva基因的抗性位点,分别测量记录每只鸡6、8、10、12周龄体重、屠宰体重、胸肌重、腿肌重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并与tva基因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发现,在该试验群体中存在3个突变型tvar3、tvar5和tvar6,命名为tvamut502-516。通过关联分析发现,tvamut502-516位点在屠体性状方面,只与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长、饲料转化率及其他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表明,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抗性遗传突变可以显著降低肉鸡的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并且对肉鸡的生长、饲料转化率等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没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该抗性位点可以兼顾抗性和生长发育,可应用于A亚型禽白血病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9.
体型性状在家畜育种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对体型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在育种中的联合应用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对一核心种猪场大约克猪的体重、背膘厚、体高、体长、胸深、胸宽、管围、臀围共8个影响猪体型的性状测定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8个性状可以聚为3类,体长、体高、体重和胸深聚为类Ⅰ,臀围、胸宽和管围聚为类Ⅱ,背膘厚与其它性状相关最低,单独聚为类Ⅲ;主成分分析把8个性状简化为有独特的信息侧重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08%),分别为体重因子、体高因子、背膘因子和胸深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