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海兰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1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2组均自由采食,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4只鸡屠宰、测定繁殖系统的相关指标,同时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散养鸡期末体重、产蛋率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料蛋比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平均蛋重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鸡蛋的蛋白高度、蛋壳厚度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蛋黄颜色与笼养鸡鸡蛋相比有提高的趋势,蛋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于笼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由此可知,与笼养相比,产蛋期间散养降低了鸡体重,降低了繁殖性能,改善了蛋品质。  相似文献   

3.
选用1日龄济宁百日鸡(纯种)母鸡800只、公鸡80只,分为地面散养和传统笼养2个试验组,对不同饲养方式下济宁百日鸡生产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济宁百日鸡育雏期(0~6周龄)雏鸡的体重增长迅速,育成期(7~18周龄)笼养公鸡的体重始终高于笼养母鸡体重。在22、32、42、52四个周龄,笼养组母鸡体重均高于散养组母鸡,散养母鸡的产蛋期饲料转化比和每个鸡蛋耗料量高于笼养母鸡。在整个产蛋期,济宁百日鸡笼养组蛋重都高于散养组。综上,笼养鸡具有低耗料及高产蛋性能的特点,但是笼养鸡的死亡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比较了笼养、地面散养及林间放养三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鸡10周龄体重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5),12周龄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P0.05),14、16周龄体重笼养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14、16周龄笼养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笼养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地面散养和林间放养高2.23 g和2.30 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一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发育及繁殖性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散养鸡体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腺胃指数、直肠指数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产蛋率、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但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笼养鸡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与笼养相比,散养降低了鸡体重,增大了内脏器官指数,降低了繁殖性能,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2周龄的健康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笼养和林地散养,除饲养模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每10 d统计2组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产蛋性能方面,笼养组的破软壳率显著高于林地散养组(P0.05),而两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蛋品质方面,散养组的哈氏单位、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均好于笼养组,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的蛋相对体积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笼养蛋鸡的产蛋性能高于林地散养蛋鸡,而林地散养鸡的蛋品质高于笼养鸡。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22、32、42、52周龄笼养和散养的济宁百日鸡所产鸡蛋各100枚进行蛋品质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以了解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及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而哈氏单位显著低于散养组(P0.05);3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4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5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32、42、52周龄笼养组和散养组鸡蛋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本研究表明,饲养方式对济宁百日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对鸡蛋的常规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放养与笼养对文昌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60只120日龄放养和笼养的文昌母鸡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笼养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放养鸡(P<0.01),腹脂率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笼养鸡的腿肌率和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放养鸡(P<0.01);2种饲养方式下文昌鸡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间脂肪和肌肉蛋白质含量笼养鸡略高于放养鸡(P>0.05);肌肉水分含量笼养鸡显著低于放养鸡(P<0.05).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8):41-43
放养和笼养太行鸡蛋各30枚,分别测定蛋品质指标,包括:鲜蛋重,蛋白、蛋黄、蛋壳占全鲜蛋重百分比,蛋白、蛋黄中的蛋白质,蛋黄中粗蛋白和磷脂,蛋黄色泽及总胆固醇含量,蛋壳中的钙、磷以及蛋壳厚度。结果表明:放养鸡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蛋黄色泽、蛋黄中的粗脂肪和磷脂含量均显著高于笼养鸡(P<0.05);放养鸡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笼养鸡蛋壳中磷含量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蛋白占鲜蛋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放养太行鸡(P<0.05)。试验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可以影响太行鸡蛋品质,放养方式的蛋品质好于笼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质性状的影响,对20只62周龄的淮南麻黄鸡母鸡(笼养和放养各10只)肉品质和胸肌蛋白质、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水分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鸡肉pH、剪切力和腿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对鸡肉系水力和胸肌肉色影响显著(P<0.05或P<0.01)。放养母鸡鸡肉蛋白质、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水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放养母鸡鸡肉肉质好,含有较多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较好的人体营养补品。  相似文献   

12.
选取210只皖南三黄鸡,根据该系列商品代鸡的生产指标设计了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的日粮配方,能量值分别为12.81 MJ/kg、13.1 MJ/kg和13.38 MJ/kg,在常温下进行饲喂,每日称重,观察鸡群健康状况,试验持续6周。研究结果表明:高能量组生长性能都显著高于低、中能量组,尤其4周末和6周末时,高能量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但是,高能量组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中、低能量水平组,分别为85.29%和6.90%。取腹水、肝脏、心脏等病料,显微镜检查未发现细菌,细菌培养呈阴性。有腹水症状鸡的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及心脏指数(AHI)等指标均显著增高。以上结果显示:在肉鸡生产过程中,应协调好生长和腹水综合征发生之间关系,从而有利于发展皖南三黄鸡生产和减少腹水综合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纳雍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20只40日龄的健康纳雍土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检测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a*值、b*值、L*值、pH、滴水损失率、烹煮损失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3.25%(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5.91%(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2.44%(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a*值、pH分别显著提高2.47%、1.19%、3.37%、2.23%、3.13、1.54%(P<0.05)、滴水损失率、烹煮损失率显著降低2.65%和2.37%(P<0.05)。说明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可显著改善纳雍土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培育适合屠宰加工的早熟、青脚、优质肉鸡新品系,通过比较63日龄ABC、ABD和AEB杂交组合鸡群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初步筛选最优杂交组合。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63日龄母鸡体重均超过1.8 kg,公鸡体重均超过2.2 kg;公母鸡的屠宰率均超过86%,全净膛率均超过68%;ABC母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ABC组合母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P0.05);ABC和ABD组合公母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AEB母鸡肌苷酸含量(P0.05);ABC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D母鸡、AEB公鸡(P0.05);3个杂交组合组合间、组合内及公母间屠宰性能(失水率、剪切力和p H)均差异不显著。ABC公母鸡胸肌肉色L值显著高于其他2个杂交组合(P0.05);ABC母鸡肉色a值显著低于AEB(P0.05)。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发现ABC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苷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相对较好,初步确定ABC组合最佳,为下一步优质冷鲜鸡的新品系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制定优质肉鸭最优饲养技术方案,提高优质肉鸭饲养的经济效益和品质,本研究选择900只1日龄优质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在70日龄进行屠宰性能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网上平养肉鸭的屠体重较其他2种饲养方式有显著提升(P<0.05);网上平养的全净膛重与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与笼养无显著差异,但其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腹脂重高于地面平养(P<0.05);网上平养的腿肌重与其他2种饲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网上平养肉鸭的胸肌中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种方式显著提升(P<0.05),在腿肌蛋白质含量上三者差异不显著;网上平养肉鸭的腿肌脂肪含量高于地面平养(P<0.05),而3种饲养方式的胸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胶原及水分含量与笼养相比在胸腿肌中差异不显著。可见,优质肉鸭采用网上平养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酸化剂与益生菌混合制剂对广西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 400只84日龄的广西三黄鸡,并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鸡。A组(对照组):基础日粮;B组:基础日粮+1 g/kg混合制剂;C组:基础日粮+2 g/kg混合制剂;D组:基础日粮+0.1 g/kg恩拉霉素。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组的屠宰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组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P<0.05);D组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组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胸肌的肌内脂肪显著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2 g/kg酸化剂与益生菌混合制剂,有助于提高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并能通过降低滴水损失来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趾型北京油鸡产品品质的差异,通过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肉品特征的比较分析,获知北京油鸡多趾特征与其产品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为北京油鸡特色养殖及产品品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肉蛋兼用型北京油鸡,分为3组(双四趾、单五趾和双五趾),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共720只,分别对其生产性能(体重、产蛋率和蛋重)、蛋品质(哈氏单位)及肌肉品质(保水性、剪切力、TPA、核苷酸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双五趾北京油鸡在120和240日龄的体重均略高于双四趾和单五趾北京油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双五趾北京油鸡160日龄的蛋重显著高于其他趾型北京油鸡(P<0.05)。双五趾油鸡腿肌保水性显著好于其他趾型(P<0.05),腿肌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低于双四趾和单五趾油鸡(P<0.05),而内聚性和弹性则显著高于其他趾型(P<0.05),双五趾油鸡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趾型腿肌(P<0.05),不同趾型间北京油鸡风味物质无显著差异(P>0.05)。双五趾北京油鸡在前期体重与蛋重方面表现优于双四趾北京油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趾型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各有优势。总体来看,北京油鸡腿肌品质与趾型相关性大于胸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比较寿光鸡、固始鸡和罗曼蛋鸡在舍饲与林地放养混合模式下蛋品质及肉品质的差异。选取90日龄寿光鸡、固始鸡和罗曼蛋鸡母鸡各120只,每个品种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舍饲与林地放养混合模式下采用常规基础饲粮饲喂至180日龄。结果表明:罗曼蛋鸡与寿光鸡、固始鸡相比,蛋重显著升高(P0.05),而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降低(P0.05)。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中锌、硒、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罗曼蛋鸡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也较罗曼蛋鸡显著升高(P0.05)。寿光鸡、固始鸡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剪切力显著低于罗曼蛋鸡(P0.05),肉色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寿光鸡和固始鸡肌肉中甘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总之,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具有大蛋黄、高蛋白,且营养元素丰富,而罗曼蛋鸡的蛋含水量较高,蛋白质品质较差;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肌肉较罗曼蛋鸡具有较长货架期,且肌苷酸和氨基酸含量高,肉质鲜嫩,营养丰富;3个品种鸡中,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品质和肉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