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噻虫嗪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药性及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褐飞虱温室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毒死蜱的抗药性,以及对新型防控药剂氟啶虫胺腈和三氯苯嘧啶的敏感性;研究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和磷酸三苯酯(TPP)对噻虫嗪的增效作用;测定了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s酶活性。【结果】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表现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到277.92倍,对氟啶虫胺腈和三氟苯嘧啶仍处于敏感水平,对三氟苯嘧啶无交互抗性。PBO对噻虫嗪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倍数为1.99倍。温室抗性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s活性达到4.70×10-3 IU/mg,为室内敏感品系的2.13倍。【结论】细胞色素P450s活性的增强可能是褐飞虱对噻虫嗪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氟啶虫胺腈和三氟苯嘧啶轮换使用可有效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2.
通过添加各种离子通道抑制剂、水通道抑制剂及代谢抑制剂到上海青(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培养液中,研究植株对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添加水通道抑制剂、钾离子通道抑制剂、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抑制剂以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对上海青吸收DBP的抑制程度并不显著,添加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上海青吸收DBP的抑制程度降低了69.6%、69.1%,使上海青对DBP的富集系数降低了77.4%、95.2%。说明该水培条件下DBP进入上海青体内并非通过不耗能的各种离子通道或水通道,而是一个依赖能量代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施用农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研究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及转运机制对促进农药吸收、提高农药利用率以及创制新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为供试农药,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结合抑制剂(水通道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代谢抑制剂、蒸腾抑制剂)分析水稻各组织中农药含量及转运系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主要富集器官为根系,TF(转移因子)<1;噻呋酰胺的吸收转运与其质量浓度无关,在1.0 mg/L和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没有显著差异;在1.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水稻根系对三氟苯嘧啶的吸收是多通道参与的主动过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转运则是不需要通道蛋白以及载体协助的过程,对噻呋酰胺的吸收需要能量,可能依赖阴离子通道以及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棉蚜和棉长管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后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二者的抗药性机制。【方法】使用2、4 g/kg噻虫嗪包衣棉花,三叶期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取食0、2、6、12、24 h后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叶片后,低剂量处理组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除棉长管蚜AChE外均先被诱导,而后被抑制,不同酶受影响程度不同。高剂量处理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各解毒酶均被抑制;供试棉蚜AChE、CarE、CYP450、GSTs的相对活力分别为棉长管蚜的4.62、2.51、1.08、1.51倍。低剂量处理后棉蚜和棉长管蚜间AChE、CYP450、GSTs相对活力比短时内均升高,随时间延续又有所下降,而CarE则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高剂量处理后CYP450与CarE的相对活力比均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噻虫嗪低剂量种子包衣对蚜虫CarE和CYP450有短时的诱导作用,高剂量对各解毒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CarE与CYP450可能是蚜虫对噻虫嗪解毒代谢的关键酶,棉蚜较棉长管蚜对药剂包衣棉花适宜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噻虫嗪种衣剂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QuEChERS-UPLC-MS/MS方法,定期测定棉叶中噻虫嗪的含量,田间调查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防治效果。【结果】0.01~0.5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在0.01、0.20、0.50 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在棉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在93.4%~119.71%,相对标准偏差为0.34%~5.18%,方法检测限为0.001 mg/kg。噻虫嗪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85~4.03 d。下部叶中噻虫嗪含量分别占各处理总浓度的59.42%~76.39%,噻虫嗪主要分布在下部叶片。出苗后30 d时,600 g/100kg处理防效最佳,仍可达87.90%。【结论】使用600 g/100kg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可较好地防治苗期蚜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世界性害虫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为研究对象,筛选其参与噻虫嗪解毒的细胞色素P450主效基因。【方法】于2018、2019年利用点滴法监测新疆察布查尔县、伊宁县、塔城市、乌鲁木齐市和吉木萨尔县11个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并测定分析噻虫嗪LD50处理72 h后成虫中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酯酶(EST)的活性变化。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 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3个P450基因并分析6个P450基因(CYP4C1、CYP9e2CYP305a1CYP9Z25、CYP9YaCYP9Yc)在不同种群及噻虫嗪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抗性监测发现,2018年的YN1、URMQ1、TC和QPQL1以及2019年的YN2和JMS种群成虫对噻虫嗪抗性倍数(RR)分别达到5.99、8.81、10.86和20.33倍和11.82、14.05倍,为低至中水平抗性。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敏感种群URMQ2、URMQ3以及2个抗性种群YN2、JMS成虫分别经噻虫嗪LD50处理72 h后其P450活性均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76、2.75、1.91和1.66倍。另外,URMQ3种群的GST(CDNB和DCNB为底物)及URMQ2、YN2种群的EST活性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的1.19、2.10倍和1.35、1.91倍。转录组分析表明,通过合并组装分别获得噻虫嗪敏感和抗性种群样品56 872 051和62 249 136个原始序列数据以及55 903 706和61 082 076个过滤后的序列数据,过滤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8.39和9.16 G,碱基错误率均为0.03%。抗性种群中差异表达的P450基因13个,其中2个基因显著上调。3个上调的P450基因CYP4C1、CYP9e2CYP305a1的qRT-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qRT-PCR分析还发现CYP9Ya、CYP9Yc、CYP4C1、CYP305a1CYP9Z25在抗性种群成虫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噻虫嗪LD50处理均可引起URMQ2种群4龄幼虫和成虫CYP9Ya、CYP9Yc表达量显著上调。相关性分析发现成虫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与CYP9Y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YP9Ya可能在马铃薯甲虫中对噻虫嗪具有重要的解毒作用,其他基因的作用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对噻虫嗪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为合理利用杀虫剂防控该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2种药剂对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1~7d后,噻虫嗪的LC50为1.4349~0.1368 mg/L,吡虫啉的LC50为61.9920~1.2364 mg/L,分别是噻虫嗪的43.20~9.03倍.在0.1~20.0 mg/L用药浓度下,噻虫嗪的致死率为55.00% ~100.00%,LT50为0.61~5.56 d,而吡虫啉的致死率为30.00%~76.67%、LT50为1.68~14.40 d.说明福建省北峰地区的假眼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敏感性强于吡虫啉,噻虫嗪比吡虫啉更适合用于防控该地区的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和25 g/L溴氰菊酯乳油5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675 mL/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0 g/hm2以及3%阿维菌素乳油300、450 mL/hm24个处理防治烟粉虱均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黄瓜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贵溪、金溪两地马尾松毛虫种群进行毒力测定和多功能氧化酶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随龄期增加而提高,不同组织中中肠细胞色素P450含量最高,脂肪体次之,体壁含量最低.比较2种群对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耐药性水平和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耐药性水平高的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其体内MFO酶细胞色素P450含量亦高.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福建省12个县(市、区)的3种蔬菜(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和相应土壤的汞含量状况,研究大田条件下上海青、豇豆和包菜对土壤汞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调查区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有29.1%的土壤总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指标。调查区蔬菜汞含量范围为0.02~5.21μg/kg,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蔬菜汞的限量指标。调查区土壤有效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汞有效度平均值为9.98%,表明汞在土壤不容易转化、被作物吸收。上海青、豇豆、包菜汞含量与土壤有效汞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且线性关系优于各蔬菜汞含量与土壤总汞含量的关系。依据拟合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土壤有效汞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0.31 mg/kg、豇豆0.65 mg/kg、包菜1.29 mg/kg。依据土壤总汞含量与有效汞含量的拟合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土壤总汞安全临界值分别为:上海青9.85 mg/kg、豇豆21.18 mg/kg、包菜42.52 mg/kg,均远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油棕果实5个不同发育时期果皮中脂肪酸含量和类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5个不同发育时期中第4个时期P450的表达量最高,为第1个时期表达量的201.07倍。脂肪酸总含量分析表明第3、4个时期之间增加速率最高(15.79%)。在第3个时期脂肪酸的合成较少,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同样组织中的P450基因表达趋势类似。由于细胞色素P450在植物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油棕果实发育中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极有可能对其脂肪酸的氧化、环氧化、烃基化等代谢产生影响,进而对脂肪酸的组成、产量及一些保护性化合物等的合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稻田土壤及水稻中噻虫嗪的残留检测与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噻虫嗪是防治稻飞虱和叶蝉等害虫的常用药剂,为明确其在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残留动态,建立了一 种测定稻田土壤和水稻中噻虫嗪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贵州开阳、黄平和桐梓3 地 噻虫嗪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在0.05,10.00 mg/L 范围内,噻虫嗪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 系数为0.9994,噻虫嗪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0 g,在土壤,稻秆,糙米和谷壳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4,0.001, 0.003,0.003 mg/kg,在添加水平为0.1~1.0 mg/kg 范围内,稻田土壤和水稻中噻虫嗪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97%~ 100.32%,88.96%~100.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7%~2.93%,0.57%~3.05%噻虫嗪在贵州开阳,黄平和桐梓3 地 稻田土壤和水稻中的降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水稻植株中降解迅速半衰期为1.73~2.14 d,在稻 田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比植株中的慢半衰期为2.79~3.03 d,属于易降解农药(t1/2 < 30 d)。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上海青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上海青可食部位的富集情况及其对上海青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揭示土壤DBP对上海青的食品安全风险及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上海青可食部位DBP含量随土壤DBP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其富集系数为3.47~5. 48,对DBP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规定的人体经口摄入DBP的参考剂量,当土壤DBP质量浓度高于1. 22 mg/kg时,种植的上海青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DBP胁迫导致上海青的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其中,上海青的POD活性受DBP影响最大,其10%效应质量浓度值(EC10)和50%效应质量浓度值(EC50)值分别为0. 32 mg/kg和0. 71 mg/kg。  相似文献   

14.
用22%噻虫.高氯氟CS-SC、25%噻虫嗪WG、10%联苯?噻虫嗪SC 、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100g/L联苯菊酯EC等5种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发现:22%噻虫.高氯氟CS-SC和10%联苯?噻虫嗪SC药后 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具有速效性、高效性和持效性,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首选药剂;25%噻虫嗪WG和100g/L联苯菊酯EC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在87%以上,为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的轮换用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药后15d对猕猴桃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2.17%左右,生产中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黄芩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褐变、生长以及黄芩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0.5mg/L2,4-D+1.0mg/L6-BA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g/L植酸、10mg/L抗坏血酸、2.0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抑制黄芩愈伤组织褐变,促进其生长。在综合考虑愈伤组织的褐变率、生长增殖倍数(干重)基础上,以黄芩苷产量为指标,添加10mg/L抗坏血酸+1.0g/L植酸组合效果最好;以黄芩素产量为指标,添加1.0g/L植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比较江西贵溪和金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对氯氰菊酯的耐药性与MFO细胞色素P450活性,并测定PB和SV1两种增效剂对马尾松毛虫MFO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耐药性强的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体内MFO细胞色素P450含量较耐药性弱的金溪种群高。PB和SV1对马尾松毛虫体内MFO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有所加强,且PB对马尾松毛虫体内不同组织MFO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较SV1强。表明PB和SV1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机制之一是直接抑制了马尾松毛虫MFO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降低了其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湘莲蚜虫安全、绿色、高效的药剂,为湘潭市湘莲生产提供绿色防控技术支撑,选择杀虫剂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阿立卡)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湘潭县原种场湘莲基地开展了湘莲蚜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450 m L/hm2,对湘莲蚜虫的防效均优于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其中以施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360 mL/hm2防治湘莲蚜虫效果最优,既能保障速效性,又能兼顾持效性。  相似文献   

18.
龚安华  孙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44+16652-16644,1665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18为色谱柱,以磷酸溶液(pH2.5)∶乙腈=70∶30(V∶V)为流动相,在263 nm波长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噻虫嗪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133.8X-0.358 4,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回收率在99.89%~10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在0.05~0.25 mg/ml范围内该方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线性相关性较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峰形好、精密度高和准确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噻虫嗪含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昆虫细胞色素P450是重要的解毒酶,参与杀虫剂代谢。利用转基因果蝇技术探究舞毒蛾CYP6B53基因对溴氰菊酯和百树菊酯的胁迫响应:通过药膜法以低剂量(0.77 mg/L)溴氰菊酯和百树菊酯胁迫转CYP6B53基因果蝇(命名为att P40CYP6B53)及非转基因对照果蝇(命名为att P40),分别测定了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CYP6B53基因表达量对2种杀虫剂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低剂量拟除虫菊酯胁迫下,转CYP6B53基因果蝇体内细胞色素P450活性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效应,以24 h时表现为例,溴氰菊酯胁迫24 h显著抑制P450活性,而百树菊酯胁迫则显著诱导P450活性;转基因果蝇体内CYP6B53 m RNA表达水平对2种杀虫剂24 h胁迫响应呈现出相似的结果。综上,CYP6B53基因调控P450活性参与溴氰菊酯和百树菊酯胁迫响应,但胁迫响应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65和78.43 mg/L。对氯苯酚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体内P450酶活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时间增加抑制作用减小;而对苯二胺则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浓度增加诱导作用增强。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离体P450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6.15和594.43 mg/L。[结论]花翅摇蚊细胞色素P450可作为监测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水体污染的参考生物化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