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重演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谱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  相似文献   

2.
黑斑口虾蛄消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虾蟹等经济类甲壳动物的消化酶研究是甲壳动物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投饵的理论依据。Kamarudin等分别对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幼体消化酶进行过研究[1,2 ] ,Rodriguez ,刘玉梅等 ,魏华等分别报道过日本对虾、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幼体的消化酶的研究结果[3~ 5] 。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是浙江沿海常见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虾蛄种类 ,其养殖和人工育苗已有研究 ① ,但关于其消化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对黑斑口虾蛄幼体及成体的消化酶进行研究 ,旨在为其养…  相似文献   

3.
利用工厂化育苗设施,进行口虾蛄人工育苗的试验,共培育出全长1.6 cm的稚虾蛄约6万尾,平均出苗量为1万尾/m3。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口虾蛄人工洞穴和幼体培育的技术要点。结果表明:现有的育苗设施能满足口虾蛄工厂化育苗的要求。同时,口虾蛄对底质、洞穴、水温、饵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二种虾蛄的生长模式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3,27(1):49-56
通过测量口虾蛄与黑斑口虾蛄的长度指标与质量指标,来研究和比较两者生长模式;通过测定两者肌肉的生化组成及其含量,评价与比较其营养价值,探讨生化成分与其生长、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虾蛄的长度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质量指标之间也呈显著直线关系,质量指标与长度指标呈幂函数关系;在生长过程中,二种虾蛄的体型基本稳定。二种虾蛄肌肉的水份、粗脂肪与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在测定的月份中,脂肪含量波动很少,水份、灰分与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种虾蛄肌肉中所含的氨基酸绝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黑斑口虾蛄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Asp+Glu+Gly)含量均高于口虾蛄,但EAA/TAA二种虾蛄没有明显差异。口虾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黑斑口虾蛄。  相似文献   

5.
蒋霞敏 《海洋渔业》2003,25(2):87-88
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r)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以南海区,在80年代尚未形成市场需求,随着其他渔业资源的衰退,黑斑口虾蛄等虾蛄类逐渐成为饭桌上的佳肴。为了保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曾进行黑斑口虾蛄低坝高网育肥暂养和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证明它具较强的抗病力、抗台风等灾害性环境,生长速度快,养成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养殖新品  相似文献   

6.
黑斑口虾蛄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温度、盐度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第二相幼体适宜的盐度和温度范围分别为16.98~23.56和20~28℃;第三相幼体适盐与适温范围分别为16.98~26.18和20~28℃;仔虾蛄适盐与适温范围分别为11.73~28.80和18~30℃。环境因子变化对各期幼体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当黑斑口虾蛄从第二相幼体发育到仔虾蛄,其对温度、盐度的耐受力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水泥池模拟养殖池塘环境下,研究了口虾蛄对不同长度、直径、埋置方式的PVC管人工洞穴的选择性。试验结果:口虾蛄对直径为40 mm的人工洞穴的选择率最高,其次为直径50 mm的;在长度方面,口虾蛄较偏爱长度为40 cm和60 cm的人工洞穴,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埋置方式上,口虾蛄对直插、斜插和混插模式人工洞穴的选择较均衡,三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虾蛄对人工洞穴的入穴率基本能达到80%以上,因此建议在口虾蛄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放置人工洞穴,以提高其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8.
虾蛄蛋白浆的生产工艺及诱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蛄(Squilla)属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俗称螳螂虾、虾球弹或虾爬子。全世界约有虾蛄400种,我国的虾蛄资源丰富,现已发现97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24%。浙江沿海常见的有18种,以口虾蛄、黑斑口虾蛄、鱼刺口虾蛄等为主。上世纪90年代,浙江沿海虾蛄的年均渔获量超过8500t,这部分资源至今还处于“粗放型”利用阶段,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亲虾蛄运输成活率平均为75 6%,保湿干运成活率与亲虾蛄本身的活力、起运前的干露时间或是否冰水刺激、运输时气温高低、运输时间、性腺成熟度及运输工具振动程度等有关。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本试验条件下(22~30℃),胚胎发育需16d。本试验共育出虾蛄苗586万尾,平均育成率为12 4%,最高育成率为21%;幼体发育速度与水温呈正相关,试验条件下(28~31℃),幼体孵出至虾蛄苗需14~17d;保持合理的幼体密度,维持适当的水色,并培育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是提高育成率的关键。虾蛄苗的平均变态率(中间培育成活率)为40 0%,最高变态率为44 4%;变态率与底质、水色或混浊度、饵料或营养、互相残杀等有密切关系。虾蛄土池育苗优于水泥池,值得提倡。以Ⅲ相伪蚤状幼体后期为出苗标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黑斑口虾蛄对水温、盐度和pH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黑斑口虾蛄对海水盐度、水温、酸碱度(pH)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选取无伤病、活力强,体长(10.0±0.5)cm的虾蛄个体,采用渐变式方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进行试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对盐度适应性较强,盐度暂变时,在盐度14或36仍能存活,仅活力较弱而己。其较适宜的盐度为18~30,该种虽然分布在盐度较高的水域,仍属广盐性种类。其对水温适应性也较强,在水温渐变时,能存活水温为14℃或35℃以上,此时仅是体弱个体有开始死亡现象,如再逐渐提高水温仍能存活。其适宜水温为24~33℃。黑斑口虾蛄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能生存在酸性较强的pH5.0,或碱性较强的pH 10.0水环境中,其适宜的pH为7.0~9.0。  相似文献   

11.
黑斑口虾蛄幼体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幼体各时期在解剖镜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黑斑口虾蛄幼体发育经过11个假蚤状幼体期。在水温24-29℃、盐度22-32的条件下,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发育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历时24-27d;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发育至第Ⅰ期稚虾蛄历时4-7d。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以及第Ⅰ期稚虾蛄的形态特征,并与口虾蛄(O.oratoria)的发育形态进行比较,以为黑斑口虾的开发利用提供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陆架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6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8.17%。经济虾蛄类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猛虾姑、长叉口虾蛄和装饰口虾蛄Oratosquilla ornat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4kg/h)占虾蛄类渔获率(1.90kg/h)的96.85%。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2.18kg/km^2,经济虾蛄类平均生物量为40.85kg/km^2。虾蛄类的区域生物量分布:B断面最高(76.27kg/km^2),A断面最低(25.13kg/km^2);虾蛄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49.24kg/km^2),冬季最低(32.29kg/km^2)。虾蛄类的生物量分布与水深成负相关,密集分布于10~40m深的水域,尤以10m水深附近最多,达173.40kg/km^2,10m水深附近分布种类全属于经济种类。  相似文献   

13.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7,31(6):778-784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 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性和抗逆性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其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EPA和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作为评价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季东升  孙伟 《齐鲁渔业》2007,24(2):26-28
虾蛄,俗称虾爬子、螳螂虾、虾弹拔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虾蛄分布广,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活体虾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靠海捕虾蛄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因此给发展虾蛄人工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养殖方式目前虾蛄的养殖方式按照养殖过程不同,可分为人工养殖、育肥暂养和贮存暂养。人工养殖就是放养2 cm左  相似文献   

15.
用同工酶和RAPD技术分析黑斑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RAPD技术对宁波黑斑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对LDH、MDH、MEP、EST、ADH、GDH、GLDH、AMY、POD、SDH等10种同工酶进行了群体生化遗传分析,共检测了29个基因座,其中11个基因座表现为多态,其多态位点比例为37.93%,平均杂合度为0.1470;采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用24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2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02个,占79.06%,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3106,遗传变异度为0.6894,表明黑斑口虾蛄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口虾蛄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前言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DeHaan)系口足类甲壳动物,又名东方虾蛄、虾蛄,俗称琵琶虾。广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沿海资源量颇大,为虾蛄类的优势种。随着海洋水产资源的衰退,早先不太被重视的口虾蛄也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日益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口虾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口虾蛄的食物组成,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2015年5月在汕尾红海湾海域采集的口虾蛄及其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不同饵料生物在口虾蛄食物中的贡献比率。结果表明,口虾蛄的δ~(13)C值为–18.1‰~–16.3‰,δ~(15)N值为10.9‰~13.5‰,平均值分别为–17.1‰±0.5‰和12.7‰±0.7‰。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均较大,表明口虾蛄的食物来源较多。口虾蛄的食物主要由鱼类、虾类、贝类、蟹类和桡足类组成。其中,贝类为口虾蛄的主要食物,平均贡献率为38.6%;其次为蟹类和桡足类,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2.9%和16.0%;虾类的平均贡献率为13.6%;鱼类的平均贡献率最低,仅为8.9%。根据δ~(15)N值及营养级的计算公式得出,口虾蛄的营养级为3.01±0.22,在其5类食物中,桡足类的营养级最低,仅为1.77±0.12;其次为贝类;蟹类和虾类的营养级分别为2.78±0.21和2.89±0.16;鱼类的最高,为2.98±0.15;它们的营养级均低于口虾蛄。此外相关分析显示,口虾蛄的δ~(15)N值与其个体体质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不同大小的口虾蛄营养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性别和年龄等生物学特征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栖息地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口虾蛄空间分布与关键环境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本研究基于 2017 年 5 月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 对获得的口虾蛄样品依据性别和年龄划分, 将雌、雄和当年、非当年生口虾蛄相对生物量作为响应变量, 利用 BP 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口虾蛄的栖息地分布特征, 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口虾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雌、雄口虾蛄分布无明显差异, 均分布于近岸海域; 当年生口虾蛄在各调查站位均匀分布, 而非当年生口虾蛄更趋向于近岸集中分布。通过逐步法筛选出经度、表层温度、表层盐度和水深为关键环境因子, 对口虾蛄相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雌雄口虾蛄适宜栖息环境存在性别差异, 其中在经度 120.5°E~121.5°E 范围内, 雌性口虾蛄的适宜性高于雄性, 且对盐度的适宜性相对较高; 对低温和水深的适应范围雄性较雌性更好。非当年生口虾蛄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 其中当年生对低经度的适宜性高于非当年生口虾蛄, 而对较高经度和较浅水深的适宜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空间分布和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性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了除环境因素外口虾蛄自身生物学特征对其栖息地和资源量的影响, 旨为山东近海口虾蛄栖息地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 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10~150 mm,优势体质量为20~50 g;除12月外,其余月份雌、雄样品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样品性腺成熟度在Ⅰ~Ⅳ期,Ⅲ期和Ⅳ期个体主要出现在4—5月及10月—次年1月;雌性有2个性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1月。10月雌、雄口虾蛄空胃率全年最低,体长相对增长速率最高。雌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39×10–5 L2.7098(R2=0.8254,P<0.05),雄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2.62×10–5L2.8744(R2=0.7986,P<0.05)。流刺网渔获物中雌、雄口虾蛄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湄洲湾海域甲壳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虾类17种、蟹类15种、虾蛄类3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2012年9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Oratosquillina interrupta)、黑斑口虾蛄(O.kempi)、锈斑■(Charybdis feriatus)、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cultrirostris)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2013年4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双斑■(C.bimaculata)、刀额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P.tenella);而且断脊口虾蛄和刀额仿对虾为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2012年9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1.50×1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1.47×10-1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上。2013年4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3.73×10-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57×10-2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下。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30和1.31,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2和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