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鹅膏菌是一类真菌的总称,其含有的肽类毒素,常引起人和动物中毒与死亡。概述了鹅膏菌肽类毒素种类、毒素作用机理、毒性及中毒症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新药物开发、生物防治及其它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秦岭鹅膏菌属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近年来秦岭中段地区实地科学考察,报道了该区鹅膏菌属11种,其中有毒鹅膏菌6种,可食用鹅膏菌2种,食毒不明鹅膏菌3种。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对秦岭地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此类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灰花纹鹅膏的毒素及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抑酶法测定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子实体内的毒素,结果表明,灰花纹鹅膏菌所含毒素与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所含毒素相近。小白鼠肌肉注射毒性试验表明,每只小白鼠注射1ml浓度为0.05g/ml的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水提液,6h内被测小白鼠全部死亡;若注射浓度在0.01g/ml以下,小白鼠有中毒症状而无死亡,说明该菌是一种剧毒鹅膏菌。  相似文献   

4.
外生菌根真菌鳞柄白毒鹅膏(Amanita virosa)是真菌门、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一种剧毒真苗。该属中大部分真菌是有毒的,因误食野生蕈菌致死的事件中有95%为该属真菌所致。鳞柄白毒鹅膏子实体内含有毒肽(Phalloidins)、毒伞肽(amanitins)。毒肽可以专一性地与真核细胞微丝主链蛋白中的丝状肌动蛋白结合形成Factin毒肽复合体,使细胞解体:而毒伞肽则可以专一性地抑制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从转录水平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由于这些特性使这些毒素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  相似文献   

5.
两种鹅膏菌纯培养菌丝的分离培养和生长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和块鳞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对2株鹅膏菌的培养发现虽然分离成功率很低,但是菌丝培养相对容易,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2种鹅膏菌菌丝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对氨基酸的利用也存在差别,但是气生菌丝的延伸速率却非常相似.液体培养条件下,假褐云斑鹅膏菌丝体干重达到0.726mg·mL-1,块鳞鹅膏干重达到0.424mg·mL-1.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25种,其中裸柄鹅膏(Amanitagymnopus)、锥鳞鹅膏(A.sychnopyramis)、A.hemibaphaSubspsimilis、小托鹅膏黄色变种(A.farinosavar.flava)4种为国内新纪录种,湖南首次记录9种,有毒鹅膏13种,并讨论了其分类与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蔬菜》2021,(4):18-18
正快速鉴别有毒蘑菇是世界性难题。有毒与可食蘑菇往往长相相似,误食毒蘑菇会产生严重后果。2021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的一项发明成果只需3~5 min即可检测出蘑菇是否含有鹅膏环肽毒素。毒蘑菇的毒理机制各异,但含有鹅膏环肽毒素的蘑菇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团队经多年技术攻关,掌握了快速鉴别含有鹅膏环肽毒素蘑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用菌》2014,(5):69-69
每年野生菌上市时,如何有效区分食用菌与有毒菌,让人很头疼。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对鹅膏科真菌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让人们区别该科菌类时提供了有效的区别方法。鹅膏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科既包含国际上著名的食用菌,也兼有易与可食鹅膏和一些可食用蘑菇相混淆的剧毒菌。在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中,约90%都是因误食剧毒鹅膏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春暖花开,毒蘑菇也竞相生长,由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在春、夏、秋季频发。日前,温馨提醒市民,春、夏、秋季应注意饮食安全,特别是避免误食有毒蘑菇。据悉,在中国南方地区,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有两类毒蘑菇起,一类是鹅膏菌属,包括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等;另一类是红菇属中的一些种类,包括亚稀褶黑菇、日本红菇等。由于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长相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0.
59.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d)橙盖伞(植物学名称,见《食用蘑菇》等);红鹅膏(别称);黄罗伞,黄鹅蛋菌(四川一带俗称,见《食用蘑菇》);橙盖鹅膏、鸡蛋黄蘑(黑龙江一带别称,见《食用蘑菇》);卵菌、凯撒鹅膏(别称,见《福建菌类图鉴》第一集);卵蕈(别称);帝王菇(台湾一带俗称);恺撒橙盖伞(别称,见《云南食用菌》);鸡蛋菌、黄蜡菌、鹅蛋菌、黄蜡伞、黄龙伞、芝麻菌、引子菌(俗称,见《云南食用菌》);鸡蛋黄菌(四川一带俗称)。  相似文献   

11.
鸡菌属又称蚁巢伞属Termitomyces Heim。是Heim(1942)针对白蚁(termite)共生的伞菌提出的。Heim(1977)在其专著“Termites et Champignons”中描述了28种,并把它们分为2个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和早熟鸡(土从)菌亚属。真鸡(土从)菌亚属分为6个亚组和1类:条痕组、乳头组、钝顶组、粗柄组、盾形组、绵毛组和靛青色鸡(土从)类。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口蘑目,鹅膏菌科。早期文献中列为Tricholomataceae,不恰,因本菌幼时有菌环,其孢子特征及褶片组织均应属于鹅膏菌科。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一本菌类图鉴上,都十分肯定的指出蛤蟆菌是一种毒菌,你能相信吗?在某些情况下,蛤蟆菌又是可以吃的,而且有许多人都安然无恙地吃过蛤蟆菌。蛤蟆菌是毒菌?还是食菌? 虽然说蛤蟆菌是一种毒菌,但因毒素含量甚微,隅尔吃1~2枚,是没有不良后果的。蛤蟆菌中危险性最大的是毒蕈碱(Muscarine),这种毒素是斯密得尔柏格(Schmiedelberg)和柯孛(Koppe)于1(?)70年  相似文献   

13.
许多大型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为外生菌根。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已知的有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菌属,腹菌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外生菌根菌的菌丝附着于植物根系上并深入根的皮层细胞间,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营养物质的面积,并能产生刺激生长和具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玉龙雪山暖温性针叶林大型真菌资源的物种组成,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玉龙雪山南麓针叶林内的大型真菌与伴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采集。结果表明,有真菌资源22科39属79种,其中毒菌19种,药用菌7种,食用菌46种,还有7种野生菌的资源利用情况不明;红菇科、牛肝菌科和鹅膏菌科为优势科,鹅膏属、牛肝菌属、红菇属和乳菇属为优势属;生态类型包括粪生真菌、木腐真菌、土壤腐生菌、外生菌根菌和真菌共生菌等5类,以外生菌根菌的种数最多;伴生木本植物有14科17属41种。暖温性针叶林内菌类资源与植物种类组成较为丰富,优势类群明显,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几种剧毒鹅膏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鹅膏属 (Amanita)真菌中 ,有的是重要的食用菌 ,有的有一定的毒性但误食并不致命 ,而有的则是剧毒的 ,误食常会危及生命。绿盖鹅膏〔A .phalloides (Fr.)Link .〕、春生鹅膏〔A .verna(Bull.:Fr .)Lamarck〕和鳞柄鹅膏〔A .vi  相似文献   

16.
可作药用的毒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点缀着白色小疣的桔红色蘑菇—被古代宗教视为圣物,可能成为一把治疗癫痛、精神分裂症和术后疼痛的钥匙。这种含剧毒的蘑菇,由于具有杀灭和熏晕苍蝇的作用,因此叫做蛤蟆菌(Amanita muscaria).它含有一种与r-酪氨酸极其相似的化学活性物质,具有抑制神经的作用,例如,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鹅膏菌属分类、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毒素应用、菌丝体培养及菌根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浙江庆元地区分布的几种毒菇及其相应的中毒类型和鉴定方法。中毒类型主要分为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和呼吸循环衰竭型。常见的毒菇为:假褐云斑鹅膏、残托鹅膏、锥鳞白鹅膏菌等11种。中毒后的主要处理方法为:催吐,导泻,洗胃和灌肠。  相似文献   

19.
一四五 杨祝良 我国当代菌物学家。他对亚洲热带高等真菌和鹅膏菌科菌类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兴趣 ,现任德国MycologicalProgress及日本Mycoscince学报编委。他对物种的研究 ,注意形态的建成 ,如在研究红鹅膏菌Amanitarubescens (Fr.)Gray .的子实层原基 (prohymenium)的菌丝组织时 ,发现表面有消解的细胞 ,消解的空间是形成褶片的凹陷处。褶缘处 ,曾被菌物学家E .J.H .Corner认为褶缘是褶片细胞发育的后期 ,其实不尽然 ,褶片的褶缘在后期依然有新发育的细胞。  一四六 迪嘉敦 DennisE .Desjardin美国当代真菌学家。专长小皮伞类Mar…  相似文献   

20.
张蕊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2012,(2):111-116,123
RNA聚合酶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最复杂的RNA聚合酶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鹅膏(Amanita)毒肽对其活性具有专一的高抑制性,这使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国内对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薄弱,笔者从鹅膏毒肽活性位点的确定、两者相互作用方式、抑制机理及抑制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两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