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已报道的硬骨鱼类hepcidin cDNA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从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扩增出1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246bpcDNA序列,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是鱼类hepcidin基因家族的一员,被命名为斜带石斑鱼hepcidin样抗菌肽前体,该cDNA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如下特点:1)信号肽序列与多数鱼类hepcidin信号肽的同源性在67%~87%之间;2)C端20个氨基酸序列具有绝大多数动物hepcidin成熟肽的共同典型保守序列特征,即在对应位置具有8个Cys;3)序列中不具有已报道的hepcidin前体肽转化酶作用典型基序[RX(K/R)R];4)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2条斜带石斑鱼hepcidincDNA序列(GU391241和GU391242)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6%和33%,且NJ进化树显示不与这2条序列聚为一枝,表明该序列是斜带石斑鱼hepcidin基因家族中一种新亚型,其预测成熟肽融合表达载体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鳜hepcidin cDNA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epcid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独特性质的抗菌肽,根据C-enBank中收录的鱼类抗菌肽hepcidin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用RT-PCR方法从鳜(Sinipercachuatsi)肝脏组织中克隆到hepcidin的cDNA,并构建pMD18-T-hep-cidin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为381bp,其中第20-277位是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6个氨基酸,形成由信号肽(24个残基)、前肽(42个残基)和成熟肽(20个残基)3部分序列组成的前体肽,与已报道的其他鲈形目鱼类hepcidin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2.2%-92.0%,所推导的成熟肽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hepcidin成熟肽的同源性在50%-86.4%,都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可形成4个链内二硫键。鳜hepcidin cDNA片段的获得为以后的重组表达奠定了实验基础,也为抗菌肽hepcidin家族找到了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3.
鱼类铁调素(Hepcidi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调素是一类具有调节铁代谢功能的抗菌肽,在鱼类中广泛存在。文章介绍了Hepcidin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并总结了鱼类Hepcid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抗菌活性、铁代谢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Hepcidin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勇  郭丽  陈舒泛 《水产科学》2008,27(5):251-253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首次从暗纹东方纯基因组DNA中扩增Hepcidin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不同鱼类之间的Hepcidin基因DNA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3~1.08,所获得的Hepcidin序列,为进一步研究暗纹东方纯中Hepcidin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鱼类胸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海侠 《水产学报》2003,27(1):90-96
胸腺是大多数鱼类最早发育的中枢淋巴器官[1],也是产生功能性T淋巴细胞的主要免疫器官[2]。在鱼类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中,胸腺是最先检测到T细胞的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并被运送到头肾、脾等外周免疫器官[1,3]。另外,许多研究表明鱼类的胸腺直接参与机体防御。例如,胸腺存在B细胞、浆细胞和空斑形成细胞,表明胸腺直接参与了抗体的产生[4],即胸腺参与了体液免疫反应。在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的迟缓型超敏性反应中,大胸腺细胞数量急剧增多[5],表明胸腺本身参与了细胞免疫[6]。胸腺切除实验表明,胸腺在…  相似文献   

6.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3,27(2):169-176
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个体是一个奇妙而又严谨的过程,是人类长期以来试图揭示的自然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1],进而发现了一个新的Sox基因家族[2]。上述基因的发现,促进了以哺乳类为代表的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进化地位、庞大的种类数量以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鱼类的性别决定研究一直受到遗传和发育学者的重视。尽管离最终阐明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还有距离,但近20多年来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本文试图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牙鲆的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日琴 《水产学报》2003,27(5):486-490
关于鱼类淋巴细胞的异质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后才利用抗IgM单克隆抗体证明硬骨鱼具有T/B样淋巴细胞[1-5]。鱼类的T淋巴细胞具有和哺乳动物T细胞相似的功能,如:对同种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和细胞增殖反应。虽然鱼类的T样淋巴细胞还没有象哺乳动物那样建立起以表面多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分离鉴定的CD系统,但在硬骨鱼中已发现了编码TCR分子和MHC分子的基因,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几个实验室[6-10]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鱼类TCR基因多样性和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在脊椎动物系统发育中进化关…  相似文献   

8.
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分类及多样性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是最先出现免疫球蛋白的低等脊椎动物,对研究免疫球蛋白的起源、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IgM和IgD是最先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鱼类免疫球蛋白,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陆续在斑马鱼(Danio rerio)、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鲤鱼(Cyprinus carpio)中发现了IgZ、IgT、IgM-Z等。与哺乳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一样,不同种鱼,甚至同种鱼不同个体间,免疫球蛋白的形态结构、基因类型、生物学功能等均有差异。为了进一步认识鱼类免疫球蛋白及其免疫应答的机制,本文综述了鱼类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多样性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细菌性疾病频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1]。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替代抗生素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一个方向。抗菌肽是具有抗菌作用的小分子多肽,相比于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作为抗生素耐药细菌治疗的潜在药物[2-3]。其中鱼类铁调素(Hepcidin)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抗菌效果明显,已成为当前抗菌肽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鱼类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玉梅 《水产学杂志》2001,14(2):79-81,91
随着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类的技术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基因转移技术就是这种技术思想酝酿的创新点之一。鱼类是人类食物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广东鲮等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同农业一样 ,发展淡水养殖业也存在品种改良问题 ,发展和完善基因转移技术 ,将优良性状的基因 ,如生长激素、干扰素、抗冻蛋白、抗病等基因导入鱼受精卵内以达到遗传改良 ,为培育高产、优质及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系提供新途径[1] [2 ] 。由于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 ,自身优势明显而使得转基因在鱼类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hepcidin是由hepcidin基因编码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RT-PCR的方法分析表明,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牙鲆成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普遍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丑鱼别称海葵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传统形态学把该亚科分成双锯鱼属( Amphiprion )及棘颊雀鲷属( Premna )[1]。Allen [1]描述了已发现的双锯鱼属鱼类有27种,近年又发现了两个新物种[2-3],迄今双锯鱼属有29种;全世界棘颊雀鲷属仅1种,海葵鱼亚科总计2属30种。小丑鱼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色彩美丽且性情温和,健壮活泼且易饲养。鉴于其特殊的雄性先熟的性反转现象、强领域性行为和独特的与海葵共生关系,过去30年里小丑鱼繁殖生物学始终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雄性先熟的性转化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4-14]。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我国近海分布的、细鳞、尖吻、叉牙、四线列牙等5种科鱼类共25尾样品,利用PCR扩增技术对其线粒体基因COⅠ及核基因RAG2序列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得到5种科鱼类COⅠ基因序列651bp及RAG2基因序列729bp,两基因片段均不存在插入与缺失。利用Mega 5.0计算科鱼类两基因碱基组成情况,种内与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系统进化树上,三线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进化树的底部,其次是细鳞,也单独形成一支,独立于其他科鱼类聚类分支之外,同属于属的3个种类并没有形成单系,与格纹岛、尖吻聚为一支;叉牙与四线列牙聚成一支,形成姐妹种,显示两者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随后的50年里发展迅速。雌核发育可以为纯系建立、性别控制、基因定位等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乃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活跃领域之一[1-3]。丁(Tincatin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是一种广温性鱼类(0~37℃)。主要分布于欧洲,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4]。由于丁雌鱼生长比雄鱼快,Linhart等[5]对其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雌核发育子代性逆转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与其他大多数鱼类雌核发育研究工作一样,尚未获得功能性雄鱼。本研究旨在对丁人工雌核发育条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我国近海分布的 、细鳞 、尖吻 、叉牙 、四线列牙等5种科鱼类共25尾样品,利用PCR扩增技术对其线粒体基因COⅠ及核基因RAG2序列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得到5种科鱼类COⅠ基因序列651 bp及RAG2基因序列729 bp,两基因片段均不存在插入与缺失.利用M ega 5.0计算科鱼类两基因碱基组成情况,种内与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系统进化树上,三线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进化树的底部,其次是细鳞,也单独形成一支,独立于其他科鱼类聚类分支之外,同属于属的3个种类并没有形成单系,与格纹岛 、尖吻聚为一支;叉牙与四线列牙聚成一支,形成姐妹种,显示两者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班红琴  吴垠 《河北渔业》2011,(12):7-12,43
<正>血液是鱼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营养和对环境的适应状况[1]。虹鳟从淡水过渡到海水,即在盐度驯化过程中,其机体血液成分必然会产生相应生理变化,如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等[2-3]。红细胞脆性是表示红细胞膜对  相似文献   

17.
FTZ-F1基因属于孤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最初是在果蝇(Drosophila)中发现的,该基因在果蝇胚胎发生的早期调控体节分化基因ftshi-tarazu(FTZ)表达。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它的同源基因。研究证明它在类固醇生成、性别分化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在脊椎动物系统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于鱼类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就鱼类中发现的性别相关基因FTZ-F1,及该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性逆转鱼中的作用及与芳香化酶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唇[鱼骨]、花[鱼骨]和长吻[鱼骨]鱼鳍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140bpCyt b基因片段,纯化后进行测序。所得同源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鮈亚科其它种类Cytb基因序列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I)三种鱼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百分比为13.7%,变异位点201个,转换颠换比为4.6;(2)[鱼骨]属三种鱼类成一单系群,唇[鱼骨]与花[鱼骨]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正细胞培养是指将有机体内的某一组织取出,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细胞存活、生长和分裂的技术。鱼类细胞培养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Wolf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鱼类细胞系——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性腺细胞系RTG-2,目前已报道的鱼类细胞系超过280株。这些细胞系被应用于病毒学、毒理学、生理学、肿瘤及基因工程等多个研究领域,近几年鱼类细胞系作为  相似文献   

20.
鱼类内源性生长激素释放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部分鱼类的Ghrelin基因和肽链结构已经被确定。与哺乳动物相似,鱼类Ghrelin的主要分泌部位也在消化道,但在脑、肾脏、鳃、心脏等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鱼类的Ghrelin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包括促进摄食以及调节脑垂体内多种激素的分泌,可促进脑垂体分泌LH和GH,某些鱼类Ghrelin可能具有促进脑垂体分泌PRL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Ghrelin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概况,旨在为丰富鱼类内分泌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516-5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