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A、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肉用种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PCR技术检测病原核酸,确诊肉用种鸡群发生了由ALV—A和ALV—J感染而导致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型白血病。在检测的6只病鸡中,6只病鸡均感染了ALV—J,2只病鸡感染了ALV-A.  相似文献   

2.
用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MV)BAJ-A株鸡传代血浆毒感染1日龄伊莎鸡雏20只,在接毒后19 ̄25d于濒死期扑杀、采样,进行细胞化学和电镜检查。结果表明,肝、肾、法氏囊、胸腺及血液的成髓细胞来源于骨髓;其成髓细胞胞浆、胞膜及细胞间隙存在带有囊膜的含核心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
禽骨髓细胞瘤病自然病例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禽骨髓细胞瘤病显性型病鸡、ELISA阳性的稳性型病鸡和阴性对照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明显的显性型病鸡肝、脾、肾、睾、丸(或卵巢)、肺等组织有灰白色结节状病灶和不同程度的肿胀,甚至在股骨或肋骨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固肿块,镜检病变部位有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典型的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特征。电镜下瘤细胞病变明显,瘤细胞膜下疑似病毒样粒子;在自然病例肾悬液感染的鸡膛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巨噬细胞的膜性结构上发现增殖的病毒样凸起。ALV-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的隐性型病鸡,光镜下骨髓、肝、卵巢、心肌等组织中可见与显性型相同的髓细胞样瘤细胞,但数量较少。ELISA抗体检测阴性对照鸡骨髓中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明显少于阳性鸡,除在肝、卵巢等组织中偶尔出现外,其他组织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4.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viruses,AL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按病型可分为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4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病毒在鸡体内可以形成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一种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另一种是细胞脱离性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后者随皮屑的脱落污染环境,这种脱离细胞的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室温下存活4~8个月。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病毒在鸡体内可以形成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一种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另一种是细胞脱离性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后者随皮屑的脱落污染环境,这种脱离细胞的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室温下存活4~8个月。  相似文献   

7.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cosis viruses,AL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肿瘤病。特征是淋巴细胞瘤化,呈现异常增殖,在全身很多器官中产生肿瘤性病灶。病型可分为四型: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基本症状是进行性消瘦,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最普遍。病鸡的日龄通常在4~10月龄,而自然发病的鸡多发于14周龄以上,到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主要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35只1日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7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性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在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淋巴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和电镜技术对接种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的实验鸡作了研究。结果:接种后15d的两只发病鸡雏骨髓中含有大量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BA阳性细胞主要是成髓细胞。接种后1个月一只实验鸡骨髓中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结节中成髓细胞BA弱性。接种两个月以后骨髓结构正常,各细胞群BA弱阳性。接种后15d法氏囊中即有病毒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但主要是成髓细胞阳性,接种后2 ̄5个月,法氏囊淋巴滤泡  相似文献   

10.
饲养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鸡马立克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目前由于还没有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治疗办法,主要靠用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当前国内应用的疫苗有国外进口和国内生产两种,由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疫苗接种过程中,往往免疫效果不尽一致,因而在接种疫苗后的鸡群仍然发生马立克氏病。如何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广东某麻黄种鸡场疑似禽白血病的患鸡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了剖检、反转录PCR(RTPCR)、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患鸡剖检可见皮下、心脏、肾脏、肺脏、胰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灰白色肿瘤结节,肝脏、脾脏、肾脏严重肿大,质地变硬,颜色变淡;随机收集该场5只疑似病鸡的病料进行PCR检测,4只病鸡的病料可扩增出目的条带;采集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气管、肾脏、脑、肠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内脏器官和软骨组织的骨化部分中含有数量不等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或局灶样分布,大脑有单个散在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出现,小脑组织轻度水肿。综合以上结果确诊该鸡场病鸡所患疾病为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鸡贫血病毒实验感染雏鸡胸腺与骨髓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鸡贫血病毒 Cux 1 毒株接种于 1 日龄 S P F 雏鸡,在确认感染成功的基础上,对感染雏鸡胸腺和骨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电镜观察表明,感染鸡骨髓和胸腺细胞的形态变化具有较典型的凋亡特征,如细胞膜出泡、核染色质凝结边集、细胞核裂解、出现凋亡小体等,此外还见有可能由病毒粒子形成的环状物。本试验为证明鸡贫血病毒能引起细胞凋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ch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icken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chBMDCs),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鸡巨噬细胞系HD11来源的NDV Ex刺激未成熟ch...  相似文献   

14.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技术对甘肃省某鸡场 22 例自然发生的马立克氏病鸡的皮肤、外周神经及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全部22 例病鸡的外周神经均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增生性和渗出性病变。脑水肿、软化,其血管周围有瘤细胞增生。内脏器官中的病变以血管周围大量瘤细胞增生为主,同时伴有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及被瘤细胞替代。3例 M D 病鸡除外神经和内脏病理变化外,皮肤也有明显的肿瘤病变,主要表现为肿瘤性滤泡的形成,呈典型的内脏皮肤神经混合型病变。本文还就 M D病型及病变分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4只发病蛋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及病原学检测,发现病鸡的心、肝、脾等器官不同程度肿大,脏器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显微镜下心、肝、脾中有大量多形态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Multi-PCR检测显示4只病死鸡马立克氏病毒均为阳性,其中有2只鸡马立克氏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同时为阳性,说明存在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6.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以全身广泛性出血为特征。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1999年5月中旬,南宁市良凤江附近某个体户地面饲养的2月龄黄鸡800羽持续7天发生死亡,开始每天死亡2~3只,后发展到每天死亡10多只。鸡群采食量减少,约10%的鸡精神沉郁。病鸡不愿走动,排黄色或淡绿色稀便,有时粪便带血,死亡快,病程为1—3天。2 剖检变化解剖病死鸡8只,病理变化基本一致。即:血液稀薄,不凝固;皮下、胸肌、腿肌有许多出血斑点,尤以胸肌为甚;腹腔有血水,…  相似文献   

17.
近日,迁安市彭店子乡一存栏3000只的合同肉鸡养殖场的鸡只于28日龄暴发了一起由于温度变化较大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和呼吸道病混合感染。发病率高达40%,死亡率达5%,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一、外观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呆立,有的病鸡伏地张口呼吸,部分病鸡肛门附近羽毛粘有粪便,采食、饮水略有下降。二、剖检变化解剖病死鸡5只,发现主要病变如下:所检鸡只喉头、气管严重出血,且内有黄白色黏液;腺胃、肌胃内呈淡绿色;最明显的是在心脏、肝脏表面及气囊内外有黄色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质。一只病情极为严重的鸡…  相似文献   

18.
鸡大肠杆菌病较为常见,但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呈急性低日龄爆发较为鲜风。1999年10月20日养肉鸡户王某来诊病死鸡5只,病活鸡4只。其主要特征为下痢,排淡黄色稀便,病鸡精神萎顿,跛行,发病率高。经剖检确诊为大肠杆菌性关节炎。1 流行情况及临诊症状该鸡群为5日龄,饲养量为2600只,AA肉用商品鸡。3日龄开始发病,发病急,第4日龄发病鸡近500只,死亡150多只。主要临床症状是病鸡精神不振、垂头缩颈、关节周围呈竹节状肿胀,病鸡表现打蔫、不爱吃食、排黄色稀粪、不愿活动。2 剖检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可见嗉囊半水半气,心外膜肥厚、混浊、附着多量…  相似文献   

19.
鸡的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多型性、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病鸡皮肤、肌肉、各脏器、虹膜、性腺、外周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对肉用鸡威胁严重,并有肝腹水和心脏扩张。该病的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有些鸡感染后可能终身带毒。病鸡与易感鸡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是本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尤其对出壳后头几天内的雏鸡危险性更大。本病在多种禽类中都有发生,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本病的易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大龄鸡易感。本病多见于2-5月龄的鸡。1993年6月长春市周围的一些地区相继有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强、弱毒株在侵染宿主细胞上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嗜性差异,普遍认为,这种细胞嗜性差异主要由宿主细胞的不同受体所介导.迄今为止,已报道4种IBDV受体相关分子:SIgM免疫球蛋白、热休克蛋白90(cHsp90)、整合素α4β1、Toll样受体(TLR).本文对IBDV细胞嗜性及细胞受体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