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犊牛腹泻病中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本试验利用96孔微量板法,对分离鉴别的犊牛腹泻粪便中的60株大肠杆菌进行生物膜的筛选和统计。结果表明:得到了9株生物膜阳性大肠杆菌,并测定出大肠杆菌生物膜阳性菌的生长曲线。从而确定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四个时期:初粘附、粘附、生物膜的成熟、脱落等过程且不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时间不尽相同。为临床上治疗犊牛腹泻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羊场、牛场耐药大肠杆菌携带 β-内酰胺酶和/或 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及其共存情况。【方法】通过 PCR 方法对 168 株羊源和32株牛源耐β-内酰胺类药物大肠杆菌进行 β-内酰胺酶及 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检测,并对检出基因的 PCR 产物测序。【结果】检测结果为:羊源大肠杆菌携带的 -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42.26%,71/168)和blaCTX-M(2.98%,5/168);牛源大肠杆菌携带的-内酰胺酶基因为blaTEM(15.63%,5/32)基因,未检出blaCTX-M;两个养殖场均未检出其他被检基因。羊源、牛源大肠杆菌携带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为rmtB基因,其检出率分别为4.17%(7/168)和50.00%(16/32),均未检出armA基因。基因共存情况:3(1.79%)株羊源菌同时携带blaTEM和blaCTX-M基因,7(4.17%)株羊源菌同时携带blaTEM 和rmtB 基因;2(6.25% )株牛源菌同时携带blaTEM 和rmtB基因。【结论】羊源和牛源分离的大肠杆菌中存在-内酰胺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介导的细菌耐药,均以blaTEM和rmtB基因为主。此外,存在不同类型耐药基因共存于同一株耐药菌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鸡源性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检测鸡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并了解辽宁省鸡源性大肠杆菌产ESBLs基因型分布。对大连4个地区不同鸡场临床分离3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分别用TEM、OXA、CTX-M和SHV等4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32株鸡大肠杆菌均检出TEM型基因、12株检出CTX-M型基因、2株检出OXA型、未检出SHV型;TEM+CTX-M双阳性检出11株、TEM+OXA双阳性检出2株。TEM基因亚型占检出比例最高(100%)。结论:目前辽宁省产ESBLs鸡大肠杆菌基因亚型以TEM为主,其次为CTX-M型,未发现SHV型;以TEM+CTX-M双阳性检出率最高(34.4%)。  相似文献   

4.
猪源肠球菌两种致病基因和表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调查53株猪源肠球菌2种致病基因和2种表型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3株肠球菌的2种致病基因,用50mL/L兔血平板和30g/L明胶平板检测β溶血和明胶溶解表型。结果: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鸟肠球菌2种致病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cylA 94.4%、96.9%、100%; gelE 100%、87.8%、50%;β溶血检出率分别为72.2%、42.4%、0;明胶溶解检出率分别为100%、0、0。结论:细胞溶解素激活基因(cylA)明胶酶基因(gelE)为猪源肠球菌的主要致病基因;粪肠球菌2种致病基因和2种表型的检出率高于屎肠球菌;来源于新鲜猪肉中的粪肠球菌存在较强的毒力,提示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在新鲜猪肉中检测到2株鸟肠球菌,基因型和表型检测说明其存在较弱毒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解郑州市发病犬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流行情况,本研究测定了分离自河南郑州市宠物医院发病犬的123株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代表药物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分别设计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耐药分离株进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PCR扩增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发病犬大肠杆菌中仅检测到armA和rmtB,其检出率分别为3.25%(4/123)和38.2%(47/123)。其中,有3.25%(4/123)的大肠杆菌可同时检测到armA和rmtB。这些结果提示,此地区发病犬大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rmtB为主。病犬细菌一旦携带这些耐药基因,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克隆和不同地区交配型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谷子产区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谷瘟病菌群体结构分析的重要意义。根据已知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2.2)和MAT1-2-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3.2)的部分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86株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进行扩增检测,比对分析谷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基因MAT1-1-1的alpha盒子部分氨基酸序列和MAT1-2-1高迁移率蛋白盒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引物JPX1-1-S3/JPX1-1-A3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扩增效果较好,而JPX1-2-S1/JPX1-2-A1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的扩增效果较好。序列比对发现谷瘟病菌与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极为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对2010-2016年采自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和海南等采集地点的共186株谷瘟病菌单胞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夏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69.1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26.60%,其余4.25%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春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38.5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56.63%,其余4.82%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建立了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PCR检测体系,通过该方法检测多数谷子种植区存在MAT1-1与MAT1-2 2种交配型的谷瘟病菌菌株,且总体上2种交配型菌株比例接近1∶1。但不同地区交配型菌株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并且自然界中存在谷瘟病菌两性菌株。快速检测谷瘟病菌的交配型等位基因和不同区域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分布对研究谷瘟病菌群体结构与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安徽某中华鳖养殖场导致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为今后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疾病提供参考。本研究无菌条件下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病原,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利用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确定,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从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致病菌,命名为AM-1,经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该菌进行人工感染得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中华鳖症状一致;该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不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嗜水气单胞菌AM-1分离株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热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弹性蛋白酶5种毒力基因。最终表明嗜水气单胞菌AM-1是引起此次中华鳖发病的病原,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36株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水平有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菌落生长的抑制毒力最强,平均EC50分别为1.65μg/m L和2.91μg/m 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次之,平均EC50为12.56μg/m L;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最小,平均EC50为55.14μg/m L。不同地区的番茄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1.
重组胸腺素alpha 1(Tα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合成Tαl基因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双酶切回收的Tαl插入到pET32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经15%SDS-PAGE检测,胸腺素αl获得可溶性表达。检测到与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21.8KDa)相符的条带。重组胸腺素alpha 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福建宁德地区猪源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floR的遗传特性。本研究从宁德地区6个猪场分别采集了50份仔猪粪便样品。从中分离得到氟苯尼考耐药大肠杆菌17株、沙门氏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和鲍曼不动杆菌8株。并对其耐药基因flo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宁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检出率分别为34%、4%、10%和16%。且所有的分离细菌都呈现了多重耐药性。同源性分析发现不同细菌间的耐药基因floR存在高度同源性。这些结果表明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广泛存在于不同细菌间,且可在不同细菌间进行水平传播。该研究为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广泛传播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潍坊地区肉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潍坊地区不同鸡场采集病料,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了95株大肠杆菌,78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它们覆盖了14种血清型,其中O78、O2、O15、O11优势血清型。对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受试菌的平均耐药率为40.6%,同时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在21种受试药物中,高敏的药物有4种,分别为头孢噻肟钠、磷霉素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钠。这一结果对指导本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南部鸡肝周炎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03.3-2008.4年自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等发病鸡场呈现典型肝周炎病变的病死鸡肝脏分离的13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生化特性测定,O抗原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32株均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征。试验用55种大肠杆菌单因子阳性血清进行O血清型鉴定,确定了103株O血清型,占分离菌株数的78.03%(103/132)。选取O1、O21、O65、O78、O93 血清型共15株菌株(每一血清型选取3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做药敏试验,证实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头孢曲松中敏,而对磺胺甲硝唑耐受。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复杂特性,从山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雏鸡病料,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37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型鉴定,有15株大肠杆菌鉴定为:O119、O60、O7、O88、O45、O10、O11、O2、O103、O81等10个血清型,其中O119和O88为优势血清型;其余菌株未鉴定出血清型。37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有35株为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2株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其血清型均为O10。研究结果为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几乎相同,而生物被膜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比后两者显著增强,并且2株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浮游菌在形成生物被膜后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此说明,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生物被膜这种特殊结构造成的,同时,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促使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耐药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鸡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河南省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在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与分布,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2005-2008年在河南省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158株16SrRNA甲基化酶阳性鸡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在158株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源大肠杆菌中,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的检出率分别为0.6%,2.5%,13.9%,2.5%和58.2%。提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河南省产16S rRNA甲基化酶鸡源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且以qnrS和aac(6′)-Ib-cr为主。  相似文献   

18.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CP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CP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CP蛋白。利用SMYEV的检测引物,通过RT-PCR技术筛选带SMYEV的草莓植株;根据NCBI中SMYEV序列设计扩增CP基因全长引物,通过RT-PCR获得SMYEV沈阳分离物CP基因全长序列;将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pGEX-6P-1上,利用IPTG诱导C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蛋白。利用RT-PCR扩增获得SMYEV分离物SY05的CP基因全长序列,由72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42个氨基酸残基。SY05与其他SMYEV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1%~97.4%,氨基酸同源性为92.1%~99.6%,其中,与SMYEV分离物SY03的氨基酸一致性为98.3%。将SY05的CP基因成功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6P-EV-CP,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SDS-PAGE分析表明,IPTG诱导SMYEV分离物SY05的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为52.0 kDa的融合蛋白。克隆出SMYEV分离物SY05的CP基因,实现了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SMYEV抗血清的制备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