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寻适宜热带地区黄灯笼辣椒育苗遮光的遮阳网及遮光时段,为海南黄灯笼辣椒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置遮光率30%(T3)、50%(T5)、70%(T7)和90%(T9)4个处理,以大棚内不遮光为对照(CK),测定黄灯笼辣椒(热辣2号)的形态指标、壮苗指数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探讨热带地区夏秋季不同遮光处理对海南黄灯笼辣椒幼苗的影响.[结果]随着遮光率的增加,热辣2号的形态指标、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和Fv/Fm呈下降趋势;T3处理的叶片在光合作用旺盛阶段净光合速率(Pn)最高,说明光照过高或过低均抑制黄灯笼辣椒的光合作用;对照(CK)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光合产物积累、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Fv/Fm均显著高于T5、T7和T9处理(P<0.05,下同);CK、T5、T7和T9处理的黄灯笼辣椒幼苗叶片质膜透性显著高于T3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T3处理.[结论]热带地区夏秋季选用遮光率30%的遮阳网在中午对黄灯笼辣椒幼苗进行短期遮光,可减少高光强对黄灯笼辣椒幼苗的影响,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黄灯笼辣椒种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干旱胁迫对接种杜鹃花类菌根(ERM)真菌桃叶杜鹃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桃叶杜鹃抗旱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对接种不同ERM真菌(TY02、TY21、TY29和TY35)的桃叶杜鹃幼苗(简称菌根苗,下同)进行干旱胁迫,以不接种ERM真菌为对照(CK),水分梯度设正常水分(水含量80‰90%)、轻度干旱(水含量65‰75%)、中度干旱(水含量50%~60%)和重度干旱(水含量35%~45%)胁迫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菌根苗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结果]菌根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叶绿素总含量(Chl.a+b)均显著提高(P<0.05,下同).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TY29和TY35菌根苗的Chl.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轻度胁迫下最高,分别为3.120和3.492 mg/gFW,比CK提高了161.0%和192.0%;CK、TY02和TY21菌根苗的Chl.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接种ERM真菌能显著提高桃叶杜鹃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潜在活性Fv/Fo除外),但随着干旱程度加剧,菌根苗的最大荧光(Fm)、Fv/Fo、实际量子产量(ΦPS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均呈下降趋势,而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上升;干旱胁迫程度越大,各指标的变幅越大,但菌根苗的变幅均小于CK.菌根苗的Fv/Fm在各水分处理下均小于0.8,且在干旱条件下呈上升趋势,其中TY35菌根苗的Fv/Fm增幅最小,仅13.0%,而CK的Fv/Fm增幅为41.8%;干旱胁迫下,桃叶杜鹃幼苗的ETR均呈下降趋势,以CK的降幅最大,为42.5%,TY29和TY35菌根苗的降幅最小,分别为14.4%和9.4%;TY29和TY35菌根苗的qP和NPQ变幅分别为28.2%、24.4%和20.6%、20.2%,而CK为63.5%和41.9%.[结论]ERM真菌可用于桃叶杜鹃抗旱栽培,尤以接种TY29和TY35菌株的抗旱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周聪  赵敏  罗金辉  叶海辉  高丽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78-20380,20395
[目的]探讨树仔菜(Sauropus androgynus)生长过程中镉元素转移、蓄积的生物循环规律,为寻找降低树仔菜产品中镉含量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了树仔菜不同部位的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嫩梢以及栽培土壤等样品中镉的含量。[结果]树仔菜中镉元素主要蓄积在老叶中,嫩梢中隔含量较低,采摘嫩梢食用,食品安全有保障。同时,由于只采摘嫩梢食用,老叶回田,树仔菜生物循环量较大,加上农业投入品的外源引入,导致树仔菜及栽培土壤中镉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此外,土壤pH与树仔菜和土壤中镉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建议采用调节土壤的pH、控制采摘长度、施用树仔菜专用肥、实行与其他蔬菜间种等措施,降低树仔菜产品中镉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交模式下固氮树种对杉木氮代谢的影响,为杉木混交林营建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两室根箱试验法,将杉木与台湾桤木、大叶相思、杨梅和刺槐等4种固氮树种混交栽培,以纯杉木栽培模式为对照(CK),分析栽培过程中杉木叶片全氮(N)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6、9和12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全N含量分别为18.30~21.65、19.22~23.79和6.34~8.78 g/kg,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CK.培养结束时,除杉木×杨梅外,其他3种混交模式下杉木根系全N含量分别为5.36、6.20和5.79 g/kg,显著高于CK.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NR活性为2.63~3.36 μg/g·h,均高于CK;6和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GS活性分别为37.40~47.70和28.70~32.80 U/mg,均高于CK;杉木叶片全N含量与其NR、G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固氮树种叶片酶的活性对杉木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以大叶相思对杉木氮代谢影响最明显.固氮树种与杉木间不存在对铵态N的竞争,总体表现为促进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结论]固氮树种能提高与其混交杉木根、茎、叶中的全N含量及NR、GS活性,可作为杉木混交林营建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田中增补UV-B胁迫条件下1年生三七植株光合色素、酚类(包括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年生三七植株在大田中每天被UV-B辐射1 min,在UV-B灯下的植株被作为圆心,实现叶片的环状取样;叶片光合色素、酚类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随着取样半径的增加,增补UV-B的强度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Chl)a、b、Chl (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光合色素(Chl+Car)极显著增加,Chl a/b总酚含量(TPC)极显著下降,但Chl (a+b)/Car变化不显著.总黄酮、总花色苷和总皂苷含量均因UV-B强度的增加而增加.UV-B强度与Chl a/b呈正相关,与Chl a、Chl b、Chl(a+b)、Car和(Chl+Car)含量呈负相关;TPC、总黄酮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总皂苷含量(TSC)两两间呈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UV-B强度与TFC呈显著正相关、与Chl (a+b)/Car呈显著负相关、与TPC、TAC和TSC间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合适剂量的增补UV-B可能是提高三七TSC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盐分对养心菜生长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为不同程度盐碱地条件下养心菜的功能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土调配盆栽试验,通过CK(0.65 g/kg)、T_1(2.00 g/kg)、T_2(4.00 g/kg)、T_3(6.00 g/kg)、T_4(8.00 g/kg)5个盐分胁迫处理,进行株高、单株产量指标及单宁、黄酮、硝酸盐、Vc等品质指标分析。[结果]养心菜株高、茎数、单株产量均随盐分增加而逐渐减小,CK、T_1处理间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个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盐分增大,单宁含量逐渐增加,养心菜植株中黄酮含量先增加后减小,4个处理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其中T_4处理达到最大值,变幅在1.12~1.36 mg/g之间。随着盐分增加,硝酸盐含量逐渐减小,4个处理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Vc含量除T_1处理较对照略有增加外,其他处理均逐渐减小,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养心菜作为盐碱地食用栽培,以含盐量2.00 g/kg的轻度盐碱地为宜;成分提取及功能性开发栽培,以土壤含盐量不超过4.00 g/kg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田中增补UV-B胁迫条件下1年生三七植株光合色素、酚类(包括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1年生三七植株在大田中每天被UV-B辐射1 min,在UV-B灯下的植株被作为圆心,实现叶片的环状取样;叶片光合色素、酚类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随着取样半径的增加,增补UV-B的强度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Chl)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光合色素(Chl+Car)极显著增加,Chl a/b总酚含量(TPC)极显著下降,但Chl(a+b)/Car变化不显著。总黄酮、总花色苷和总皂苷含量均因UV-B强度的增加而增加。UV-B强度与Chl a/b呈正相关,与Chl a、Chl b、Chl(a+b)、Car和(Chl+Car)含量呈负相关;TPC、总黄酮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总皂苷含量(TSC)两两间呈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UV-B强度与TFC呈显著正相关、与Chl(a+b)/Car呈显著负相关、与TPC、TAC和TSC间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合适剂量的增补UV-B可能是提高三七TSC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粒咖啡对不同光照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为小粒咖啡的高产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100%、36%和4%光环境下小粒咖啡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荧光参数、单位干重氮含量(N)、构建消耗(CC)、单位重量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分析小粒咖啡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结果]随着光照增强,小粒咖啡叶片的Pmax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正午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P<0.05);100%光环境下小粒咖啡叶片的N和CC投入较多,Pmax较高,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能量利用效率(PEUE)较高;随着光照增强,Chl/Car、叶片厚度(LT)、组织结构紧密度(MTR)、气孔面积指数(SPI)和小脉密度(VD)增加,但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MLR)减小.[结论]小粒咖啡是需遮荫栽培的经济作物,对强光较敏感,可通过调整叶片生理生态特征以适应光照环境变化,减少强光对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及适应性、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品种,选出8个花生材料,以花育19为对照,通过不同试验比较,观察其生育期、抗病性、生物学性状、各品质指标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L15-3产量高,稳产性好,2015-2016年连续2a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花育19提高34.31%,居所有参试材料第一位;在8个参试花生品种中,L15-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6.5%,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57.6%;出油率高达56.4%,属于高含油量类型。L15-3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品质好出油率高。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花生品质粗脂肪及高蛋白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逐步提高,L15-3选育成功,很好解决了我国大果花生高产与品质、大果与品质呈负相关的矛盾,集大果、高产、稳产、品质好、出油率高于一身。适宜在我国北方广大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长治市襄垣县韩村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形线路对当地玉米地、谷子地、小麦地135个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钙、铜、铁、锌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农作物,土壤中大量元素钙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谷子地小麦地玉米地,微量元素铜、铁、锌全量浓度的顺序为:小麦地谷子地玉米地。试验区内不同作物地其土壤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样地铜、铁含量适中,锌明显偏高,钙含量缺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金属元素含量在表层(0~40 cm)变化幅度较大,但底层(40~60 cm)元素含量值大于表层。该研究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和相关作物种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以本育9、平安18、丰禾10、四单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均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对于春玉米淀粉积累而言,N200处理是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义  刘吉武  杜丽 《贵州农业科学》2012,(2):142-144,147
为了探明新引进的温州蜜柑品种山下红与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在品质特性方面的差异,以山下红和国庆一号、兴津为试材,通过感官分析、色差测定及化学分析等检测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色素含量、果肉中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3个品种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持续下降且以成熟前期下降最快,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这两种色素的含量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国庆一号和兴津的果皮着色速度快于山下红;国庆一号、兴津的可溶性糖积累速度比山下红快,达到峰值早,而山下红在测定期间平稳持续升高;国庆一号减酸较兴津和山下红早;国庆一号和兴津从10月20日开始果实糖酸比上升幅度变缓,而山下红一直持续升高。综合判断,国庆一号成熟最早,兴津其次,山下红成熟最晚。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幸福成为人们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社会主义幸福观也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幸福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般内容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8.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山西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08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结论]粗淀粉含量和容重随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提高,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加强专用型玉米选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山西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08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基本无变化;2003~2012年山西省审定玉米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结论]粗淀粉含量和容重随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提高,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的赖氨酸含量等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由遗传基因所控制,因此必须加强专用型玉米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