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鲈鱼种日摄食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雨  刘红 《水产科技情报》1997,24(3):99-103
花鲈鱼种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并以5:00 ̄6:00和15:00 ̄18:00最为活跃,表现出晨昏摄食的特点,花鲈的日摄食强度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步减小,日摄食率与日投饲次数之间近似幂函数关系:Y=5.4420X^0.109,饲料的能量转换效率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日投喂四次时,接近最高值,若继续增加日投饲次数,能量转换效率不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虾池生态系统溶解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周日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国才 《水产学报》1999,23(3):266-270
对两个海水养虾池溶解有机碳(DOC)及颗粒有机碳(POC)的周日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C的浓度,14:00~18:00下降,18:00~22:00升高,之后又下降,周日波动幅度为3.22mg/L(1池)及1.24mg/L(2池)POC浓度白天(6:00~18:00)升高,夜间(18:00~次日6:00)下降,周日波动幅度为1.28mg/L(1池)及1.26mg/L(2池)。POC浓度高的虾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黑Jun(Sebastodes fuscescens)的最大摄食率,并探讨了体重和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在15℃条件下,最大摄食率(Rmax)与体重(W)的相互关系为: Rmax=2662.80W^-0.3932(R=0.9364)。在温度为11、15、22、25℃的条件下,最大摄食率分别为119.01、328.63、287.10、226.97J/g.d,二者的相互关系为:Rmax=-967.03+141.14T-  相似文献   

4.
1998年9月在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对养虾池中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叉长49.0~130.0mm,体重1.38~27.39g)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ElliottPersson(1978)方法,从研究斑鰶的摄食周率出发,对其排空率、摄食率以及食物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结果显示,斑鰶属白天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在每日的15∶00~18∶00时。从18∶00时至翌日3∶00时,全消化道内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DCW=3.086 2·e0.270 9T,排空率为0.270 9gw.w./100gw.w.·h。用指数函数能更好地描述斑鰶的摄食率与体重的相关关系,C=4.162 7·e0.120 4W,R2=0.844 8。斑鰶个体日均摄食量为0.904 6g,生长率为0.149 4g/d,食物转换效率为16.5%,能量转换效率>30%。研究结果表明,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某些白天摄食类型的鱼类摄食时,可以只利用从傍晚到黎明这段时间的全消化道(或胃)内含物的变动资料。根据日粮和季节生物量,计算出渤海斑鰶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16万t,这意味着渤海斑鰶每年可把大约16万t的海洋沉积物通过摄食搬运离开海底,对生态系统的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水底物质交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斑鰶的沉积碎屑食性和杂食性,使它对食物环境的变化(如浮游动物大量减少)具有灵活适应性,保证了种群的大量增  相似文献   

5.
条纹石鮨摄食强度与代谢及能量收支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日摄食率为0.4%、1.5%、4.0%三种水平,分别测定条纹石鱼旨Moronesaxatilis幼鱼的代谢及能量的收支情况。处于饱食(日摄食率4.0%)及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下,该鱼代谢率增加的峰值分别于摄食后3h及7h内出现,为静止时代谢水平的2.10倍和2.46倍,SDA(特殊动力作用)持续时间均为21h,SDA总耗能量分别占摄入能的13%和35.8%。条纹石鱼旨在饱食时的转化效率K(湿重)为20.85%。三种摄食水平下条纹石鱼旨的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饱食状态(日摄食率4.0%)时,100C=8.4F+7.8U+13.0SDA+36.9(Rs+Ra)+33.9G;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时,100C=7.8F+4.1U+35.8SDA+52.3(Rs+Ra),其中G=0;减重状态(日摄食率0.4%)时,(F+U+R)/(C+P1)=67.3%,其中C+P1=14.4C+85.6P1,F+U+R=1.8F+8.1U+57.4R。  相似文献   

6.
虾夷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虾夷马粪海胆1989年5月从日本北海道引入大连,初引进海胆壳径为0.5~1.3cm,养至1990年10月性成熟并进行首次育苗,培育出F1代,其后1993年~1995年又培育出F2和F3代约500万枚。亲海胆采取海区笼养和室内促熟方法。诱产用阴干与流水、注射0.5MKCl、加入性产物三种催产方法可成功获得成熟精、卵。受精卵孵化需11.5~12.5h(16.0~18.5℃)达囊胚期上浮,后经二腕、四腕、六腕、八腕幼虫,以纤细角刺藻为饵料,18~21天(15.0~18.5℃)变态附着为稚海胆并摄食底栖硅藻,30天~50天达0.2~0.3cm以上剥离投喂石莼、囊藻、海带等,当壳径长至0.5~1.0cm以上时可下海养殖。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 Qo = 2 .015 W- 0 .635( R = - 0.969, P < 0 .01 ,n = 14) 和Qn = 0 .069 W-0 .369( R = 0.754 ,P< 0 .01 ,n = 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75 .3 % 和403 .7 % ,表明在摄食状态下蛋白质的代谢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两种微藻--小新月菱形与青岛大扁藻在一范围内(小新月菱形藻0~3.00j/m^2,青岛大扁藻0~11.25J/m^2)UV-B辐射对其相对增长率(K),蛋白质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c,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两种微藻的相对增长率(K)逐渐下降,其各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48h,EC50分别为,小新月菱形藻1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产期魁蚶的生物学进行了测定。通过魁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体状态,确定了魁蚶最佳保藏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魁蚶在最佳保藏温度内的存活率、失重率、化学组分和重量组成的变化及最佳保活温度以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失重率,从而确定了魁蚶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产期魁蚶的出肉率(足部湿重计,下同)为17.3~18.3%;(2)最佳保藏温度为0~-2.3℃;(3)0~-2.3℃下,魁蚶可保藏20天,存活率100%;失重率4;8%(16天);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光周期对卤虫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光周期(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下培养河北大清河盐场的卤虫,结果表明:卤虫的摄食率有随着光周期缩短而下降的趋势。大清河盐场的卤虫在不同光周期下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6L:18D组的成活率最高。建议在短光周期下培养卤虫。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及摄食状态对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符合下列模式,Qo=2.015W^-0.635(r=-0.969,p〈0.01,N=14)和Qn=0.069W^-0.369(R=0.754,P〈0.01,n=13)。在摄食状态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比饥饿状态有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时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相似文献   

14.
真鲷的胃排空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实验室内,18℃条件下测量了体重在40~60g真鲷的胃排空率,并用3种数学模型 拟合了真鲷的胃排空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用湿重表示时,指数模型Y=103.67e^-0.15t(R^2=0.89,P〈0.001)拟合得地好;用干重时,平方要模型Y^0.5=10.45-0.45t( R^2-0.82,P〈0.001)拟合得最好。实验还得出体重在40~60g的真鲷  相似文献   

15.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16.
赤鼻棱鳀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学武 《水产学报》2000,24(5):422-427
1998年9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中的赤鼻LengLi进行了摄食与生态转换率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赤鼻LengLi是典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偏食大型桡足类和介形类,无明显摄食节律性;消化道日均食物含量1.2196g(100g)^-1.d^-1,排空率0.3141g(100g)^-1.h^-2,日摄食量10.8135g.(100g)^-1.d^-1;食物转换效率35.08%,能量转换效率39.30%。渤海赤鼻LengLi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87000t。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生态转换效率保证了赤鼻LengLi较高的生长率,因此较低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可支持这一鱼种较高的生产力,这被认为是渤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幅下降的同时赤鼻LengLi资源量却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内进行,然后在尽可能相近的实验条件下 比较了室内流水模拟法和Iggers现场胃含物法,测定真鲷日摄食量、日生长量和转换效率 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尽管两种方法存在着研究对象分别为个体群落的差异,但真鲷的群居性仅能增大其摄食和生长量,而不影响其以比能值为单位表示的生态转换效率,两种方法测得的真鲷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24.43%(KJ)和21.76%(KJ  相似文献   

18.
杂交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4±1)℃条件下,对翘嘴鳜(♀)×斑鳜(♂)杂交所得的杂交鳜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鳜仔鱼4日龄开口,此刻仔鱼卵黄囊已吸收完毕,但油球仍在,仔鱼发育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仔鱼混合营养期仅为3d。杂交鳜仔鱼初次摄食率开始时为15%,高峰期出现在油球即将耗尽时的6日龄仔鱼,可达70%。仔鱼不可逆点出现在7~8日龄,杂交鳜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4~5d。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稀土壳聚糖螯合盐(RECC)对水产颗粒饲料性能的影响。根据鲫(Carassiusauratus)鱼苗的营养需求配制4种类型的RECC试验日粮,即1号饲料(0.00%)、2号饲料(0.08%)、3号饲料(0.16%)和4号饲料(024%)。测定4种饲料的粉化率和溶失率。结果显示,添加稀土壳聚糖螯合盐后可以降低饲料的 粉化率,饲料中添加0.16%的稀土壳聚糖螯合盐效果尤其明显(P<0.01);在饲料中添加RECC可以显著降低饲料的溶失率(P<0.05),并可以提高和改善水产颗粒饲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锌对中国对虾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锌对卵子孵化和无节幼体变态的作用只与游离离子活度有关,而不是与其总浓度有关。锌离子活度在10 ̄(-7.30)mol/L以下时,不影响卵子的孵化率;高于此浓度会显著(P<0.05)降低孵化率;在10 ̄(-5.00)mol/L时卵子完全不能孵化。锌离子活度在10 ̄(-7.60)mol/L时,不影响无节幼体的生长变态;高于此浓度时,明显(P<0.05)减少变态率;高于10 ̄(-6.00)mol/L时。无节幼体完全不能存活。讨论了锌离子对对虾育苗系统的影响,认为育苗过程中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 ̄(-7.60)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