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5~60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大白×长白杂种猪 6 0头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随机分为 5个处理 ,每个处理 4个重复 (圈 ) ,每个重复3头猪。 5个处理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 0 .33%、0 .46 %、0 .5 8%、0 .71%和 0 .83% ,相应的CP分别为 8.6 1%、11.33%、14.0 6 %、16 .6 7%、19.2 9%。饲粮等能 (13.6 4MJDE/kg) ,等氨基酸模式 ,其氨基酸模式DLys:D -SAA :DThr:DTrp为 10 0 6 0 6 1 18。试猪始重 35 .2± 3.5 8kg ,末重 5 9.5 7± 6 .37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 ,还同时测定了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 :生长猪的ADG(Y1)、饲料转化率 (Y2 )均随饲粮DLys水平 (X)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当DLys水平分别为 0 .6 4%和 0 .6 6 %时 ,ADG和饲料转化率分别达到极大值 (76 2 .32g)、极高值 (2 .85 )。由此可推算 ,35~6 0kg生长猪达最佳生产性能的DLys、D -SAA、DThr、DTrp和CP需要量分别为 0 .6 5 %、0 .39%、0 .40 %、0 .12 %、15 .43% ,饲粮DLys/DE之比为 0 .48g/MJ。  相似文献   

2.
应用部分扣除饲粮氨基酸(AA)的氮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大白×长白猪生长阶段(35~60kg)和育肥阶段(60~90kg)的可消化赖(DLys)、蛋 +胱(D -SAA)、苏(DThr)、色氨酸(DTrp)平衡模式。每个阶段各用18头猪进行N平衡试验。每个N平衡试验均设6个处理组 ,即高蛋白基础日粮组(BD)、低蛋白加合成AA对照组(PC)、在PC基础上分别将研究的扣除25 %4种氨基酸的其它4个试验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每重复1头猪。饲粮为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所有饲粮等能(3.40McalDE/kg) ,基础饲粮CP与DLys水平相应为161g/kg、5.28g/kg。试验结果表明 ,按单位代谢体重的N沉积与可消化氨基酸摄入量计算 ,大长猪生长阶段DLys、D -SAA、DThr、DTrp的平衡比例为100 :49 :72 :19 ;育肥阶段为100 :34 :64 :23。表明氨基酸平衡模式因猪的体重阶段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尿素氮的影响,以建立生长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氨基酸的回归模型.选取体重30 kg的三元(杜×长×大)杂交生长猪68头,随机分为17个处理,每个处理4头猪,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1/2实施),研究得出日增重和料重比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的回归方程.生长猪日增重(Y1,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2,%)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5.568 0 7.587 8X1 3.045 2X2 9.183 5X3 4.226 9X4 5.200 4X1 X2-1.905 6X1X3 2.233 4X1X4-6.005X12-7.3694X22-7.5432X32-22.073242=(R2:0.964 0,P<0.05);生长猪料重比(Y2,g)对日粮可消化赖氨酸(X1,%)、蛋氨酸 胱氨酸(X2,%)、苏氨酸(X3,%)和色氨酸(X4,%)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2=12.176 0-9.843 6X1-19.043 2X2-2.486 7X3-11.733 0X4-1.875 0X1 X2-6.875 0X1 X3 1.562 5X1X4 8.986 6X12 23.274 5X22 7.968 4X32 33.470 5X42(R2=0.921 3,P<0.01);日增重达到最大值(0.775 kg)时,日粮的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8%、0.48%、0.51%和0.14%.相应的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61:64:18.料重比最小(2.69)时,对应的日粮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77%、0.44%、0.49%和0.16%.氨基酸比例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4:21.对日增重和料重比进行综合考虑,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可消化氨基酸的比例范围为Lys:(Met Cys):Thr:Trp=100:(57~61):64:(18~21).  相似文献   

4.
60—100kg肥育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大白×长白杂交猪60头,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圈),每个重复3头猪.5个处理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30、0.41、0.53、0.64和0.75%,相应的CP分别为7.69、10.24、12.62、15.19、17.57%.饲粮等能(13.68MJ DE/kg),等氨基酸模式,其氨基酸模式DLysD-SAADThDTrp为100636720.试猪始重61.18±5.20kg,末重100.04±6.04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试验还同时测定了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肥育猪的ADG(Y1)、F/G(Y2)均随饲粮DLys水平(X)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当DLys水平分别为0.56%和0.55%时,ADG和F/G分别达到极大值(910.97g)和极小值(3.20).由此可推算,60~100kg肥育猪达最佳生产性能的DLys、D-SAA、DTh、DTrp和CP需要量分别为0.55、0.35、0.37、0.11、13.20%.  相似文献   

5.
以长×荣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 ,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 ,测定了试验猪 2 0~ 3 5kg、3 5~5 0kg、5 0~ 80kg、80~ 1 0 0kg阶段的生产性能和无脂瘦肉沉积速度 (无脂瘦肉生长指数 )。试验表明 ,试验猪全期日增重平均为 762 g/d ,平均日采食 2 1 5 3 g/d ,饲料报酬 (F/G) 2 .79∶1 ,各生产性能公母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日增重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ADG (g/d) =2 93 0 3 1 5 1W -0 1 0 3 4W2 (R2 =0 9988) ;试验猪全期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 2 3 1 5g/d ;体蛋白沉积模型Y(g/d) =72 2 1 1 -1 5 2 75W 0 0 648W2 -0 0 0 0 5W3(R2 =0 95 5 ) ;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Y (mg/d) =8665 41 -1 83 3W 7 7788W2 -0 0 61 2W3 3 6W0 75,据此模型推算出 2 0~ 5 0kg、5 0~ 80kg和 80~ 1 0 0kg阶段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 9 67、1 3 63和 1 1 61 g/d ,总赖氨酸需要量为 1 1 1 2、1 5 76和 1 3 42 g/d ,真可消化赖氨酸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比表示为 0 61 %、0 5 6%和 0 41 % ,总赖氨酸需要量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比表示为 0 70 %、0 64%和 0 47% ,其他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按NRC(1 998)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及各种表示方法间的转换系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69.3±3.6)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125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5个组分别为:高蛋白质饲粮组(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4%)、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以及3个低蛋白质(粗蛋白质水平约为10%)-氨基酸不平衡饲粮组(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的基础上分别将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降低10%)。所有饲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置为0.7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中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与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67、0.60和0.20。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组相比,高蛋白质饲粮组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有下降趋势(P=0.05),低蛋白质-低色氨酸饲粮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蛋白质-低苏氨酸饲粮组和低蛋白质-低含硫氨基酸饲粮组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平衡性对肥育猪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分别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含硫氨基酸、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和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降低10%标准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生长期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120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19.00±1.50)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4种不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20~4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78%(1组)、0.83%(2组)、0.88%(3组)、0.93%(4组);40~7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68%(1组)、0.73%(2组)、0.78%(3组)、0.83%(4组),并通过添加4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DLys、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色氨酸的比值(100∶60∶65∶18)一致。结果表明,20~40 kg阶段,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569.69 g)达到最大,料重比(2.24)最低;试验2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显著高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血清游离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40~70 kg阶段,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787.43 g)达到最大,料重比(2.55)最低;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试验3组显著低于试验1、2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大后备母猪20~4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83%,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61 g/MJ,40~7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78%、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57 g/MJ。  相似文献   

8.
试验比较研究了平均体重(33.64±1.2)kg 的大白×长白生长猪与平均体重(32.5±0.8)kg 的雅南猪可消化赖、蛋 +胱、苏、色氨酸平衡模式。按照氨基酸(AA)部分扣除氮沉积比较法 ,分别用18头大长猪和18头雅南猪进行N平衡试验。每个N平衡试验均设6个处理组 ,即高蛋白基础饲粮组(BD)、低蛋白加合成氨基酸对照组(PC)、在PC基础上轮流将所研究的4种AA扣除25 %的其它4个试验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1头猪。饲粮为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所有饲粮等能(3.40McalDE/kg) ,基础饲粮CP与可消化Lys水平相应为161g/kg、5.28g/kg。试验期大长猪日喂料120g/kgW 0.75,雅南猪日喂料100g/kgW 0.75。试验结果表明 ,按单位代谢体重的N沉积与可消化AA摄入量计算 ,大长猪AA平衡比例为 :Lys100、Met +Cys49、Thr72、Trp19 ;雅南猪为 :Lys100、Met+Cys78、Thr76、Trp21。结果显示 ,饲粮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因猪的基因型不同而异。与外种猪比较 ,雅南猪需要比较高比例的蛋 +胱、苏氨酸和色氨酸。  相似文献   

9.
不同理想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选择体重 54.0 4± 3.0 7kg的健康大白×长白杂交猪 2 0头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4个重复 ,进行氮平衡试验。在等能等氨基酸 (AA)模式 (DLys∶D -SAA∶DThr∶DTrp为 1 0 0∶6 0∶6 1∶1 8)的基础上 ,研究了 5种不同理想蛋白质 (IP)水平的饲粮对生长猪氮代谢的影响。 5种饲粮的CP和DLys分别为 8.6 1、1 1 .33、1 4 .0 6、1 6 .6 7、1 9.2 9%和 0 .33、0 .4 6、0 .58、0 .71、0 .83%。试验结果表明 ,氮沉积 (NR)随IP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当CP为 1 6 .6 7%和DLys为 0 .71 %时 ,NR最大 ,之后再增加IP水平 ,NR又明显下降。氮排泄率随IP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当CP为 1 6 .6 7%和DLys为0 .71 %时 ,氮排泄率最少 ( 4 7.4 2 % ) ,之后再增加IP水平 ,氮排泄率又增多。血清尿素氮 (PUR)随IP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用回归分析发现。当DLys为 0 .77%时 ,CP为 1 8.1 % ,日粮具有最高消化率和最大NR及最低氮排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逐步回归法,以菜籽粕化学成分、蛋白质溶解度(PS)及赖氨酸(Lys)∶粗蛋白质(CP)等为指标建立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的预测模型。采用套算法进行代谢试验,选用22个不同来源的菜籽粕,试验饲粮菜籽粕替代比例为15%。选用1 168只1日龄肉公鸭,随机分为2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鸭)和1个无氮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鸭)。所有饲粮均添加0.5%二氧化钛(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16~18日龄开始饲喂试验饲粮,试验期3 d。结果表明:1)22种菜籽粕的Lys∶CP的变化范围为0.028~0.074,且随着菜籽粕PS增加而增加。2)22种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CP、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3)标准回肠可消化CP和Lys含量分别为226.9~288.6 g/kg[平均值254.6 g/kg;变异系数(CV) 17.3%]和5.61~18.83 g/kg(平均值13.97 g/kg;CV 30.45%)。4)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R~2=0.809 2,P0.001)、Lys∶CP(R~2=0.948 2,P0.001)和PS(R~2=0.654 2,P0.001)是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标准回肠可消化Lys含量较好的预测因子。5)根据菜籽粕常规养分(干物质、CP、粗灰分、NDF、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并结合PS和Lys∶CP,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的标准回肠可消化Lys、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的决定系数(R~2)为0.736 7~0.992 6(P0.001),拟合度高。结果提示,根据菜籽粕常规养分含量结合热加工敏感指标(PS和Lys∶CP)可成功预测肉鸭菜籽粕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35~60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是按照理想蛋白质(IPP)的原理 ,研究35~60kg 生长猪DAA需要量 ,为我国猪饲养标准的修订积累资料。选用大白×长白杂交猪60头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随机分为5个处理 ,每个处理4个重复 ,每个重复3头猪(饲养于一圈)。5个处理饲粮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 %)分别为0.33、0.46、0.58、0.71和0.83 ,相应的CP( %)分别为8.61、11.33、14.06、16.67、19.29。饲粮等能(13.64MJDE/kg) ,等氨基酸模式 ,其可消化氨基酸模式Lys:SAA:Thr:Trp 为100 :60 :61 :18。试猪始重35.2±3.58kg,末重59.57±6.37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 ,在试验…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消化能水平和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对长白×荣昌(长荣)杂交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初始体重约为27.05 kg的健康长荣杂交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采用2×3因子设计,即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3.00和14.50 MJ/kg,饲粮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分别为0.50、0.60和0.70 g/MJ。分别测定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消化能水平升高,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滴水损失(P<0.05),且有提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7)及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6)的趋势。随着饲粮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的增加,生长猪眼肌面积、血清尿素氮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料重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平均背膘厚呈降低的趋势(P=0.09)。饲粮消化能水平和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对生长猪胴体瘦肉率、血清尿素氮、肌肉pH45 min和pH24 h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保持氨基酸模式一致条件下,饲粮消化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长荣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显著,综合评定可知,生长阶段的长荣猪最佳生长潜能和最优胴体品质所需的饲粮消化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4.50 MJ/kg和0.73%。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常用植物性饲料中总磷、植酸磷和天然植酸酶的含量,并结合动物试验的结果,探讨建立猪植物性饲料可消化磷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为磷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降低养殖业排泄物对环境的磷污染提供简便方法。选用19种植物性饲料原料和2种配合饲料,在分析测定其总磷、植酸磷和天然植酸酶酶活的基础上,以25 kg左右三元杂交生长瘦肉型猪为试验动物,采用6×6(2个)、4×4(3个)拉丁方设计,以玉米淀粉-豆粕为基础日粮,分别按替代法和回归法,测得了单一饲料原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并建立了可消化磷的预测模型。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为:表观可消化磷(g/kg)Y=-0.411 0.405X1-0.227X2 0.003 15X3(R2=0.822,RSD=0.272,P<0.001),其中X1=总磷(g/kg),X2=植酸磷(g/kg),X3=植酸酶活(FTU/kg),下同;真可消化磷(g/kg)二元模型Y=0.062 9 0.655X1-0.412X2(R2=0.859,RSD=0.386,P<0.001),三元模型Y=-0.220 0.589X1-0.304X2 0.003X3(R2=0.882,RSD=0.244,P<0.001)。可以用饲料总磷、植酸磷和天然植酸酶酶活指标来预测植物性饲料可消化磷的含量,比较而言,对真可消化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张桂杰  鲁宁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2):2326-2334
本文旨在研究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肌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初始体重为(17.02±1.4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0.93%)和低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39 d。在试验结束当天对生长猪进行称重、结料和采血,并屠宰所有生长猪用于测定胴体品质、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背最长肌的亮度值(P<0.01)和黄度值(P<0.05);对小肠各肠段的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9);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的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能够维持生长猪正常生长性能,并有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粗蛋白质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氮平衡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0周龄生长猪800头,随机分为10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日粮采用5×2因子设计,即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5、150、165、180和195 g/kg,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8和9 g/kg。试验从10周龄开始,到21周龄结束。结果 :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效应(P 0.05),同时13和16周龄猪的体重也呈二次曲线效应(P 0.05)。除了10~13周及16~21周外,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9 g/kg时显著提高了饲料报酬(P 0.0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在8 g/kg时,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 0.05),与9 g/kg可消化赖氨酸处理相比,135 g/kg粗蛋白质和9 g/kg可消化赖氨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 0.05),而在8 g/kg赖氨酸处理中,135和150 g/kg粗蛋白质组显著提高了脂肪表观消化率(P 0.05)。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9 g/kg时,氮排泄量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 0.05),氮沉积率随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40 kg以下或13周龄以下的猪,日粮中粗蛋白质和可消化赖氨酸含量应高于本研究水平,即粗蛋白质 195 g/kg,可消化赖氨酸 9 g/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重消化标记物法利用回归分析技术测定大麦样品与生长肥育猪的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和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之间的联系。选用 6头去势公猪 ,始重和终重分别为 30 .5 kg和 5 8.6 kg,在回肠末端装一简单的 T型套管 ,采用 6× 6拉丁方设计 ,分别喂给 6种大麦型基础日粮 ,自由采食。6种日粮分别含 97%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不同的大麦样品 ,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8. 5 %、 9. 2 %、9.8%、11.5 %、12 .6 %和 15 .6 % (以干物质为基础 )。日粮的无氮浸出物 (NDF)含量 16 .8%~ 2 3.8%。用三氧化二铬 (Cr2 O3)和酸不溶灰分 (AIA)作消化标记物。每个试验阶段 7d,在第 6d到第 7d的 2 4 h内每两小时收集一次回肠消化物。无论是用三氧化二铬 (Cr2 O3)还是酸不溶灰分 (AIA)作标记物 ,均发现日粮中表观可消化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总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存在线性关系 (P <0 .0 1) ,用三氧化二铬(Cr2 O3)与用酸不溶灰分 (AIA)做标记物相比 ,Cr2 O3影响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和内源性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排泄量 ,然而本研究中所测定的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与资料报道的均值没有差异 (P>0 .0 1)。本研究中测定的内源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排泄量值 (35 .1± 3.0 g CP/ kg DMI)较报道均值 (14 .7± 1.1g CP/ kg DMI)高。故认为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不同消化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2×3因子设计,以消化能(3500 kcal/kg 与3400 kcal/kg)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1.10%、1.25%和1.40%)为两个主效应.选用288头23日龄断奶健康的杜X长X大三元杂交仔猪[初始体重(6.64±0.39)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低消化能水平相比,高消化能组显著提高了仔猪日增重(4.6%)和饲料转化率(8.9%)(P<0.01),降低了日采食量(5%)(P<0.01).日粮消化能水平对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也相应提高(P=0.04).高赖氨酸比低赖氨酸组日增重提高12.4%,饲料转化率也提高5.3%(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日采食量和腹泻率影响并不显著.消化能与赖氨酸互作对试验猪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及腹泻率交互作用不明显.综合考虑,日粮消化能水平为3500 kcal/kg,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1.25%时,断奶仔猪发挥最大的生长性能,日增重最大,饲料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8.
魏杰  谢明  张琪  唐静  侯水生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4):1623-162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质(CP)含量豆粕的鸭酶水解物总能(EHGE)与代谢能(ME)的相关性。采用豆皮和去皮豆粕配制成CP含量分别为36%、38%、40%、42%和44%的5种调制豆粕,再将其与玉米淀粉配制成CP含量均为20%的5种混合饲粮。采用仿生消化法测定饲料原料和混合饲粮的鸭EHGE,每种待测料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采用代谢试验测定5种混合饲粮和玉米淀粉的ME,每种混合饲粮选用10只成年雄性北京鸭进行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各种饲料原料和混合饲粮EHGE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2.0%,表明仿生消化法测定EHGE具有良好的精确度。2) 5种混合饲粮的EHGE实测值与其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AME=1.028×EHGE-0.759 (R2=0.934,P=0.007 3),TME=1.062×EHGE+0.221 (R2=0.953,P=0.004 5)。3) 5种调制豆粕的EHGE实测值分别为10.71、11.55、12.09、12.89、13.54 MJ/kg,AME分别为11.07、11.94、12.22、12.61、13.72MJ/kg,TME分别为12.37、13.23、13.67、13.98、15.07 MJ/kg,EHGE实测值与AME、TME也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AME=0.853×EHGE+1.941(R^2=0.952,P=0.004 8),TME=0.877×EHGE+3.004(R2=0.960,P=0. 003 5)。由此可见,调制豆粕和混合饲粮的鸭EHGE与ME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以其EHGE估测ME,有助于鸭饲粮有效能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探讨不同氨基酸水平的低蛋白质饲粮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96头体貌相近、平均体重为(69.01±3.43)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4种不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的低蛋白质饲粮,并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苏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的值一致。70~100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61%(组1)、0.66%(组2)、0.71%(组3)、0.76%(组4);100~125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55%(组1)、0.60%(组2)、0.65%(组3)、0.70%(组4)。结果表明,增加饲粮DLys水平显著提高血清中赖氨酸(Lys)浓度,对血清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促黄体素(LH)和雌二醇(E2)浓度随饲粮DLys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试验组3达到最高值(P0.05),之后随DLys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试验组3血清INS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后备母猪背膘厚和发情率随着饲粮DLys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初情日龄试验组3比试验组4显著提前(P0.05)。综上表明,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长大后备母猪70~100kg阶段和100~125kg阶段饲粮DLys适宜日摄入量分别为17.82和17.29g·d~(-1),即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71%和0.65%时,有利于提高后备母猪血清代谢激素INS、IGF-I和生殖激素LH、E_2的浓度,缩短初情期日龄,提高发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