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省6种主栽鲜食葡萄品种(夏黑、户太八号、巨峰、巨玫瑰、红提、黑提)为材料,测定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果肉、种子中花青素、原花青素的含量,以期为生产者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户太八号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黑提相对较低;果肉总酸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夏黑,巨玫瑰最低;果肉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提。不同葡萄品种种子、果皮花青素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巨玫瑰、黑提,6品种间果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品种种子、果肉的花青素含量;种子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红提、黑提,均约为0.70%;夏黑品种果皮原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皮的原花青素含量(P0.01);各品种果肉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2.
山椒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山椒子果实营养成分,并将山椒子种子播种于6种基质[红土、椰糠、河沙、红土+椰糠(1∶1)、红土+河沙(1∶1)、河沙+椰糠(1∶1)]中进行育苗实验。结果表明:山椒子果实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其中果肉和果皮总糖含量分别为14.30%和9.04%,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92%和7.12%;检测到17种氨基酸,果肉和果皮中氨基酸总含量分别达1.05%和1.37%;山椒子的最佳育苗基质为红土+椰糠1∶1基质。山椒子是一种优质野生果树资源,具有重要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油梨品种桂垦大2号(Persea americana Mill.Guikenda No 2)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发育期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成分和总脂肪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实成熟期,棕榈酸含量在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中均比其它脂肪酸成分含量高,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3%、50%、39%和34%;在果肉发育后期,总脂肪酸干重含量由1.63 g/hg增加至11.12 g/hg。果糖、葡萄糖、甘露庚酮糖、甘露庚糖醇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果皮、果肉和种皮等整个发育期间,甘露庚酮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而在种子整个发育期间,果糖含量均超过其它可溶性糖成分。综合分析可知,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含量均在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之间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综合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栓皮栎主要分布区5个种源的种子,分别测定了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产地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栓皮栎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百粒种子质量、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各形态性状中变异系数在9%~12%,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在4%~24%,且都是种源间变异程度大于种源内部;种子百粒种子质量与产地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日照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嘉宝果全果及果实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全果富含维生素C(159mg·hg~(-1))、还原糖(45.7%),以及硒(0.054 6mg·kg~(-1))、镁(200.20mg·kg~(-1))、锰(2.69mg·kg~(-1))等矿质元素。果实各部位中,果皮营养最丰富,其粗蛋白(6.65g·hg~(-1))、维生素C(206mg·hg~(-1))及硒(0.058 4mg·kg~(-1))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4.71g·hg~(-1))略低于种子;果肉水分(86.49%)及还原糖(73.5%)含量最高;种子氨基酸含量最高(4.86g·hg~(-1))。  相似文献   

6.
不同颜色茄子果实的若干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白色、绿色、白绿、紫色和黑紫共5种颜色的茄子果皮、果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紫色茄子的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白绿色茄子果肉的Vc含量和芦丁含量最高,黑紫色茄子果肉的花青素和类黄酮、总酚含量均最高。茄子果皮的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与果色呈正相关。茄子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芦丁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的花青素和类黄酮素、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和类黄酮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土壤干旱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时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果肉、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酚时空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花后30d)种子中总酚含量最高,而成熟期(花后110d)则果梗中含量最高,且土壤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5%)对总酚的空间积累无明显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土壤干旱导致幼果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不控制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提高了8.1%、7.1%、8.9%、8.1%,比CKⅡ(采用塑料膜避雨设施,其他同CKⅠ)提高了6.3%、8.0%、19.0%、7.0%;成熟期果梗、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总酚含量分别比CKⅠ提高了6.8%、14.4%、46.1%、-10.0%,分别比CKⅡ提高了10.5%、33.8%、86.6%、28.7%。土壤干旱并不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的时空积累规律,但能促进果实各部位总酚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Feizixiao)成年树为试材,叶面喷布0.5%KCl(K)、0.3%Ca Cl2(Ca)和1.5%Mg Cl2(Mg)以及它们的两两混合液为处理,清水为对照,探讨叶面喷布K、Ca和Mg肥对妃子笑荔枝果皮着色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各处理和对照的果皮h值、果皮叶绿素含量和果肉酸含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在5月19日之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5月19日到22日,除了Ca+Mg和K+Ca+Mg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下降;果皮a值、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果肉糖酸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5月19日,Mg处理使其果皮h值降到最低,并且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在5月22日,Ca+Mg处理使其果肉可溶性糖维持最高含量并显著高于对照,使其果皮h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并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由此可见,Mg和Ca+Mg处理的果皮h值与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5月19日和5月22日同步达到最佳,分别克服了果皮"滞绿"和果肉"退糖"问题。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舍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内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法超微粉碎新鲜黑老虎浆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黑老虎果汁饮料加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比分析20~40、40~60、60~80、80~100、100~180和180目6个不同粉碎粒度处理间新鲜黑老虎果浆的粒径分布、理化性质和内含物含量差异。【结果】80~100目以下黑老虎果浆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50~250μm,80~100目以上黑老虎果浆粒径主要分布在0~50μm。随着黑老虎浆果粉碎目数的增加,果浆溶液的pH和浊度(D700 nm)逐渐减小,而出汁率、固形物质量分数、紫外吸光值(A280 nm)和总酸度呈增大趋势,果浆溶液密度基本不变,色度L*整体上呈增大、a*和b*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40目逐渐增至180目时,检测出的氨基酸种类从7种逐渐增至15种,游离氨基酸总量由10.87 ng/μL增至50.99 ng/μL;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总多酚含量分别由7.35、2.20和9.55 mg/mL增至15.35、3.28和18.63 mg/mL;总黄酮、总多糖、生物碱和总花色苷含量由0.90 mg/mL、0.21μg/mL、1.79 mg/mL和2.63 mg/100 g增至7.33 mg/mL、0.66μg/mL、12.32 mg/mL和5.13 mg/100 g。80~100目以下粒度处理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变化速度快,80~100目以上处理的含量变化趋缓。【结论】利用湿法超微粉碎技术生产黑老虎果浆的粉碎粒度以80~100目为宜,有利于果汁饮料产品保持澄清和风味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生长期喷施抑菌剂对火龙果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紫红龙为试材,分别在花后10 d和20 d时喷施1 600倍的木霉菌结合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结合乳酸链球菌素和油茶饼粕粗提液,研究其对火龙果果皮特性、色泽、果肉特性、营养成分、抗氧化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等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生长期喷施复合抑菌剂和油茶饼粕粗提液均能显著提高火龙果果肉色泽b*和果皮硬度、甜菜色苷含量,显著降低果皮色泽b*、PPO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贮藏期间,火龙果果实霉烂指数升高伴随果皮色泽L*、果肉色泽a*、果皮果胶、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甜菜色苷含量、PPO活性、POD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升高。【结论】与对照相比,生长期喷施抑菌剂均能维持总黄酮含量,显著加快色泽a*下降、POD活性上升,降低霉烂指数和呼吸速率,延缓果皮厚度变薄、果肉硬度、黏度、甜菜色苷、PPO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快速上升,从而降低火龙果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紫云冰脆李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与组成特征,了解其营养成分和价值,为紫云冰脆李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云冰脆李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紫云冰脆李果皮和混合样品(除核外的带皮果肉)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B族维生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HPLC法可较好地分离紫云冰脆李果皮和混合样品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组分。其中,紫云冰脆李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果皮以葡萄糖含量最高,果糖次之,共占总糖的66.41%;混合样以蔗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共占总糖的59.72%。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和莽草酸,果皮和混合样均以苹果酸为主,分别占总酸的87.66%和87.38%;B族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B1、B2、B6和B12,果皮和混合样均以维生素B12含量最高,分别为33.53μg/g和36.99μg/g,其中,除果皮维生素B6显著高于混合样外,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4.
为三叶木通的推广应用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西安市鄠邑区三叶木通种植园4个三叶木通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果实中果肉、籽粒、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肉富含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脂肪、总酸还原糖和必需氨基酸;籽粒中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5.40%~48.07%和74.27%~76.47%。果皮中富含果胶、多酚、黄酮等活性物质。果肉、籽粒及果皮均可利用。深紫色品种最优,其果形最大、单果最重(250.80g/个),果面光滑圆润,肉质细腻透亮,甘甜鲜美,果肉占比最高,为23.49%;果皮占比最低,为61.52%;籽粒最多,为240粒/个;果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00.86mg/100g;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8.07%。可对深紫色品种通过特殊育种技术,筛选无籽(少籽)的三叶木通品种,或选育籽多、油脂含量高的加工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菠萝果皮及果肉的挥发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菠萝果皮与果肉的香气中富含酯类化合物、尤其是甲酯类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己酸甲酯、分别达到45.66%和64.45%;果皮挥发物中的2-甲基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为8.03%、辛酸甲酯相对含量为6.44%,均比果肉中的含量(分别为6.50%和3.51%)高;果肉挥发物中未检出非酯类成分,而在果皮挥发物中检测到2,5-二乙烯基四氢吡喃(9.07%)和少量甲酸乙酸酐(0.87%).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产猕猴桃黄金果、金艳、红阳、翠玉和毛花以及新西兰所产猕猴桃阳光金果为材料,测定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比较不同猕猴桃品种、不同组织部位抗氧化物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猕猴桃果肉抗坏血酸含量为65.95~209.77 mg/100 g、果皮为139.36~426.09 mg/100 g、种子为65.74~184.92 mg/100 g;果肉黄酮含量为16.67~103.41 mg/100 g、果皮为53.97~435.36 mg/100 g、种子为15.76~71.90 mg/100 g;抗氧化物质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和组织部位间差异;果肉、果皮、种子抗坏血酸含量均表现为毛花最高,红阳次之,金艳最低;不同组织部位品种间黄酮含量表现不一致,但均为毛花最低;6种猕猴桃不同组织部位均表现为果皮的抗坏血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和种子;猕猴桃食用部位果肉组织抗坏血酸和黄酮总量以毛花最高,红阳次之,二者是保健价值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赣南4个脐橙品种果肉、果皮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xcel和DPS统计软件对赣南4个脐橙品种(纽荷尔、红肉、林娜、朋娜)果肉、果皮中的还原糖、总糖、总酸、Vc、黄酮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果肉、果皮的还原糖、总糖、Vc含量差异分别呈极显著(P<0.01)水平,总酸含量差异分别呈极显著(P<0.01)、不显著(P>0.05)水平,黄酮含量呈不显著(P>0.05)、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水平,氮含量差异呈不显著(P>0.05)水平,磷、钾元素含量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和不显著差异(P>0.05)水平。4个不同脐橙品种果皮中Vc、黄酮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其果肉(P<0.01),其他成分除氮元素之外都极显著地低于果肉(P<0.01);脐橙果皮可作为提供Vc和黄酮的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含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与二氧化硫混合的荔枝果肉与果汁,分别在常温(25~36℃)和低温(4~5℃)下贮藏6个月,根据糖度、酸碱度、酸度、还原糖、总糖、二氧化硫含量和色香味感官测定结果,加热85℃的果肉,加二氧化硫500ppm或1%柠檬酸,在常温下可保藏6个月,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邢台地区柿子营养成分含量,进一步促进柿资源的应用。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对邢台地区柿子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邢台地区柿子在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逐渐升高,至过熟期时含量达到最高。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果实的果皮(37.03mg·100g-1)、果肉(35.73mg·100g-1)中,显著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30mg·100g-1),而其种子和柿蒂部分维生素C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