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联蛋白A2参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病毒入侵、遗传物质释放、病毒基因组转录和复制、病毒组装和出芽的过程。这个过程无论对于病毒的生存还是病毒致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蛋白的参与。宿主蛋白膜联蛋白A2(Annexin A2, ANXA2)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内吞、胞吐等与囊膜病毒复制相关的生物膜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被证实能够参与许多病毒的感染过程。文章综述了ANXA2在流感病毒的入侵、复制、组装、出芽等致病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ANXA2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膜联蛋白A2(ANXA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从DF-1细胞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中扩增鸡ANXA2基因开放阅读框,通过酶切、连接等方法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ANXA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ANXA2转染至DF-1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融合蛋白EGFP-ANXA2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鸡ANXA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ANXA2;将其转染DF-1细胞后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EGFP-ANXA2蛋白条带,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EGFP-ANXA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鸡ANXA2在相关家禽病毒复制中的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US3蛋白激酶是伪狂犬病病毒(PRV)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显示US3参与了细胞骨架重排、病毒复制和传播、细胞凋亡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鉴定新的和US3互作的宿主蛋白对于认识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共沉淀和pull-down技术验证了US3和宿主膜联蛋白A2(ANXA2)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RNAi技术,通过荧光定量PCR、病毒滴度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敲低ANXA2的表达显著抑制了PRV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进一步发现过表达ANXA2可以抑制PRV或者凋亡刺激剂诱导的细胞凋亡,提示ANXA2具有负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可以和US3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成员,加深了人们对ANXA2生物学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膜联蛋白A8(Annexin A8,ANXA8)是一种磷脂结合蛋白,与炎症反应、癌症的发生以及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本实验旨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ANXA8 mRNA与蛋白在小鼠早期妊娠和人工蜕膜子宫中的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表明:ANXA8 mRNA在小鼠早期妊娠第1~4天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有微弱表达,ANXA8 mRNA在妊娠第5、6天的初级蜕膜区与第7、8天的次级蜕膜区表达,并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人工蜕膜化模型中ANXA8 mRNA表达在蜕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证明:ANXA8 mRNA的表达量在早期妊娠模型中的第7、8天显著提高,人工蜕膜侧子宫与对照侧相比也显著提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ANXA8蛋白与ANXA8 mRNA表达规律相似。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子宫基质细胞,并诱导蜕膜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NXA8随着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表达升高。以上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ANXA8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具有着床相关特异性,ANXA8参与小鼠子宫蜕膜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8及其在动物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作为细胞因子,其在炎症和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将为抗炎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为肿瘤治疗开辟新途径。作者就IL-8及其在动物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与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以AIV GD1322株感染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利用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免疫沉淀反应(IP)筛选与其结合的宿细胞蛋白,并经质谱鉴定确认膜联蛋白A2(ANXA2)与NS1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免疫共沉淀(Co-IP)试验结果显示ANXA2与NS1蛋白之间具有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Pull-down试验证明ANXA2与NS1蛋白之间为直接的相互作用。此外,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NS1和ANXA2共定位于胞浆中。本研究首次鉴定AIV NS1蛋白与宿主蛋白ANXA2间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IV NS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对鸡膜联蛋白A2(ANXA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与纯化。利用鸡ANXA2基因特异性引物从鸡卵泡细胞cDNA中扩增ANXA2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hANXA2。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利用含Ni2+琼脂球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利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hANXA2,重组蛋白His-chANXA2在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和30℃诱导温度条件下表达量高,其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但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含Ni2+琼脂球从诱导菌裂解物上清中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蛋白条带。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ANXA2调控鸡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与内质网蛋白29(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29,ERp29)基因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Ovis aries)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选取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各3只,采集乳腺组织,通过q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ANXA2与ERp29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定位。结果表明,ANXA2在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正常型(P0.01),而该蛋白的表达却极显著低于正常型(P0.01);ERp29在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mRNA与蛋白表达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型(P0.01)。ANXA2和ERp29分别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均有阳性反应,且主要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综上表明,ANXA2与ERp29在正常与临床型乳房炎绵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差异显著,其可能参与了绵羊乳房炎的发生与发展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在干细胞命运决定、精子形成、肌肉发育、脂肪沉积及人类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m~6A修饰最重要的作用是调控基因表达,它是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文章综述了m~6A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及m~6A介导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m~6A RNA甲基化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为基础,介绍一种易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的方法。以Hela细胞来源的cDNA为模板,半套式PCR为基础,通过两次PCR的方法,可获得5’端添加Kozak序列并融合表达HA标签基因和ANXA2的基因片段Kozak-HA-ANXA2,回收后克隆到pMD-18T克隆载体,获得合适的酶切位点,再采用双粘端连接法将其克隆入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TRIP中。结果显示,经双酶切和测序之后确定真核重组载体pTRIP-HA-humANXA2构建成功。通过半套式PCR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成功率高,为下一步细胞表达试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环状RNA,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内生非编码RNA,其特征是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结构,没有5’帽子和3’寡聚A尾。虽然环状RNA合成和功能机制尚不是完全清楚,许多研究显示,其可能作为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记,在许多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环状RNA在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研究还很少,本文综述了环状RNA的生物功能和特性,为在畜牧兽医研究中,运用环状RNA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乙醛脱氢酶(ALDH)超家族参与许多人体代谢反应,而作为超家族中的一员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更是在许多代谢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目前已知的ALDH1A1基因的结构、表达情况和生理功能等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深层次的研究ALDH1A1基因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将进一步拓展对其在其他领域的认知,如在视黄醛代谢和脂代谢中的影响,为治疗人类肥胖、神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了解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在动物肉用性能和经济性状的选育方面,可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犬乳腺肿瘤(CMT)在许多方面与人类乳腺癌(HBC)相似,是雌犬死亡率最高的常见肿瘤。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犬乳腺肿瘤仅在临床上乳腺发生可见变化时才被发现,手术切除肿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在肉眼可见变化之前发现恶性肿瘤,应考虑评估血清或体液中生物标志物。微核糖核酸(miRNA)作为转录后基因调控因子,已成为肿瘤研究中具有吸引力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从miRNA的来源、作用机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检测方法、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等方面,综述了miRNA在犬乳腺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和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早期临床诊断或癌症进展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犬乳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不仅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的最主要来源,还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动物正常生长与繁殖以及着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类胡萝卜素在人类健康及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论述类胡萝卜素的基本特征、吸收和转运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以及生物活性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代谢机制、功能以及发掘新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以S-腺苷酸-L-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特定碱基上的过程。基因的正常功能除了依赖于正常结构外,还依赖于正常的甲基化状态。DNA的异常甲基化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犬肿瘤性疾病是兽医临床上常发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是造成世界范围内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其病理学分类、自发性、基因和信号通路等方面与人类肿瘤有相似之处,可作为人类肿瘤的研究模型。表观遗传是基于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所致基因功能和表达水平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主要通过基因转录或翻译过程的调控,影响其功能和特性。表观遗传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水平改变、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DNA异常甲基化在犬的多种肿瘤中均有研究,包括犬白血病、淋巴瘤及黑色素瘤等,且犬与人类肿瘤的DNA异常甲基化模式相似。在肿瘤中组蛋白各种修饰酶表达失调,是抗肿瘤药物开发分子靶点研究的主要焦点,但目前在犬肿瘤中的研究较少。非编码RNA中microRNA与lncRNA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开发针对非编码RNA的靶向研究药物,但目前在兽医领域应用较少。作者主要综述了犬肿瘤疾病的流行病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变化在犬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揭示表观遗传异常与犬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开发犬肿瘤性疾病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N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一种重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已被证实在细胞分化、配子发生、脂肪沉积及肿瘤发生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和单碱基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m6A修饰调控蛋白被鉴定出来,相应的调控机理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析。文章综述了m6A的发现和特征、调控酶系统、检测技术、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在家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对家禽m6A修饰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receptor,CaSR)在调节机体Ca2+浓度、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钙敏感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突变会影响CaSR的活性,从而改变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相关疾病。本文从CaSR的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猪膜联蛋白A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亲和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制备并亲和纯化兔抗猪膜联蛋白A2多克隆抗体。通过PCR从质粒pA2-EGFP中将编码猪膜联蛋白A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Annex A2-EGFP)亚克隆到pET-30a(+),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30a/AE,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了猪ANNXA2-EGFP融合蛋白,用Ni-Resin HP树脂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亲和纯化。用纯化的ANNXA2-EGFP融合蛋白免疫兔,制备兔抗猪膜联蛋白A2多克隆抗体。将以前纯化的猪可溶性GST-ANNXA2融合蛋白偶联NHS活化琼脂糖凝胶FF,亲和纯化多克隆抗体。用GST-ANNXA2亲和纯化的多抗效价达到1∶12800,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具有高特异性。制备的高效价和高特异性兔抗猪膜联蛋白A2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膜联蛋白A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是一种高致癌性逆转录病毒,可引发鸡白血病及各种肿瘤性疾病。由于其传播方式的复杂性以及逆转录病毒的特征,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来解决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给家禽养殖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miRNA是一种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调节包括肿瘤发生在内的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推测,其最终可能有助于肿瘤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证明许多细胞miRNA在肿瘤的发展和进展中发挥关键的致癌和肿瘤抑制作用。然而,关于miRNA在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诱导的肿瘤形成的潜在作用却鲜有报道。文章结合禽白血病的致病机制、传播方式,以及miRNA在肿瘤性疾病上的差异表达,对miRNA在J亚群禽白血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