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致病性细小病毒大多为单股DNA 病毒[1],分类地位主要集中在细小病毒科,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编写的分类报告,根据各种细小病毒侵染的宿主不同,可将细小病毒科分为两个亚科,分别是侵染脊椎动物的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和侵染昆虫等节肢动物的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2]。  相似文献   

2.
山羊关节炎脑炎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赵亚光王振漪沈荣显(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山羊关节炎脑炎(CAE)是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成员CAE病毒引起的山羊慢病毒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ELISA检测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抗体丁恩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相文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绵羊进行性肺炎(OPP)是以损害绵羊多种器官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动物病毒分类新进展朱其太(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发表了第5次病毒分类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有关动物病毒的部分共有25科,包括9个亚科、78个属或群。1996年8月11—16日在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届国际病毒学会议,对...  相似文献   

5.
病毒分类的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5年发表了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就病毒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1996年8月11日-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次国际病毒学会议。对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中的建议进行审议通过。1997年5月ICTV执行委员会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批准通过了病毒成员资格。截止1997年底,ICTV批准通过的病毒分类为189个属,其中166个属可分类到55个科内,剩余23个属待定。而此次报告中涉及动物、人及昆虫的病毒有用个科,包括9个亚科,96个属或群。1998年3月7-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召开了I…  相似文献   

6.
新的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5年发表了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就病毒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1996年8月11—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了第10次国际病毒学会议,对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的建议进行审议通过。1997年5月ICTV执行委员会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会议,批准通过了病毒成员资格。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对病毒分类遵循病毒基因组的种类、病毒基因组链的性质、反转录能力、病毒基因组的极性等4个准则,将截止1997年底ICTV批准通过  收稿日期:19990101的病毒(包括细菌病毒、动…  相似文献   

7.
细菌的病毒——噬菌体最新分类与命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发表了《病毒分类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对目前已经确认并比较系统研究的绝大多数细菌的病毒——噬菌体(Bacterial viruses,或bacteriophages),根据病毒核酸类型、形态结构、基本特性以及宿主菌类型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依据分类与命名。  相似文献   

8.
与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有关的病毒新近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1991年发表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的第五次报告,与第四次(1982)报告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1.修改了病毒命名法规,取消了原第四和第十三条,并对原第五、十二、十四、二十条的内容作了修订;2.增加了许多科、属、组及新发现的和前此未收进的病毒;3.调整了某些病毒的分类位置;4.建立了单股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将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副粘病毒科、弹状病毒科隶属于此目;5.删除了一些病毒,如非洲猪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等;6.开列了第四次报告以来到1991年年初新发表的参考文献。现将第五次报告中与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有关的重要病毒的分类情况,按目、科、亚科、属(群)、亚属(亚群)、种、亚种(变种、血清型)顺序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9.
绵羊进行性肺炎与山羊关节炎脑炎的琼扩试验比较丁恩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绵羊进行性肺炎(OPP)与山羊关节炎脑炎(CAE)均是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损害绵羊和山羊多种器官为特征,其病原均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11.
最新脊椎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最新脊椎动物病毒分类简介陆承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编写的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下称第6次报告)最近问世。虽然第6次报告与第5次病毒分类报告发表时间相隔不过3年,但其内容和形式均有重大变化[1]。第6...  相似文献   

12.
按最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慢病毒被划为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并分为5个亚属8个种:灵长类慢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绵羊和山羊慢病毒,包括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  相似文献   

13.
一、分类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由细小病毒亚科和浓核病毒亚科组成,包括一些重要的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前者感染脊椎动物,后者感染节肢动物。细小病毒亚科分为5个属:细小病毒属、红病毒属、依赖病毒属、Amdovirus和博卡病毒属,最近又提出了Hokovirus和Cnvirus这两个新的属,还有与细小病毒亚科的任何成员都不产生聚簇的牛分离株(BPV2和BPV3)和猪分离株(PPV4)。博卡病毒属包括牛细小病毒(BPV1)、犬细小病毒(CPV)、大猩猩博卡病毒(GBoV1)、人类博卡病毒(HBoV1-4)和猪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对细小病毒病毒科(Parvoviridae)的病毒进行分类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2个亚科,即感染脊椎动物的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和感染无脊椎动物的浓病毒亚科(Densovirinae)。细小病毒亚科可以进一步分为5个属,分别是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嗜红细胞病毒属(Erythrovirus)、依赖病毒属(Dependovirus)、阿留申病毒属(Amdovirus)  相似文献   

15.
猫艾滋病     
猫艾滋病(FAIDS)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lmmunodeficency Virus,FIV)引起的危害猫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自1985年发现以来,已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发生和流行。本病以侵害淋巴组织为特征,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口腔炎、鼻炎、腹泻及高度虚弱。一、病原1.分类:F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免疫抑制群。试验证明FIV不是猫其它反转录病毒的突变体。2.形态结构:FIV粒子由囊膜、衣壳及核芯组成,内含反转录酶和内切/结合酶。病毒粒子大小为105—125nm,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衣壳囊突,在  相似文献   

16.
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RE)是我国近年来在养鸡生产中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对养鸡生产的危害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性的反转录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有壳粒和囊膜,病毒颗粒直径80~100 nm,虽已分离到多株致病力不同的毒株,但都同属一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正>猫白血病是猫最常见的非创伤致死性疾病。该病潜伏期较长,临床上具有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种表现形式,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该病的病原是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的猫白血病病毒。该病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昆虫病毒以及它与宿主昆虫相互关系的知识,在日益积累着.并利用这些知识,正在巧妙地发挥病毒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控制其有害作用.一、昆虫病毒的新种类在增加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1982年公布的第四次报告中,昆虫病毒分别属于三个脊椎动物病毒科与七个其它有关病毒科参见表1.最近又有一些新的发现,在表1所列10个病毒科以外,还要增加: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Avianleucosis)是由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禽白血病/N瘤病毒群病毒(Avianleukosis/sarcoma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id Leukosis,LL)、成红细胞性白血病(Erythroblatosb)、  相似文献   

20.
简称马传贫(EIA),由反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中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马、骡、驴常染有此类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烧、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出血和浮肿,在无烧期间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本病仅能感染马属动物(马、骡、驴)。在自然条件下,以马的易感性最高,骡、驴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