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罗汉果、菊花、甜菊糖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无糖的罗汉果菊花茶饮料,将罗汉果和菊花经过浸提等处理后,加入柠檬酸进行调味。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为罗汉果水∶野菊花提取液比例5∶5,柠檬酸添加量0.02%,甜菊糖添加量0.003%,选用0.15%黄原胶为稳定剂,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张艳 《保鲜与加工》2017,17(3):87-91
以明胶、壳聚糖、壳聚糖-皂土作为澄清剂对蜂蜜菊芋酒进行澄清处理,筛选澄清剂并确定最佳澄清工艺。结果表明,蜂蜜菊芋酒的最佳澄清剂为壳聚糖-皂土复合澄清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蜂蜜菊芋酒的最佳澄清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0.06%,皂土添加量0.10%,澄清温度35℃。通过澄清处理过的蜂蜜菊芋酒于室温存放6个月后,透光率高达91.6%,无沉淀,澄清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为原料经取汁、发酵、澄清等工艺制得番茄发酵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8g/L,温度25℃,pH值4.2,添加质量分数为0.025%的1%壳聚糖溶液澄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山楂叶为原料,通过茶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这3个单因素试验对茶汤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在确定浸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罗汉果味山楂叶茶饮料配方,确定罗汉果味山楂叶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山楂叶茶汤的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1∶125(g/g),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温度85 ℃;产品最佳配方为:山楂叶浸提液添加量80 mL/100 mL,罗汉果浓缩汁添加量6 g/100 mL,VC添加量0.08 g/100 mL,在此加工及配比条件下制得罗汉果味山楂叶茶饮料酸甜适中,口感柔和,香气浓郁,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解西番莲汁为原料,以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西番莲粉,研究麦芽糊精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和进料浓度对西番莲粉产率、VC含量和含水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西番莲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西番莲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添加量60%(按照喷雾干燥前料液总固形物含量计算),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9 mL/min,进料浓度30%,此条件下西番莲粉的产率50.47%,VC含量58.88 mg/100 g,含水率4.8%。制得的产品具有西番莲特有的果香,研究为西番莲的产品多样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透光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协同壳聚糖、活性炭澄清处理苹果梨果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苹果梨果汁最佳澄清工艺。结果表明,苹果梨果汁澄清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0.3%,活性炭添加量4%,超声功率600 W,处理温度35℃,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苹果梨果汁澄清效果最佳,透光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经硫酸改性的凹凸棒石添加量、澄清温度、澄清时间对黄酒澄清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凹凸棒石对黄酒的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添加改性凹凸棒石可以降低黄酒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黄酒的澄清度,凹凸棒石添加量、澄清温度、澄清时间是影响黄酒澄清度和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黄酒的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改性凹凸棒石添加量5.0 g/L、澄清时间11 h、温度30℃,黄酒的澄清度为94.15%;采用该法澄清的黄酒稳定性好于壳聚糖和皂土澄清法。凹凸棒石价格低廉,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新型天然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慈姑甘蔗汁的澄清工艺,以透光率为指标,选取瓜尔豆胶、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壳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研究澄清剂对慈姑甘蔗汁澄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慈姑甘蔗复合饮料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瓜尔豆胶添加量0.04%,明胶添加量0.2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5%,壳聚糖添加量0.03%,具有较好的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鲜果为原料,通过酶解、酒精发酵、澄清处理等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沙棘发酵酒酿造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沙棘发酵酒酒精度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SO2添加量,酒精发酵最佳工艺组合为:酵母接种量为0.08%,发酵温度为28℃,SO2质量浓度为80 mg/L,在该最佳条件下的酒精度为11.7%。通过澄清试验确定壳聚糖澄清效果较好,质量浓度为1 200 mg/L时,沙棘发酵酒透光率达95%。生产的沙棘发酵酒果香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酶法澄清苹果汁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果胶酶法澄清苹果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果胶酶添加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果胶酶澄清效果的影响,得出果胶酶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加入量为0.15%,温度为50℃,静置为3h。  相似文献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得到了满意结果。同时,研究了甲醇的水溶液作溶剂回流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对甲醇浓度、浸泡时间及投料率等条件进行了最优化试验,当甲醇体积分数50%,浸泡时间1.5 h,投料率为1:10时,黄酮提取率最佳。用芦丁为基准物,在波长362 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相关系数r>0.99,测得甲醇水溶液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左右,本方法可以用于实际测定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雪菊、罗汉果、绞股蓝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雪菊汁提取工艺和复合饮料配方。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80,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雪菊汁的提取效果最好。雪菊罗汉果绞股蓝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30%雪菊汁,20%罗汉果汁,20%绞股蓝汁,7%白砂糖。制得的复合保健饮料澄清透明,口感柔和,营养丰富,并较好地保留了雪菊、罗汉果、绞股蓝原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无籽罗汉果组培无菌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研究无籽罗汉果组培快繁技术要点,为无籽罗汉果再生体系建立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激素组合以及浓度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的影响。【结果】无籽罗汉果带芽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1% HgCl2溶液消毒8 min。最适宜的无籽罗汉果茎段启动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5 mg/L KT,无籽罗汉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IBA,增殖系数可达6.8;较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5 mg/LNAA,新稍平均生根数达7.4条,生根率可达95%。【结论】可为无籽罗汉果大规模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组织培养高效体系的建立及外源基因导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的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汉果是中国传统中药,也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已成为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有关罗汉果的各种产品不断增加,关于罗汉果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的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就罗汉果的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情况作一概述,根据其作为药食两用品种的特点,就其系统开展罗汉果潜在遗传毒性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抑制作用。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铬对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罗汉果植物影响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的报道。本实验以罗汉果幼苗为材料,对生长在添加0、50、100、150、200μmol?L-1浓度的重金属铬离子的培养基中生长15天的罗汉果幼苗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一直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相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一直上升。表明铬离子 的毒害导致体内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膜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影响罗汉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KT 1mg./L、NAA 0.2mg./L、蔗糖30 mg/L培养基中,20d龄的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达到9.7个,移苗成活率90%以上;外植体培养前的割伤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芽数;发根农杆菌转化茎段诱导出毛状根。罗汉果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将为罗汉果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riploid female and diploid male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and to provide biological references for fine varieties breeding of seedless S. grosvenorii. [Methods]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 marker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mong 28 samples of S. grosvenorii,and cluster analysis and 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were revealed by the NTSYS-pc software and Gen AIEx software,respectively. [Results]13 ISSR primers selected out of 100 primers for amplification,and a total of 131 unambiguous bands were obtained,among which 99(PPB = 75. 57%) were polymorphic.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richness of genetic background in triploid female and diploid male of S. grosvenorii. But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of majority were relatively great with close genetic distance. [Conclusions] The triploid female and diploid male of S. grosvenorii had relatively low complexity of genetic background,so that germplasm innov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rich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seedless S. grosvenorii.  相似文献   

18.
为给罗汉果组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实验证据,以罗汉果单芽茎段作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LFS和CPPU等生长调节剂。结果:(1)在原始外植体培养中,LFS单独使用能诱导腋芽迅速萌发生长,多数可发生不定根,愈伤组织则很少。CPPU单独使用,只能诱导愈伤组织迅速发生与大量增殖,不能使腋芽萌发成苗。(2)在继代增殖培养中,LFS促进腋芽萌发生长和不定根发生的活性均能被NAA增强。CPPU复配NAA后,亦可诱导腋芽萌发,并促进叶片迅速长大,然而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的同时,严重抑制茎的伸长与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适于龙珠果ISSR-PCR的反应体系,本研究以龙珠果叶片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龙珠果ISSR-PCR扩增结果的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模板DNA量进行优化,并筛选了最适退火温度。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各因素影响显著性为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量>引物浓度。在20μL反应体系中,dNTPs浓度0.2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U、Mg2+浓度2.0 mmol/L、模板DNA 25 ng、引物浓度0.4μmol/L为最佳用量。实验从100条UBC引物中筛选得到22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本研究为龙珠果ISSR标记开发、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黄果、满天星和紫果3个不同品种百香果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2代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黄果果皮47 875 830条、果肉44 325 678条,满天星果皮47 019 772条、果肉45 472 434条,紫果果皮48 789 846条、果肉49 372 968条Clean reads片段,包含黄果果皮7 181 374 500 nt、果肉6 648 851 700 nt,满天星果皮7 052 965 800 nt、果肉6 820 865 100 nt,紫果果皮7 318 476 900 nt、果肉7 405 945 200 nt核苷酸序列信息;经拼接组装,分别获得平均长度为1 487 nt的黄果34 968条Unigene片段,平均长度1 361 nt的满天星41 896条Unigene片段和平均长度1 329 nt的紫果41 701条Unigene片段。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别上,黄果、满天星和紫果间均分布有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黄果与满天星在细胞胞吞作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黄果与紫果在玉米素生物合成和糖酵解途径中差异基因富集显著,满天星与紫果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