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某规模奶牛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样和患有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各50份,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中分离出107株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细菌比例为69.16%;大肠杆菌6株,细菌比例为5.61%;无乳链球菌27株,细菌比例为25.23%。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同时为奶牛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临沂兰山区养殖户45份乳样进行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4种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首选药物为先锋V、氯霉素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的炎症之一,给奶牛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006年3月到2008年11月,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5个集约化奶牛场的545头奶牛作了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其中,对307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料共计378份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鉴定石河子市优势致病菌的种类,通过药敏试验为寻求最佳的控制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呼市地区部分奶牛场64头奶牛的256份乳样随机取样64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引起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多数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的致病力不强,但这些细菌在乳房内繁殖和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等可造成乳房出现炎症,各养殖场分离菌对试验中所使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的重大疾病之一 ,对奶牛业、乳品工业及公共卫生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经对青岛奶牛场的 2栋牛舍中 85头奶牛 (3 2 5个乳区 )用L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 ,结果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71 76% ,乳区阳性率 3 8 77% ;且感染一个乳区的百分率最高 ,达 41 0 4% ;感染 2个、 3个、 4个乳区的百分率则依次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 ,乳房炎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为了掌握细菌感染情况和药物敏感情况 ,我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 ,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敏感的抗菌药物。1 材料奶样的采集 :用温水…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地区3个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分析其种类和感染情况,并结合牧场环境状况和管理方式,提出控制乳房炎的建议.从中国福建、新疆、重庆3个不同规模化奶牛场采集61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采用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与PCR技术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61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单一感染44份(72.13%),混合感染15份(24.59%);共分离到细菌80株,经传统微生物鉴定方法与PCR技术鉴定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中传染性微生物13株(16.25%)、环境性微生物46株(57.50%)、机会性微生物11株(13.75%)、其他微生物10株(12.50%);3个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仍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传染性致病菌和环境性致病菌为主要致病菌.在实际生产中,规模化牧场可以通过对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来摸清牧场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和致病菌种类,结合生产实际有助于了解牛群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更好的控制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多种痛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为此笔者利用实验室手段,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送检的乳样选择和接种适宜培养基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以确定病原菌感染,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制定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对天水地区6个不同奶牛场5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得到3类106株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5%。同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炎,其治愈率高,见效快。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48-1552
为了获得辽宁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试验从辽宁地区的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样100份,然后对乳样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仪进行检测,分离到24种细菌共227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占29.07%;大肠杆菌46株,占20.26%。可见引起辽宁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而且以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很好,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优势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对采集自该地区某奶牛场的3份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优势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价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份乳样中共分离到14株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链霉素及磺胺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对分离菌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6年春夏季安徽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PCR方法对奶牛场74份乳房炎病牛奶样及30份垫料样品中分离的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共计147株,其中大肠杆菌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乳房链球菌29株,停乳链球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对引起该奶牛场的4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查明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降低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对锦州地区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的乳样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大肠杆菌在新疆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试验对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0.8%,从671份乳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4株,占样本数的9.5%,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三种细菌总数的32.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鉴定出的64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分离鉴定得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株,其中产色葡萄球菌13株(占39.4%),耳葡萄球菌4株(占12.1%),缓慢葡萄球菌4株(占12.1%),小牛葡萄球菌3株(占9.1%),中间葡萄球菌2株(占6.1%),松鼠葡萄球菌2株(占6.1%),腐生葡萄球菌2株(占6.1%),溶血葡萄球菌1株,马胃葡萄球菌1株,人葡萄球菌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绝对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查明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降低奶牛急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对锦州地区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的乳样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对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些细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源阴道加德纳菌(GV)的耐药情况,从宁夏部分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2株GV(均来自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动物试验结果表明GV对奶牛乳房炎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万古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中介,对其他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奶牛场生鲜乳中的相关致病菌,以江苏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为平台对江苏南通、盐城和宿迁3个地区的3家奶牛场2019年5-10月份DHI数据进行分析,将奶牛SCC作为参考预警值。依托奶牛疾病检测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牛奶致病菌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初步了解其中主要致病菌种,再分离、培养、鉴定奶样中主要的致病菌,结合药敏试验给出具体治疗建议。结果表明从试验奶样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可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检测出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便于牧场及时治疗患病奶牛。该结果说明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可快速了解生鲜乳中含有的主要致病菌,从而推测导致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便于分离、培养、鉴定主要致病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可简化测定流程、缩短时间、明确主要致病菌,可提高牧场生产效率,为牧场的生产管理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