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症(MFD)是通过改变瘤胃脂类代谢产生的,这是因为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如trans-10,cis-12共轭亚油酸(CLA)能抑制奶牛的乳脂合成。但是,在日粮引起的MFD并不全是瘤胃产生的这些同分异构导致的。能引起MFD的高精料也产生丙酸盐,这提示可能丙酸盐与trans-10,cis-12CLA在MFD期共同起抑制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盐和trans-10,cis-12CLA并用(二者均抑制乳脂合成)对乳脂分泌的作用,以及2种作用相反的营养素(乙酸盐和丙酸盐)并用的影响。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期为21d(其中14d时营养素灌注期)。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盐(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盐+400g/d丙酸盐(A+P);十二指肠灌注1.60g/d trans-10,cis-12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盐(CLA+P)。营养素的灌注量与乳脂成分的比例类似。处理组A和P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与对照相比,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降低平均达9%与15%;处理组A乳脂率降低6.5%,但是乳脂产量没有变化。A和P组、CLA和P组对乳脂和脂肪酸比率的影响都有累积效应(处理组A+P与CLA+P)。在trans-10,cis-12CLA添加剂量相同时,额外添加丙酸盐降低乳脂的作用比单独用trans-10,cis-12CLA多40%。CLA+P处理组获得的乳脂肪酸谱与高精料引起的MFD期的相似。本试验结果发现,无论3种营养素单独使用的效果如何,并用时对乳腺脂肪酸合成有累加效应。因此,高精料引起的MFD并不全是trans-10,cis-12CLA产生的作用,丙酸盐也能引起乳脂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 trans- 18∶ 1亚油酸钙盐 (Ca- t FA )或共轭亚油酸钙盐 (Ca- CL A )测定乳脂变化。 4 5头荷斯坦奶牛 (115 d,产奶期 ) ,饲喂添加 4 0 0 g Ener G (棕榈油脂肪酸钙盐 )对照日粮 (5 1%饲草 ,以干物质为基础 ) 2周 ;之后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5组 ,每组 9头 ,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添加 10 0 g Ca- CL A的日粮和分别添加 10 0、2 0 0、4 0 0 g Ca- t FA的日粮 ,饲喂 4周。各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没有受到影响。乳脂率从 3.39% (对照组 )降到 3.3% (10 0 g Ca- t FA )、 3.0 4 %(2 0 0 g Ca- t FA )、 2 .98% (40 0 g Ca- t FA )和 2 .5 4 % (Ca-CL A)。乳脂量 (对照组 1.2 4 kg/d)随 Ca- t FA添加量的增加分别下降了 6 0、130、190 g/d,Ca- CL A组下降了 2 90 g/d。添加 Ca- t FA增加了内源 cis- 9-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所以日粮中添加 Ca- CL A或 Ca- t FA乳中总 CL A含量相似。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Ca- CL A增加了乳中 trans- 10 CL A、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 ,但 trans- 18∶ 1CL A异构体的水平没有改变 ;添加 Ca- t FA组乳中多数的 trans- 18∶ 1CL A异构体含量增加 ,但 trans- 10、cis- 12 - 18∶ 2 CL 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乳  相似文献   

3.
反式脂肪酸降低乳脂合成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中的反式脂肪酸直接来源于日粮脂肪或由瘤胃微生物氢化生成,本文重点介绍了反10-油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两种不同反式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讨论了反式脂肪酸影响乳脂合成的机理,可能是反式脂肪酸通过抑制乳腺中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导致乳脂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奶牛日粮引起的乳脂降低综合征(MFD)是由于瘤胃脂类代谢发生改变,产生某些特定的异构体(如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从而抑制乳脂的合成,然而这些异构体在瘤胃的流出量并不完全代表乳脂下降的观测值。高精饲料日粮引起MFD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丙酸,这表明丙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CLA)可能共同抑制乳脂的合成。本试验旨在研究丙酸和反-10,顺-12CLA相结合(均为乳脂合成的抑制剂)对奶牛乳脂分泌的影响,以及2种养分(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的对立作用。选取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持续21d(养分灌注14d)。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瘤胃灌注1500g/d乙酸(A);瘤胃灌注800g/d丙酸(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750g/d乙酸+400g/d丙酸(A+P);十二指肠灌注1.6g/d反-10,顺-12CLA(CLA)+瘤胃灌注800g/d丙酸(CLA+P)。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和P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P和CLA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分别下降了9%和15%;处理A组乳脂率提高了6.5%,但并不影响乳脂产量(奶产量下降的原因);A和P、CLA和P对乳脂和乳脂肪酸率、乳脂产量的作用是可加性的(A+P和CLA+P);当灌注等量的反-10,顺-12CLA时,添加丙酸组乳脂下降高达40%,显著高于反-10,顺-12CLA单独灌注组;CLA+P组与高精饲料引起的MDF乳脂肪酸组成相似。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反-10,顺-12CLA、乙酸和丙酸对乳脂合成均有作用,且具有可加性。高精饲料日粮引起的MDF,除了考虑反-10,顺-12CLA的抑制作用,丙酸也能起到抑制乳脂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trans-18:1亚油酸钙盐(Ca-tFA)或共轭亚油酸钙盐(Ca-CLA)测定乳脂变化。45头荷斯坦奶牛(115d,产奶期),饲喂添加400g EnerG Ⅱ(棕榈油脂肪酸钙盐)对照日粮(51%饲草,以干物质为基础)2周;之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对照日粮、添加100g Ca-CLA的日粮和分别添加100、200、400g Ca-tFA的日粮,饲喂4周。各处理组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没有受到影响。乳脂率从3.39%(对照组)降到3.3%(100g Ca-tFA)、3.04%(200g Ca-tFA)、2.98%(400g Ca-tFA)和2.54%(Ca-CLA)。乳脂量(对照组1.24kg/d)随Ca-tFA添加量的增加分别下降了60、130、190g/d,Ca-CLA组下降了290g/d。添加Ca-tFA增加了内源cis-9-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所以日粮中添加Ca-CLA或Ca-tFA乳中总CLA含量相似。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a-CLA增加了乳中trans-10 CLA、cis-12-18:2CLA的含量,但trans-18:1CLA异构体的水平没有改变;添加Ca-tFA组乳中多数的trans-18:1CLA异构体含量增加,但trans-10、cis-12-18:2CL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乳脂降低与乳中trans-10CLA、cis-12-18:2CLA和其它成分的含量无关,可能与trans-10-18:1CLA异构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选用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中的一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4周,研究饲喂鱼油(FO)、浓缩玉米酒糟可溶物(CDS)作为额外添加亚油酸或两者同时添加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中不添加FO和添加0.5%FO,不添加CDS和添加10?S,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粗料和精料比例为55∶45(以干物质计),含16.2%粗蛋白质。对照组、FO组、CDS组和FOCDS组粗脂肪分别为2.86%、3.22%、4.77%和5.02%。FO组、CDS组及两者同时添加的日粮分别与不添加FO组和不添加CDS的日粮组相比,对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增重和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各日粮组乳蛋白产量(33.3 kg/d)、能量校正乳、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尿素氮相近。与不饲喂FO和CDS相比,饲喂FO和CDS降低乳脂百分率(4个试验组分别为3.85%、3.39%、3.33%和3.12%)和乳脂产量。饲喂FO和CDS提高trans-11 C18∶1(十八碳烯酸),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每100 g脂肪酸中CLA含量分别为0.52、0.90、1.11和1.52 g)和trans-10 cis-12 CLA浓度(100 g脂肪酸中分别为0.07、0.14、0.13和0.16 g)。FO和CDS对cis-9,trans-11 CLA的影响没有互作作用,但对十八碳烯酸趋于提高方面存在互作作用。添加CDS可提高trans-10 C18∶1,饲喂FO和CDS血浆中十八碳烯酸与cis-9,trans-11 CLA比率高于乳脂中的比率,这表明饲喂FO和CDS促进乳腺组织中十八碳烯酸合成cis-9,trans-11 CLA。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5%的鱼油和富含C18∶2 n-6脂肪酸的CDS提高牛奶中CLA含量,降低乳脂百分率。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对奶山羊乳脂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通过同时灌注葡萄糖和胰岛素,研究胰岛素对奶山羊乳脂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选取4只泌乳中后期文登奶山羊安装颈动脉、颈静脉和乳静脉临时插管,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分为2个处理,即对照和葡萄糖和胰岛素灌注处理.试验共分2期,每期10 d,前5 d为基准物质测试期,后5 d为灌注期,2期试验间隔5 d.接受葡萄糖和胰岛素灌注的试验羊由颈静脉插管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从颈动脉和乳腺静脉插管采集血样.胰岛素、葡萄糖持续注射(24 h/d),胰岛素注射速率为1 μg/ h*kg BW,葡萄糖(25% w/v) 的注射速率以将血糖浓度控制在基础浓度的±20%来确定.试验期间试验羊精料分12等份,自动投料机每2 h投喂1次,试验羊自由饮水.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提高了血浆胰岛素浓度(P<0.05),血糖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降低了奶山羊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而对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显著降低了动脉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乙酸和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的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乳腺组织对动脉NEFA的吸收率和NEFA的吸收速度(P<0.05),但显著升高了动脉对乙酸的吸收率(P<0.05);显著升高了乳脂脂肪酸中C12∶0、C14∶0和C16脂肪酸的含量(P<0.05)和降低了C18∶0(P<0.05)、trans-C18∶1(P>0.1)脂肪酸的含量,trans-10,cis-12CL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1).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灌注未影响乳脂中中链脂肪酸(C10~16)和长链脂肪酸(≥C18)的比例(P>0.05),但降低了乳脂中短链脂肪酸(C4~8)比例(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以引起奶山羊乳脂率的降低,其主要的途径可能是降低乳腺对动脉血液NEFA和TG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反-10,顺-12CLA对山羊乳脂合成抑制作用的效果及机制.选用4只安装永久性真胃瘘管和做了颈动脉游离的崂山奶山羊,4×4拉丁方设计,4个试验处理为真胃灌注0、2、4和8 g·d-1含有反-10,顺-12CLA的共轭亚油酸产品.结果表明:①真胃灌注CLA对奶山羊产奶量、采食量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LA灌注水平为4和8 g·d-1时,奶山羊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均显著降低(P<0.01),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乳蛋白产量变化不明显.CLA处理对乳糖、无脂固形物(SNF)含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CLA处理显著降低了游离脂肪酸(NEFA)的乳腺吸收率(P<0.05).乙酸乳腺吸收率随CLA灌注量增加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7).丁酸的乳腺吸收率有上升趋势(P=0.07).③真胃灌注CLA显著提高了乳脂中C16脂肪酸的总含量(P<0.05),对乳腺从头合成脂肪(C4-C14:1)的含量和血液吸收脂肪酸(C16以上)的含量无显著影响.随CLA添加量的升高,乳脂脂肪酸中顺-9,反-11CLA(P<0.01)、反-10,顺-12CLA(P<0.05)、顺-9,顺-11CLA(P<0.05)和反-9,反-11CLA(P<0.01)的含量逐渐升高.④真胃灌注CLA降低了C14:1、C16:1和>C16脂肪酸的产量(P<0.05),对C16:0脂肪酸的产量没有影响,但表观值随CLA灌注量的增加而降低(P=0.19).与对照组比较,8 g·d-1CLA灌注组的C4-C14:1、C16+C16:1和>C16脂肪酸的产量分别下降了42.68%、36.15%和55.59%.⑤与对照组相比,CLA真胃灌注升高了C14:0/C14:1(P<0.01)、C16:0/C16:1和反-11C18:1/顺-9,反-11CLA的比例(P<0.05),表明CLA真胃灌注降低了△9-脱饱和酶的活性.⑥对8 g·d-1CLA灌注组与对照组(活体采样)乳腺组织中乙酰CoA羧化酶mRNA表达量的分析表明,CLA真胃灌注降低了乙酰CoA羧化酶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反-10,顺-12CLA既抑制血液NEFA用于乳脂合成,也抑制乳腺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相似文献   

9.
曹越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8):2778-2786
乳脂肪是高质量的天然脂肪,其可为人类提供营养和能量,在各种膳食脂肪和油类中,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乳脂肪是在乳腺中由从头合成或外源摄取的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一种脂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关系着牛奶品质的优劣和乳制品的加工特性。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乳腺泌乳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的合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作者介绍了氢化可的松、催乳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4种泌乳相关激素对BMECs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即从乳脂合成适宜的激素添加量、激素对乳脂球形态的影响方面初步阐释其调控作用,并从乳脂合成的关键酶及转录因子、激素对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深入阐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研究泌乳相关激素对奶牛乳腺内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瘤胃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11.
选用体重和产奶量相近的4只安装有阴外动脉血插管的处于泌乳中期的关中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灌注乙酸钠0、12、16和24 g/d,研究阴外动脉灌注乙酸钠对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条件下向关中奶山羊阴外动脉灌注乙酸钠与未灌注相比,可使乳脂率显著提高8.00%~11.71%(P<0.05),其他乳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乳腺动脉血中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丁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摄取量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灌注乙酸钠使乳腺动静脉血中氨基酸摄取量有所降低(P>0.05),对葡萄糖和甘油三酯乳腺摄取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注16和24 g/d乙酸钠组动静脉血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与灌注O和12 g/d乙酸钠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灌注乙酸钠使乳腺摄取的乳脂前体能转化为乳脂能的效率提高了1.02%~2.04%,氨基酸能转化为乳蛋白能的效率提高了4.07%~9.09%,葡萄糖能转化为乳糖能的效率提高了3.39%~5.08%.  相似文献   

12.
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和颈动脉插管的泌乳中后期文登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处理为瘤胃连续灌注4种不同比例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VFA)溶液,4种灌注液的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依次为:75:15:10(VFA1),65 : 25:10(VFA2),55:35;10(VFA3)和45 : 45 :10(VFA4).日粮(精粗比为45:55)制作为颗粒料,每2 h自动饲喂1次,瘤胃灌注的VFA按奶山羊维持需要的30%确定.研究表明,灌注液对奶产量、乳糖的影响不显著(P>0.05),高丙酸灌注组乳脂率、乳脂量显著下降(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血糖浓度处理间无显著变化(P>0.05).随灌注液丙酸摩尔比的升高,颈动脉血浆乙酸、NEFA、BHBA浓度下降(P<0.05),丙酸浓度上升(P<0.05),TG和丁酸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动脉血浆BHBA、NEFA、TG和丁酸的乳腺吸收率降低(P<0.01),丙酸的乳腺吸收率升高(P<0.01),乙酸的乳腺吸收率未出现显著变化(P>0.1).随灌注液丙酸摩尔比的升高,乳脂中中链脂肪酸(C10-C16)和中短链脂肪酸(CA-C16)的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长链脂肪酸(≥C16)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VFAl组C10-C16及CA-C16含量均低于其它3组(P<0.05),≥C16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Trans-10,cis-12CLA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瘤胃灌注VFAs混合液的丙酸摩尔比可引起乳脂率的降低,抑制乳腺对NEFA的吸收,增加乳脂中CA-C16脂肪酸的比例,降低≥C16脂肪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1):2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采用12头泌乳早期(产后30~45 d)荷斯坦奶牛进行三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基础日粮相同,设4个处理组:①对照组(不加油);②添加500 g棉籽油;③添加500 g大豆油;④添加500 g玉米油;每期试验3周,其中前2周为过渡期.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棉籽油组产奶量达35.0 kg/d,对照组产奶量34.4 kg/d).乳脂率降低,但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和乳脂产量没有影响.大豆油组乳脂中trans-11 C18∶1含量最高 (23.8 mg/g乳脂),是对照组(12.6 mg/g乳脂)的2倍.与对照组(3.5 mg/g)相比,棉籽油组、玉米油组和大豆油组乳脂中cis-9,trans-11 CLA含量分别提高到6.0、7.1和10.3 mg/g.trans-11 C18∶1与cis-9,trans-11 CLA呈显著的线型关系.添加植物油使奶牛血浆总脂肪酸含量提高2倍,不同来源植物油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大豆油组和棉籽油组奶牛血浆中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组和对照组.添加植物油组奶牛血浆中trans-11 C18∶1显著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CLA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可显著提高乳脂中CLA含量,大豆油是提高乳脂中CLA含量较为理想的植物油来源.  相似文献   

14.
乳腺中乳脂合成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领域,生物活性脂肪酸在脂类合成调节中有显著的作用。生化还原理论表明,日粮引起的奶牛乳脂低下(MFD)是由于瘤胃的生化还原产生的特异脂肪酸使得乳腺乳脂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影响乳脂合成最重要的脂肪酸是t10,c12CLA,它的作用非常具有特征性,包括效应关系的剂量效应。在MFD期,脂肪的生产能力及乳腺关键的脂肪生成调节基因都是协同下调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在反刍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中SREBF1及Spot 14是脂肪生产信号通路中的生化还原中间应答物。MFD及瘤胃衍生特定生物活性脂肪酸对其的调节是现在动物营养研究中营养基因组学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并在动物生产中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对反刍动物甲烷产量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体重710±17.3 kg、泌乳日龄290±41.9d经产奶牛于拴系式牛舍中饲养。根据胎次和泌乳天数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①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对照组),②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并额外添加5%肉豆蔻酸(以干物质计)。奶牛08:30和13:00饲喂2次/d、0:500和15:00挤奶2次/d。试验为完全随机设计模型,奶牛通过7 d预饲期饲喂对照日粮,获得处理测定的本底值;接着进入10 d的适应期,最后进入1d、8 h的试验测定期。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肉豆蔻酸甲烷产量降低了36%(608.2 vs 390.6±56.46 L/d),乳脂率降低2.4%(4.2 vs 4.1±0.006%)。日粮添加肉豆蔻酸使乳脂肪酸中C14∶0和cis-9 C14∶1分别降低了139%和195%;甲烷产量与乳脂中C14∶0含量呈负相关(r=-0.58),与cis-9 C14∶1也呈负相关(r=-0.47)。添加肉豆蔻酸对乳脂中CLA,trans-10C18∶1,trans-11C18∶1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可以抑制反刍动物产甲烷菌的活性,降低甲烷产量;但并不影响乳脂中CLA和transC18∶1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乳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BMECs悬液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培养48 h。再将培养48 h的奶牛BMECs培养孔随机分配到6组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孔。在各组中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乙酸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中的FBS用1 g/L无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并使反应体系中乙酸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4、6、8、10、12 mmol/L。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结果表明:BMECs内甘油三酯的含量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呈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增加(P=0.000),以8~12 mmol/L的乙酸组促进作用较好。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α,ACACA)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乙酸添加浓度的增加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增加(P=0.000),以8~12 mmol/L乙酸组的表达量较高。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所有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以4 mmol/L乙酸组最高。综合得出,乙酸对奶牛BMECs内乳脂肪的合成及其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FASN和ACACA mRNA的表达量有极显著的提高效果,其中以培养液中8~12 mmol/L的乙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选择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2组分别饲喂2种不同粗饲料[苜蓿(MF组)、玉米秸秆(CS组)]的饲粮,饲粮的精粗比为45∶55。试验分为2阶段,每阶段20 d,其中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乳脂前体物灌注期3 d。在载体灌注期,MF组与CS组均接受载体灌注,分别命名为MFC_1组和CSC组;在乳脂前体物灌注期,MF组继续接受载体灌注(MFC_2组),CS组灌注乳脂前体物(CSF组)。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乳成分。采集尾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表明:1)在灌注乳脂前体物前,CSC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乳脂效率显著低于MFC_1组(P0.05),CSC组尾动脉血浆中短链脂肪酸浓度及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1组的趋势(0.05≤P0.10)。2)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产乳脂效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SC组(P0.05),CSF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尽管在数值上仍然低于MFC_2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SF组产乳脂效率显著高于MFC_2组(P0.05)。3)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尾动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以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CSC组(P0.05),且乙酸、丁酸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MFC_2组(P0.05),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2组的趋势(0.05≤P0.10)。4)除CSF组丁酸动静脉差有高于CSC组的趋势(0.05≤P0.10)外,CSC组与MFC_1组、CSC组与CSF组、CSF组与MFC_2组乳腺对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摄取率和动静脉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并达到与以苜蓿等为粗饲料相似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产乳脂效率,但对乳腺内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特定的日粮条件下,瘤胃氢化过程可以产生一些抑制乳脂合成的特殊脂肪酸。其中trans10,cis12CLA最早被证实能够抑制乳脂合成,而其它脂肪酸也可能是日粮诱导的乳脂降低综合症(MFD)的原因。通过气相和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显示,日粮引起MFD的同时,乳脂trans9,cis11CLA含量的升高与乳脂降低相一致。因此本试验通过使用富含9和11位共轭双键的CLA来进一步研究trans9,cis11CLA对乳脂合成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处理为:连续5 d皱胃灌注①乙醇;②9,11CLA混合物(其中trans9,cis11CLA占32%,cis9,trans11CLA占29%以及trans9,trans11CLA占17%);③trans9,trans11CLA;④trans10,cis12CLA。其中trans9,trans11CLA和trans10,cis12CLA纯度均高于90%,且每天灌注量为5 g,灌注速率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9,11CLA混合物和trans10,cis12CLA处理组乳脂产量分别降低15%和27%。而trans9,trans11CLA处理对乳脂产量没有影响,这与以前研究灌注cis9,trans11 CLA取得的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trans9,cis11 CLA是第9和第11位CLA混合物中主要引起乳脂降低的异构体,但trans9,cis11 CLA抑制乳脂合成的效果低于trans10,cis12CLA。有趣的是trans9,trans11CLA降低了乳脂去饱和酶指数,这进一步说明乳脂合成过程中脂肪去饱和现象的变化是相对独立与MFD无关。试验中,当每天皱胃灌注含5 g trans9,cis11CLA后可引起乳脂降低达15%,因此,本研究证实了特定日粮条件下trans9,cis11CLA含量的增加与MFD出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也提供了trans9,cis11CLA异构体在MFD中发挥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含氧化脂肪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2%新鲜脂肪(FF)和氧化脂肪(OF)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Agrado Plus(AOX;Novus Interna-tional,St.Louis,MO)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和奶牛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用44头泌乳中后期的初产奶牛拴系圈养畜棚中,饲喂含2?日粮15 d作为过渡期,然后随机分配到1~4种日粮(FF、FF AOX、OF和OF AOX)饲喂6周,饲喂AOX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3.5%乳脂校正乳和乳脂产量提高,乳蛋白水平降低,但乳蛋白产量不降低,OF组乳脂产量提高,但干物质采食量和体增重降低。各处理对乳脂成分有影响:AOX组cis18∶1提高,trans-11 18∶1降低,OF组trans-9和trans-11 18∶1及cis-9,tran-s11 18∶2降低。各处理影响血浆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状态。饲喂OF可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降低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日粮时,添加AOX提高各种脂肪类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并提高抗氧化状态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饲喂AOX提高产奶量和各种脂肪类型的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提高乳脂产量,降低干物质采食量、体增重和抗氧化状态。AOX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减饲喂OF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够估计奶牛甲烷产量,而本试验估测了甲烷产量与乳脂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预测其甲烷产量。本试验利用了包含10个日粮处理和50个试验观测动物的3个奶牛试验数据。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了延胡索酸钙、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籽粕、亚麻油和丝兰粉。甲烷产量通过开路间接呼吸测热仓测定并以g/kg干物质(DM)采食量表示。乳脂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并以各脂肪酸占总脂肪酸量比例的形式表示。采用含有一个随机试验效应的单变量混合模型回归技术确定乳脂脂肪酸组成和甲烷产量间的关系。多变量模型通过利用以施瓦茨贝叶斯信息数据为基础选择脂肪酸的逐步过程推导出来的。试验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为(17.7±1.83)kg/d,乳产量为(27.0±4.64)kg/d,甲烷产量为(21.5±1.69)g/kg干物质。乳脂中C8∶0、C10∶0、C11∶0、iso-C14∶0、iso-C15∶0、C16∶0和anteiso-C17∶0与甲烷产量(g/kg干物质采食量)呈正相关(P<0.05),而iso-C17∶0、cis-9C17∶1、cis-9C18∶1、tran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