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中沙门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参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沙门菌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58株沙门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0.5%(58/552);中小型屠宰场(15.6%,33/212)较大型屠宰场(7.4%,25/340)沙门菌污染严重;屠宰环节预冷前样品检出率最高,为26.7%(8/30);不同类型样品中肛拭子样品的检出率最高,为15.1%(16/106)。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6.6%,56/58),多重耐药率为96.6%(56/58);中小型屠宰场分离株较大型屠宰场的整体耐药严重,胴体拭子(46.4%,26/56)和肛拭子(28.6%,16/5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环境拭子(25.0%,14/56)...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山东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山东地区5个不同生猪屠宰场样品1 000份,分离沙门菌,鉴定血清型,并对mogA、sseL、spvC、spvR、hisJ、fliC等6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沙门菌菌株188株,分离率为18.8%。鉴定出9种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S.derby)、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汤卜逊沙门菌(S.thompson)为主。上述6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mogA检出率为76.70%,hisJ检出率为62.77%,两种毒力质粒spvR、spvC的检出率较低,仅分别为3.19%和1.06%,且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的沙门菌菌株较少。不同地区屠宰场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山东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不同,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措施降低生猪屠宰中沙门菌的污染,减少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3.
调查扬州地区部分屠宰场、农贸市场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同时根据动物医院送检病料中沙门菌的分离情况判断扬州周边地区猪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及流行情况,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资料。共采集扬州某屠宰场样品、农贸市场和动物医院样品1 727份,分离沙门菌,鉴定血清型,并对所有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PFGE分型。结果共分离出沙门菌184株,总分离率为10.7%;共鉴定出15种血清型,屠宰场分离株中德尔卑沙门菌分离率最高(63.6%),农贸市场分离株中罗森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分离率最高,而动物医院送检病料中检出的全部为鼠伤寒沙门菌(100%)。84.8%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表现出极高的耐药率,对强力霉素、羧苄西林也有较高的耐药率。从农贸市场中可以找到与屠宰场来源沙门菌相同的PFEG谱型。表明沙门菌可在屠宰场和农贸市场之间传播。因此,扬州部分屠宰场、农贸市场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应采取措施降低生猪屠宰中沙门菌的污染,减少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当今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探究云南省红河州某县生猪屠宰场沙门菌污染情况,此次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分别进行9次样品采集,每次采样大于100份不同的样本,共采集屠宰场样品1530份,总的样本中分离沙门菌272株,总检出率为17.8%.通过分离签定及耐药性试验得出屠宰环节不同,导致生猪胴体沙门菌的污染的影响也不同,通过不同环节菌株的分离签定是分析沙门菌在屠宰生产环节的动态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肉鸡屠宰和鸡肉销售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在不同季节采集江苏某地肉鸡屠宰场棉拭子样品、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鸡肉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492份样品中沙门菌的总检出率为16.1%,其中屠宰场样品总检出率27.1%,显著高于市场销售样品5.6%的总检出率(P0.001);夏季样品检出率为19.5%,高于秋季样品的13.7%,其中屠宰场样品夏季检出率46.3%,秋季则显著降至17.5%(P0.001),市场销售样品夏季检出率1.7%,显著低于秋季样品的9.1%(P0.05);德尔卑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和印第安纳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研究表明,肉鸡屠宰过程中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褪毛、去内脏是交叉污染的关键环节,加强屠宰用水和环境的卫生,增加淋洗并保持冷链储运和销售等措施有助于肉鸡生产链沙门菌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9):103-107
本文旨在了解广西南宁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指导临床用药。采集南宁市不同地区生猪屠宰场样品300份,分离沙门菌,鉴定血清型,并对mog A、sse L、spv C、spvR、his J、fli C、stn、fim A等8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大类13种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沙门菌菌株98株,分离率为32.67%。鉴定出8种血清型,以德尔卑(S.derby)、鼠伤寒(S.typhimurium)为主。8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his J、stn、mog A、fim 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0.61%、79.59%、78.57%、74.49%,且有60%的沙门氏菌同时携带。98株沙门氏菌对13种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88%、45.92%,对氧氟沙星、多粘菌素、奥格门丁未产生耐药性,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5%,多重耐药率为45.92%,优势耐药谱型为DOX。得出结论:南宁部分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分离率高,且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存在一定的耐药现象,应采取措施降低生猪屠宰中沙门菌的污染,降低食物中毒风险,注意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屠宰场屠宰的生猪来源广而杂,容易滋生各种病原菌,是重要的疫源地。而生猪屠宰检疫是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做好生猪屠宰场所的消毒灭源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防止生猪疫病的传播,必须做好生猪屠宰场的消毒灭源工作,下面笔者就从实际工作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1做好生猪屠宰场所消毒灭源工作要做到两个关键1.1关键之一是:在做各种消毒工作之前,对消毒对象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即先清洗覆在消毒对象之上的各种物质,  相似文献   

9.
屠宰场是养猪场与猪肉市场之间的中间环节,屠宰场不仅要做好生猪的屠宰工作,还要做好屠宰生猪的疫病检测工作。猪囊尾虫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不仅影响生猪的正常生长,带有猪囊尾蚴的猪肉一旦流入市场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屠宰场要重点做好对猪囊尾蚴的检疫工作,养猪场要做好猪囊尾蚴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用安全的猪源性食品。在屠宰检疫中关于猪囊尾蚴的检测诊断方式较多,且养殖人员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猪囊尾蚴进行防控。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屠宰场关于猪囊尾蚴的检疫诊断方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禽沙门菌病是家禽养殖领域中的常见病与高发病,给家禽产业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禽产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文章从沙门菌分类学、禽沙门菌流行血清型、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分子分型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禽沙门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禽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文章比较了不同国家的沙门菌流行状况:欧美等发达国家能够有效减少沙门菌感染;新兴经济体国家养殖业迅速发展,沙门菌流行状况呈下降趋势;经济不发达地区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在我国,沙门菌则广泛存在于养殖场、屠宰场与市场中。疫苗免疫、微生态制剂及有机酸等替抗物质的使用是养殖行业沙门菌防控的主要措施,而在屠宰场则以物理防控为主,商品化制剂的应用前景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胆囊中沙门菌L型携带情况,在贵阳市屠宰场采集970例健康生猪的胆囊组织与胆汁标本,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和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分离沙门菌及其细菌L型,用PCR和核酸序列分析方法对稳定L型纯培养物进行沙门菌的inv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70例生猪胆囊标本未检出沙门菌细菌型,细菌L型检出率为8.25%;80例细菌L型分离物中有50例invA检测阳性,占5.15%;占细菌L型阳性分离物62.50%。研究结果为生猪胆囊沙门菌L型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检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猪屠宰企业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然而检测样品尤其是血液样品的采集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工的工作,不同屠宰规模、不同性质的屠宰企业应根据屠宰量、生猪来源、气候变化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来完成采血,从而达到准确、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罗湘  杨清  隋国光 《兽医导刊》2022,(6):142-14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生猪屠宰场作为生猪产销枢纽,也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场点,来自各地的不同场地、不同健康水平的生猪在此汇集,运输车辆、人员又往返于各个猪场之间,人车物资交叉汇集,环境污染风险极大.因此,做好生猪屠宰场的防控是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屠宰场生猪如何从采...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6):119-123
为掌握贵阳市生猪屠宰过程中生猪胴体微生物污染状况,本试验选择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生猪屠宰场,分别在宰前、宰中和宰后采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菌测定,结果显示:在宰前,待检间空气、地面及生猪表皮的菌落总数相应为1.857~4.512 log cfu、5.267~8.657 log cfu和4.364~5.184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0.986~1.124 log MPN、4.646~5.778 log MPN和2.665~3.886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6.886%~9.872%、24.852%~34.284%和8.483%~10.081%;在宰中,屠宰间空气、屠宰间地面、屠宰工人手部、屠宰刀具和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相应为2.761~3.684 log cfu、6.524~7.685 log cfu、3.895~4.824 log cfu、3.867~4.285 log cfu和4.284~4.855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1.368~2.112 log MPN、4.338~5.442 log MPN、1.686~3.185 log MPN、2.068~3.027 log MPN和1.264~3.285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3.582%~8.674%、29.547%~38.546%、6.550%~20.143%、25.671%~9.654%和2.794%~6.981%;在宰后,待运间空气、待运间地面、运输车辆地板、待售胴体表面和待售胴体肉样的菌落总数相应为2.587~3.684 log cfu、6.584~7.285 log cfu、6.851~7.538 log cfu、4.684~4.935 log cfu和0.748~1.929 log cfu,大肠菌群相应为0.957~2.068 log MPN、4.628~4.852 log MPN、4.446~5.164 log MPN、2.364~3.286 log MPN和0.884~1.212 log MPN,沙门菌检出率相应为6.251%~10.284%、22.683%~31.242%、28.665%~31.754%、5.486%~8.151%和0。这些结果表明,屠宰场环境空气、地面以及屠宰人员手部、刀具、胴体表面等细菌污染严重,并随着屠宰的进程,生猪胴体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逐渐增加趋势,虽在生猪胴体深部肉样未检出沙门菌,但应注意生猪屠宰中微生物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生猪等动物的屠宰检疫管理,保证上市肉品质量,防止动物疾病传播,是关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生产和发展的一件大事。随着《动物防疫法》的实施以及《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规定,“定点屠宰,集中检疫”这一政策已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定点屠宰场点的检疫工作却因定点屠宰场点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现谈谈对基层屠宰场点生猪检疫检验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屠宰场点的消毒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16日,江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的祥旭食品公司屠宰场及驻场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瘦肉精”监督检测及屠宰检疫工作进行检查。
  江津区自7月初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监督检测”培训以来,各生猪定点屠宰场及驻场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紧锣密鼓地展开监督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陆续完成了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监督检测台账制作、快速检测试纸卡采购等工作。自上月起各生猪定点屠宰场已陆续启动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自检工作,驻场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更是紧随其后,迅速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监督抽检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疫情自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必须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通过指导、培训,贵州省黔南州16家屠宰企业均自建了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掌握了解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在全州开展了屠宰企业检测能力比对试验,比对结果表明:部分生猪屠宰场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定期开展比对试验,能有效检验屠宰企业的检测情况,对全州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宣威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对屠宰场推行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实效。笔者介绍了有关动物卫生风险管理的做法及体会,旨在探讨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动物卫生风险管理制度在实现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促进生猪屠宰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沙门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而且还是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都具有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沙门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种必需且有效的手段。目前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子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其中,传统细菌分离并做生化鉴定的方法虽被认定为沙门菌检测的金标准,但较为耗时;分子鉴定通过检测特异性目标片段的有无,在遗传物质水平上鉴定致病菌种属;免疫学检测法则对样品中抗原或者抗体进行检测。依据各方法的特点,在不同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以便实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处置相关疾病与食品安全事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