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曲靖烟区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云烟97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曲靖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7试材,研究了4个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物理性状的最大叶宽、含梗率、叶片厚度呈现出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化学成分中淀粉含量先增后减趋势;总氮、烟碱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钾、氯含量变化不大,还原糖、总糖及双糖差比例不协调,需要综合考虑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云烟97不同部位烟叶适宜采用不同成熟度采收,其中下部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处理XM4(叶面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中部叶以处理CM3(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3/4以上)采收最佳;上部叶以处理BM4(叶面全黄;主脉全白,有叶尖发白或焦尖现象)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的成熟度及成熟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验证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对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和品质的作用,确定适合云南省实际的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的成熟度特征和标准,设置了移栽后105±5 d、115±5 d、125±5 d、130±5 d等4种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的成熟度处理,进行一次性采烤上部烟叶成熟度及成熟特征与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和品质关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顶部1~3叶叶面绿黄至淡黄,叶面落黄60%~80%,主脉变白2/3以上,叶面黄色程度接近顶4~6叶,栽后120~130 d,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PAD值)为20~30,而且顶2叶和顶5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PAD值)没有显著差异时,就是云南一次性采收上部烟叶最佳的田间成熟度和成熟特征。此时采烤的烟叶,外观质量好,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评吸质量改善,工业可用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烟叶上部叶质量,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和烘烤工艺曲线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外观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极显著地降低了烟碱、总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烘烤工艺曲线对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采收成熟度,2种成熟档次烟叶均以TB1烘烤工艺曲线最佳。由此可知,南平烟区上部叶采收成熟度M_1(SPAD 20~25)极显著优于成熟度M_2(SPAD 25~30),TB1曲线是最适合南平烟区上部叶的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4.
张树堂  段玉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54-10656
[目的]研究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考察了采收成熟度对烟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主要糖分含量的影响及糖分含量与烟叶感官品质的关系,设置了4种采收成熟度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4种水溶性糖分中,以葡萄糖所占比例最大,为33% ~40%;果糖次之,占32% ~ 38%;蔗糖较低,占20% ~ 27%;麦芽糖最低,占5%~8%;口感及评吸总分与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下部叶移栽后(70±3)d,中部叶移栽后(90±4)d,上部叶移栽后(125±5)d采收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品质较好.[结论]研究可为烤烟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采收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烤烟上部叶推迟采收对其可用性的影响,为郴州优质上部烟叶采收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分析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时间(以常规采收为对照,在常规基础上推迟3 d、6 d、9 d采收)烟叶品质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随采收时间推迟,上部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两糖含量、风格及品质特征和工业可用性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烟碱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糖碱比、氮碱比呈逐步上升趋势。与常规采收相比,推迟3~6 d采收烟叶经济效益增加,外观质量改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含量降低,糖碱比、氮碱比提高。推迟3 d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佳,焦甜香、醇甜香及特征彰显度最高,香气质量、杂气、口感等品质指标及工业可用性最好。【结论】郴州烟区上部烟叶在常规采收基础上适当推迟采收(推迟3~6 d)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以推迟3d采收的烟叶外观质量高、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好、风格特征与品质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7.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湘南稻田浓香型烤烟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烟叶采收成熟度的增加,还原糖含量和鲜干比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上、中部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略呈下降趋势,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价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②上部叶以叶面基本全黄(9~10成黄)、主脉全白、叶面有黄色斑为适宜采收,中部叶以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1/2以上为适宜采收,下部叶以叶面黄绿色(6~7成黄)、主脉变白1/3以上为适宜采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上等烟比例、均价、外观质量和感官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8.
成熟期连续灌溉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上部6片烟叶一次采收调制技术,分析了成熟期间连续灌溉对云烟97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经连续灌溉后,上部烟叶开片度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大的趋势更加显著;组织结构的疏松度得到改善,叶密度明显减小;4种成熟度的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N和烟碱含量均低于同一成熟度自然排灌状态下的烟叶,K含量提高0.115%,烟碱含量降低0.104%,内在品质趋于协调;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不同程度提高,经济性状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烟叶上部叶质量,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和烘烤工艺曲线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外观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极显著地降低了烟碱、总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烘烤工艺曲线对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采收成熟度,2种成熟档次烟叶均以TB1烘烤工艺曲线最佳。由此可知,南平烟区上部叶采收成熟度M_1(SPAD 2025)极显著优于成熟度M_2(SPAD 2525)极显著优于成熟度M_2(SPAD 2530),TB1曲线是最适合南平烟区上部叶的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湖南主产烟区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湘西北桑植县,湘中宁乡县、湘南桂阳县开展田间试验,均栽培云烟87,在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其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桑植县烟叶总氮含量适中,烟碱含量明显偏高,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适宜水平,淀粉含量处于中等适中水平;宁乡县烟叶总氮含量适中,烟碱含量略偏高,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适中,淀粉含量明显偏低;桂阳县烟叶总氮含量较高,烟碱含量偏高,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除M4处理外均适中,淀粉含量偏高.[结论]三个地区上部烟叶的各化学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部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打顶后不同程度断根和环割对烤烟叶片厚度、叶面积、光合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采收后环割和两侧断根能促进鲜烟叶叶面积增加,较对照不环割、不断根分别增加18.01%和9.29%,叶片分别变薄7.20%和1.88%,显著提高了上部叶开片程度;烟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快,烟叶成熟落黄迅速;上中等烟叶比例分别增加6.73%和4.75%,烟叶均价分别提升11.12%和5.4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中部叶采收后环割,对上部叶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影响小,但可显著促进上部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上部叶提前落黄采烤,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一侧断根可提高烟叶的抗逆性,抑制烟叶净光合速率下降,延缓烟叶采烤时间。下部叶采收后环割可作为促进中上部叶成熟落黄、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适合浏阳烟叶烘烤的烟叶成熟度,以规范浏阳烟叶成熟采收标准。[方法]以当地主栽烤烟品种G80为材料,在烟箱和烟夹2种装烟方式下分别将中部叶设置提前采收、常规采收、推迟采收3个处理,在烤前、烤中、烤后取样测定其淀粉含量,并取烤后样进行外观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烟夹常规采收烟叶综合质量最高,提前采收烟叶综合质量最差。烟箱常规采收外观质量较好,推迟7 d采收感官质量最佳。[结论]按现行收购标准,烟叶常规采收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傅献忠  王军  顾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11-9912,9929
[目的]探讨不同田间成熟度采收对烟叶衰老指标、产质量及风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时期的延迟,各部位丙二醛含量增加;上、中部叶烤后原烟成熟度增加,色度增强,身份趋于变薄,油分增多,结构变疏松;下部叶则外观质量先变好再变差,其中按成熟标准采收时最好,再延迟采收时,色度减弱、身份薄、油分少,其外观质量下降.各部位的单叶重及烟叶的总产量皆有下降的趋势,但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皆在现行成熟采收标准采收时达最大值.中、上部叶烟碱含量呈增加趋势,中部叶的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上部叶总糖和中、上部叶还原糖皆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中、上部叶的化学成分趋于欠协调;中、上部叶原烟感官质量最高得分出现的时间分别较现行成熟标准提前6、7d.[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合适的彰显浓香型风格特色烟叶田间采收成熟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包可翔  李雨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5-17516,1751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寻找烟叶最适宜的采收时间,适度提高烟叶成熟度.[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对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各设置3个不同采收时间处理,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烟叶的等级结构和经济性状及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黄烟比例、均价先升高后下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余味同样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综合表现来看,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采收期均以处理2质量最佳,即打顶后14 d采收下2棚叶、打顶后28~ 35 d采收中部叶、打顶后49 ~ 56d采收上2棚叶质量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烟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提高上部烟叶品质和上等烟叶的比例。[方法]以云烟87烟株上部7片叶为材料,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与传统分批采烤对上部烟叶成熟度、外观品质、可用性及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成熟采烤上部烟叶与传统分批相比,提高了烟叶成熟度,改善了外观品质,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值均显著高于传统分批采烤的数值,产量和产值均有提高。[结论]一次性成熟采烤能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和等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