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沙子岭猪肥育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取样测定了高低营养水平组的肉质、肉的化学成分、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指标(肉质性状6个、化学成分4项、氨基酸15种、肌纤维2项),高低营养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猪种比较发现,沙子岭猪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正常)、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贮存损失少、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等许多特点.建议以肌肉酸度、肉色、系水力、肌纤维细度、肌内脂肪作为评定沙子岭猪肉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合沙子岭猪肥育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取样测定了高低营养水平组的肉质、肉的化学成分、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指标(肉质性状6个、化学成分4项、氨基酸15种、肌纤维2项),高低营养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猪种比较发现,沙子岭猪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正常)、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贮存损失少、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等许多特点。建议以肌肉酸度、肉色、系水力、肌纤维细度、肌内脂肪作为评定沙子岭猪肉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九龙牦牛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质特性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的课题。牦牛肉质特性的客观评定和研究尚存空白。在1988-1991年共对两个类系不同性别和年龄38头九龙牦牛的肉质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和研究,对供试牦牛的肌肉PH值、系水率、肉的贮存损失、熟肉率和熟调损失率及肉色等进行了研究和评定,分析了不同部位肌肉的化学成分,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了脂肪的熔点、碘价及皂化价,结果表明牦牛肉系水力强,肉的贮存损失及熟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对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羊产肉性能与肌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18月龄羯羔羊的增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肉性能比放牧条件下有一定程度提高,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骨率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骨骼重、GR值和眼肌面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花纹、系水力、熟肉率、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放牧组与舍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纤维密度舍饲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微生物调理剂对湘沙猪配套系肉质及肉的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在日粮营养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2种中草药微生物调理对湘沙配套系猪肉质及肉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湘沙配套系猪后期日粮(消化能12.66 MJ/kg、粗蛋白13.03%)中分别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及中药微生物调理剂,对肉色、大理石纹、pH_1、pH_(24)、熟肉率、贮存损失、滴水损失、失水率、系水力、水分、肌内脂肪、氨基酸、嫩度无明显影响。中药微生物调理剂有利于提高熟肉率(比对照组高3.29%)、肌肉嫩度(比对照组嫩度值低16.12%)以及肌肉中油酸(比复方中草药调理剂组高10.32%,P0.05)和镁含量(比对照组高7.09%,P0.05);复方中草药调理剂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珍珠酸、硬脂酸含量(分别比中药微生物调理剂组高18.18%、10.92%,P0.05)以及微量元素钠和钙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10.29%、21.35%,P0.05)。  相似文献   

6.
对150日龄、180日龄的德化黑鸡肌肉的肉品质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肌苷酸、脂肪酸、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黑色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德化黑鸡肉品质客观指标的综合分析,德化黑鸡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7.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_(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9):40-44
为了分析寒泊肉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以小尾寒羊为对照,对寒泊肉羊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大理石花纹评分、剪切力、肉色、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寒泊肉羊160日龄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为30.29 kg和60.82%,净肉重(24.29 kg vs 20.16 kg)、胴体净肉率(80.19%vs 76.25%)、眼肌面积(19.60 cm2vs 14.66 cm2)、GR(1.27 cm vs 0.78 cm)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肩颈部和后腿净肉率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72.47%vs 67.61%,P=0.019;76.62%vs 71.78%,P=0.015),肋部和腰部净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后腿总重和胸下肉总重均极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1),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了25.51%和58.44%,其他部位总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寒泊肉羊羔羊肉大理石花纹评分、剪切力和肉色均显著优于小尾寒羊(P0.05),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比小尾寒羊细(27.28!m vs 29.86!m)(P0.01),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粗脂肪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羔羊肉牛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寒泊肉羊(P0.01),其余17种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P0.05)。寒泊肉羊羔羊肉中与鲜味有关的5种氨基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除赖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寒泊羊肉中的含量均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玫瑰冠鸡、科宝鸡肌纤维发育规律和肉品质的特性,实验分别选择1、21、42、63日龄体重相近的玫瑰冠鸡、科宝鸡进行屠宰,每次屠宰的样本公母各7只,对肌纤维特性、肉品质进行测定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玫瑰冠鸡的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均低于科宝鸡(P0.01),肌纤维密度高于科宝鸡(P0.01);玫瑰冠鸡的pH、失水率低于科宝鸡(P0.01),滴水损失率低于科宝鸡(P0.05),而肉色、熟肉率高于科宝鸡(P0.01),粗蛋白质、系水力高于科宝鸡(P0.05);玫瑰冠鸡、科宝鸡的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肉色、系水力及肌内脂肪(IFM)呈负相关,与蒸煮损失率呈正相关,玫瑰冠鸡、科宝鸡的肌纤维密度与pH、IMF和系水力呈正相关。综上,玫瑰冠鸡、科宝鸡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玫瑰冠鸡的肌肉品质优于科宝鸡。  相似文献   

11.
太湖鹅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0日龄太湖鹅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相关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①全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69.01%和70.31%,差异显著(P<0.05);半净膛率公母鹅分别为77.46%和79.17%,差异显著(P<0.05);胸肌率公母鹅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无论公鹅还是母鹅,腿肌肉色、pH显著高于胸肌;剪切力范围在2.45~3.91 kg,胸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系水力为71.30%~73.05%。③水分含量为75.88%~76.70%,粗蛋白质含量为20.33%~20.91%,各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粗脂肪含量为1.18%~1.45%,母鹅胸肌含量为1.45%,公鹅为1.1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高原瘦肉型猪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继平 《家畜生态》2004,25(1):32-36
本文从选育目标、选育方案、选育方法、选育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高原瘦肉型猪品系选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为今后品系培育与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布特火鸡肉用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延平  冷春玲 《中国家禽》2003,25(14):11-13
本研究对布特火鸡商品代进行屠宰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肉食风味品评。结果表明:主要产内部位为胸部和腿部,两部位合计产肉率为54.96%。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的均值为:水分70.36%、粗蛋白质27.22%、粗脂肪1.22%、粗灰分1.12%、热能8.48KJ/kg;肌肉中三种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8.45%)、蛋氨酸(7.54%)、色氨酸(1.10%)均高于土种家鸡。布特火鸡肉食的特点是滑嫩多汁、汤味鲜美,是一个肉用性能很好的优良禽种。  相似文献   

14.
将30只敖汉细毛羊公羊(5月龄)分为5个处理组,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202、00、1 000、2 400IU/(只.d)。预试1个月,正试5个月后每组随机选3只进行屠宰,其余继续饲喂至12个月后屠宰。屠宰羊只取背最长肌和臀肌按常规法进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对臀肌pH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E添加组pH高于未添加组,但添加水平和时间对背肌pH及添加时间对臀肌pH影响均不显著(P>0.05);维生素E添加水平和时间对熟肉率影响未达到显著(P>0.05);滴水损失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组均低于未添加组,200IU/(只.d)组最低,且添加12个月的滴水损失大于5个月的,添加时间对其影响显著(P<0.05);日粮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眼肌面积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喂12个月后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饲喂5个月的(P<0.01)。综上,日粮添加维生素E可以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改善羊肉肉品质,并以添加200 IU/(只.d)的效果较好,添加5个月的肉品质优于12个月的。  相似文献   

15.
昭乌达肉羊是内蒙古赤峰市经多年努力培育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肉用新品种。对昭乌达肉羊羯羊、蒙古羯羊进行了屠宰试验,以比较其肉用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昭乌达肉羊和蒙古羯羊屠宰率分别为57.79%和44.32%,净肉率为71.08%和65.75%。昭乌达羯羊的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等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蒙古羯羊(P<0.01)。肉品质测定结果,昭乌达肉羊与蒙古羯羊剪切力值差异不显著。昭乌达肉羊的肌肉脂肪含量在3%~4%之间,蛋白质含量高于20%,羊肉所含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在理想蛋白质指标中均占50%以上,赖氨酸和组氨酸超出了理想蛋白质指标。昭乌达肉羊的肌肉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蒙古羯羊(P<0.05)。2个品种羊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都是以油酸、硬脂酸、棕榈酸为主,在2个肉羊品种的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中,昭乌达肉羊显著高于蒙古羯羊(P<0.05)。昭乌达肉羊不仅口感良好,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羽番鸭产肉性能与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00只70日龄白羽番鸭为素材,测定其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显示,公番鸭的生长速度比母鸭快,母鸭沉积脂肪的能力高于公鸭,同时白羽番鸭的体脂含量较低。综合产肉性能等多项指标,说明白羽番鸭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兔肉松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δ-葡萄糖酸内酯、鱼露、植物蛋白、植物油等辅料对兔肉松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兔肉松的配方。结果表明,用兔肉为主要原料,并添加植物蛋白15%、植物油15%、δ-葡萄糖酸内酯0.15%,其产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合成母系各世代猪(F1、F2白系,F2黑系,F4白系,F4黑系)以及互助猪(对照组)的日增重进行比较,发现F4白系和F2的黑白两系日增重均显著高于F1代(P<0.05)),极显著高于F4黑系(P<0.01),F1代显著高于F4代(P<0.05)。平均料肉比除F4代黑系外,基本都在4∶1之内。合成母系与互助猪相比,日增重提高了200g以上,每增重1kg体重耗料降低了1kg以上。以上结果表明,合成母系的生产性能优于互助猪。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树茎叶饲料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35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新西兰肉兔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喂桑树茎叶饲料添加量为0(对照组)、8%、16%、2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显示:24%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45 min时的红绿度(a*)值和24 h时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24%组背肌中亚麻酸、腿肌中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桑树茎叶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16%时对肉兔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同时能提高肌肉中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试验测定了三项北京鸭7周龄体尺指标、胸肉重、胸肉率和两项体重指标,估计了其遗传力和它们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胸肉重、胸肉率、体重、龙骨长、胸宽和胸肉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61、0.43、0.43、0.45、0、42和0.36。体重、龙骨长、胸宽和胸肉厚四项指标与胸肉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8、0.76、0.76和0.76;龙骨长、胸宽、胸肉厚三项指标与胸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6、0.71、0.71。用体重(P1)、龙骨长(P2)、胸宽(P3)和胸肉厚(P4)制定出的胸肉重间接选种的综合选择指数为:I1=2.96P1 P2 1.56P3 1.2P4;用龙骨长(P1)、胸宽(P2)和胸肉厚(P3)制定出的胸肉率间接选种的综合选择指数为:I2=1.79P1 5.18P2 P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