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多样性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总结了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几点因素并对国外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以简述,以期为国内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猪瘟弱毒疫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多、玉树两县系牦牛病毒性腹泻的常发区 ,笔者用猪瘟弱毒疫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进行免疫注射。实践证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1 疫苗猪瘟弱毒疫苗 ,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制造 ,每头牦牛按 3头份猪的剂量进行注射。2 注射后的效果调查对称多县珍秦乡进行了调查 ,该乡先后对三、五、六三个村的牦牛用猪瘟弱毒苗进行了预防注射 ,总计免疫牛 4 .8万头。该乡在免疫预防前 ,每年因本病死亡牛约 5 0 0余头 ,而免疫后在这三个村三年累计发病死亡 10 8头 ,占免疫总头数的 0 .2 3% ,预防效果明显 ,疫区牧民很受欢迎。3 注射后的安全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我国猪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污染情况,本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了部分蓝耳病弱毒疫苗和猪瘟细胞苗中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并分析其核酸序列的遗传特性,结果共检测出9份BVDV阳性样品,分子遗传分析表明污染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别属于BVDV的1a型和1b型。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猪瘟疫苗是否会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及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该病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分别免疫接种3种猪瘟疫苗的57头试验猪以及上海地区2005年-2009年10个区(县)共740份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经检测,所有样品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免疫猪瘟脾...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猪瘟疫苗是否会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及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该病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分别免疫接种3种猪瘟疫苗的57头试验猪以及上海地区2005年-2009年10个区(县)共740份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经检测,所有样品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免疫猪瘟脾淋苗不能使猪产生BVDV交叉抗体,猪群因猪瘟疫苗感染BVDV的可能性比较低,该病近几年在上海市猪群中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常规疫苗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国内疫苗研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作为一种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疫苗来防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依然是重要的方法。直至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的BVDV疫苗,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BVDV疫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BVD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评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4~6月龄犊牛的安全性。12头4~6月龄犊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或疫苗稀释液,2 mL/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所有试验用牛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发热和临床症状,也不引起白细胞水平的下降;仅1头牛在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疫苗后第7 d检测到病毒血症和鼻腔排毒,在其他时间点均为阴性。所有犊牛均无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弱毒疫苗对4~6月龄的犊牛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叶兆美 《养猪》2011,(6):101-102
为了解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圆环病毒的污染情况,选取市售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进行PER检测。结果表明,10份猪瘟活疫苗样品和9份蓝耳病活疫苗样品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率为10.53%(2/19),圆环病毒2型污染率为10.53%(2/19),所有样品中未检出圆环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动物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污染情况,抽取16份市售动物用疫苗,分别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抗原和核酸。结果显示,ELISA检测中有2份(猪瘟疫苗)为阳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我国兽用疫苗中的BVDV污染水平较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疫苗中污染BVDV可引起免疫失败。但由于两者在病毒粒子结构、基因组结构和抗原特性等方面均很接近,在血清学上存在交叉反应,因此难以检测猪瘟疫苗中污染的BVDV。文章对BVDV在猪瘟疫苗中的污染情况和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旨在为猪瘟疫苗污染BVDV的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是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逐渐消瘦等症状。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疫苗接种是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大量临床试验显示抗体阳性率低,免疫效果不佳。文章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预防猪病毒性腹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猪瘟牛睾细胞苗生产过程中出现细胞病变,毒价不高猪瘟,牛病毒性腹泻--粘百闻不如一见 病毒,细小病毒三价荧光抗体及其他中间监测结果观察,初步认为,长沙市部分乳牛场已被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血清阳性率在30%~42.4%之间,病死率在30%左右,本研究先后从四川、西藏等地牦牛中分离出病毒,并对其进行各种生物学特征鉴定后,表明该病毒与标准毒属同一种,所不同的是四川牦牛病毒株属非致细胞病变型,即属NCP型。但回归本动物能复制出典型病例。目前尚无国产牛粘膜病疫苗用于生产。本研究依据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具有交叉免疫性的原理,用猪瘟弱毒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进行预防,试验证明用猪瘟弱毒苗可以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且安全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综述重点关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特别讨论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一些免疫逃避策略。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的主要策略,本文讨论了目前可用疫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使用3~6月龄健康易感牛9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抗体均阴性),共分3组,每组3头犊牛。第1组首免肌肉注射IBRV-LN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1周后,每头牛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第2组只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时间同第1组;第3组为对照组,接种MDBK细胞培养液。接种BVDV-SM疫苗毒后每周采血至疫苗毒接种后28 d,测定接种后BVDV抗体效价,并采用BVDV-JL检验用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与第2组试验动物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能够抵抗BVDV-JL强毒攻击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M弱毒疫苗株接种后在牛体内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SM疫苗毒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峰 《兽医导刊》2012,(7):45-4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或黏膜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与羊边界病病毒以及猪瘟病毒,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并能够突破宿主特异性交叉感染,因此该病毒不仅是感染牛的一个重要病原,可引起感染牛多种临床症状—高热、白细胞减少、沉郁、下痢、大量流涎、反刍停止、结膜炎、口腔黏膜充血并出现溃疡斑,孕牛可能引起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还可引起牛的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等疾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猪瘟疫苗中的污染情况时有发生,给猪瘟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文章综述了我国猪瘟疫苗中BVDV的污染现状,以及鉴别诊断BVDV污染的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提高我国猪瘟疫苗质量、保障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升猪瘟综合防控水平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商品化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和二联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前期妊娠母猪跟胎免疫,随机选择胎次相近、无病史新生仔猪80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免疫;试验组仔猪于28日龄首免和65日龄二免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抗体阳性率第3组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腹泻疫苗在母猪妊娠期接种对仔猪表现出一定的保护力,交替免疫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某牦牛养殖场8头患病牦牛进行诊断并提出防制措施。根据发病牦牛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本试验表明该养殖场的牦牛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建议加强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检测及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