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桑树冬芽未成熟叶和桑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均已成功地再生出完整植株。业已证实桑树叶片能够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由于桑树基因工程操作包含许多环节,又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建立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实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萌发桑种子在 MS 培养基上建立试管苗,取其叶片接入分化培养基后20天就得到了不定芽,为桑树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实验体系。材料与方法一、试管苗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影响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植物激素、pH值、糖类、琼脂含量及桑树品种、外植体六因素对桑树叶片培养不定芽形态分化的影响,明确了植物激素是控制不定芽分化的决定因素,以pH5.6、琼脂6g/L、葡萄糖20g/L为宜,桑树品种间不定芽分化率差异极显著,外植体以试管植株叶片分化率为高,田间植株叶片培养从桑树脱苞至停止生长前皆可进行。叶片不定芽分化率已达96%。  相似文献   

3.
对杨树杂交品种NC5331再生植株诱导试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外源激素作用下,叶片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存在二种途径。通过试验确定了不定芽诱导、枝芽增殖和不定根形成所需的培养条件。并由此建立的培养程序可以成为有效的离体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类型的桑树特异种质资源的冬芽为材料,分别在含有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及添加量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桑树再生植株,考察桑树特异种质资源利用冬芽培养再生植株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及其用量。结果表明:供试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不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外植体停止生长,添加生长激素TDZ能较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但会抑制生长芽的再生长,而添加细胞分裂素6-BA能促进冬芽的再生,且添加3.0 mg/L 6-BA的培养基中冬芽再生率显著高于添加1.0 mg/L 6-BA的培养基;8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在含3.0 mg/L 6-BA的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新疆药桑和小花叶皮桑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其冬芽的再生率均为66.7%,滇桑次之,再生率为55.5%,天目山桑和斯里兰卡的再生率分别为40.0%和25.0%;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冬芽再生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只有滇桑和新疆药桑分别诱导出再生根系(诱导率为分别为20.0%、14.3%)后移栽成活。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离体组织再生培养是保存和利用天然22倍体新疆药桑、渐危种滇桑等珍稀桑树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无籽沙糖桔异交种子(无籽沙糖桔×有籽沙糖桔) 的实生苗上胚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激素及组合对无籽沙糖桔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无籽沙糖桔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ZT和TDZ不利于无籽沙糖桔不定芽的诱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6-BA浓度的增加,不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个外植体不定芽数显著增加。当以MT为基本培养基、6-BA浓度为0.25 mg/L时,不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个外植体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8.5%和2.7个/外植体;当不同浓度的6-BA与不同浓度的IBA组合时,以6-BA 0.25 mg/L + IBA0.25 mg/L为最佳激素组合,不定芽诱导率达95.2%,平均每个外植体萌芽数为3.6个;再生的不定芽在附加IBA 1.0 mg/L的MT 培养基中生根并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明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噻二唑苯基脲(TDZ)对桑树愈伤组织诱导和促进不定芽分化的作用机制,以陕桑305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检测在离体叶片培养的过程中TDZ对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当桑树叶片离体培养45d时,经TDZ处理后的叶片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4.8%、73.9%、68.3%和180.8%。研究结果表明TDZ可通过抑制离体培养桑树叶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可通过抑制叶片中POD的活性,阻止叶绿素的降解,延缓叶片的衰老,从而提高离体培养桑树叶片的再生效率。  相似文献   

7.
桑树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噻二唑苯基脲(Th id iazuron,TDZ)、α-萘乙酸(NAA)、桑品种、叶龄、叶位等5种因素对桑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出了桑树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为:21 d苗龄的陕305组培苗叶片,培养基MS+1.0 mg/L TDZ+0.2 mg/L NAA。在此条件下,陕305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3.9%。对得到的陕305叶片愈伤组织进行了不定芽分化诱导,结果表明,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IAA+2%果糖,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8.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 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2.0 mg/L 6-BA+0.1 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 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0.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 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75 mg/L NAA,增殖率为4.68。 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 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9.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5,21(2):120-121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陈爱玉,王勇,倪国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多种离体材料,如桑芽、未成熟叶、雌幼穗、花药和胚珠的培养都已成功地再生出植株[1-4]。然而,桑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尚有较大困难。目前,只有桑下胚轴、茎段和幼胚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据《北方园艺》2014年第8期《激素配比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作者王婷婷等)报道,以“晶瑶”草莓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AgNO3浓度和暗培养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期为草莓的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MS+噻二唑苯基脲(TDZ)1.0mg/L+g吲哚丁酸(I-BA)0.4mg/L+AgN032.0mg/L时,不定芽再生率高达70.3%,每个外植体平均再生芽数为4.2个;AgNO,可以有效抑制晶瑶草莓叶片玻璃化和褐变:暗培养处理促进晶瑶草莓叶片的不定芽诱导,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4天。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多倍体(2n=7x=49)种质资源云7组培苗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处理一定时间后进行组织培养,观察、鉴定萌发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的效果。不定芽经2 g/L秋水仙碱溶液(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渗透剂)浸泡2.5 d后,其死亡率为53.76%。以此接近半致死率的诱导条件诱导供试桑树不定芽的染色体加倍,并对其组培苗的腋芽持续多代分离筛选,经过染色体计数观察与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倍性,最终得到2株稳定的十四倍体(2n=14x=98)长穂桑植株。诱变植株移栽至室外环境后生长状态良好,由此实现了对野生长穂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人工加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桑品种春芽未成熟叶诱导不定芽及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浓度对冬芽快繁的研究表明,“桐乡青”具有较高的不定芽诱导率为60%,“剑持”最低为40%,而生根率与此相反,这说明不同的桑种对激素的不同反应;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结果表明B_5培养基不宜用于桑树的快繁.通过适当的培养方法可提高桑树的快繁能力,为桑树的快繁及遗传改良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桑树雄核初始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苹  梁守义 《蚕业科学》1999,25(3):186-189
烟草、小麦、水稻等作物利用花药和花粉培养对雄核发育细胞学的研究已有报道[1~5]。桑树花药培养虽已获得单倍体植株[6],但对于桑树花药培养中的雄核发育过程迄今未见详细的研究。我们曾进行过初步实验[7],但因桑树花粉启动分裂的诱导率较低而难以观察。本文将单核发育早期的花药,在加入吲哚丁酸的培养基上培养,大大提高了花粉细胞启动分裂的频率,因而详细地观察到了桑树雄核发育中的各种途径及现象。*1 材料与方法选用鲁桑系(MorusmulticaulisPerr)“木孛椤”桑品种开放前的雄花穗(镜检小孢子发…  相似文献   

14.
桑树组培叶片不定芽诱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淑湘  孔令汶 《蚕业科学》1998,24(4):202-205
对组培桑树叶片上的不定芽原体进行了Co60γ射线辐照,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观察了诱变因素对叶片不定芽生长分化的影响及变异情况。Co60γ射线辐照,以1500R剂量处理变异率最高,为2031%,LD50值为1550R;秋水仙素处理,以浓度06%变异率较高为3826%,LD50值为054%(处理1d)。并对变异植株进行了大田移栽。  相似文献   

15.
蒺藜苜蓿子叶节高频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直接的芽器官发生途径,建立了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子叶节外植体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选用在高达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上生长3 d的蒺藜苜蓿幼苗,制备获得由1片子叶和半个胚轴组成的子叶节外植体.以SH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同浓度α-萘乙酸(NAA)和6-BA组合诱导不定芽形成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仅用浓度为4 mg/L 6-BA的平均不定芽数达到3.56,显著优于与其它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桑树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桑树合成1-脱氧野尻霉素(1-DNJ)的代谢途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法,研究了桑树品种大10的组织培养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桑树几种组织培养物中1-DNJ的质量分数在无菌苗叶片中为0.309604%,无菌苗中为0.158516%,再生芽中为0.318756%,再生苗中为0.168672%;桑树绿色愈伤组织、疏松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悬浮细胞诱导愈伤组织中不含1-DNJ。推测1-DNJ产生于由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成龄桑树的冬芽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关于桑树的冬芽培养,国外曾诱导出试管植株,但未见有移栽的报道。 本试验以成龄桑树的冬芽作外植体,从火桑、剑持、藤桑等七个品种中诱导出完整植株,移栽成活(见下图)。  相似文献   

18.
<正> 前文报道了“成龄桑树的冬芽分离培养”(《蚕业科学》第8卷3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组织培养桑苗的分化系数, 1982年继续进行了研究,现已从火桑、剑持桑等品种中诱导出多芽苗与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9.
桑树冬芽内源激素的测定及其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谈建中  楼程富 《蚕业科学》1995,21(3):193-194
桑树冬芽内源激素的测定及其含量变化谈建中,楼程富(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浙江农业大学)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桑树方面,八寻等抽提、分析了休眠期冬芽内的生长抑制物质[1,2],并确认了ABA的存在及其生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桑叶片培养技术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建中 《江苏蚕业》1993,(4):12-14,8
采用湖桑32号的腋芽和顶芽内幼叶为外植体,以诱导叶片不定芽的分化。试验结果表明,叶片不定芽分化率是基本培养基 MS—1 比 MS—2、添加果糖比蔗糖、BA5.0ppm 比2.0ppm 的高。与腋芽相比,顶芽内幼叶的不定芽分化较差,但其叶龄幼小的叶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