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为解析不同马铃薯组织中糖苷生物碱的积累对人类使用及食品加工是否产生影响,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马铃薯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糖苷生物碱积累水平.[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76和6-36(紫皮)、5-36和6-1(白皮)4种马铃薯资源在光照和地窖储藏60 d后块茎和芽2种组织中的糖苷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并利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中的龙葵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云南省不同品种 (系) 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素含量,研究机械损伤、变绿、长芽、遭受虫蛀和局部霉烂等因素对龙葵素含量的影响,为马铃薯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溶剂超声提取龙葵素粗品,HPLC法测定云南省131个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素的含量.[结果]云南主栽品种的龙葵素含量均不超过10 mg·(100 g)-1FW,在安全范围内;地方品种也仅有3.12%超过安全值;而新品系超过安全值比例为12.12%,最高的达48.59 mg·(100 g)-1FW;有30.30%在10-20 mg·(100 g)-1FW.机械损伤,虫蛀、表皮变绿、发芽或局部霉烂等会使马铃薯块茎的龙葵素含量增加.[结论]云南马铃薯主栽和地方品种的龙葵素含量较低,而新引进和选育的品种(系)超出安全值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品种遗传背景有关.随着中国马铃薯遗传资源引进与利用的扩大,应将新品种的龙葵素含量作为马铃薯品质评价的必测指标,以确保马铃薯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锌肥浓度,探究在榆林地区喷施锌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榆林地区微量元素锌肥施用以及获得马铃薯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锌肥浓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以及VC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肥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总的来看,锌肥浓度0.4%处理下效果较好,产量位居第一,较对照不施锌提高20.19%。  相似文献   

4.
以陇薯7号和克新1号为试验品种,设计不同的原原种重量和种植密度,收获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小薯块茎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用两种不同重量的原原种品种进行种薯繁育时,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亩时,产量均达到了最大,而在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时,小薯(20~50 g,含50 g)块茎数量最多,这为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整薯播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乙醇-乙酸法和丙酮法提取不同贮藏条件下马铃薯的龙葵素和叶绿素,研究光照和贮藏时间对马铃薯龙葵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贮藏时间及光照均能提高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和叶绿素含量,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淀粉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19号和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土壤持续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55%)、对照(田间最大持水量75%)、湿润(田间最大持水量95%)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生长、干物质及淀粉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干旱和湿润条件均限制块茎生长,降低块茎干物质及淀粉积累量,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减产;其中干旱高于湿润造成影响;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减少主要因土壤水分胁迫使干物质积累量降低造成;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湿润条件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种不同温度下贮藏克新1号马铃薯的品质变化,获得不同用途下克新1号较为合适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对不同温度(1、4、10和16℃)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试验发现,与10和16℃贮藏相比,1和4℃贮藏条件下,克新1号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1℃贮藏无冷害现象;16℃贮藏下30 d马铃薯开始发芽,相对其他贮藏温度,发芽数量和芽长显著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最明显;在1和4℃温度条件下可贮藏120 d以上,马铃薯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因此1~4℃可作为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最佳贮藏温度。[结论 ]该研究为马铃薯产后贮藏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不同温度下贮藏克新1号马铃薯的品质变化,获得不同用途下克新1号较为合适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对不同温度(1、4、10和16℃)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试验发现,与10和16℃贮藏相比,1和4℃贮藏条件下,克新1号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1℃贮藏无冷害现象;16℃贮藏下30 d马铃薯开始发芽,相对其他贮藏温度,发芽数量和芽长显著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最明显;在1和4℃温度条件下可贮藏120 d以上,马铃薯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因此1~4℃可作为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最佳贮藏温度。[结论]研究可为马铃薯产后贮藏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及相应酶活性差异,选用不同淀粉含量品种(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供试材料,分析块茎不同部位(顶部、右侧、脐部、左侧和髓部)干物质、淀粉含量(包括直、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块茎淀粉品质(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均高于克新19号;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两品种均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SSS、GBSS和SBE活性均高于克新19号,而两品种AGPase活性差异不大;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总体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其中,块茎不同部位SSS、GBSS和SBE活性差异显著,而AG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测定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合理取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地区主栽的3个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底西芮、克新1号为材料,采取分期播种、温室内遮阴、人工气候室内不同温光处理方式,通过测定株高、块茎淀粉含量、单株结薯数、块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马铃薯品种块茎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促进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主茎数、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温室遮阴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时,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气候室内升高温度对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早播可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积累,晚播可促进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的积累.温室遮阴可明显减少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的积累.人工气候室内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还原糖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早播可明显增加3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大薯率和薯块产量;在温室遮阴和人工气候室温光处理条件下,适度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发育,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测定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因其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含量在 0 0 4 %~ 2 0 %。还原糖含量是决定马铃薯块茎是否适合加工的重要指标。油炸马铃薯薯片或薯条要求成金黄色 ,但马铃薯块茎中较高的还原糖含量会使油炸马铃薯薯片或薯条颜色变为褐色 ,甚至变为黑色 ,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马铃薯块茎中理想的还原糖含量约为鲜重的 0 2 %以内 ,用于炸片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不应超过0 33% ,用于炸薯条的不应超过 0 5 % 〔1〕。在同一品种马铃薯块茎中 ,还原糖含量会随着其储藏温度、储藏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马铃薯块茎在 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巴里坤县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202毫米左右,作物较单一,马铃薯是主栽作物之一。马铃薯连年种植品种退化,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种植脱毒马铃薯,充分利用人为控制进行高度密植,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一、播前准备1.选用品种原原种:华恩1号、华彩1号、华彩2号、303(新引进)。原种:紫花白、克新1号、后期红、黑美人。2.土壤选择选择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疏松的平缓地,土细,水源条件较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3.整地施肥整地前667米2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结  相似文献   

14.
克新14号(原代号克9503 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1特征特性株高60cm,分枝中等,复叶大小中等,叶浓绿色,花淡紫色,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浅。块茎较整齐,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淀粉含量16.4%,维生素C含量235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以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45000株·hm~(-2))和加密(常规+20%,54 000株·hm~(-2))2个密度,于苗期喷施调节剂胺鲜酯(DTA-6)、烯效唑(S3307)和缩节胺(DPC),研究调节剂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调节剂后,各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Pn、Tr和Gs均高于CK,调节剂处理均改善了马铃薯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而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不同密度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同一调节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Pn、Tr和Gs均呈现加密常规的变化规律,适当密植的条件下喷施调节剂更加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硫酸锰浸种栽培马铃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新4号良种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锰浸种对马铃薯叶片光合效率、块茎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锰浸种可提高马铃薯叶片光合效率、块茎产量和商品率,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效果不同,其中以浓度0.08%的硫酸锰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李玲萍  李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82-16283
[目的]为各区域调整马铃薯的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各种植区域主要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分析了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马铃薯品种平均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56~17.95。不同年份间各品种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武薯8号>夏波蒂>LK99>大西洋>陇薯6号>渭薯8号>陇薯5号>新大坪>陇薯3号>大白花。各级别块茎的淀粉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渭薯8号>宁薯4号>陇薯7号>武薯8号>庄薯3号>陇薯5号>陇薯3号>甘农薯1号>大白花>新大坪>陇薯6号。陇薯5号、庄薯3号、武薯8号、渭薯8号的小块茎淀粉含量高于其大、中块茎,分别达16.82%、17.34%、18.17%和17.07%。[结论]该研究为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旱地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物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马铃薯克新一号原种采用地膜覆盖和露地两种栽培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其出苗时间、根系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产量、单产和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马铃薯生长期缩短15d左右,植株干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第667m^2较露地增产605.8kg。商品薯率提高19.2个百分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优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外源钙施用对马铃薯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块茎钙含量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用钙肥可显著增强马铃薯植株长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数及商品薯率、块茎钙含量,降低叶片中MDA积累,但随外源钙施用量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有所降低。综合以上各因素,以钙肥水平57 kg·hm-2表现最优,且在氮肥150 kg·hm-2条件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赤霉素(GA3)与硫脲对马铃薯原原种休眠及芽形态的影响。【方法】以费乌瑞它与川芋117的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期与休眠幅度在4℃(7 d)→25℃处理下最长,在25℃与室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浓度为1.0%与1.5%的硫脲在降低原原种腐烂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川芋117芽的生长速度快于费乌瑞它,相较CK,GA3与硫脲均能使芽生长加速,其中10 mg/L GA3处理下的芽最长;顶芽直径只受温度影响,费乌瑞它均表现为25℃芽最粗。【结论】贮藏温度、化学试剂和温度对原原种的休眠期、休眠幅度、芽形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实际应用中,应针对品种特性进行特定温度下的不同化学处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