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提高葡萄园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构建了牧草-鹅-鲜食葡萄循环生态种养体系。实践表明,在设施葡萄园推广套种牧草养鹅、鹅粪生产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种植葡萄和牧草等高效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牧草-鹅-鲜食葡萄循环生态种养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集锦     
“稻-草-禽 (鱼 )” --水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红皮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种白皮小麦又容易穗发芽,淮河以南地区稻后茬到底种什么好 ?对此,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黄开红副研究员有独到的见解。   黄开红副研究员指出,太湖、里下河地区应利用其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度发展“稻—草—禽 (鱼 )”生态农业模式,即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稳定水稻生产,发展牧草种植,以草养鹅 (鱼 ),鹅粪肥田 (塘 ),塘泥肥田。利用“稻—草—禽 (鱼 )”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实现优化生态和发展农业有机…  相似文献   

3.
慈溪市鸣鹤镇为半稻半山区,长期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稻-稻-春花种植模式效益不高.为此,该镇针对现状,联系原来农村小规模零星养鹅的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改变种植结构,实施种草养鹅,推广"草-鹅-稻种养模式” .  相似文献   

4.
"双链型"草-鹅-稻生态农业模式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双链型”单-鹅-稻生态农业模式,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利用率,进行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与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分析。该配套技术的实施,为当前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作者对"料-牛-沼-草"生态种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既是传统农业的重要措施和精华所在,也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研究进展和云南省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今后“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问: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科技苑》栏目"科技扶贫到湘西"节目中,看到您在湖南省花垣县为农民进行养鹅技术培训时,提出"一·三·百·千"农户养鹅模式,能否讲一讲这种养鹅模式的具体内容?答:"一·三·百·千"农户养鹅模式是我们近些年在实施养鹅项目中创立和推广的一种农户养鹅模式:"一"是指种一亩草(最好是黑麦草,如当地自然草源丰富,可以少种或者不种);"三"是指三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8.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既是传统农业的重要措施和精华所在,也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研究进展和云南省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今后“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模式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鹅是一种杂食性草食家禽,对杂草的利用率很高,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到40%~50%,所以利用果园养鹅,不仅能为果园除草,鹅粪还能给果树提供营养,实现果-草-鹅共生的良性循环农业,提升果品和鹅肉品质,提高果园生态养鹅的综合效益,实现养殖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稻/草-鹅农牧结合模式的综合效益及种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1997-1999年在江苏省常熟市构建稻/牧草-鹅复合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鹅农牧结合模式与传统的稻/麦生产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且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控制冬季田间杂草,进而大幅度降低田间除草剂,杀虫剂施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总结了该模式的种养式技术,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3):539-543
试验鹅为北方白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圈舍饲养鹅,试验组为玉米地饲养鹅。每组鹅分别于2、4、8、12周龄时各选取5只,共40只鹅,采取血样进行免疫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玉米地养鹅模式下的鹅血清中IgA、IgG、IgM、C3、C4的含量均高于圈舍养鹅模式的鹅血清中各指标含量:玉米地鹅与圈舍鹅血清中IgA、IgG、IgM水平分别在不同日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玉米地鹅血清中C3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圈舍鹅(P0.01),两组鹅血清中C4水平在12周龄时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地养鹅模式下的鹅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白蛋白、总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圈舍养鹅模式的鹅:两组鹅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玉米地养鹅模式可以增加鹅血清中免疫蛋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含量,能够提高鹅的免疫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果园-鹅"共作处理是果园控草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实施研究发现该模式对梨园杂草的田间均度和密度均能产生显著影响,打碗花、醴肠、野苋等鹅喜食杂草降幅明显,而蛇莓、朝天委陵菜和石竹科繁缕等杂草则大幅增加。此外,夏季成年梨园每667m~2放养10只四季鹅,可以达到鹅采食量与杂草生长量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3.
鹅是节粮型草食水禽,以草为主。饲养肉用仔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特点。种植优质牧草,适时刈割,以青饲料代替部分精料,节省精饲料、降低成本;采取舍饲模式,淘汰传统放牧方式,可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1鹅舍的选址与建造1.1鹅舍的选址  相似文献   

14.
濮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草畜发展饲料资源充沛;同时,农民向来有饲养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的习惯,草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濮阳县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肉牛、肉羊、奶牛、鹅、兔养殖和饲草种植五大产业优势区域开发,大力发展草牧业生产,相继建成了汇源(濮阳)羊业、家旺肉牛养殖、...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介绍了北方寒地玉米田养鹅种养结合模式下玉米品种的选择、田间管理等玉米种植技术,放养鹅品种选择、养殖密度等技术要点。从载畜量及玉米地饲养分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玉米田养鹅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粮饲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生产饲料为主、满足养殖业需求的高效种植制度,可以加速种养生产高效耦合,从而解决华北平原种养一体规模化农业园区中优质粗饲料不足和农田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构建不同粮饲复合种植模式,并比较其生产效果、光能利用效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粗纤维(CF)营养产量及总能量(GE)产量和净能(NE)产量.结果表明,春玉米(Zea mays)—夏玉米与传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玉米(CK)相比,全年干物质产量增加了5.95%,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和年总辐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o0%、49.55%和56.25%.高丹草(Sorghum vulgare×S.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春玉米—黑麦草和春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较高干物质产量、营养产量及能量产量,而且光能利用效率也较高.高丹草—黑麦草的CP产量比春玉米—黑麦草、春玉米‖苜蓿和春玉米—夏玉米分别高65.92%、80.65%和132.03%;高丹草—黑麦草的NE产量比CK高21.63%,比春玉米—夏玉米和春玉米—黑麦草分别高21.50%和24.08%.综合分析得出,春玉米—夏玉米、高丹草—黑麦草、春玉米—黑麦草和春玉米‖苜蓿模式可作为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适合华北平原种养一体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高效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传统形态生物学的分析框架,选取云南鹅为研究对象,设计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组、菊苣(Cichorium intybus)组、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组3种热带牧草基础日粮,采用配合饲料为对照,分析这3种热带牧草对云南白鹅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4种不同日粮饲喂的云南鹅在体质发育、胸部相对发育、胸肌发育和脚的相对发育上水平相当,但饲喂象草、菊苣和配合饲料较饲喂黑麦草日粮条件下云南鹅背部发育更好,且饲喂象草的效果最为明显;2)在试验期内,饲喂云南鹅黑麦草和菊苣能取得与配合饲料相似的日增重和料重比,且日增重均高于饲喂象草组和配合饲料组,料重比均低于饲喂象草组;3)饲喂4种不同日粮对云南鹅平均体质量累积均呈现“快-慢-快”的生长模式,而对日增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约75日龄以前,75日龄后云南鹅的生长不受这4种不同日粮的影响,用黑麦草饲喂30~50日龄云南鹅可有效提高云南鹅平均日增重; 4)就生产效益的比较而言,黑麦草和菊苣均适宜在云南鹅的养殖中使用,且黑麦草对30~50日龄云南鹅的平均日增重具有特殊作用,而象草不适宜在云南鹅的饲养中单独饲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我省某种鹅场有隆昌种鹅302只,其时为30~35周龄。由于鹅舍附近长期过度放牧,近1公里的范围内基本上已无草可吃,远处亦因水冷草枯,每日每鹅能采食到的青草估计不到100g。由于不是产种蛋的季节,未饲喂配合饲料。当时玉米与稻谷比较,玉米比较合算,场里指令鹅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是由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鲜食型紫糯玉米一代杂交种。在2004-2005年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鲜穗数3579个,比对照鲁糯6号增产2.4%。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绿色,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发育的水系,是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却由于生产的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危机之中。林、草、苔藓、灌木结合是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关键,既能够维持水源的数量,还能保护水源地的环境。河西走廊的山地、绿洲、荒漠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子系统出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复合农业系统的灾难,根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4个生产层的理论,调整复合农业系统的生产结构,是发展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的捷径,将构筑祁连山水源保护的农业系统基础。这种模式在我国西北内陆,乃至世界干旱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