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缙云麻鸭与绍兴鸭免疫器官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健康绍兴鸭和缙云麻鸭公雏各50只,分别于10日龄和70日龄各任选8只检测胸腺、脾脏、法氏囊重量和指数、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与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①缙云麻鸭在10日龄时的免疫器官重量和指数以及10日龄和70日龄时的IFN-γ水平、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绍兴鸭;②绍兴鸭在70日龄时的免疫器官重量及10日龄和70日龄时的IL-2水平均高于缙云麻鸭;③70日龄的绍兴鸭与缙云麻鸭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差异(P〉0.1)。缙云麻鸭和绍兴鸭的免疫系统发育与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蛋鸭蛋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品种蛋鸭蛋品质的差异性及相关性,试验随机选取300日龄绍兴鸭、山麻鸭、缙云麻鸭和攸县麻鸭四个品种鸭蛋各30个,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蛋形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绍兴鸭的平均蛋重、蛋黄色度显著高于缙云麻鸭(P0.05);绍兴鸭的蛋壳强度极显著高于山麻鸭(P0.01),显著高于缙云麻鸭和攸县麻鸭(P0.05);绍兴鸭的蛋壳厚度极显著高于山麻鸭、缙云麻鸭、攸县麻鸭(P0.01);山麻鸭的蛋黄比例显著高于绍兴鸭(P0.05);山麻鸭的蛋壳厚度极显著高于缙云麻鸭和攸县麻鸭(P0.01);缙云麻鸭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绍兴鸭(P0.05);四个品种相比绍兴鸭的蛋壳质量为最优,缙云麻鸭的新鲜度为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绍兴鸭和缙云麻鸭蛋形指数与哈氏单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缙云麻鸭和攸县麻鸭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攸县麻鸭色度与哈氏单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缙云麻鸭哈氏单位与蛋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品种间存在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30只10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静脉接种分离的鸭源呼肠孤病毒(DRV)SDWF株,每只0.2mL(ELD50=10-2.36/0.2mL),对照组每只静脉接种0.2mL生理盐水。于感染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采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8+比值变化,并测定血清中IL-6及INF-γ含量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同时观察试验组鸭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攻毒后3d,试验组雏鸭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体质量下降。剖检变化表现为脾脏出血、肿大、坏死,肝脏坏死。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脾脏、法氏囊淋巴细胞流失严重,网状纤维显现;脾脏坏死,形成肉芽肿,血管动脉管壁疏松、增厚。攻毒后3d,外周血CD4+/CD8+比值升高,随后于攻毒后6、9d开始迅速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期虽有所回升,但是CD4+/CD8+比值仍然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及IFN-γ含量变化规律与外周血CD4+/CD8+比值变化规律相似,在攻毒后9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腺、法氏囊指数均在攻毒后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脏指数在整个试验观察期间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脾脏、法氏囊是雏鸭感染DRV的主要靶器官,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T细胞数量减少,IL-6、IFN-γ分泌量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11-2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某地市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经过形态与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型鉴定发现其中的4株为血清3型,其余4株未定型。血清3型WC6株对雏鸭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含茵量约为3×10^9CFU/mL的茵悬液,对10日龄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后症状典型,死亡明显;法氏囊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变化则以法氏囊与脾脏出现变性坏死等病变为主,胸腺病变略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新致病型番鸭呼肠孤病毒(N-MDRV)对雏番鸭的致病性,试验利用N-MDRV SH12和DH13株分别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设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1,14天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GF)-β、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及免疫器官指数,并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鸭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部分试验鸭明显消瘦,剖检可见肝脏坏死、出血,脾脏肿大、坏死,法氏囊萎缩(SH12组)或坏死出血(DH13组)。肝脏、脾脏、法氏囊(DH13组)正常结构被破坏,坏死灶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感染后期脾脏可见肉芽肿。免疫器官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 05),但感染后第7天试验鸭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DH13组IL-10、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感染后期部分试验鸭的IL-4、IL-10、TGF-β、IFN-γ含量均有所恢复,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说明N-MDRV感染可导致雏番鸭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血清中IL-4、IL-10、TGF-β、IFN-γ含量增多与N-MDRV株致病性和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铜对雏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血清IL-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3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高铜Ⅰ组;Cu 200 mg/kg,高铜Ⅱ组;Cu 400 mg/kg,高铜Ⅲ组;Cu 600 mg/kg,高铜Ⅳ组;Cu 800 mg/kg,高铜Ⅴ组)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Ⅱ组雏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acid esterase,ANAE)阳性率及血清IL-2含量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高铜Ⅲ,Ⅳ和Ⅴ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及血清IL-2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日粮中铜含量400 mg/kg及其以上时,显著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及血清IL-2含量,雏鸭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