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血液NEFA、BHBA、ALB和TP浓度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牛48头,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5(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7天结束。结果表明,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NEFA浓度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天,Ⅲ组血清BHBA水平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前第14天到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ALB浓度均高于其余五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7天,Ⅲ组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高于Ⅱ组、Ⅴ组和Ⅵ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烟酸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体况、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20g/(头·d)过瘤胃烟酸。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烟酸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无显著影响。产后14d时,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全期平均来看,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64kg/(头·d)。(2)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烟酸可以降低奶牛血清非脂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对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无显著影响。试验组产前10d、产犊当日、产后10d血清NEF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0d血清BHB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20g/(头·d)过瘤胃烟酸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缓解能量负平衡,减少脂质动员,降低酮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日粮中添加氯化钾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n=15),在高温季节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 g/d氯化钾。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β-羟丁酸(BHB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Ⅰ、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平均日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6(P0.05)和0.7 kg(P0.05);各组间乳成分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夏季奶牛日粮中添加氯化钾可减缓产奶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藜麦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根据胎次相同,产犊时间、体重、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牛。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牛,分别饲喂4种不同比例藜麦秸秆的全混合日粮(TMR)。藜麦秸秆的干物质(DM)添加比例分别为0%(Ⅰ组),5%(Ⅱ组),10%(Ⅲ组),15%(Ⅳ组)。预试期10d,正式期60d。结果表明:试验Ⅱ、Ⅲ组的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产奶量分别比试验Ⅰ组高6.58%和6.87%,试验Ⅱ、Ⅲ组的4%标准乳分别比试验Ⅰ组高5.37%和10.61%;试验Ⅰ、Ⅱ、Ⅲ、Ⅳ组的乳脂率、乳糖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形物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和Ⅳ组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Ⅳ组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奶牛日粮中添加藜麦秸秆能提高其产奶量,对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健康的围产期奶牛 3 0头随机均分为 3组。其中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 ;Ⅰ ,Ⅱ ,Ⅲ 3组于产前 2 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 2 0 %日粮组 (能量摄入 80 %)、NRC标准日粮组 (能量摄入 1 0 0 %)、NRC标准增加 2 0 %日粮组 (能量摄入 1 2 0 %) ,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 ,至产后 5 6d结束 ,观察不同干物质摄入水平对奶牛血浆瘦素浓度及产奶量、体重等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血浆瘦素浓度和产奶量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 ,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或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产前2 8~ 1 4d瘦素浓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此后Ⅰ组和Ⅲ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此外 ,Ⅰ组体重消耗最小 ,Ⅲ组体重消耗最大 ,各组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可见 ,围产期健康奶牛不同干物质摄入量与血浆瘦素浓度、产奶量、体重等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550kg左右,2~6胎次,预产期相近、体况评分3.5分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各组饲喂基础日粮组成相同,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81IU/kgBW维生素E,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62IU/kgBW维生素E,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2.43IU/kgBW维生素E,试验期60d(从预产前30d到产后30d)。试验结果显示:在产前7d、分娩当天和产后7d试验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30d试验Ⅱ、Ⅲ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在产后7d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分娩当天,试验Ⅲ组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粒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低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试验Ⅲ组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奶牛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43IU/kgBW维生素E的试验Ⅲ组对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果胶寡糖螯合锌(zinc-pectic oligosaccharide chelate,Zn-POS)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体况较一致的AA肉仔鸡480只(公母各占1/2),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其中Ⅰ组为基础饲粮组;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2.5 mg/kg黄霉素;Ⅲ、Ⅳ和Ⅴ组为Zn-POS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0、600和900 mg/kg Zn-POS。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与Ⅰ组相比,Ⅲ、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Ⅳ组体重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与Ⅰ组相比,Ⅲ、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与Ⅰ组相比,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Ⅲ、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2)Ⅱ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Ⅱ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Ⅲ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Ⅴ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n-POS能改善1~42日龄AA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功能,以600 mg/kg添加水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将健康的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 每组10头。其中Ⅱ组为对照组, 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组均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 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 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妊娠后期奶牛不同能量水平对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成分及体重等生产性能和血浆瘦素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中蛋白质、乳脂率和非固体物质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P>0 05 ); 同时血浆瘦素浓度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 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极显著(P<0 01) 或差异显著(P<0 05); 但产前28~14d瘦素浓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 05 ), 此后Ⅰ组和Ⅲ组差异显著(P<0 05 )。此外, Ⅰ组体重消耗最小, Ⅲ组体重消耗最大, 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 01)。可见, 围产期健康奶牛不同能量水平与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乳成分、体重等生产性能及血浆瘦素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为研究饲喂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围产期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选用体重550kg左右、预产期相近、2~5胎、体况评分3.5分左右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Ⅰ组(基础日粮+55IU/kgBW维生素A)、试验Ⅱ组(基础日粮+110IU/kgBW维生素A)、试验Ⅲ组(基础日粮+220IU/kgBW维生素A),试验期75d。结果表明:饲喂不同水平维生素A后,试验Ⅱ、Ⅲ组奶牛在分娩后1d白细胞数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gA、IgG在产前7d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在分娩后1d,奶牛血清中IgA、IgM含量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产后7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的IgA、IgM、IgG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产后3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gM含量高于Ⅱ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可知,饲喂220IU/kgBW的维生素A可以更好的提高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产后奶牛采食量(DMI)、产奶性能、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健康,2~4胎次,预产期和体重接近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3个处理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能量水平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接近的日粮,即日粮A(NEL:6.12MJ·kg-1,CP 13.03%)、日粮B(NEL:5.80 MJ·kg-1,CP 13.01%)和日粮C(NEL:5.47 MJ·kg-1,CP13.03%),奶牛分娩后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49d(其中产前28d,产后21d)。结果表明:(1)在产后1~7d,3个试验组的平均DM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8~14d时,C组较A组平均DMI增加9.93%(P0.01),15~21d增加8.87%(P0.01);(2)在奶牛产后7d时,3个试验组间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14d时C组较A组泌乳量增加4.71%(P0.01),21d时泌乳量增加8.02%(P0.05);(3)产后1~14d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5~21d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4)各组间血液甘油三酯(TG)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A组的葡萄糖(Glu)最高,产后C组最高;产后7和14d时,B、C组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分别比A组降低3.80%(P0.01)、6.30%(P0.01)和3.94%(P0.01)、6.01%(P0.01)。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奶牛饲喂适宜低能量水平日粮有助于提高分娩后奶牛的DMI、产奶量和血糖的浓度,显著降低产后体重损失和血液NEFA的含量,进而缓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2.
将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其中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为试验组;Ⅰ、Ⅱ、Ⅲ3组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不同干物质摄入水平对奶牛血浆酮体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和产奶量均为Ⅰ组高于Ⅱ组、Ⅱ组又高于Ⅲ组,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此外,Ⅰ组体重消耗最小,Ⅲ组体重消耗最大,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Ⅲ组血酮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明显。可见,围产期奶牛不同干物质摄入量与产奶量、体重等生产性能及产后血酮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择黑龙江省2个牛场高产奶牛,在产后60~90d调查卵巢静止,检测发情和卵巢静止奶牛生殖激素,能量代谢,肝功能和矿物质等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和ROC分析对牛场产后卵巢静止进行预警评估。结果显示:2个牛场(Ⅰ,Ⅱ)卵巢静止发病率分别为29.5%,47.2%,主要由于产后早期能量负平衡。2个牛场卵巢静止组与发情组相比,血浆中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的升高。牛场Ⅰ,当产后60~90d奶牛血浆中BHBA0.94 mmol/L、NEFA0.56 mmol/L、AST95.5U/L时;牛场Ⅱ,当奶牛产后60~90d血浆中BHBA1.00mmol/L、NEFA0.585mmol/L、AST103.5U/L时;奶牛患卵巢静止的风险增高。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发生的能量负平衡可扰乱奶牛发情周期的生殖激素分泌,是引起2个牛场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主要病因。奶牛泌乳早期血浆中NEFA、BHBA和AST等指标可用于产后卵巢静止的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8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产奶量[(36.49±1.50)kg]、泌乳天数[(175±6)d]等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压片玉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2、1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3。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0.82 kg/d(P0.05),产奶量显著增加1.18 kg/d(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0.58、0.66 kg/d,产奶量分别提高0.79、0.65 kg/d,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乳成分中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Ⅱ组显著提高5.12%和4.83%(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乳脂率分别提高0.26%和2.70%,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5.47%和3.05%(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1%和1.84%、1.36%和0.96%,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Ⅰ、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Ⅰ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在第30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在第15天及全期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毛利润提高2.14元/(d·头),其他组均降低。综合分析得出,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负面影响,同时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以添加500 g/(d·头)的酵母培养物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0头年龄、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25 g/d和50 g/d RPC,饲喂期从产前3周至产后3周,共42 d。结果表明:Ⅱ组产奶量在产后1~8周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在产后第2周,Ⅲ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Ⅱ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含量低于Ⅰ组(P0.05);产后第1周和第2周,Ⅱ组的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粮中添加RPC可以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P0.05),显著缩减奶牛空怀天数(P0.05),也对产后初次配种时间的缩短和配种次数的降低有影响。日粮中添加RPC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试验条件下RPC最佳添加剂量为每头牛25 g/d。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腐植酸钠对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将240只1日龄AA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为试验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分别添加1.0 g/kg、1.5 g/kg和2.5 g/kg的腐植酸钠。28、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6只鸡(公母各半),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无机磷含量,以及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含量28日龄时Ⅱ组极显著(P0.01)低于Ⅰ组(对照组);葡萄糖含量28日龄时Ⅲ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无机磷含量42日龄时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K+浓度28日龄时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42日龄时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血清Mg2+浓度28日龄时Ⅲ组、Ⅳ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其余各指标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性能和初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预产期和上一个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常规日粮,在常规日粮基础上,处理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添加50、150 g/d·头和300 g/d·头剂量的复方中草药,饲喂时间为产前21 d至产后21 d,共42 d。试验结果表明,从产前7 d到分娩,处理Ⅰ组、Ⅱ组和Ⅲ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11、1.98 kg/d和2.44 kg/d(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围产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改善初乳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处理Ⅲ组的饲喂效果最好(P0.05)。因此,在奶牛围产期饲料中补充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以300 g/d·头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40头健康泌乳盛期荷斯坦奶牛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分为Ⅰ(对照组)、Ⅱ、Ⅲ和Ⅳ组。Ⅰ、Ⅱ、Ⅲ和Ⅳ组牛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8%、12%的构树发酵饲料进行饲喂,试验期60 d,测定产奶量,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Ⅱ、Ⅲ和Ⅳ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试验Ⅲ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24%(P0.05),试验Ⅱ、Ⅲ和Ⅳ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乳糖率和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 300 mg/d β-胡萝卜素)、Ⅲ组(基础日粮 600 mg/d 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 900 mg/d 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青贮玉米、苜蓿草粉、小麦秸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和牛乳品质,Ⅳ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Ⅰ提高了11.03%(P<0.05),Ⅲ、Ⅳ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