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贻贝,俗称海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广阔,近几年不仅国内市场销路好,在国际市场也很受欢迎。它又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动物性饵料,供不应求。养殖大规格的对虾,投喂贻贝是重要措施之一,单就  相似文献   

2.
贻贝的营养价值很高.其干品的肉中,含蛋白质53.5%,脂肪6.9%,醣类17.6%,还有无机盐、钙、铁、磷等.特别是贻贝肉中,还含有八种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须的氨基酸.近年来,山东省沿海地区,就地取材,用鲜贻贝饲养对虾,前景很好.1981年,烟台地区养殖对虾的饲料中,贻贝已占37%.但是,要使这种优质饲料充分发挥效用,还需要掌握贻贝的生长肥满规律和加工投饲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修复对虾养殖池塘的养殖环境。从昌黎、乐亭、黄骅等3地的对虾池塘中取底泥,共分离出215种细菌.通过其对对虾饵料和蛤蜊内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虾池有机污染降解茵。这些菌株能以对虾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并且对对虾的配合饵料和蛤蜊肉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7d的培养。有4株细菌对对虾的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对蛤蜊肉的COD去除率超过50%,其他5株细菌对对虾饵料及蛤蜊肉的COD去除率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这些细菌能快速消除对虾池塘的有机污染,具有修复虾池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缀锦蛤(Tapes japonica)和紫贻贝(Mytil(?)s ed(?)lis)这些双壳类的鲜肉,经常在精养对虾中被用做饵料。这些贝类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糖元。根据这个事实,由当代科技人员配制的,投喂对虾的精制饵料中,增加了做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糖元。然而,糖元是不是对虾精料中碳水化合物来源最理想的成分,以前还没有被证实过。在这个研究中,主要解决的是,各种类型的碳水化合物,象淀粉、糊精、葡萄糖和蔗糖,在对虾成长及饵料效率方面的影响,以及用含糖元的精制饵料和上述的每一种成分相比较,从而选择和探索对虾食物中最合乎要求,最理想的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 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相似文献   

6.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被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投饵系数,即指在养殖过程中投饵总量与虾产量的比值。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5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饵料系数成为减少养虾成本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6,31(1):25-25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饵料系数。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达50% ̄6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中新生残饵耗氧动态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验模拟研究的结果,估算了由配合饵料和贻贝肉形成残饵后36天时间内的耗氧量,并讨论了其耗氧动态和规律。残饵耗氧量的变化范围为4.09~17.61g/kg·d。残饵耗氧曲线随残饵形成时间的不同而显著变化,且始终呈二次曲线衰减形式,在其演变过程中,该二次曲线方程的二次项系数由负数逐渐演变为正数,并最终接近于污染虾塘底质的耗氧曲线。配合饵料和贻贝肉的耗氧曲线变化形式相近,但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另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残饵的耗氧高峰期,估算了残饵在虾塘底质总耗氧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主要研究适合对虾生长的饵料中脂肪的最适含量,以及对虾的脂肪酸组成。选用绿鳕鱼肝油、乌贼鱼肝油、豆油为原料作为饵料中的脂类添加剂。试验用对虾,平均体重大约0.4克和1.9克。投喂混合饵料,混合暂养一周后进行分组。每个实验组放养25尾对虾,实验容器为70公升的塑料水槽,水体pH值为6.5~6.7,水温范围为23—26℃。饵料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培育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体,日本制作出微型颗粒合成饵料,通过对对虾幼体进行培育试验,对其饵料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尼龙蛋白复膜微型胶囊饵料和玉米蛋白复膜微型胶囊饵料都能将日本对虾从溞状Ⅰ期培育到仔虾期。但是用玉米蛋白作被覆物的微型粉末饵料比那些微型胶囊饵料效果更佳。这种含有精制的试验饵料并由玉米蛋白包被的微型饵料的饵料价值可以和Chaetoceros(角毛藻)·Artemia(角虫)这些生  相似文献   

11.
贻贝的腱和韧带对壳的牵拉力较其它双壳类强,一般难以张开,加上贝肉煮熟后容易破碎。青岛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针对贻贝生产上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小型贻贝脱肉机,通过试验,效果良好。不仅脱肉快还脱肉干净,脱净率达98%以上,脱出的肉破碎很少,完全可以满足贻贝加工生产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B1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对虾饵料中维生素B1的适宜含量,当100g饵料含6mgVb1时,中国对虾增长率和存活率最高;VB1缺乏或过量,都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存活,VB1在对虾组织中的含量随饵料中VB1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6mgVB1/100g饵料最高,如过量欺一反而降。VB1可影响对虾肝胰脏α-淀粉酶的活性,当100g饵料含6mgVB1时,这种酶活性最高,对虾生长也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4种饵料投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测定体长、体重以及各组的攻毒存活率,实验周期15d。ANOVA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实验组的体长、体重增长量最小;投喂鱼肉组体长增长慢于投喂蛤蜊肉组,而体重的增长快于投喂蛤蜊肉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投喂卤虫成体和投喂鱼肉两组的攻毒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饵料和蛤蜊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投喂卤虫组和投喂鱼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组和蛤蜊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巢式PCR检测表明,人工感染前的中国对虾幼虾少数携带WSSV,人工感染后全部个体检测到病毒特征片段。  相似文献   

14.
解承林 《海洋渔业》1984,6(3):120-123
饵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对虾的精养高产,必须解决养虾饵料。目前主要采取“培养基础饵料”、“广开饵料来源”、“推广配合饵料”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色仲廉 《水产科学》1987,6(2):36-36,42
自1983年起.808对虾配合饵料在我省推广应用以来,已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1986年.省内对虾养殖产量和配合饵料用量之比巳达到1:1.2的水平,配合饵料已成为养殖对虾的重要饵料之一。为了指导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和销售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酶是一种新的添加剂。将酶应用于对虾饵料,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刚刚开始。进行了加酶饵料饲喂对虾的生长试验和大水面养虾生产试验,结果:在对虾饵料中添加1‰的酶制剂,对虾个体增重率提高12.13%,单产提高13.87%,饵料系数降低12.02%。  相似文献   

17.
饲用酶制剂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仲军  王健鹏 《齐鲁渔业》1994,11(3):30-32
微生物酶是一种新的添加剂。将酶应用于对虾饵料,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刚刚开始。进行了加酶饵料饲喂对虾的生长试验和大水面养虾生产试验。结果:在对虾饵料中添加1‰的酶制剂,对虾个体增重率提高12.13%,单产提高13.87%,饵料系数降低12.02%。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7,(5):42-43
扁藻是一种具有四根鞭毛的单细胞绿藻。我场于1965年用作马氏珍珠贝幼虫人工饵料。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马氏珍珠贝浮游幼虫期的良好饵料之一。随着我国海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扁藻已被用于翡翠贻贝、紫贻贝及海参幼虫的饵料。因此,如何培养好(尤其大面积培养)扁藻,为人工育苗提供足够的饵料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虾的营养     
中国对虾是我国的重要养殖对象,目前,在对虾养殖中饵料问题比较突出。笔者在此就对虾类的营养作简单的讨论,旨在为对虾饵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础饵料或称生物饵料是鱼、虾苗的“奶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最好的人工配合饵料也很难代替天然的基础饵料。近几年,在对虾养殖中有人常用尿素肥池,如山东省海阳县,即墨县的一些对虾养殖者。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亩虾池用尿素8~10公斤、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0.2~0.5公斤混合后泼洒于池中。效果是池中基础饵料生长丰富、平稳,对虾前期生长良好。直到6~8cm才开始投饵。在养殖过程中,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