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疫苗具有众多的优点,被誉为疫苗研究的第3次革命,但是在畜牧生产的使用中存在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基因疫苗表达质粒导入到动物机体免疫细胞,减毒胞内寄生菌的应用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仔猪副伤寒弱毒活疫苗使用的基本都是C500株,以其作为猪群重要传染病基因疫苗运载体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对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C500作为基因疫苗运载体的研究现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C500(S.C500)运载猪瘟病毒(CSFV)新型基因疫苗口服免疫家兔的体内免疫应答特点,采用电转化法将CSFV新型基因疫苗转化到S.C500,构建重组工程菌,口服免疫接种家兔,检测CSFV、S.C500特异性抗体;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及猪伤寒沙门菌野毒株依次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CSFV新型基因疫苗重组菌S.C500/pCB-ME2-IL-15,S.C500/pCC-ME2-IL-15。口服免疫家兔可以诱导产生抗CSFV和S.C500的特异性ELISA抗体,且S.C500/pCC-ME2-IL-15略显优势。经三免后免疫家兔能够部分抵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猪伤寒沙门菌野毒株的攻击。试验提示以S.C500为CSFV新型基因疫苗运载体的猪用重组活菌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是用化学方法致弱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病的弱毒疫苗株,毒力弱且免疫原性良好。为将猪霍乱沙门氏菌开发为适于粘膜免疫的疫苗活载体并保持原有免疫原性,构建了以C500为亲本菌,用负向选择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了无抗性标记的asd^-缺失株。首先构建asd(天冬氨酸β-半乳糖脱氢酶)基因缺失1408bp的带有蔗糖敏感基因sacB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与C500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无抗性的asd^-缺失株,通过PCR鉴定。该缺失株在无外源DAP(二氨基庚二酸)条件下溶菌死亡,它的生长必需外源DAP。PCR扩增绿荧光蛋白突变体4基因,克隆到带有as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YA3493中,电转化C500 asd^-缺失株,转化子在LB中生长,并激发强的绿荧光。上述结果表明,该asd^-缺失株的构建是成功的,并且可以用来作为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来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开发C500为载体的口服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C500(S.C500)运载猪瘟病毒(CSFV)新型基因疫苗的稳定性与免疫安全性,将表达载体pCB-ME2-IL-15、pCC-ME2-IL-15、pCI-ME2-IL-15及pCI-neo转入S.C500,采用体外增殖试验考察不同表达载体在S.C500中的稳定性;采用携质粒S.C500对ST细胞的粘附、侵袭力和增殖试验研究不同表达载体对运载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BALB/c小鼠口服免疫试验研究表达质粒在体内的稳定性和运载体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体外增殖中pCB-ME2-IL-15、pCC-ME2-IL-15和pCI-ME2-IL-15稳定性好于pCI-neo,说明外源目的基因正调表达质粒在运载体内的稳定性;空运载体S.C500对ST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率均高于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而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之间亦有差异;空运载菌在ST细胞内的增殖能力与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对携带表达载体pCB-ME2-IL-15、pCC-ME2-IL-15和pCI-ME2-IL-15菌株以每只2×108CFU/0.2 mL的剂量进行小鼠口服免疫,腹泻率依次为0%、8.33%和25%。在第7和14天,使用DHL/Amp琼脂培养平板,均可从肝脏、脾脏、十二指肠和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重组菌。试验提示采用猪霍乱沙门菌C500运载CSFV新型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能够稳定携带外源基因的猪霍乱沙门菌口服活疫苗载体,本研究在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yaC78-1基础上,利用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等位交换技术,构建了△cya△asdC78-1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PCR及测序结果表明△cya△asdC78-1构建正确,其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cya△asdC78-1生化特性与△cyaC78-1完全相同,血清型与△cyaC78-1和疫苗株C500相同,并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其生长速度与△cya C78-1基本相同,均明显慢于疫苗株C500。动物试验表明△cya△asdC78-1电转化携带asd基因的互补质粒pYA3493后,其毒力比△crp△asdC78-1(p YA3493)降低1.14倍,比△asdC500(pYA3493)降低了5.1倍。以上结果表明,减毒猪霍乱沙门菌△cya△asdC78-1同样可以作为口服活疫苗载体用于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开发以C78-1为基础的口服多价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疫苗主要通过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目前,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苗、基因重组苗等。活载体疫苗是将胞内感染性的细菌直接用来运载目的基因进入体内,而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目前沙门菌的预防与治疗通常使用药物,但沙门疫苗研究正迅速发展,如减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则是将减毒后的沙门菌作为载体,  相似文献   

7.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这种活疫苗具有一定的毒力,但不能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会干扰该病的检疫,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基因缺失标记疫苗。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布鲁菌基因缺失疫苗株的研究及应用概况,以加深对布鲁菌病新型疫苗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免疫黏附分子,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固有的免疫佐剂性质以及免疫系统靶向性质。菌蜕的这些生物学特点使其在作为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作为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以及作为DNA疫苗甚至药物的载体方面都显现出巨大的研究开发前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热敏诱导、pR、pL串联双启动子表达E基因的、具有不同抗性标记和复制起点的系列溶菌载体,比国外用pR或pL单启动子的溶茵载体在K-12株大肠杆菌(如XL1-blue)的溶茵效率高一个指数级。本研究还成功制备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coli,APEC)野毒株的菌蜕,为进一步进行菌蜕疫苗的开发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发以禽伤寒沙门氏菌(SG)SG9R弱毒疫苗株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活菌疫苗,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对SG9R株基因组中编码天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的asd基因进行敲除,构建SG9R△asd缺失突变株。该突变株在缺乏外源DAP培养条件下溶菌死亡,而在添加DAP或导入表达链球菌asd+质粒p YA3342后才能够恢复增殖能力,以此建立了以asd营养基因为筛选标志的SG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并且进一步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将其克隆于asd+质粒p YA3342中,电转化于SG9R△asd缺失突变株中,通过无DAP培养条件的筛选,获得了表达GFP外源基因的SG重组菌,经体外连续25次传代后,鉴定结果显示,GFP仍能够在重组SG中持续稳定的表达。本研究结果为以SG弱毒疫苗菌株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简便易行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构建含沙门菌内源性诱导启动子基因疫苗表达载体奠定物质基础,试验从活化培养的 猪霍乱沙门菌C500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运用PCR技术扩增nirB基因启动子区域,回收、纯化,将TA克隆到pUCX-T载体上,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nirB基因启动子区域,长约760 bp;成功构建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疫苗和疫苗载体的胞内细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支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等胞内细菌作为疫苗物质和载体。目前,人们正在考虑预防这些病原体的新的免疫预防策略。策略之一就是使用胞内菌的减毒活菌疫苗以及减毒细菌疫苗载体。这一策略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即减毒疫苗菌株的改良和重新构建强毒菌株的减毒突变体。另一种策略是应用亚单位疫苗免疫,如核酸疫苗或病原体的蛋白抗原。  相似文献   

12.
携带猪乙型脑炎DNA疫苗减毒沙门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主要抗原片段基因串联,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I-EAB.将重组质粒pCI-EAB转染Vero细胞,表达产物通过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检测出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质粒pCI-EAB电转化入减毒猪霍乱沙门菌,观察重组菌的安全性、体内外的稳定性与免疫原性.动物试验表明,重组菌是相对安全和稳定的;重组菌S.C500/pCI-EAB体外培养时,D600值在0.8左右质粒是比较稳定的;以1×108CFU剂量的重组菌S.C500/pCI-EAB口服免疫小鼠,在二免后1周和三免后1周,重组菌抗体水平与S.C500/pCI-neo空载体组差异显著(P<0.01);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显示,重组菌对ConA有显著的反应性,且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同时CD3+、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的猪乙型脑炎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为猪乙型脑炎口服活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于鸡的传染病越来越多,因此对疫苗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目前,传染病防制研究中有两个新的趋向,即一是通过培育转移基因鸡,使之获得针对某种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另一则是给鸡接种特定的细菌或病毒载体疫苗。后者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特定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拼接到载体基因上。牛痘病毒载体应用的成功促进了利用禽痘病毒(FPV)作为载体的研究。FPV作为抗禽痘的有效疫苗已使用了50多年。它具有病毒中  相似文献   

14.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一种以减毒活病毒为载体承载表达其他病原抗原性基因的新型疫苗,能感染宿主细胞、递呈外源基因所表达的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有效地预防多种疾病。鸭肠炎病毒基因组长约160kb,包含多个非编码区和病毒复制非必需区,可携带多个或较大的外源基因,是构建重组活病毒疫苗的理想载体。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鸭肠炎病毒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的技术手段已十分成熟,目前已通过这些技术成功构建了多株重组鸭肠炎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表明构建的重组鸭肠炎病毒活载体疫苗可成功抵抗鸭肠炎病毒和其他相应病原的攻击,具有作为重组病毒疫苗载体的潜力,并在未来的禽类新型疫苗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以鸭肠炎病毒作为载体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鸭肠炎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原菌。抗生素防治沙门氏菌病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完全防止细菌感染,并且长期使用存在耐药性与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疫苗是降低畜禽病原感染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疫苗在免疫效力、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细菌菌蜕是一种只含有细菌内外膜完整结构的死菌体,但保留了完整细胞表面结构及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相较于传统疫苗,菌蜕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黏膜免疫,表现出更好的保护力。文章综述了沙门氏菌菌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菌蜕作为灭活疫苗、抗原载体、药物载体和佐剂等方面的应用,为沙门氏菌病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具有asd基因缺失和LacI蛋白表达调控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株,试验以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株为载体,对其基因组进行改造,使沙门氏杆菌asd基因缺失,随后将araC PBADLacI序列置于其中,构建包含araC PBAD-LacI基因表达框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Δasd基因突变株以及包含Ptrc启动子的EGFP表达质粒pYA4514-EGFP,并验证是否有LacI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出包含araC PBAD-LacI基因表达框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Δasd基因突变株,以及包含Ptrc启动子的EGFP表达质粒pYA4514-EGFP; Western-blot检测验证了突变菌在阿拉伯糖存在的条件下可大量表达LacI蛋白,而当pYA4514-EGFP质粒上的Ptrc启动子受到抑制时,EGFP蛋白不表达;用IPTG诱导后可以消除LacI对Ptrc启动子的抑制作用,EGFP蛋白表达。说明试验成功构建了调控表达LacI蛋白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Δasd基因突变株。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了单增李斯特氏菌NrdD基因插入突变株,从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NrdD基因上下游同源臂,与pKSV7质粒相连,构建成功重组突变载体pKSV7-D1D2,将其电转入单增李斯特菌后,用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得到NrdD基因插入突变株,并对突变菌株序列测定,证明回复突变株构建成功。该突变株可在严格无氧环境中生存,为进一步研究NrdD基因功能、单增李斯特的致病机制和疫苗载体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验克隆了AsiaI流行株JS2005的P12A3C基因,并将其插入自杀式表达载体pshame2a中,构建成自杀式真核表达载体,为自杀式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以减毒猪霍乱沙门菌为载体的抗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活菌苗在家兔体内免疫应答的相关内容,将含有口蹄疫病毒疫苗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BO1经过中间宿主鼠伤寒沙门菌LB5010修饰后,经过电转化,将其转化到减毒的猪霍乱沙门菌C500中,最终构建成为重组活菌苗pBO1/S.cho.,该活菌苗可以抗O型口蹄疫病毒。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C500株)生产过程中,存在培养菌数低,冻干死亡率高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产量。本文针对仔猪副伤寒活疫苗(C500株)生产工艺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筛选接种量、培养基配方与通气量的参数关系;优化发酵培养工艺,采用自动添加40%葡萄糖补充碳源并作为调节p H值的手段;使用分光光度法与冻干工艺结合作为收获标准,从而达到提高培养菌数,降低冻干死亡率。本研究为生产高效、安全、稳定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产品提供有力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