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 gB基因、BRSV 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蚀斑克隆技术,对野外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纯化后,筛选到1株病毒含量高、传代稳定的蚀斑纯化毒CV01株。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IBDV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上形成大小不同的蚀斑,且蚀斑大小与病毒的毒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蚀斑的病毒含量高(108.0TCID50/m L以上),小蚀斑的病毒含量低(107.0l~108.0TCID50/m L)。蚀斑克隆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大蚀斑克隆毒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特性。选病毒含量高(108.5TCID50/m L)的大蚀斑CV01进行进一步试验,结果发现CV01对10日龄SPF鸡胚的毒力达到106.7/0.2 m L以上,能致40%的30日龄SPF鸡感染。蚀斑克隆毒的免疫原性好,血清中和抗体水平高达15.6 log2,能100%抵抗超强毒株的攻击,表明该纯化株适合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和测序方法对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并采用免疫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这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株病毒分离株被鉴定为猫疱疹病毒I型;g D序列未发生变化;病毒仅在F81细胞中增殖,能引起F81细胞明显的细胞病变;猫、公鸡、人O型、牛、猪、兔、绵羊的红细胞不具有凝集作用;病毒对pH3.0、有机溶剂和60℃高温敏感;病毒蚀斑形成单位为3×10~6个PFU/m L,纯化株TCID50值为10~(-5.0)TCID_(50)/0.1m L。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宠物猫存在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风险,其病原为猫疱疹病毒I型且部分病原特性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国际标准蓝舌病病毒(BTV)型特异性血清和新制备的BTV型特异性血清,按OIE推荐方法进行蚀斑抑制试验,并试用“悬浮法”蚀斑抑制试验,对BTV分离株(L001)作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BTV16型。与标准毒株相对照,两者试验结果完全一致;L001株的RNA的PAGE电泳带谱与BTV16型标准株的带谱相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体外分离纯化方法,试验采用蚀斑技术对TGEV进行克隆纯化,建立了TGEV蚀斑形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含有TGEV的混合感染病毒进行3次克隆筛选,并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了一系列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病毒产生的蚀斑大小一致且RT-PCR检测TGEV阳性率为100%;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病毒组有特异性荧光产生;直接负染法可看到典型的病毒结构,证明该克隆毒株在ST细胞上能够稳定增殖;纯化后的病毒效价有所提高。说明试验初步建立的TGEV蚀斑形成方法可用于分离毒基础生物学特性及病毒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G蛋白基因的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重组病毒,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BRSV全长G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DNA沉淀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反向蚀斑筛选,得到重组病毒BHV-1/TK-/G+。PCR检测结果证实G蛋白基因已经插入到了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BHV-1/TK-/G+中的G蛋白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研制BRSV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牛疱疹病毒Ⅰ型 (BHV-1) gD 蛋白是已知组成 BHV-1 病毒粒子被膜的 4 种蛋白(gB、gC、gD 、gE)之一.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gD 能够引起比 gB、gC 更强而持久的细胞免疫.试验对 BHV-1 大庆分离株(DQ01株)的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 gD 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继利用蚀斑抑制中和试验对蓝舌病病毒山东分离株(L001)进行血清型鉴定后,又对蓝舌病病毒甘肃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证实甘肃分离株为蓝舌病病毒11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鸡、鸭、鹅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强弱。测定其血凝价、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血凝解脱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耐酸性试验,并对3株病毒进行理化特性测定;测定其1日龄雏鸭脑内接种致病指数、6周龄鸭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和对13日龄非免疫鸭胚的半数感染量(EID_(50))。结果鸡、鸭、鹅新城疫病毒的血凝价依次为2~9、2~8、2~8;血凝素热稳定性指数分别为5、15、15 min;血凝均为快速解脱型;对氯仿敏感;对p H值3.0、p H值5.0均敏感;1日龄雏鸭脑内致病指数分别为0.59、0.84、1.04;6周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均为0;对13日龄鸭胚的半数感染量(EID_(50))分别为:10~(-5.31)/0.1 m L、10~(-6.5)/0.1 m L,10~(-7.79)/0.1 m L。表明鸡新城疫为中等偏弱毒力毒株,而鸭、鹅新城疫病毒均为中等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10.
采集自江苏某猪场临床表现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经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阳性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并进行测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相关基因序列分析软件进行鉴定、分析。用分离的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2株PCV2毒株,分别命名为X46和5123,两毒株基因全长均为1 767 bp,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毒株分别为PCV2d和PCV2b亚型,分离株P20代毒在PK15细胞上的TCID_(50)分别为10~(5.5)TCID_(50)/0.1 mL和10~(4.5)TCID_(50)/0.1 mL。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PCV2对小鼠增重有抑制作用,对肝、脾和肾有较强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PCV2的致病机理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