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E.colik88为指示菌株,研究了饲料的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两种工艺在20℃与30℃两种温度下的pH值变化及菌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温度下,物料的酸度变化(pH值)比20℃温度时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②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的起始pH值低于固态发酵(P<0.05),但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pH值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30℃的发酵温度下,乳酸细菌数呈先增值后下降趋势,但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在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在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E.colik88菌数呈先升后降,证实液态转固态工艺对原料中大肠杆菌直接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可在培养基内添加2.0%的糖蜜作为碳源,发酵培养64 h时L-乳酸的产量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产L-乳酸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2%,料水比1:0.6,发酵温度42℃,初始p H值6。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L-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2.1 mg/g,比单因素试验中最高值(20.8 mg/g)提高54.33%,同时比正交试验最高值(30.0 mg/g)提高7%。研究确定了豆粕经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为进一步探讨L-乳酸的固态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对比,分析了固态发酵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简要介绍了固态发酵目前的应用现状,对固态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液体发酵制备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菌种,将3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接种于豆粕进行固态发酵,采用单因素法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配比为(2:1:1)×109,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45%,采用好氧48 h、厌氧24 h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产物中总菌数可达2.18×109 cfu/g,乳酸含量达2.51%,多肽含量达19.22%,其中88.94%的多肽分子量小于2300 Da。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固态发酵大曲酒的副产物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麦麸为主要辅料,采用气压自平衡固态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猪用生物饲料。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研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白酒糟与麦麸的配比对发酵产品质量的影响,测定分析了发酵原料和发酵成品中的水分、总能、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详细分析了物料温度、乳酸菌含量、酵母菌含量以及乳酸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过程。试验发现,在环境温度为12~27℃的条件下,发酵进行到72 h左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达到最大范围(均在107 cfu/g以上),物料的温度也达到最高(物料的表面温度达到35℃左右),但是乳酸的产量始终在缓慢增加,168 h以后才基本趋于平稳。白酒糟在发酵原料中的配比越低,发酵体系的代谢活力越强。当白酒糟的配比从60%下降到30%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值均上升了30%左右,而乳酸的产量增加了近40%。  相似文献   

8.
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工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以提高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为目标,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通过对料水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料水比、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粉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水比1:1.52,发酵时间为122.6 h,发酵温度为28.3℃。模型极其显著(P0.01),拟合度好。在此条件下,苜蓿蛋白质的含量为26.65%,比未经发酵的苜蓿蛋白质含量22.37%提高了19.13%;纤维素含量为15.73%,比未经发酵的苜蓿纤维素含量19.30%降低了18.50%。试验研究结果为啤酒酵母固态发酵苜蓿制备苜蓿蛋白粉及苜蓿肽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黑水虻幼虫中主要营养成分、pH、乳酸和多肽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未发酵)、试验1组(植物乳杆菌组)、试验2组(粪肠球菌组)、试验3组(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个平行。将黑水虻幼虫与麸皮按1:1混合,分别添加发酵用种子液,将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入发酵袋中,放于35℃人工气候箱中发酵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3组粗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缬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1.25%(P﹤0.05)、10.00%(P﹤0.05)和16.25%(P﹤0.0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5.73%(P﹤0.05)、13.75%(P﹤0.05)和8.99%(P﹤0.05);各组之间乳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1组乳酸含量最高,达到了8.72%;发酵后,各试验组pH显著下降(P﹤0.01),其中试验1组pH最低;发酵后3个试验组多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综合考虑,优先选择植物乳杆菌作为黑水虻发酵饲料发酵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猪的新鲜粪便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具有较强产酸效果的乳酸菌HF14,综合形态、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乳酸菌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对HF14固态发酵豆粕、麸皮、玉米粉与稻壳粉等饲料原料的产酸类别进行分析发现,产生的有机酸以L-乳酸与乙酸为主,其中,发酵玉米粉的pH最低,为3.77,L-乳酸与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91、1.03mg/g;发酵麸皮的pH降幅最大,丁酸含量最高,为0.72mg/g;发酵稻壳粉的乙酸含量最高,为6.15mg/g,L-乳酸含量最低;发酵豆粕的各个指标居中。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西藏乡土乳酸菌和商品乳酸菌制剂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试验设对照组(C,无添加)、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G)、乡土乳酸菌添加组(分别添加西藏乡土乳酸菌HG24、LMG4、LOG5),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第60天打开实验室青贮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均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较低的pH值、氨态氮/总氮和微量的丁酸含量,发酵品质良好;LMG4组和LOG5组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HG24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综上所述,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改善效果为:LMG4组、LOG5组〉HG24组〉商品乳酸菌制剂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酶和乳酸菌制剂对西藏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与青饲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35%:65%)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别设对照组(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和酶+乳酸菌制剂(E+LAB)4个处理组.青贮后第15,30和45 d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处理组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总氮值降低,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对照组和E处理组中乙酸含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LAB和E+LAB处理组,而酶和乳酸菌组合添加进一步提高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明酶和乳酸菌组合添加比二者单独添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添加乳酸菌和菠萝皮对柱花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花草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豆科牧草,蛋白含量高、营养品质好,为促进柱花草的加工利用,本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乳酸菌和菠萝皮对其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处理为CK(对照)、LQ(青贮宝)、LF(发酵乳杆菌)、LP(植物乳杆菌)、LS(鼠李糖乳杆菌)、B(20%菠萝皮)、BLQ(B+LQ)、BLF(B+LF)、BLP(B+LP)、BLS(B+LS)。添加处理后青贮60 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柱花草含有较少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菌,自然青贮其pH超过5.0,发酵品质差;所有添加物都显著降低pH、增加乳酸含量(P<0.05),明显改善了柱花草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单独添加菠萝皮的丁酸和NH3-N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单独添加乳酸菌(P<0.05),pH与LP以外的其他3种乳酸菌差异不显著(P>0.05)。除LP的乙酸含量较高,丁酸含量较低外,4种乳酸菌对其他各个发酵指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所用4种乳酸菌与菠萝皮混合添加,都进一步改善了柱花草青贮料的发酵品质,特别是BLP的青贮效果最佳,其pH值、乙酸和NH3-N含量低,乳酸含量及乳酸与乙酸比高。青贮袋开封后,包括对照在内的所有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14.
凋萎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丹  下条雅敬  邵涛 《草地学报》2011,19(2):273-276
为探讨凋萎、添加绿汁发酵液、凋萎+绿汁发酵液处理对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发酵品质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凋萎组(W)、绿汁发酵液组(PFJ)及凋萎(W)+绿汁发酵液组(PFJ),青贮30天后开窖取样分析。结果表明:Control组有较低的pH(4.09)和较高的乳酸含量(79.80 g·kg-1DM),青贮主要是受乳酸发酵支配;W组的pH值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说明尽管乳酸菌对较干燥的环境有一定的忍受力,但是凋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酸菌的活性。PFJ组和W+PFJ组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丁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Control组,而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乳酸/乙酸又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后促进同质乳酸菌的发酵,有效地抑制了丁酸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活性,减少了蛋白质的分解,提高了乳酸菌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及杂交狼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凋萎后添加绿汁发酵液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苜蓿青贮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苜蓿青贮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苜蓿青贮用乳酸菌,本研究从苜蓿附生乳酸菌中通过抑菌活性、酸化苜蓿粉及结构性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性能指标筛选优良菌株,并研究其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筛选到抑菌活性较高、酸化苜蓿粉及结构性糖代谢中间产物综合性能较好的菌株ZZU A34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青贮90 d,添加该菌株的处理组pH、氨态氮含量低于添加商业菌株(YX)的处理组,显著低于自然青贮(P<0.05)。综上所述,使用该筛选方法获得的优良乳酸菌可有效改善苜蓿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6.
韩立英  玉柱  周禾 《草业科学》2013,30(9):1439-1444
本试验以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为材料,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单独添加或以不同比例混合添加对鹅观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处于抽穗期的直穗鹅观草经刈割切短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0.06 g·kg-1 (CF),乳酸菌0.01 g·kg-1 (LD1)、0.02 g·kg-1 (LD2),纤维素酶+乳酸菌(0.06+0.01) g·kg-1 (CF+LD1)和(0.06+0.02) g·kg-1 (CF+LD2),并设置无添加剂组为对照(CK),每个处理3个重复。真空密封条件下贮藏90 d后,所有添加剂处理组pH值、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乙酸、粗蛋白(CP)和可溶性糖水化合物(WS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F、CF+LD1和CF+LD2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使直穗鹅观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均得到了改善,且以混合添加0.06 g·kg-1的纤维素酶和0.02 g·kg-1的乳酸菌制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水平丙酸对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0(CK), 0.3%(PA3), 0.4%(PA4)和0.5%丙酸(PA5)4个处理组。青贮后第30 d开窖取样测定发酵品质,并有氧暴露12 d分析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组pH值、乳酸和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丙酸添加组乳酸/乙酸(除PA3组)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氧暴露阶段,PA4和PA5组pH值与对照组和PA3组相比上升幅度较小,乳酸、干物质含量损失较少,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丙酸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各组氨态氮/总氮值和丁酸含量逐渐升高,且PA4和PA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A3组(P<0.05)。表明添加0.4%以上的丙酸能够改善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损失,以无添加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剂:苯甲酸钠、酪蛋白酸钠、十六烷酸、糖蜜和丙酸,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青贮65 d后开窖,检测发酵品质指标和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的pH低于4.50,乳酸含量达到54.25 g·kg-1 DM,丁酸含量低于5.00 g·kg-1 DM,弗氏评分为64.33,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苜蓿青贮饲料中的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青贮后,与对照组相比,十六烷酸和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分别不显著(P>0.05)和显著地(P<0.05)降低了乳酸含量;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增加了丁酸含量(P<0.05);二者的弗氏评分低于50.00,降低了发酵品质。与此相反,苯甲酸钠、丙酸和糖蜜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减少了氨态氮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弗氏评分分别为70.33、74.33和67.67,进一步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与对照相比,苯甲酸钠和丙酸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18:2n6或C18:3n3的含量,而糖蜜添加组降低了C18:2n6和C18:3n3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丙酸和苯甲酸钠适宜于作为青贮添加剂生产优质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添加剂对红三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莲  玉柱  陈燕  云鹏 《草地学报》2008,16(5):522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添加剂对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实验处理分别是对照组、青宝Ⅱ号添加组、青宝Ⅱ号+纤维素酶添加组、甲酸添加组和糖蜜添加组。青贮45 d后打开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与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剂处理可显著降低红三叶青贮饲料的pH值和非蛋白氮含量;青宝Ⅱ号、青宝Ⅱ号+纤维素酶处理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乳酸含量,青宝Ⅱ号+纤维素辅酶处理青贮饲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甲酸处理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利用添加剂可以改善红三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