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其危害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引起腹泻的根本因素是ETEC分泌的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及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现已清楚,ST单独或联合LT即可引起重症腹泻[1].LT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在人源菌株与猪源菌株高度同源,免疫原性好,已研究得比较深入.ST为小分子肽,免疫原性很弱或缺少,对其研究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技术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83922质粒中扩增出耐热性肠毒素(ST Ⅰ)和黏附素K99基因片段,进一步结合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ST Ⅰ-Linker-K99的重组质粒pMSLK;通过PCR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ST Ⅰ毒素中心的6个Cys分别突变成Ser和Gly,经亚克隆后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ET-20b表达栽体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S(S)LK和pES(G)LK;将以上2种质粒分别导入到BL21(DE3)菌株中,成功构建BL21(DE3)(pES(S)LK)和BL21(DE3)(pES(G)LK)2种重组菌株,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菌株都能高效表达ST Ⅰ突变体与K99的重组蛋白,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抗血清特异性识别.  相似文献   

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主要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畜牧业养殖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包括:粘附素(adhesion)、肠毒素(Enterotoxins)、水肿病毒素(edema disease princ  相似文献   

4.
研究氧氟沙星与多西环素联用对牛源大肠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及防突变浓度(MPC)的影响。该试验通过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量了氧氟沙星(OFL)及多西环素(DOX)两药单用及联合用药时牛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E.coliⅠ、E.coliⅡ。试验结果测得E.coliⅠ、E.coliⅡOFL单独用药时MSW为2.95、9.74,DOX单独用药时MSW为48.43、53.64,OFL及DOX联合应用时对OFL其MPC分别缩小了4倍、6倍,与8MIC浓度DOX联用时分离株E.coliⅡMSW完全关闭。研究表明,OFL和DOX联用,可以缩小各自单独用药对牛源大肠杆菌的MSW,降低其MPC,减少耐药突变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抗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中药方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毒素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按其对热的耐受性还可分为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由分子量不足5 000的多肽组成,无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病原性 E.coli K_(88)抗原的发现(Φrs-kov,1961)大大地推动了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 K_(88)抗原的多种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已查明:凡具有 K_(88)抗原的 E.coli 株均能吸附在小肠粘膜的绒毛上,并产生两种肠毒素,即热稳定肠毒素(ST)和热敏肠毒素(LT)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因此,检测病原性 E.coli的 K_(88)抗原无疑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免疫学的防治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主要与菌毛粘附素及其产生的肠毒素有关。ETEC依靠菌毛粘附素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粘附作用可以使ETEC抵抗肠道蠕动的冲刷作用而定植,并大量繁殖。ETEC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肠毒素并不断释放到肠道内,造成肠道内水和电解质比例失衡,从而引起腹泻。不同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菌株的菌毛抗原类型不同,主要有K88、K99、987P及F41,其中以K88的流行最为普遍,因而亦尤为重要。1K88粘附素菌毛,又称纤毛或柔毛,由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检测生鲜牛乳中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防止食源性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建立快速检测不耐热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从生鲜牛乳中检测到1pg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DNA,与其他型大肠埃希菌及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利用建立的LAMP技术对来自西宁市奶牛场及自由市场的21份生鲜牛乳样品进行检测,6份样品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8.6%,从分子水平为生鲜牛乳中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手段,对保障生鲜牛乳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E.coli,ETEC)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腹泻、败血症或毒血症为主要特征。由于仔猪生长期的不同和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差异,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种,即仔猪出生后一周内所发生的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PCR)对199株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0157:H7中肠道聚集粘附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1(enteroaggregagive Es-cherichia coki heat-stable enteotoxin 1,EAST 1)基因进行了检验。结果,从1%(2/199)菌株中检出了EAST1基因。对其中1株(EHEC0157 96-84)的EAST1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与以往发表的其他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的EAST1基因的序列相比较,EHEC0157 96-84与EAggEC(O42,TL100和160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扩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iffusely adherening e.coli,DAEC)的EAST1基因序列相同,但与EAggEC菌株17-2的EAST1基因有1个碱基对不同,从而导致1个氨基酸残 基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EAST1或它的变异型基因广泛分仙于致腹泻性大肠杆菌中。  相似文献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12.
与肠道致病性艾希氏大肠菌(Esche-richiae coli)有关的新生仔猪腹泻病,以肠道致病性 E.coli 急剧增殖,并产生肠毒素而引起严重腹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分析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 (heat-stable,ST)和不耐热肠毒素 (heat- labile,LT)生物学特性、分子水平机制及其应用价值。一方面着重讲述 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前景 ,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不同的突变株并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佐剂活性 ,是霍乱毒素 (Choleratoxin,CT)很有希望的替代品。另一方面讲述ETEC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概况。ETEC只有 LT、ST两类肠毒素 ,通过不同方式构建融合基因探讨对 ETEC性腹泻防治效果。目前 ,这两方面均卓有成效 ,但还有许多的难点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分离自新生仔猪,羔羊和幼兔腹泻病料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产毒能力和菌毛抗原血清型。结果,猪源E.coli 30株,产耐热性肠毒素(STa)的占46.67%;羊源E.coli 5株,产STa的占60%:免源E.ooli 3株,没测出STa。上述38株E.coli的毒素制剂均可引起仓鼠成纤维细胞肥大.变圆、多核和胞浆内颗粒物质增多等毒性效应。30株猪源E.coli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0%、50%、20%和10%;羊源E.coli有一株为K_(99),其余株均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天然发酵酸马奶中发酵乳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E.coli O8)的抑菌机理,本试验从酸马奶中分离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经NCBI网站BLAST对比鉴定菌种;对菌株进行培养发酵,制备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FS);通过排酸、排过氧化氢(H2O2)、不同蛋白酶处理等方法初步确定CFS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性质及其含量;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确定CFS对致病性E.coli O824h生长曲线的最佳抑菌浓度;试剂盒法测定CFS对致病性E.coli O8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酸马奶中分离出22株对致病性E.coli O8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抑菌作用最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后确定其为发酵乳杆菌属;CFS中主要的抑菌物质为蛋白,含量为399.5μg/mL;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0和49.9μg/mL;CFS能使致病性E.coli O8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在1h内快速升高,之后呈缓慢增长趋势,且使致病菌培养液中的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综上所述,发酵乳杆菌CFS的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蛋白浓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强;CFS通过破坏或改变致病性E.coli O8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其释放出AKP和胞内蛋白,从而在短时间内起到抑制致病性E.coli O8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品表面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而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cold atmospheric plasma, CAP)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已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CAP对E.coli的杀灭作用及机制,文中以采后桑椹表面E.coli为试验菌株,研究了CAP对E.coli的抑制效果及对其细胞膜、亚显微结构、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了CAP技术对E.coli的杀菌机制。结果表明,CAP处理可显著抑制E.coli的生长,造成其细胞膜破损及部分细胞裂解,同时引起E.coli细胞内ROS的积累,进一步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E.coli细胞受损程度、ROS积累趋势和凋亡率均随电流强度增加而增加。由此推测,CAP可能通过对E.coli细胞膜的损伤引起胞内生物学损伤,破坏细胞活性,从而对其起到抑制和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FC株猪源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菌株是一株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在MRHA反应中,本菌能凝集人O型、豚鼠、马、绵羊、牛、鸡和兔的红细胞,对人O型和豚鼠红细胞有很高的血凝性,血抗K88和K99血清不能抑制其对豚鼠和绵羊红细胞的血凝。在体外小肠上皮细胞吸附试验中,本菌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FC株菌除表面具有一种纤毛样结构外,还能定居在仔猪小肠段。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本菌的O抗原属于O101。K88和987P两种抗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而K99和F41抗血清均可凝集。对纯化的FC株菌粘着素抗原作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的粘着素是由等电点分别为4.61和9.78,分子量分别为29500和17500的两种蛋白质抗原所组成。此外,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肠结扎试验证明,该菌只产生热稳定肠毒素。总之,本菌是一株能产生ST的K99,F41的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44815菌株基因组中扩增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LTA)编码基因,并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基因插入到含有人CD5信号肽序列的pcDNACD5sp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cDNACD5sp/LTA分泌性真核表达载体,然后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第63位的丝氨酸改变为赖氨酸,构建成pcDNACD5sp/LTAK63突变体,经磷酸钙介导将pcDNACD5sp/LTAK63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试验克隆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基因与GenBank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A亚基基因序列相比,碱基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99%;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说明构建的含有人CD5信号肽的LTAK63基因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从19个省市97个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602株E.coli,进行了4大类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产ESLBs菌株进行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E.coli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602株E.coli中共有57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普遍耐受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药物.分别有35株和20株E.coli为blaCTX-M型和blaSHv型ESBLs,尚未发现blaOXA型和blaKPC型.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间同源性低,推测我国猪源E.coli产ESBLs多为零星发生或以质粒介导的形式传播.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猪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ESBLs变化趋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致犊牛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可以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并不引起疾病,因此人们最初认为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直到1885年Escherich首次从婴儿腹泻物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后,才开始认识到其致病性。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畜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通称,主要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 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哺乳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