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抗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氧化氮 (NO)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具有抑制或杀伤寄生虫与对宿主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双重作用。机体内 NO的产生及抗寄生虫作用受细胞因子严格调节 ,巨噬细胞经 IFN-γ等细胞因子或脂多糖 L PS刺激后能大量表达 i N-OS,产生的 NO对球虫、弓形虫、锥虫、疟原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均有杀伤作用 ,NOS抑制剂的阻断则进一步表明 NO在寄生虫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 ,关于 NO抗寄生虫感染、作用机制、NO合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影响等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文章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和寄生虫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抗寄生虫感染的作用是可以抑制或杀死寄生虫,也可对机体产生病理作用。本文就NO的生物特性、作用机制、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与寄生虫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在体内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下生成。它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血管、气道平滑肌的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溶解及内分泌激素的释放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在机体多个系统多种细胞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又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寄生虫感染时,动物机体内由其诱发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发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其转录产生iNOS(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mRNA,由iNOSmRNA指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生成。iNOS以精氨酸为底物合成NO。本文就NOS的结构、生成和NO对寄生虫的作用以及影响NO抗寄生虫感染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球虫免疫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诸多实验结果表明,脾脏和体内的NO在寄生虫感染和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早在1990年Green就提出,巨噬细胞和肝细胞内受细胞因子诱导生成的NO属于由细胞内感染引发的非特异免疫机制。本研究以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在感染雏鸡后的第5、7、10、14天脾脏相对重量和血清中的一氧化氮的变化情况,以揭示脾脏和一氧化氮在抗球虫感染中所发挥的作用,为鸡球虫的非特异性免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鸦胆子味苦,性寒,有毒,传统上治疗休息痢和疟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鸦胆子具有杀灭阿米巴原虫、抗疟、抗寄生虫、抗肿瘤、降低血压等作用[1].一氧化氮(NO)的基本生物学作用之一是在细胞间信息交换中起作用.研究表明,是NO作用于靶细胞并在鸟苷酸环化酶(GC)的作用下产生的主要第二信使,进而环磷酸鸟苷(cGMP)通过下游许多分子发挥NO的作用[2].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球虫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体自由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现已证实NO能在动物机体的许多组织中合成。在机体内,NO的作用广泛,它不但参与调节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小板聚集以及信号转导,而且还是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分子和效应分子,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以及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就NO的生物特性、作用机制及其与球虫感染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原虫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已阐明一氧化氮(NO)是较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通过广泛的化学/自由基反应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如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血压恒定的维持和机体的防御反应并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已明确,催化NO合成的酶是一氧化氮合酶(NOS),体内多种细胞存在NOS,目前普遍认为在NOS的3种同工酶亚型中与抗寄生虫感染密切相关的为诱导型NOSD(iNOS),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多种组织和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不稳定气态分子,过去认为其是污染空气的常见有毒成分之一。现已证明,N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和新的神经递质和效应分子,在体内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研究表明,NO参与抑制和杀灭血吸虫、线虫、弓形虫、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等寄生虫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NOS)家族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细胞因子或脂多糖刺激下,催化合成的一氧化氮(N0)对多种寄生虫具有杀伤作用。因此,认识一氧化氮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一氧化氮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血吸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3期《一氧化氮对"大五星"枇杷贮藏期间果实抗氧化酶的影响》(作者林晓娜等)报道,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硝普钠(SNP)50μmol/L溶液浸果处理20 min,常温贮藏后,研究一氧化氮(NO)对果实贮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压升高是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在PHS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NO对肉鸡PHS发病过程的影响。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活性在PHS早期升高而后期下降。NO具有强大的扩张血管的作用,但在PHS过程中,NO合成相对不足,导致肺血管舒缩失衡,引起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重构是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学变化特征,而NO可促进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血管重构的形成。NO作为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也是引起PHS的原因之一。在肉鸡日粮中补充NO前体物L-精氨酸可以增加内源性NO的生成,有助于降低PH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感染雏鸭肝炎病毒(DHV)的方法建立DHV的疾病病理模型,运用常规病理技术、组织中自由基的测定等方法,探索DHV感染时间的发展,脑组织病变和感染时间之间的关联度以及组织生化指标和脑组织病变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雏鸭大脑于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NO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出现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是从黄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药理研究已证实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清热等功效。文章从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巨噬细胞功效,黄芩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炎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因子,能够介导许多生理功能,其中包括不同的生殖过程,如调节卵泡的发育、排卵、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成熟等。虽然近年来科学家对NO在卵巢生理功能方面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NO作用的准确机理尚需深入探讨。今后的研究目标是要证实卵巢机能不良是否与NO合成相关,以及是否能通过NO治疗克服这些缺陷。文章着重介绍了NO对下丘脑垂体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卵巢生理功能(类固醇激素合成,卵泡生长,排卵,黄体的功能和衰退等)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对动物生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动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自由基,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它几乎对哺乳动物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NO对动物生殖机能的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了NO对动物排卵前LH峰、排卵、胚胎附植和发育、妊娠、分娩以及NO对动物精子获能、精子活力、阴茎勃起等生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是包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可引起重要的人畜寄生虫病。抗寄生虫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是滥用使得寄生虫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急需开发新型药物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糖酵解途径的末端酶,在还原型辅酶Ⅰ(NADH)和氧化型辅酶Ⅰ(NAD+)的辅助下,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可逆反应,释放能量供寄生虫所需。本文针对抗寄生虫药物靶标的鉴定方法以及寄生虫LDH作为潜在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阐明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及研发新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1、3、5、7、11、15天分别测定感染组及对照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研究NO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NOS含量自攻毒后第3天上升,一直持续至鸡群恢复期,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血清NO含量在攻毒后第3天也开始上升,攻毒后第5、7、11天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后血清中NO含量上升趋势有所减缓。提示NO可能参与调节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十分密切。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其致病作用与寄生虫种类、寄生部位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关。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失调和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也影响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增殖和毒力。肠道寄生虫包括寄生蠕虫和原虫,近年来对肠道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原虫还是蠕虫感染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改变,对宿主产生致病作用,而蠕虫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作用一度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寄生虫的认知。肠道菌群可促进或抑制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且益生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目前对寄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对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明确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深入理解寄生虫-肠道菌群-宿主的相互关系、研发有效的抗寄生虫微生态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近年来肠道蠕虫和原虫与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且某些种类寄生虫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耐药性寄生虫的不断产生,迫切需要揭示其分子致病机理,希望找到新的潜在药物靶点。通过干扰赖氨酸乙酰化破坏基因表达对原生动物寄生虫(疟原虫、弓形虫、锥虫等)的存活具有重要影响,赖氨酸乙酰化的bromodomain蛋白已经成为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甚至有希望成为新一类药物靶标。虫体bromodomain蛋白质在寄生虫的生存活力、侵袭和生长阶段转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bromodomain抑制剂具有作为新型抗寄生虫药的功效。论文对代表性寄生虫的bromodomain蛋白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水孔蛋白(AQP)是主要内在蛋白(MIP)家族重要的组成成员之一。研究发现,寄生虫水孔蛋白不仅能够调节虫体的渗透稳态、参与营养物质的转运、排出代谢产物,还可以使抗寄生虫药物进入虫体,因而成为研制新型寄生虫疫苗和抗寄生虫药物的潜在靶点。因此,研究水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寄生虫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作者通过综述寄生虫水孔蛋白的作用机制和结构特征,以期为抗寄生虫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