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积雪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其动态变化对全球及区域气候的变化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近47年(1971—2017年)5个气象站逐日积雪、气温、降水、风速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7年羌塘自然保护区积雪日数和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各站积雪日数为18.4~67.0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增的分布态势;随海拔升高,积雪日数增多、积雪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近47年保护区年积雪日数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3.8天,主要表现在秋季和春季;年最大积雪深度平均每10年减小0.53 cm;积雪初日以11.3 d/10a的速率显著推迟,终日每10年提早11.0天,而积雪持续日数每10年减少23.3天,特别是1991—2017年这种变化态势更突出。M-K检测显示,除冬季外,季积雪日数由多变少的突变时间均发生在21世纪前10年,2001年是积雪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突变点。气温显著升高、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减小是积雪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积雪初日推迟、终日提早不仅与气温显著升高有关,还与风速变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杨强  于冬雪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237-243
为了分析区域气温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利用6个气象站点1959—2011年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数据,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变化趋势上,区域内极端气温暖指数(极端最高气温、生长季长度、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数(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与全国趋势一致;(2)空间分布上,榆林和吴起是极端气温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较为集中的2个站点,反映出区域北部和西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3)突变特征上,极端气温冷指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减少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s,而暖指数(极端最高气温、生长季长度、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增加突变主要发生在1990s。  相似文献   

3.
近51年呼伦贝尔市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市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防范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利用呼伦贝尔市地区16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呼伦贝尔市近51年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总体方向呈减少趋势;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暴雨开始于春季5月,结束于秋季9月,且主要出现在夏季,并且集中在7月末和8月初;暴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各站暴雨日数和暴雨雨量极值均出现在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山脉东南过渡的山坡上,说明呼伦贝尔市暴雨受地形影响明显;暴雨日数突变减少时刻发生在1997年,突变后暴雨日数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1958—2012年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1958—2012年郑州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阀值法确定了逐年的极端气温阀值,并统计出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日数,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郑州市过去55年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极端低温阀值、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和极端低温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变换特征,并运用了R/S分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和高温天气日数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年最低气温、极端低温阀值和低温天气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并在突变后达到显著水平,而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3)周期变化特征上,4种气象要素都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且都是大周期嵌套在小周期的变化特征;(4)从突变特征和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增加,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减少;(5)R/S指数研究表明,最高气温会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数会从增加趋势转化为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仍会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农区负积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农区负积温初日推迟率为3.11 d/10 a,终日平均10年提早2.53天,持续日数缩短率为6.03 d/10 a,负积温以24.93(℃·d)/10 a的速度显著升高。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负积温表现为逐年代升高的变化特征,其中1980s—1990s偏低,2000s—2010s明显偏高。进入21世纪后,负积温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和积温升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尤为明显。M-K检验显示,负积温终日突变时间较早,为1993年;初日和持续日数均发生在1996年,负积温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负积温初日推迟9天、终日提早6天、持续日数缩短17天、积温减少68.6℃·d。负积温升高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积雪日数减少和冻土退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负积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6.
江西脐橙高温低湿灾害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脐橙生理落果期的高温低湿气象灾害,利用1961—2013年江西省87个气象台站脐橙生理落果期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高温低湿灾害的气候特征;对1981—2013年高温低湿日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指数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江西省高温低湿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21世纪前高温低湿日数总体变化不大,但21世纪后显著增多。江西高温低湿灾害易发区主要在赣南和赣东北。高温低湿灾害日数在20世纪末出现了由少变多的显著突变,突变后高温低湿灾害日数比突变前增多2.4天。近53年脐橙生理落果期气温明显升高,空气湿度显著减小,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减小是导致脐橙高温低湿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高温低湿日数与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密切相关,3月脊线位置北抬,5月西伸脊点偏东,高温低湿日数都将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节约黑龙江省采暖期能源消耗,实现气候对采暖耗能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黑龙江省6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倾向率、累计距平法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采暖期采暖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黑龙江省采暖期采暖初日数呈推迟趋势,采暖终日数明显提前,采暖期长度和采暖度日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采暖度日平均减少了498.4℃·d;从空间分布看,黑龙江省采暖度日基本上呈由北向南递减分布,纬向分布比较明显。各地均呈减小趋势变化,变化速率在-50~-169(℃·d)/10 a之间;黑龙江省采暖度日在198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采暖度日明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黑龙江省采暖期气温显著上升使得各地采暖强度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了供热成本,节约了能源。利用度日与气温之间的统计模型,可估算出气温每升高1℃,采暖耗能量大概降低3.9%。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1951—2014年气温和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学芹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217-222
为了掌握潍坊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4年潍坊市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近64年潍坊市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潍坊市气温无论年际变化还是年代际变化,升温趋势明显,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高于最高气温。气温的年和年代际季节性变化呈现出非对称性,春季升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最不明显。潍坊市近64年高、低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高、低温日数减少的主要时段分别在1970s和2000s。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均呈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7月。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低温均呈负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1月。潍坊市近64年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和高、低温日数在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过程中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
近50年宁夏霜冻日数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宁夏全区20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霜冻日数。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宁夏全区及不同区域霜冻日数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宁夏平均每站每年的霜冻日数为10.4日次,其中春霜冻日数占58%,秋霜冻日数占42%;从区域上看,引黄灌区的霜冻日数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山区最多;宁夏全区近50年来的年霜冻日数、春霜冻日数和秋霜冻日数均呈现明显减少趋势,3个区域的霜冻日数变化趋势与全区保持一致;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80年代前宁夏全区的霜冻日数多于近50年平均,而之后的两个时代均少于50年平均,3个区域的霜冻日数年代际变化与全区类似,春霜冻日数及秋霜冻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与全年霜冻日数的变化规律相似;宁夏的霜冻日数突变发生在1986年,春霜冻日数突变发生在1991年,而秋霜冻突变出现在1974年。受气候变暖影响,宁夏的霜冻日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合理制定霜冻灾害防御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1—2014年西藏0℃界限温度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西藏0℃界限温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合理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西藏38个站点198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和距平等统计方法,对西藏≥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4年西藏平均每10年≥0℃初日提早3.1天、终日推迟1.9天、持续日数延长5.0天和积温增加83.2℃·d,这种变化在低海拔地区表现的更明显。大部分站点≥0℃界限温度都表现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0℃初日和积温的突变点出现在21世纪初,终日突变时间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持续日数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设施农业雪灾指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由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同时定义的设施农业雪灾指标,采用1980—2013年太原市逐日降雪资料作统计分析,进行温室设施表面与地面积雪对比观测试验,引入并订正设施荷载。结果表明:(1)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积雪深度与雪压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季节差异特征;(2)对比观测试验显示,温室设施表面不同部位的积雪深度及雪压存在差异,设施顶部承受雪压最大,温室设施表面最大雪压与地面观测雪压之间的比值约为0.8,温室设施表面积雪深度≤地面雪深;(3)依据设施荷载,通过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式,设计出由雪压、积雪深度、降雪量三要素同时定义的设施农业雪灾指标,建立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的灾害标准。  相似文献   

12.
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对海温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达到为冬季设施农业等服务的目的,采用华北区282站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华北冬季的大雪频次,分析了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频次的时空特征及与前期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1年来,华北冬季大雪强度呈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北冬季大雪频次EOF第1模态呈全区一致的特征,第2模态由北向南依次呈“+-+”的特征。年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秋)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关键区为:前夏(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即与厄尔尼诺关系密切。年代际尺度上,影响第1模态的海温关键区为:前夏亲潮区、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第2模态与PDO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1960—2015年内蒙古气候诊断及其与农田覆盖变化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2):124-130
为了摸清1960年以来内蒙古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农田覆盖影响,本研究利用1960—2015年的105个气象站逐旬气象资料从中心趋势检验、年际稳定性检验、变化趋势检验3个方面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利用1982—2006年的GIMMS-NDVI数据进行农田植被覆盖特征及变化分析,结合11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GIS空间插值实现站点数据点到面转换,气象要素栅格数据投影方式与像元大小均与GIMMS-NDVI数据相一致。利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农田NDVI与同期温度、降水条件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内蒙古各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趋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地区年降水量较为稳定,春季增多,夏季减少,秋季变化不明显,冬季中东部增多,西部减少的,但均不显著;(2)农田NDVI年内分布呈现开口向下的单峰型分布曲线,农田NDVI全年均值、夏季均值、峰值上升趋势显著,但通过稳定性检验,2000年来变化不显著;(3)春季墒情好坏影响气温与植被覆盖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石河子58年积雪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350-354
摘要:采用1954-2011年石河子年积雪日数、年最大雪深、年积雪初始和终止日期等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Morlet小波分析及后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石河子年积雪日数、初终日期和年最大雪深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a来石河子年积雪日数和终止日期呈现下降趋势,最大雪深和年积雪初始日期呈上升趋势;石河子年平均积雪日数是109.4d,1月份平均积雪日数最多;58a来石河子年积雪日数存在准15a的年代际周期;月平均积雪日数与月平均气温和0cm地面温度相关关系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潍坊春季降雪的气候特征,从而提高春季降雪的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潍坊10个气象观测站2004—2013年的冬半年逐日降水资料及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潍坊地区终雪日的时空分布、影响系统及终雪日降水量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潍坊终雪日呈现出逐渐变晚趋势,以每年3.69天的速率增长,终雪日的空间分布特点不是很明显。(2)回流类终雪过程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低槽冷锋类,冷流降雪类终雪过程和气旋降雪类过程出现的次数最少。(3)潍坊终雪过程降雪量级主要是小雪,降水相态可以是纯雪,也有可能是雨夹雪,而出现较大极值的降雪过程,降水相态则为雨转雪或是雨转雨夹雪。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典型森林对雪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5):132-137
森林对于雪水资源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东北地区森林对雪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仍不明确。2012~2013年,以哈尔滨市试验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林内外的雪深、雪密度和雪水当量,对不同森林对各雪水分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3月9日为积雪量最大期,樟子松林和落叶松林的积雪深度分别比无林地的小20.1%(5.98cm)和13.7%(4.08cm);不同森林的地表雪密度与环境温度皆呈显著正相关,樟子松林和落叶松林的地表雪密度要小于白桦林和无林地的;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最大雪水量要分别比无林地的小32.9%、14.2%和7.0 %,在融雪期间,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平均融雪速率分别为无林地的39%(1.21mm/天)、70%(2.18mm/天)和93%(2.89mm/天),樟子松林的地表积雪比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无林地的要延迟10天完全融化;在整个冬季期间樟子松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累积截雪量分别为18.4mm、7.95mm和3.89mm。综上所述,樟子松林对于降雪再分配的调控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其稠密的冠层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WRF的城市热岛效应高分辨率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总规尺度气候评估工具缺乏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候评估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研究了气象学工具WRF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及有效性。建立了针对城市总规尺度的高精度城市规划信息数据库、气象数据库生成WRF模拟边界的方法;明确了高精度城市热岛效应模拟所需的WRF物理方案。以沿海城市大连夏季典型晴朗高温天气为例,利用WRF模型进行了300 m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WRF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时空变化;将模拟结果与气象站和现场观测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常见短命植物黑鳞顶冰花(Gagea nigra)、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卷果涩芥(M.scorpioides)、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为材料,以同期收获室内干藏种子为对照,探讨种子经历0积雪、100%积雪、200%积雪处理和积雪处理后未萌发种子复水萌发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和200%积雪处理显著提高黑鳞顶冰花种子总萌发率;3种积雪处理均使卷果涩芥种子总萌发率显著降低,使小画眉草种子总萌发率显著增加.3个积雪处理下,0积雪和200%积雪处理显著降低小画眉草种子萌发率,但对其复萌种子萌发影响表现为显著缩短初始萌发时间并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同时较100%积雪和对照而言,0积雪和200%积雪处理导致4种短命植物种子总萌发率、萌发率、复萌率和复萌种子初始萌发天数均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表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对积雪变化响应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