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为寻求蔬菜花卉秸秆简单、有效的利用方法,减少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堆肥试验研究了蔬菜花卉秸秆接种微生物菌剂农冠和微元后,在翻堆和不翻堆2种处理方式下,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全氮(T-N)、水溶性NH4 -N和水溶性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翻堆的3个处理由于缺氧,发酵速率低,短期内不易腐熟。翻堆处理中,纯物料对照样品升温过程缓慢,高温分解阶段持续时间短, T-N损失大,堆肥品质差;添加微生物菌剂农冠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3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4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10.9%,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4.7%,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14.0%;添加微生物菌剂微元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5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6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24.1%,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9.3%,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24.2%。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水溶性NH4 -N向水溶性NO3--N转化,降低堆肥容重,其中添加微元综合效果更理想。在翻堆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微元可加快蔬菜花卉秸秆堆肥化进程,提高堆肥产品品质,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全流域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及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系统地研究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堆料基本理化性质、速效养分、重金属形态的变化以及添加发酵菌剂对堆肥的影响,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对西安市第3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了高温堆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天的堆制,添加发酵菌(堆A)和不添加发酵菌(堆B)的2个堆体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30.38%、30.32%,总氮分别损失了24.58%、23.69%,速效氮、磷、钾均有所增加。种子发芽指数GI分别达59.3%、55.6%,添加发酵菌与否对堆肥效果影响不显著。顺序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堆料中Cu主要以稳定的X-NaOH态和X-HNO3态存在,Zn、Pb主要以X-EDTA态存在,而Ni的X-(KNO3+H2O)态含量较高。经过堆肥处理后,堆料中Cu、Zn、Pb、Ni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Ni的生物有效态下降最多,超过50%。本试验结果对今后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C/N条件下菌酶制剂对牛粪堆肥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不同C/N处理组(分别为25/1、30/1、35/1),通过添加外源菌剂(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细黄链霉菌)和酶制剂(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其对进程中温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添加菌酶制剂能够提高高温期的平均温度,各组温度均能够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1987)要求;添加菌酶制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对堆体的含氮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使全磷、全钾的相对含量增加;通过对堆肥进程中各项指标变化特性的综合分析,C/N为35/1的C8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细黄链霉菌组)的堆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水葫芦堆肥中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水葫芦堆肥过程N2O排放的影响因子,为减少水葫芦堆肥过程中N2O排放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堆肥过程中N2O排放动态,探讨了堆温、C/N、氮素形态、化学保氮剂、翻堆频次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O日均排放量在水葫芦堆肥后5~10天达最大值,N2O累积排放量呈对数曲线变化趋势;N2O日均排放量与堆温、NH4+-N含量成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降低堆温、增加C/N比,可以减少水葫芦堆肥过程中N2O排放量;添加化学保氮剂处理,可以降低水葫芦堆肥过程0~8天的N2O排放量,但整个堆肥过程的N2O累积排放量大于对照处理;减少翻堆频次可降低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三种微生物菌剂对羊粪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羊粪为单一原料,添加三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堆体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对羊粪堆体在腐熟过程中的温度、pH、EC值、种子发芽指数(GI)、全氮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堆肥效果均优于对照(未添加任何菌剂),其中以甘肃省科学院生物所提供的微生物菌剂效果最佳;堆料升温快,堆肥1天后进入高温期,高温持续34天;堆肥结束时,堆料pH 7.56,种子发芽指数(GI)94.32%,EC值最小,全氮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堆肥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6.
辅料及微生物菌剂对羊粪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好氧堆肥是目前有效的羊粪资源化利用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辅料及微生物菌剂对羊粪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影响。以羊粪、水稻秸秆、菌糠为堆肥原料,加入外源菌剂,检测各个处理的理化指标,生物学指标和重金属指标。平均温度Z4>Z3>Z2>Z1,最高温度68.1℃,69.1℃,69.3℃,71.1℃。pH先升高再降低,堆肥结束为8.53、8.25、8.43、8.35。C/N逐渐降低,堆肥结束为15、16、15和14。含水率逐渐下降,堆肥结束Z2含水率最低并且下降最多,为66.82%。全钾含量逐渐升高,Z4增加最大为196.58%。GI逐渐升高,50天均达到110%,Z4最先达到。NH4+-N含量波动下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NY 525—2012。以水稻为辅料与羊粪的堆肥效果优于菌糠,混合菌与菌糠处理提前进入高温期,更有利于羊粪堆体的快速腐熟。  相似文献   

7.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堆肥周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木薯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了堆肥化过程中氮素转化及腐熟程度,以期为木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30天的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在第4天达到50℃,50℃以上维持了20天;补充氮素处理的温度要高于未加氮处理。补充化学氮肥处理的NH4+-N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补充鸡粪处理的NH4+-N含量在堆肥后期维持在600~1130 mg/kg。堆肥结束时,补充氮素处理的NO3--N增加1005~1740 mg/kg。总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后期趋于稳定。碳铵不宜作为堆肥的氮源补充剂。可以确定在开放式自然通风、每5~7天翻一次堆的条件下,堆体经过30天已经基本腐熟。  相似文献   

8.
不同原料配比对鸡粪高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鸡粪和锯末不同质量比混合堆肥,通过调节水分和加入过磷酸钙和石灰,研究了腐熟过程中发酵参数对堆肥温度、水分、pH、C/N和植物养分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3 d堆肥期间,堆肥高温期维持时间长,50℃以上累计达20 d;含水量和C/N持续下降,C/N各处理下降幅度不同,T值小于0.6的处理仅处理4、处理5、处理6;pH值先升后降,53 d后趋于稳定,接近7左右;全磷和速效磷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幅最大的均为处理5;全钾和速效钾则先降后升,处理5的含量和增幅均最大.综合各因素来看,处理5的物料配比较适合本地区鸡粪高温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蚯蚓粪对砖红壤的培肥和改良效果,采用海南耕地砖红壤为材料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按照蚯蚓粪与干土的质量比分别设置为CK(0)、V1(1∶11)、V2(1∶5)、V3(1∶3)和V4(1∶2),共5个处理,培养52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土壤的p H值、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钠、有效镁和有效钙的含量。结果表明,砖红壤p H值提高0.77~1.64个单位;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随蚯蚓粪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其中全磷和全钾较CK分别增加0.88~3.22倍和1.67~2.65倍,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66和10.7倍。V1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钠含量低于CK,随蚯蚓粪添加量的增多,V4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钠含量较CK分别增加3.43倍和66.19%;V1和V2处理速效钾含量低于CK,V3和V4处理分别高于CK 6.9%和14.9%;但蚯蚓粪添加量对土壤有效镁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蚯蚓粪作为有机肥料施入砖红壤,可以提高砖红壤p H,砖红壤全态和有效养分含量随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对于砖红壤地区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有机肥发酵的最佳通风方式,采取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不通通风方式对堆肥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方式堆肥发酵过程温度伴随氧气浓度的降低而升高,温度高于50℃或55℃天数以翻堆3次处理最多,氧气浓度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处理表现明显.不同通风方式发酵过程中总N含量呈上升趋势,总C、C/N比、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3个处理总养分含量、pH值差异较小,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处理成品率最高.总体上,以翻堆3次与间歇式通风相结合最有利于有机肥发酵.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添加菌剂(mI)对鸡粪稻壳堆肥进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实现鸡粪工厂化堆肥处理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的过程控制,本试验以鸡粪和稻壳为堆肥原料,以是否添加菌剂[菌剂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为主]为试验处理,进行了为期40天的条垛式堆肥研究,并对堆肥进程和质量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K和MA处理的堆温维持在50℃以上的天数分别为21天和22天,均达到了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试验结束时,CK和MA处理的pH值、EC值、含水率等一系列过程参数和腐熟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实际生产中应进行菌剂的空白对比试验,以免盲目使用增加成本。此外,堆肥物料固相碳氮比初始值较高,严重减缓了堆肥进程,为加快堆肥进程,需对堆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添加糠醛渣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腐熟化进程、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于2011年5月在北京市香山公园,以春季园林绿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当比例干鸡粪进行高温堆肥试验,主要研究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体系中加入糠醛渣后温度、全氮、C/N比、植物抑制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最高温度为46℃,GI值最高为71%,未达到堆肥腐熟要求;添加糠醛渣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在堆肥第3天后进入高温分解阶段,持续时间为14天,较仅添加鸡粪的处理2进入高温分解时间提前了2天,高温持续时间延长了4天。至堆肥结束,添加糠醛渣的处理3全氮含量较处理2增加了12.4%,较处理1增加了36%,3种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73%、87%、90%。添加糠醛渣的处理3可以显著增加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的N、P、K养分含量,降低产品容重,提高堆肥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改善堆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稻壳生物质炭吸附后、稻壳生物质炭解吸后的浸提样品进行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比CK,BC450、BC650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68.99%、75.09%、氮素固持率分别提高了26.2%、33.1%,降低了堆肥体水溶性总氮、铵态氮、腐殖态氮,提高了堆肥体微生物量氮,其中BC650处理的作用效应强于BC450处理;稻壳生物质炭对相同氮素含量载体进行吸附浸提后,BC450、BC650处理的氮素载体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吸附前降低了21.79%、28.6%,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68%、32.45%;稻壳生物质炭解吸之后,BC650处理解吸液中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大于BC450处理;堆肥过程中生物质炭对氮素物理与化学吸附作用并存,吸附的氮素未能提高堆肥体的腐殖态氮含量,并且具有可逆解吸性,其中650℃热解的生物质炭比450℃热解的生物质炭具有更强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4.
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氮形态的变化及含量关系到堆肥的农业价值,研究其变化规律,是为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了堆腐试验,研究在堆腐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腐过程中全氮,鸡粪先降低后增加,至堆腐结束下降了30.4%,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现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了4和2.4倍;THN/TN鸡粪先降低后增加,上升了7.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0.56%和23.15%;AN/THN,鸡粪先增加后降低,下降了13.4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现缓慢上升,比开始增加了9.7和2.1倍;AAN/THN三处理在21d均达最低值,分别增加了1.5、5.1和4倍;ASN/THN,鸡粪下降了32.5%,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分别上升了5.4%和2.9%;HUN/THN,三处理均在21d达最高值,鸡粪上升了30.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分别下降了46.2%和239%。由此得出鸡粪堆腐中添加秸秆能够提高全氮的含量减少氮的损失,增加AN/THN、AAN/THN、ASN/THN的值,降低HUN/THN的值,有机态氮的有效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典型畜禽粪便配伍食用菌菌渣堆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种典型畜禽粪便工厂化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典型禽畜粪便和食用菌菌渣废弃物有机肥料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别以新鲜牛粪、猪粪和鸡粪配以2倍质量(DW)的食用菌菌渣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铵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堆肥过程中牛粪、鸡粪和猪粪处理在55 ℃以上的持续时间均超过15 天,堆体温度均超过70 ℃。堆肥结束时,猪粪、鸡粪、牛粪处理的pH值分别为7.59、7.81、7.48,符合腐熟堆肥pH值在 5.5 ~ 8.5的一般标准,种子发芽指数(GI)均大于80%,总养分(N+P2O5+K2O)分别为4.31%、5.01%、4.57%,只有鸡粪处理满足有机肥养分标准(NY525-2012)。堆肥过程中各处理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至堆肥结束时牛粪、鸡粪和猪粪处理铵态氮的减少量分别为45.6%、29.2%、33.9%,而相应地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到2.59 g kg-1、2.57 g kg-1、2.15 g kg-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适度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堆肥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充分利用农业秸秆资源,在双孢蘑菇隧道培养料传统麦草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菇渣和玉米秸秆,对培养料堆制过程中的含水量、pH、含氮量、碳氮比等指标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并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农艺学性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培养料建堆至二次发酵结束均以添加玉米秸秆的配方含水量最高,以传统麦草配方含氮量最高,3个处理的pH差异不大。传统麦草鸡粪配方的产量为18.31 kg/m2,添加菇渣的处理产量为11.43 kg/m2,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产量为14.48 kg/m2,添加玉米秸秆还可以显著提高头潮菇所占产量的比重。此外,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碳氮比与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以鸡粪和木屑、稻壳为发酵原料,分别添加酵母菌和乳酸菌,研究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发酵过程中温度、大肠杆菌群数和臭味的变化。结果发现:(1)添加酵母菌组的发酵最高温度达到67.6℃,比乳酸菌组高6.9℃,且酵母组发酵温度在55℃以上持续了16天,比乳酸菌组多5天,两组均高于对照组(55.9℃和5天);(2)添加木屑组的发酵最高温度比稻壳组高2.2℃,55℃以上的持续时间多3天;(3)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的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由105个/g下降到102个/g,其粪臭味分别在第7天和第8天消失。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在鸡粪中添加酵母菌和木屑的堆肥发酵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8.
禽畜粪便堆肥化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迪  赵兰坡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93-196
本文以鸡粪与牛粪两种禽畜粪便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重点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三种不同比例的堆体碳氮比(C/N)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9天的高温堆肥发酵,鸡粪:牛粪为1:0.5比例的堆肥处理,其发酵周期最短,仅用30天即可腐熟。三种比例的堆肥处理,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碳含量下降速度大于总氮含量。C/N变化为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三种比例的堆肥处理,鸡粪:牛粪为1:0.5的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