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鲜榨胡萝卜、番茄原汁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综合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混合汁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h,接种量3%;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蔗糖10%,柠檬酸0.05%,稳定剂(CMC—Na)0.4%。  相似文献   

2.
以沙棘为原料,采用液体酒精发酵和表面静置醋酸发酵法制成的风味独特的沙棘果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3.5,接种量6%,发酵温度32℃。果醋饮料最佳配方为:原醋3%,白砂糖11%,沙棘汁3%,总酸0.36%。  相似文献   

3.
以尖椒、生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与蜂蜜等调配成为功能性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尖椒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3%,白砂糖添加量3.0%,食盐添加量1.5%,发酵温度25℃,发酵周期8 d。生姜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白砂糖添加量4.0%,食盐添加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12 d。乳酸菌发酵尖椒、生姜蜜汁饮料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尖椒发酵液9.0 g,生姜发酵液8.0 g,蜂蜜5.0 g,白砂糖3.0 g,柠檬酸0.08 g,稳定剂(海藻酸钠与CMC-Na质量比为1∶1)添加量0.15%。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龙葵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发酵,再经调配、杀菌等工艺研制出龙葵乳酸发酵饮料。试验结果表明,龙葵乳酸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2 h;龙葵乳酸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龙葵发酵汁30%,白砂糖12%,柠檬酸0.06%,稳定剂0.4%。  相似文献   

5.
以小球藻、红枣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具有海藻特殊芳香及兼具红枣营养价值的小球藻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结果表明,球藻液与红枣液最佳配比为3∶7(V/V),小球藻红枣发酵液最佳发酵条件为:小球藻红枣原液添加量30%,脱脂乳70%,发酵时间9 h,发酵温度42℃,接种量0.10%;最佳调配配方为:小球藻红枣发酵液50 m L,水50 mL,白砂糖5 g,柠檬酸0.2%,稳定剂(CMC)0.2%。研制出的饮料为均匀的淡乳黄色,清新的红枣味和发酵乳香味,无藻腥味,具有独特的口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青枣果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奶粉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研究青枣发酵饮料的感官品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台湾青枣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青枣果肉添加量30%,蔗糖添加量10%,奶粉添加量6%;青枣发酵乳酸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35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0.25%。  相似文献   

7.
以小白杏干为原料,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作格瓦斯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小白杏干格瓦斯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小白杏干格瓦斯饮料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小白杏干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接种量4%(V/V),其中酵母菌与乳酸菌比例为3∶1,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8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小白杏干格瓦斯饮料酒精含量为0.49%(V/V),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总酸含量6.0~7.0 g/L,外观呈深黄色,澄清、透明,具有明显的杏干香气和风味,口感醇厚,酸甜适中。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芦笋的利用价值,以芦笋作为液体培养基,灵芝作为菌种,研究芦笋-灵芝发酵型饮料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和调味剂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型饮料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当添加0.05%黄原胶、0.15%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0.4%的β-环状糊精时,沉淀率最低(0.098%),发酵液稳定性最好。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调味剂最佳配比为:蜂蜜2.09%,蔗糖4.15%,柠檬酸0.10%,此时饮料多糖含量为3.262 mg/mL。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饮料口感、风味及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乳酸菌发酵芸豆后的成熟醪液为原料,研究制作芸豆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复合甜味剂配比为山梨糖醇0.30%,木糖醇3.2%,甜菊糖苷0.028%;调制芸豆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比为杏仁1.5%,复合甜味剂0.08%,蔗糖酯0.02%,稳定剂0.06%。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和田玉枣为原料,研究和田玉枣乳酸发酵饮料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和田玉枣乳酸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最优组合为黄原胶0.08%、CMC-Na0.08%、PGA0.08%;复合甜味剂(蛋白糖与改良甜菊糖的比例为6∶4)添加量为0.2%;最佳均质条件为温度60℃、压力20MPa、均质2次;杀菌条件以85℃、10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凝固型山药红枣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药红枣酸奶是以新鲜山药、红枣和鲜牛奶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得的一种集山药、红枣和酸奶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乳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鲜牛奶中加入30%山药浆,10%红枣汁,8%白砂糖和4%发酵剂,在41℃条件下发酵6h,制得的发酵酸奶色香味俱佳,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菠菜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菠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生产出色泽纯正、风味优良、质地细腻的乳酸发酵菠菜汁。菠菜汁发酵的主要参数是: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从酸马乳中初步分离得到的乳酸菌群及肠膜明串珠菌的比例为1∶1∶1,接种量为3%,番茄汁和水的比例为2∶1,发酵温度为41℃。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利用农业有机废物发酵产乳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乳酸发酵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乳酸发酵的工业适应性,以农业有机废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乳酸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发酵产乳酸的微生物类群及代谢途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微生物利用农业有机废物发酵产乳酸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乳酸的发酵、提取和纯化工艺。最后,从开发微生物种质资源、优化发酵和提纯工艺、扩大资源利用3个层面,展望了微生物利用农业有机废物发酵产乳酸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嗜温性乳酸菌发酵乳饮料是以牛乳、白砂糖、嗜温性乳酸菌为主要原料,经过均质、杀菌、发酵、调配糖水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发酵风味醇厚的活性乳酸菌饮料。试验结果表明:灭菌牛乳接种0.02%的嗜温性乳酸菌,经过31℃,14 h培养发酵,再与质量分数8%的蔗糖、0.5%的复合稳定剂混合液按照体积比3∶2调配,即可得到优质嗜温性乳酸菌发酵的乳饮料。  相似文献   

15.
以杨梅为主要原料,并复配胡萝卜、番茄,榨汁后对果蔬汁进行预处理,再添加多种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果蔬汁比例,复合饮料中杨梅汁所占比例为15%,胡萝卜汁与番茄汁各占7.5%,并通过试验确定了果蔬汁混合方式与最佳发酵液接种量,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液、嗜热链球菌发酵液、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添加量分别为2%、2%和5%。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的分离选育及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自然发酵液和酸奶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产酸量测定、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筛选出优质乳酸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的接种量、不同的发酵时间、不同的发酵温度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乳酸菌7株,其中L-5,L-4,L-3在产酸速度、产酸量、耐糖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的4株菌;这3株菌株中,L-5最好。接种L-5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5 h,制得的产品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毛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亚硝酸盐、pH、乳酸菌总数以及NaCl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在发酵过程中总酸和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出现峰值,pH逐渐降低,乳酸菌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有所增加。此外,竹笋经漂烫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毛竹笋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发酵63 d后毛笋中总酸含量为5.39 g/kg;亚硝酸含量最低(0.45 mg/kg);pH较快趋于稳定;乳酸菌数总数最多,为0.89×106 CFU;NaCl含量最高,为7.46%;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从而说明,人工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制作发酵香肠时,加入适量的食用乳酸,可以降低原料肉的pH值,抑制部分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发酵的稳定性。通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食用乳酸0.1%,球菌、杆菌、霉菌的质量比为3∶1∶6,发酵温度为18℃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酶和乳酸菌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酶+乳酸菌制剂(E+LAB),60天后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剂组p H、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总氮值低于(P0.05)或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乳酸、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E和E+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而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V-Score评分结果表明LAB处理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乳酸菌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