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耕地数量、质量和健康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耕地建设以“保数量”和“提质量”为主,要全面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管理耕地的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健康耕地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推进绿色发展,建议将现行的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上升为健康耕地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涉及面广,但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本文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视角,阐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的重要性,分析粮食安全下耕地保护和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强国的基础。目前,夯实粮食安全的“耕地”根基面临耕地总量少、优质耕地占比低,耕地基础地力退化趋势难扭转、质量仍趋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遏制,以及可动员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夯实粮食安全“种子”根基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山多峰少”和研发投入不足,种业产学研联系不紧密等现实问题。由此,抓住耕地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提等升级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合理有序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抓住种子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掌控核心种源、攥牢当家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表征耕地质量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等别指数等3类指标,以村级耕地图斑为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芜湖市镜湖、弋江、鸠山、三山4区耕地质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芜湖市4区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高-高和低-低型)多以组团的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高-低和低-高型)无明显的聚集性分布,多为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4.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大量补充耕地撂荒现象。本文针对广东山区补充耕地撂荒现状,利用DEM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当地耕地撂荒成因。经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相当一部分新垦耕地撂荒原因与自然耕作环境较差、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在今后实施耕地补充战略中加强对新垦耕地质量把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南粮食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湖南是国家极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保障湖南粮食安全对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粮食安全”内涵和评价标准入手,分析了湖南粮食安全现状及其不利因素;从法规政策、耕地保护、科技进步、生态环境建设诸方面,提出了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明“双碳”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深层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基于“双碳”路径优化情景下提出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研究认为“双碳”背景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措施要聚焦以下方面:(1)严格防止耕地面积数量减少与耕地耕作层土壤质量下降;(2)实施减污降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质量;(3)严格执行《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即将颁布实行的《耕地保护法》为契机推进耕地保护;(4)提升高标农田建设的生态化水平;(5)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6)培育耐盐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地种植水稻;(7)高度关注和实施好农业农村地区基于自然生态碳汇能力的保护、维持与提升;(8)全程精准管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环节;(9)将零碳或低碳或负碳约束指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10)采取差别化治理措施,有效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11)全面推广适合广大农业农村地形地貌特点的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动农业生产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该研究提出的减污降碳理念与相应保障措施,对实施双碳目标、促进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变型拖拉机)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该区对变型拖拉机的管理与处置措施,并对全省变型拖拉机的监管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变型拖拉机逐渐报废、淘汰,为保障交通和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视角下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量化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全国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立足粮食安全视角,在厘清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理论逻辑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思路基础上,运用机会成本损失与生态外溢价值法对2019年受偿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17个省份处于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赤字区(支付区),14个省份为盈余区(受偿区),后者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后,平均约有超过30%的耕地承载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服务供给了各生态赤字区;2)受偿区的受偿标准总额约为24 673.4亿元,其中最高的3个省份是河南、山东、安徽,最低的3个省份是宁夏、甘肃、新疆。为此,提出要构建包括补偿主体—目标责任—补偿方式—资金来源构成的补偿机制和配套体系,进一步保障生态补偿的长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愈发严峻,各类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耕地保护必须采取新的对策。笔者以乐山市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现阶段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抛荒撂荒、闲置浪费等问题,探索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管控、保护补偿激励、新增耕地开发以及土地高效利用的机制,为加强耕地保护、守护耕地红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现状,分析耕地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今后的耕地质量建设中必须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在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地力建设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应用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提升全市耕地质量整体水平,提高地力等级、产出能力和稳产性能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推动连云港市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宁南8县区为研究区,采用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灰色GM(1,1)预测模型,在分析1990-2013年宁夏全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生产变化态势的基础上,预测了宁夏及宁南8县区2015-2030年的粮食安全状态和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宁夏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呈现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态势,粮食总产量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状态;2015-2030年间,宁夏总人口和粮食作物单产仍将呈现增加态势;在不同组合方案下,保障宁夏未来粮食安全的最大耕地需求量为118.85万hm2,最小耕地需求量为93.39万hm2,全区粮食安全不容乐观。因此,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是保障区域未来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陶宇  杨薇  李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52-3053,3108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的,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耕地保护的绩效原理,提出可持续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结果表明:加强耕地保护、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健全耕地利用和保护的法规、法律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年实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全面实现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6月24日在“纪念基本农田保护20周年暨第19个全国土地日专家座谈会”上说,20年来,基本农田保护区从无到有,基本农田比例达耕地总量80%以上、数量超过15.8亿亩(1亩=1/15ha),基本农田质量稳中有升,相关制度日益健全,全面实现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繁昌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其生产中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当地粮食安全生产密切相关.该文结合繁昌区水稻生产实际,对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该技术在当地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序,对耕地的“非粮化”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与管控,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因素构建指标体系,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并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不同耕地利用分区,针对分区内的耕地提出差异化的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以耕地利用优先序评价结果来看,安阳市一级粮作区面积为91 789.0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8%;二级粮作区面积为216 329.5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97%;三级粮作区面积为100 255.1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55%,可以看出安阳市大部分耕地粮食生产的优先级很高,适合作为粮食生产用地使用;叠加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将安阳市耕地利用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补划潜力区、质量提升区、可调整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评析云南省耕地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探讨云南省2020年总人口规模、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耕地年粮食平均单产和粮播比例5个指标的合理取值问题,进而预测云南省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省域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可以确定为500万~510万hm^2,其中500万hm^2为保障云南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并构建云南坚守500万hm^2耕地“红线”的对策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动态度模型和区域差异模型,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规划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及耕地变化情况,探讨该地区未来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及其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潜在威胁.建议将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中,对规划占用的耕地进行质量评价,调整土地规划方案,从源头上降低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耕地保护作出一定贡献,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阐述了耕地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提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议以耕地保护为中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有机质提升、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盐碱地改良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