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检测与鉴定感染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中分离疑似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8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病原菌对氟苯尼考最敏感,对头孢唑啉、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羧苄西林、头孢氨苄等11种药物具有抗性. 通过二倍稀释法对4种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抑菌效果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0.5200 μg/mL.  相似文献   

2.
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锂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致病菌强毒力菌株对诺氟沙星(Norfloxacin)等7种抑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性测定。其中诺氟沙星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0.2ug/mL。体内抗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kg鱼体重注射1mg诺氟沙星和口服10mg/d诺氟沙星均能有效杀灭致病菌,提高感染鱼成活率,诺氟沙星的药动学研究表明,混饲给药后0.75h至24h,血药浓度在0.2ug/mL以上,据此确定给药方案:口服给药剂量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和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猪腹泄症,从感染患畜粪便中分离出猪大肠杆菌(E.coli)和沙门氏杆菌(S.tysphimurium).针对此两种细菌,我们作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和家畜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几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的研究,在实验中应用反应板方法(Checkerboardmethod)观察这几种抗生素的并用效果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大肠杆菌的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多粘菌素E(Colistin)的联合应用效果显现出增强作用;但是诺氟沙星和四环素(Teracycline)间的联合应用出现拮抗作用.针对沙门氏杆菌的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多粘菌素E的联合应用显现出增强作用.诺氟沙星(Norfloxacin)和多粘菌素E(Colistin)针对大肠杆菌并用时的相对抑菌浓度(FIC)为0.08,诺氟沙星和多粘菌素E针对沙门氏杆菌并用时的相对抑菌浓度(FIC)为0.25,两种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可能随着两种药物的配合比例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柱状嗜纤维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17种抗生素对20株柱状纤维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发现从湖北省各地患病鱼上分离的菌对大多数供试药物高度敏感,而从广东省中山的患病尧嘴鳜和斑鳢上分离的菌株则对四环素类、氨基甙类和大环类酯类的部分抗生素显示出高度耐药性,推测这是由于无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浙江省水产养殖用药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对杭州、湖州、嘉兴、宁波、温州等地区部分养殖点患病中华鳖、大口黑鲈、大黄鱼等主养品种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测定,比较各药物对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中位值(MIC50).结果表明,淡水品种中华鳖、大口黑鲈体内分离的143株病原菌中以气单胞菌(62.2%)为主,海水品种大黄鱼体内分离的56株病原菌以假单胞菌(55.4%)和哈维氏弧菌(17.9%)为主,均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等药物的耐受浓度较低,而对磺胺类、氟甲喹、甲砜霉素等药物的耐受浓度较高;但在氟苯尼考药物上呈现不同的耐受性.淡水养殖地区间病原菌的耐药性一致,海水养殖宁波地区病原菌耐药性高于温州地区.总体而言,2019年浙江地区绝大部分水生动物病原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等药物较为敏感,可作为多数病原菌用药首选,但必须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和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剂量和药程.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氯霉素对人工诱发病白痢病的药效研究。首先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药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对实验性鸡白痢病用上述药物进行饮水给药5天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氯霉素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0.2、0.025、0.1、0.4及12.8mg/L。50mg/L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鲤鱼感染细菌性疾病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吉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黄河鲤鱼的脾脏中分离致病菌,并通过常规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患病鲤鱼的脾脏中成功分离到1株优势菌.该优势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通过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使黄河鲤发生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同程度耐药,而对氯霉素类药物、恩诺沙星较为敏感,对强力霉素中介.[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鲤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冬枣采后贮藏中分离的病原菌桔青霉、皱褶青霉、链格孢菌、黄曲霉和黑曲霉为供试菌种,采用平板琼脂打孔法,用7种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以筛选对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结果表明7种(花椒、大蒜、八角、党参、桂皮、山楂和甘草)天然植物提取液中对5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各不相同,大蒜提取液对五种病原菌都有明显抑菌效果,并确定大蒜对桔青霉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质量浓度为0.25 g/ml)、皱褶青霉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5%(质量浓度为0.375 g/ml)、链格孢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质量浓度为0.25 g/ml)、黄曲霉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质量浓度为0.25 g/ml)和黑曲霉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质量浓度为0.125 g/ml)。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从体表具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病泥鳅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对这2种菌进行了鉴定和特性分析。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测定法对细菌类别进行初步判定,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这2种菌分别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它们对泥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这2种分离菌同时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7种抗生素高敏,对其他抗生素具有一定抗性。首次报道了泥鳅一种新的病原即希瓦氏菌,试验表明希瓦氏菌作为一种潜在的病原菌,可能与泥鳅霍乱弧菌协同作用,对泥鳅的养殖造成危害,同时也为泥鳅常见体表出血症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南美白对虾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某养殖场南美白对虾于2012年突发传染病,为确定该病病原并对其进行有效防制,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南美白对虾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ZHBX12016,将该菌人工浸浴感染南美白对虾,5 d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达95%,且发病对虾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人工注射感染测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6.43×103cfu/mL。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对半乳糖、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酸酶,葡萄糖酸盐的生化反应性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synonym Aeromonas punctata)生化反应结果相同。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该菌16S rD NA序列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相似性达97.7%~100%之间,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分支。综合该菌形态学、致病性、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氯霉素、土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唑酮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认死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蟒蛇致病病原,对死亡蟒蛇的肝、肺组织及心血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1株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测定及动物致病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本病致病病原;对分离菌株进行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妥布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明确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间的相关性,为科学防控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及揭示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高度敏感抗生素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包括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blaCARB、磺胺类耐药基因Sul II和Sul III、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和str 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及I类整合子inT1基因。【结果】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六重耐药1株(4.76%),五重耐药3株(14.29%),四重耐药5株(23.81%),三重耐药8株(38.10%),二重耐药4株(19.05%);AMP/PG/SMX和PG/SMX为优势耐药菌谱。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率最高(90.48%),对应的MIC为0.10~1.60μg/mL、MBC为3.20~12.80μg/mL。blaTEM、blaCARB、Sul II、Sul III、str B和inT1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71.43%、33.33%、19.05%、9.52%和23.81%,未检测出strA和tetA基因。从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中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型,其优势耐药基因型有blaCARB(28.57%)、blaCARB-blaTEM(14.29%)、blaCARB-Sul II(14.29%)和Sul III-inT1(9.52%)。除str A基因和tetA基因外,其余耐药基因与其对应抗生素耐药表型间均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最高,故可考虑将恩诺沙星作为上海地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控的备选药物。此外,针对对虾源副溶血弧菌日趋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应同时加强副溶血弧菌耐药基因及整合子携带情况的监测,掌握其流行趋势,以提高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海地区对虾桃拉病毒(TSV)检测及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病毒(TSV)是一种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的病原。应用RT-PCR方法对采自广西防城港、北海、钦州等地养殖场的疑似病虾进行TSV检测,结果在250份样品中,TSV的检出率为0;有5份病样在目的带位置附近出现明显条带,经测序和NCB I比对,该条带的DNA序列与南美白对虾18S ribosomal RNA 99%吻合。表明广西沿海地区近年来桃拉病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利用国际兽医局O IE推荐的引物检测桃拉病毒有可能造成假阳性。试验结果可为广西TSV的科学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成砚  谢昆  魏静萍  田婷  起晓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20-14322
[目的]分离、鉴定竹鼠多杀性巴氏杆菌并探讨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从红河州某竹鼠养殖场采集患病竹鼠病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对青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耐药。[结论]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治疗与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从濒死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zhx20120301)。结合传统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株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mas veronii)。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导致健康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死亡,并呈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再分离菌株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粘霉素B、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左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8.
肉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敏感药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疑似大肠杆菌(E.coli)病例中分离到大肠杆菌21株,并对其病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此21株大肠杆菌(E.coli)进行血清型鉴定,鉴定出血清型16株,其中O血清型7种,为O78、O35、024、O1、O15、O76和O88。用9种抗菌药物(头孢唑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青霉素、妥布霉素、红霉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以阿米卡星最敏感。  相似文献   

19.
田丽  王雁  陈道海  杜玉洁  董超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08-11110
[目的]了解南美白对虾附肢的结构分化。[方法]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对象,分离其附肢并对其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南美白对虾附肢共19对,由于其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各附肢在形态上各不相同。[结论]各种类虾的不同生活方式,造成附肢在进化上有了不同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