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因其能保持水质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水质,降低养殖生物的发病率,被广泛使用。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是采用了微生物添加技术,投放后,有促使有益菌的繁殖,促进有益生物生长,降低水质中的污染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对河口水库营养状况及渔业利用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河口水库水质逐年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蓝藻水华时有暴发,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仅3~7d。2000年暴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持续时间近4个月。2001年和2002年蓝藻水华几度暴发,直接影响了水库供水质量和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有效保护水质,修复与稳定水生生态系统,控制浮游藻类的过度繁衍,2001年冬恢复放养鲢、鳙鱼种共计17万尾。2002年冬放养鲢、鳙鱼种近30万尾。2003年对河口水库蓝藻水华基本得到控制。为此就蓝藻水华生物控制与水资源保护和渔业利用对策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箱养鱼,保持网箱内的水质清新极为重要。由于附着生物会阻塞网眼使流水不畅,影响水质,不利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4.
快速清除养殖池塘中蓝藻的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的6~9月是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品种的主要生长季节,同时也是蓝藻的高发季节。随着蓝藻不断繁殖,池塘水质开始恶化,抑制了其他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育,影响了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当大量繁殖的蓝藻死亡后,会分解产生一种藻毒素,严重时可造成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中毒和死亡。蓝藻的危害,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一些养殖户多采取生物调控和药物防治的方法防治蓝藻。在生物调控上,一般通过采用改进肥水措施和套放鲢鳙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5,(12):79-79
近年来,鳙鱼倍受市场青睐,但受到水体天然饵料资源缺乏的限制,其产量和商品规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商品鳙鱼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解决鳙鱼的食物来源,通过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快速提高鳙鱼的产量和商品规格,提高水体鱼产力,为此,我们利用自配鳙鱼生物饵料,进行了网箱养殖鳙鱼鱼  相似文献   

6.
山口水库水质理化特征及浮游生物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我们对山口水库的水质与浮游生物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证实该水库适合鱼类生长,鲢、鳙鱼产力为406.19kg/ha。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的必要性 水是水产养殖生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虾、贝类的生长。下面分述水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水库都是供水型水库.水质清瘦,又不能施肥,鲢鳙鱼的生长速度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开辟提高鲢鳙鱼产量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灯光诱蛾网箱养殖鳙鱼试输,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水环境和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水产动物生存的根本条件。恶化的水质不仅有害于动物机体的健康,而且还危及它们的生命。养殖水体中,其水质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施肥、投饵、洗刷、施药、排水和灌水,养殖动物的粪便、分泌物、以及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和残留废物等等。水质向良好方面变化,有利于动物机体的健康;水质向恶化方面变化,则将对动物机体健康不利。因此,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1确定混养种类河蟹主要营底栖生活,处于水体的底层。草鳊鱼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鲢、鳙鱼生活于水体上层。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我们混养的种类是鲢、鳙、草、鳊。河蟹、草、鳊的粪便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也能提供一些碎屑为鲢、鳙鱼创造良好的饲料条件,同时由于鲢、鳙鱼的摄食,净化了水质,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2改善池塘生态条件养殖池塘水面4亩,水位最高可控制在2m左右,排灌方便。3月中旬在做好严密的常规清塘消毒半月后过滤进水0.8m。为了培肥水质,进水后,每亩投200kg鸡粪作基肥,并在池四…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2009,(9):30-31
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水生动植物病害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养殖生物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养鱼和供水的兼顾是水库工程发挥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岸堤水库水质的4个因素,提出了以大水面放养鲢、鳙鱼为主,有限度地发展网箱养殖,确保库内鲢、鳙鱼生物量达50mg/m^3,以上等5项养鱼措施,不仅不会污染水质,而且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温度、水质、基底、光、声等非生物环境以及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对中华鳖的生长、繁殖、运动、摄食以及其它行为的影响。旨在通过对中华鳖的生物学特征的介绍,为养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敦化县官地水库建成于1958年,正常水深4~5米,兴利库容353万立方米,可养鱼水面1,200亩,灌溉面积7,500亩。水库三面环山,库区原是一片草甸,营养盐类丰富,水质较肥,适于鲢、鳙鱼生长。  相似文献   

15.
张珂  万志 《内陆水产》2004,29(2):6-6
红螯螯虾、草鱼、鲢鱼、鳙鱼池塘混养,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饵料生物,而且使水质得到改良。江苏滨海县中港水产养殖场2003年1330m^2水面捕得商品虾520kg,成鱼766.75kg,总收入30571.25元,纯收入16971.25元。  相似文献   

16.
正鳙鱼属鲤形目、鲤科、鲢属,俗名大头鱼、胖头鱼、花鲢等,原产于我国,南北分布极广,能适应各种水体。鳙鱼生长快,疾病少,捕捞方便,鱼肉细嫩,鱼头肥大美味更是深受人们喜爱。2019年我国鳙鱼总产量超300万吨,产量仅次于草鱼和鲢鱼,是重要淡水养殖品种。鳙鱼在自然环境下自幼苗到成鱼均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故目前鳙鱼养殖较多是以套养模式进行,每亩放养50~200尾,用于调节水质,而不专门投喂鳙鱼饲料。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三疣梭子蟹蜕壳不遂而停止生长或死亡的现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质较差;二是水质较差;三是投喂饵料搭配不当;四是受敌害生物和同类的侵袭;五是蜕壳期间温度变化太大。针对上述原因和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促进三疣梭子蟹正常蜕壳,避免蜕壳不遂而导致的死亡。一、调节好水质水质各理化因子是三疣梭子蟹蜕壳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于三疣梭子蟹蜕壳的的水质要求pH值在7.5~8.5之间,氨氮应控制在0.1~0.4毫克/升以内,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8.
生物絮团对锦鲤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絮团对观赏鱼类生长影响及对养殖水质净化效果,通过设置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碳氮比为20:1)进行了锦鲤养殖效果对比试验。30d的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组锦鲤的特定生长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池塘水质净化方面,生物絮团组的亚硝酸盐氮浓度和氨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生物絮团系统达到稳定后,生物絮团组的二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在锦鲤养殖中能有效净化池塘水质,同时可促进锦鲤生长。生物絮团通过实现饲料中蛋白质的二次有效利用,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13,(10):56-56
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步下降,养殖生物病害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将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多数养殖生物已经进入养成后期,加之昼夜温差加大,因此,仍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尽量减少因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关于鱼苗下塘时池水水质生物指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函 《淡水渔业》1978,(1):13-19,15
鱼苗下塘时池水水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鱼苗培育前期的生长速度,而且对于整个培育期的生长和出塘率都有重要作用。池水水质范畴十分广泛,其中生物指标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这样的指标。至于为达到这一指标应该采取一哪些相应的措施,更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几年来在辽宁省金州、庄河等地渔场所进行的一些试验,着重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