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唇和花进行了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池内搭建网箱,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g/尾的Ⅰ冬龄唇和花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平均规格达到226.8g/尾、花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0.05=2.02,唇与花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郑尧兰 《齐鲁渔业》2008,25(9):37-39
进行了大黄鱼和(鱼免)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鱼免)(♀)×大黄鱼(♂)杂交组受精率为52%,孵化率为71%,但孵化后未能开口摄食,15天内杂交苗逐渐全部死亡。大黄鱼(♀)×(鱼免)(♂)杂交组受精率为75%,孵化率为83%,度过了开口摄食轮虫和开始摄食桡足类2个死亡高峰期,存活率仅为1.2%。并分析了(鱼免)(♀)×大黄鱼(♂)的杂交子代不能存活的原因,以及大黄鱼(♀)×(鱼免)(♂)的杂交子代的遗传本质和成活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星斑川鲽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7年进行了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星斑川鲽♀×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杂交不存在配子不亲和,受精卵可以正常发育,杂交子代存活和生长正常;而大菱鲆♀×星斑川鲽♂杂交胚胎能够发育,但孵化出仔鱼为畸形,24 h后死亡.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罗氏沼虾3个群体:缅甸群体(AA)、浙江养殖群体(BB)和广西养殖群体(CC)及其6个杂交组合子一代5月龄的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并对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BB♀×AA♂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腹长和体重上没有表现出杂种优势,CC♀×BB♂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头胸甲长指标上表现出杂种劣势外,5月龄的杂交子一代在4个生长指标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0.11%~10.18%)。不同杂交组合间和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AA♀×CC♂杂交组合子一代4个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子一代,体重的平均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3个指标的平均杂种优势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繁群体后代间在4个生长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杂种子一代与该组合的自繁后代相比较,只有缅甸群体、广西养殖群体及其杂种子一代的体长指标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6个杂交子一代的体重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A♀×CC♂杂交子一代体长与自繁(CC♀×CC♂)后代的体长存在显著差异;在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3个指标中,CC♀×BB♂杂交子一代与AA♀×BB♂杂交子一代和AA♀×CC♂杂交子一代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CC♀×BB♂杂交子一代在3个指标中的平均值均低于这两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两个养殖群体:日本群体(J)和中国抗病选育群体(C)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J(♀)×J(♂)、J(♀)×C(♂)和C(♀)×J(♂)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针对受精率、孵化率、白化率和存活率4个性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计算了各项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对组间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存活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C(♀)×J(♂)后代在孵化率和存活率两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3.99%和31.37%。对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657,受精率和存活率相关系数为0.432,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分析结果认为,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种内杂交是牙鲆优良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  相似文献   

7.
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非洲(F)、泰国(T)、印尼(Y)3个地理群体的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1Ttonodon)为亲本构建家系,通过96h氨氮急性毒性试验对其中45个家系进行氨氮耐受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96h高氨氮的胁迫下各家系的死亡率为15.56%~100%,斑节对虾家系间对氨氮的耐受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死亡率低于30%的高氨氮耐受性家系有7个,死亡率在30%~60%的中等氨氮耐受性家系有29个,死亡率高于60%的低氨氮耐受性家系9个。不同父本和母本来源的家系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来源非洲、印尼和泰国。不同交配组合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F♀×F♂、Y♀×Y♂、Y♀×T♂、T♀×Y♂和T♀×T♂。对印尼和泰国杂交组合家系的氨氮耐受性进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氨氮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1.98%~19.80%),其中Y♀×T♂组合的杂交优势高于T♀×Y♂组合。  相似文献   

8.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河中收集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16-28日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花于水温15℃条件下的人工催产生产性试验。用常规催产剂和方法,催产花亲鱼540尾,其中雌亲鱼355尾、雄亲鱼185尾。试验结果表明:排卵率为91.5%,催产效应时间为29.5 h,群体排卵时间为2.5 h;受精率为98.7%;孵化鱼苗(下塘鱼苗)380万尾。与常规生产水温17~18℃以上催产情况比较,在水温15℃条件下,花也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除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延长及卵膜难以溶解外,其排卵率、受精率、群体排卵时间和孵化率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唇、花和长吻鱼鳍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140bpCytb基因片段,纯化后进行测序。所得同源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鮈亚科其它种类Cytb基因序列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1)三种鱼Cyt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百分比为13.7%,变异位点201个,转换颠换比为4.6;(2)属三种鱼类成一单系群,唇与花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为石斑鱼种间杂交经济型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以云纹石斑鱼为母本,赤点石斑鱼为父本进行种间远源杂交,对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及越冬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左右,杂交子一代比对照组仔鱼畸形率高;杂交子一代的生长趋势接近母本云纹石斑鱼,体色接近父本赤点石斑鱼,在室内可以正常越冬.云纹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进行经济型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等方法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进行了配组繁殖,成功地获得了4类组合的子一代群体。比较了各交配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生存力,结果表明:正交子一代(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组合的受精率明显高于父本和反交子一代组合,与母本子一代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孵化率和成活率与双亲自繁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O.05),高于反交子一代(美洲红点鲑♀×白斑红点鲑♂)组合。杂交子一代和亲本后代140d室内生长试验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交子一代表现出杂种优势,体质量的杂种优势率为27.09%~35.66%,体长的杂种优势率为8.47%~11.25%,在体质量、体长增长量均高于双亲子一代。反交子一代群体生长发育始终没有表现杂种优势(H〈0)。  相似文献   

13.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鲷黑鲷杂交繁育,培育出一种能结合父母本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杂交子一代。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Pagrosomusmajor)、黑鲷(Spraus macrocephalus)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进行干法人工授精。通过对真鲷♀×黑鲷8及黑鲷♀×真鲷♂获得杂交受精卵,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该批次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000尾。从杂交实际结果看,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比自交的结果差,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繁育难度相当大,要达到规模生产。需要继续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进行鲤鱼种内杂交获得的丰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荷元鲤(元江鲤♂×荷包红鲤♀)、岳鲤(湘江野鲤♂×兴国红鲤♀)、芙蓉鲤(镜鲤♂×红鲤♀)及红镜鲤♂×黑龙江野鲤♀的子一代,杂种优势明显,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我们用荷包红鲤♂与镜鲤♀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简称杂交鲤)也具有较显著的杂种优势,经三年生  相似文献   

15.
以等量混合的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计成脂肪水平为1.62%、3.71%、5.77%、7.96%、9.95%和12.01%的6种饲料进行60 d养殖对比试验研究了饲料中花(Hem ibarbus maculatus)幼鱼脂肪水平适宜量。结果显示:花幼鱼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花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投喂脂肪水平为7.96%的饲料花的生长最快,相对增重率为(1066.35±13.15)%;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蛋白质利用最高,蛋白质效率为(1.84±0.10);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饲料的利用最好,饲料系数仅1.39。研究结果表明:花幼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以5.77%~7.96%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把花幼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定为6%~7%。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7.
8种鲆鲽鱼种间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先后进行了褐牙鲆♀×夏牙鲆♂、褐牙鲆♀×石鲽♂、褐牙鲆♀×条斑星鲽♂、褐牙鲆♀×大菱鲆♂、大菱鲆♀×条斑星鲽♂的正反交试验,并收集了文献报道的研究资料,包括条斑星鲽×圆斑星鲽、石鲽×星斑川鲽、夏牙鲆×漠斑牙鲆及褐牙鲆×圆斑星鲽的正反交试验结果,对所涉及的8种鲆鲽鱼远缘杂交亲和性进行分析。根据Russell对杂交亲和性的定义,正反交均可行,杂交适合度为1;正反交单向可行,杂交适合度为0.5,正反交均不可行,杂交适合度为0。同时,根据这8种鲆鲽鱼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差异,估算其种间遗传距离。对8种鲆鲽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和杂交适合度作相关性分析,二者呈线性负相关(R2=0.81,P<0.01),即杂交的亲和性随种间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表明,鲆鲽鱼的杂交亲和性与其遗传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种间遗传距离对鲆鲽鱼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温度、盐度对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杂交F1)胚胎和初孵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F1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5~21℃和18℃,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二者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N=115.99T^-0.768.8(R^2=0.9769)。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7.54℃和540.1℃·h,积算温度(A)与试验水温间呈乘幂函数相关,表达式:A=1328.1T^-0.3149。(R^2=0.9624)。胚胎发育的最低盐度界限为10,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和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10~45、25~35;初孵仔鱼生存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唐范围分别为10~40和10~20。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北盘江光照库区花的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通过4年的实践,总结出花的亲本采集驯养、亲鱼培育、苗种繁育等关键技术及各阶段的日常管理措施、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花及其他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龄时体长的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48%和0.91%;11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540.88 g±173.66 g)显著低于与翘嘴鳜(624.45 g±154.11g)(P0.05);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体重与体长关系幂函数生长方程的决定性指数R2(0.992和0.995)、条件因子a(0.059和0.058)和异速生长因子b(2.722和2.740)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结论认为,尽管在总体生长速度上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较母本翘嘴鳜略慢,但其早期的生长趋势与翘嘴鳜相似,并在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杂交子一代遗传了母本翘嘴鳜的快速生长性能,并在体长性状上显现出一定的超亲杂种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养殖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生长速度,探讨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趋势及其杂种优势,旨在为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