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曹杰  王琪  梅俊  谢晶 《水产学报》2021,45(7):1034-1042
为探究大菱鲆分别在有水及无水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变化,为大菱鲆的保活运输提供参考。将大菱鲆进行暂养、降温、充氧包装后进行模拟运输,并在运输不同时间段取样,检测大菱鲆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指标。结果显示,模拟运输18 h后,有水运输组和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存活率仍为100%。大菱鲆肌肉中水分含量、粗脂肪、pH、糖原、三磷酸腺苷(ATP)和腺苷酸(AMP)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和肌苷酸(IMP)含量升高。其中,有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38.65%,IMP含量增加了29.1%,无水运输组中的大菱鲆AMP含量降低了12.83%,IMP含量增加了28.47%。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尿素氮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运输过程后,无水运输组中大菱鲆生理应激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有水运输处理组中的大菱鲆。此外,低温无水运输组大菱鲆肌肉中呈味核苷酸IM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有水运输组,表明低温无水运输增加了大菱鲆呈鲜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鱼肉风味。研究表明,低温无水保活技术在活鱼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0.1℃保活条件下大菱鲆有水和无水状态下的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菱鲆有水保活72h成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60 h成活率为95%.(2)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肌肉中的ATP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无水保活的大菱鲆肌肉中ATP含量低于有水保活的.(3)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指标MCV、BUN、CR和UA有随保活时间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血液指标GLU、CHE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有水保活的大菱鲆血液中BUN、CR、UA和GLU显著低于无水保活.通过对大菱鲆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保活过程中大菱鲆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内氨氮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单次和多次混饲口灌大菱鲆诺氟沙星(NFLX)后鱼体主要组织中的NFLX含量。通过MCP-KP药动学程序对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30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大菱鲆,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2h,血、鳃、肾脏、肝脏、肌肉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8.365、7.519、1.871、6.485和4.060μg/g;NFLX在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肝脏8.18h<肌肉12.39h<鳃丝15.29h<血液23.22h<肾脏23.25h。连续5d以30mg/kg的剂量混饲口灌大菱鲆,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肌肉74.88h<血液98.16h<肝脏186.43h<鳃192.12h<肾脏200.45h。以上研究表明,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较为迅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在组织中以肾脏中的残留最为显著。使用诺氟沙星进行大菱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至少停药30d后方可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当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100%鱼油,鱼体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似。相对于全鱼油组,亚麻籽油替代组肌肉和肝脏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升高,而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大菱鲆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应低于66.7%,且大菱鲆饲料中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大于0.8%。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低蛋白水平(40%)下,饲料中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对大菱鲆幼鱼[(8.12±0.04)g]生长、成活、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实验在对照组饲料中未添加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含40%的蛋白质和18%的脂肪,然后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调节脂肪水平为12%,分别添加15%的葡萄糖、蔗糖和糊精配制3组实验饲料。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9周的大菱鲆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菱鲆成活率均高于95.24%,并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糊精组大菱鲆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各组间的日摄食率(DFI)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和糊精组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蔗糖组,但葡萄糖组FE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间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ADC)未受碳水化合物种类的显著影响,而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ADC依次为:葡萄糖组>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的能量ADC最高,蔗糖组的最低;除对照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外,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大菱鲆肌肉常规组成及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肝脏的脂肪和糖原含量。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依次为对照组>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肝脏糖原含量依次为葡萄糖组>蔗糖组>糊精组>对照组;不同碳水化合物种类对大菱鲆幼鱼血浆葡萄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血浆总氨基酸、胰岛素、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AGs)的含量。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大菱鲆对糊精的利用效率优于葡萄糖和蔗糖,并且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糖脂关联代谢等途径对大菱鲆幼鱼的体组成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100~300 pg含有肌肉特异表达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重组质粒(smyd1:gfp)显微注射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受精卵动物极细胞中,通过细心培育,成功孵化出鱼苗约120尾。统计分析显示,显微注射后,大菱鲆胚胎存活率为4.8%。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菱鲆胚胎及仔鱼,只在注射smyd1:gfp质粒的胚胎及仔鱼的肌肉中发现有绿色荧光。通过进一步PCR扩增检测,在注射的大菱鲆胚胎及仔鱼DNA中扩增出了GFP特异片段,大小约为340 bp。研究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菱鲆显微注射技术,可为大菱鲆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肌肉和肝脏中的磺胺甲基异噁唑含量,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对磺胺甲基异噁唑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1±1)℃水温条件下,单次口灌100mg/kg磺胺甲基异噁唑(SMZ),SMZ在大菱鲆肌肉、肝脏和血浆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大菱鲆肌肉、肝脏和血浆中药物浓度分别在给药后11.89、10.53和4.87h达到最大值,Cmax分别为21.52、5.35和44.07mg/kg,给药后5、6d和72h含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0.1mg/kg),18、24和10d后SMZ未检出(〈0.01mg/kg)。  相似文献   

8.
镉在大菱鲆体内蓄积规律及对生长和食品安全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鱿鱼、头足类及其加工下脚料等高含镉原料配制饲料喂养大菱鲆亲鱼,发现诱食效果较好、鱼体增重较快,但一年后出现死亡率增高的现象。经解剖观察,死鱼的肝、肾、胰腺、胆等均有不同的病变现象。研究镉在其体内蓄积规律,发现镉在鱼的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含量分别是饲喂普通饲料养殖大菱鲆的4~9倍、6~9倍和5~10倍,且死鱼的镉含量高于活鱼;镉在鱼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分别是肌肉中的100-400倍,是主要的蓄积器官和靶器官。高含镉饲料可能对养殖大菱鲆健康生长和食品安全卫生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鱼粉、南极磷虾粉和豆粕为蛋白源,以南极磷虾粉蛋白分别替代饲料中的0(对照组)、20%、40%、60%的鱼粉蛋白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并以此饲料饲喂大菱鲆(37.36±2.12g)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南极磷虾粉水平对大菱鲆的成活率及特定生长率(SGR)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各组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替代40%组与替代60%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菱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大菱鲆各组间肌肉中氟残留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肌肉中氟含量均在可食用范围内,大菱鲆各组间骨骼中氟残留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菱鲆全鱼及背部肌肉的粗成分,但并没有影响大菱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分析了其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裙边和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质构特性,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获得了大菱鲆各部位营养与质构品质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鱼皮中含量最高为29.04%,而裙边含量最低为12.99%,与其他部位肌肉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部、腹部、胸腔部和尾部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76%、18.96%、17.91%和18.39%;裙边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7.47%,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7种,并且含量达318.09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其他部位的3.90~6.76倍,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107.26 mg/g),其次为DHA(64.39 mg/g)和EPA(26.61 mg/g);鱼皮中胶原蛋白含量达224.69 mg/g,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1),可作为制备胶原蛋白的原料。各部位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和裙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而在鱼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Trp;另外,大菱鲆除鱼皮之外,其余各部位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参考模式标准;通过质构特性分析,发现胸腔部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5),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12.
3种主养鲆鲽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而大菱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氨基酸总量依次为37.73、33.32、32.91mg/100mg;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3.50%、43.25%、43.00%;对于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C22∶5、C22∶6,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而C20∶5,牙鲆显著高于大菱鲆和半滑舌鳎(P0.05);在质构分析方面,大菱鲆的硬度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大菱鲆和牙鲆肌肉的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半滑舌鳎(P0.05);对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牙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半滑舌鳎显著高于牙鲆(P0.05)。研究证明,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都属于优质鲆鲽类,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尤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丰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大菱鲆的生长指标、形体指标和体成分分析来考察替代效果,旨在为确定黄粉虫在大菱鲆饵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大,各实验组大菱鲆成活率(SR)无显著性差异(P0.05)。D4组,即添加量为24%,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最高,分别为(594.37,2.62),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均显著高于D2组(P0.05),即添加量为8%的实验组,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实验组肥满度(C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随着黄粉虫添加量增大均有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湿基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湿基含量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大出现趋于减小的趋势,D3、D4和D5组肌肉粗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黄粉虫可以作为蛋白源替代一部分鱼粉在大菱鲆饵料中添加,最适添加量在20%~25%之间。  相似文献   

14.
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作蛋白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5种饲料(C0、C12、C25、C38和C50.5)分别含有0%、12%、25%、38%和50.5%的玉米蛋白粉以替代相应的鱼粉蛋白。其余1种饲料(C50.5CAA)是在饲料C50.5基础上补充1.8%晶体氨基酸混合物(L-lysine:1.2%,L-arg:0.6%)。经7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12.51±0.02)g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下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为50.5%时,大菱鲆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25%时,大菱鲆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0)(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38%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C0)相比显著下降(P<0.05)。C50.5CAA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与C50.5组相比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饲料效率(P<0.05)。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血清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也不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菱鲆幼鱼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其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66 kg/m2、1.26 kg/m2、2.56 kg/m2、4.00 kg/m2,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为期100 d,实验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4.67 kg/m2、7.25 kg/m2、14.16 kg/m2、17.77 kg/m2。结果表明:大菱鲆生长速度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各实验组的持定生长率(SGR)值分别为2.67、2.33、2.29、1.98;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大菱鲆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的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实验组1的饵料系数为0.70;实验组4的饵料系数为0.76;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脏的脏器系数的影响不大。本实验结果可为鱼类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08±0.09) g的大菱鲆,8周后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为200 mg/kg时,大菱鲆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照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最低;大菱鲆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 mg/kg试验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和4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大菱鲆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89.7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掌握天津市流通领域鲆鲽类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情况,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采集样品6批次共计120个,按照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了大菱鲆鱼皮中呋喃唑酮代谢物以外,大菱鲆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类均高于半滑舌鳎,T检验结果为差异不显著。超市采集的鲆鲽类水产品中的鱼皮、肌肉、内脏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均低于市场所采集的样品,T检验结果为差异显著。分析不同检测部位鲆鲽类水产品中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含量,由低到高排列分别为鱼皮肌肉内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q检验以及SNK检验,结果为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在辽宁省兴城市龙运井盐水工厂化养殖的体质量(168.10±12.52)g和(553.40±43.16)g的1、2龄大菱鲆肝脏、肌肉、鳃和几种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鱼饵料的贡献率;还检测了大菱鲆肌肉组织氨基酸含量,用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评价了营养价值。研究结果显示,1龄和2龄大菱鲆饵料的δ~(15) N值分别为9.34‰~12.00‰和9.56‰~12.00‰;δ~(13) C值为-21.34‰~-20.37‰和-21.27‰~-19.83‰。1龄和2龄鱼各组织的δ~(15) N值和δ~(13) C值依次为:肌肉鳃肝脏。3种饵料对1龄鱼的贡献率依次为:玉筋鱼(42.4%)方氏云鳚(40.5%)配合饲料(17.1%);4种饵料对2龄鱼的贡献率依次为:鳀鱼(41.0%)玉筋鱼(30.6%)方氏云鳚(17.5%)配合饲料(10.9%)。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2龄鱼的蛋白营养价值高于1龄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养殖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投喂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精氨酸(Arg)、赖氨酸(Lys)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对大菱鲆生长、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8.48±0.16)g的大菱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rg(0%、0.9%和2.0%)和Lys(0%、1.19%和2.39%),配制成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Lys添加量为1.19%时,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他两种添加量组显著升高(P < 0.05),但精氨酸的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与赖氨酸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和鱼体蛋白质含量受饲料中Lys和Arg添加量的交互影响(P < 0.05),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数值最高,显著高于赖氨酸未添加组和高添加组(P < 0.05)。全鱼粗脂肪、水分、灰分和形体指标不受Arg和Lys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5)。粗脂肪和水分随Lys的添加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肝体比和脏体比均随饲料中Arg和Lys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肌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受饲料Arg和Lys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性最低值均出现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2.39%组(P < 0.05)。以上结果表明,Arg和Lys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沉积和肌肉氨基酸含量;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大菱鲆有最大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与Arg相比,Lys为主要影响因素,适量添加Lys可以促进生长,而添加量过高Lys会与Arg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