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植物抗病激活蛋白harpinXooc防治水稻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物抗病激活蛋白harpinXooc由水稻条斑病细菌hrp基因簇中hpa1基因编码。用构建于表达载体pET21a(+)上的hpa1诱导表达产物harpinXooc处理烟草,可激发烟草产生过敏反应,以及激活与烟草抗病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PR-1a、hin1和hsr203J的表达;处理水稻后,NPR1、OsPR1a、OsPR1b和PAL被激活。表明harpinXooc蛋白与植物互作后,通过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激活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卫反应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使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harpinXooc经加工后制成含量达1%的可溶性微颗粒制剂在水稻上进行应用,试验结果显示,harpinXooc蛋白可诱导水稻产生抗病性,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与杀菌剂稻瘟必克(三环唑)相当,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效果与井冈霉素效果相当。对水稻增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增加粒实重上,增产达6%以上。  相似文献   

2.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对设施番茄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探明其是否具备诱导番茄植株抗病性的能力,本文研究了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了番茄叶片抗病防卫基因PR-1a、POD酶合成相关基因POD1和SOD酶合成相关基因SOD的转录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619处理后番茄叶片的POD、SOD、PAL酶活性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叶片中PR-1a、POD1和SOD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由此可见,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是菌株B1619防治设施番茄枯萎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蜡质芽孢杆菌AR156是南京农业大学与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生物农药。为了解AR156对辣椒的防病促生机制, 本文研究了AR156在温室条件下对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辣椒青枯病的生防效果, 对辣椒的促生作用, 在辣椒根围的定殖能力, 诱导植物细胞防卫反应, 如活性氧积累和胼胝质沉积, 以及植物防御相关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蜡质芽孢杆菌AR156对辣椒青枯病的温室防效高达73.31%。AR156的使用使辣椒植株干重增加 22.30%, 并能稳定的在辣椒根围定殖, 接种60 d后, 其定殖量为5×105 cfu·g-1FW。AR156预处理后挑战接种病原菌能诱导植株更迅速的产生细胞防卫反应, 并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可见AR156菌株诱导的植物细胞防卫反应, 提高植物防御相关酶活和在辣椒根围稳定的定殖能力使其产生对病害的广谱抗性。研究还发现 AR156菌剂可增加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这可能是该菌剂促进辣椒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双核丝核菌诱导水稻增强广谱抗病性和防卫酶系活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无致病性的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 species,简称BNR)菌株2 32-CG预接种处理水稻品种IR2 6苗期植株根茎基部,可以诱导水稻增强对纹枯病(R.solani Kühn)的抗性。与未处理对照相比,BNR处理水稻植株的纹枯病害严重度明显降低。2 4 h以上的BNR处理,可以彻底保护幼苗不受立枯丝核菌侵染的危害。经BNR诱导的水稻也表现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和条斑病(X.oryzae pv.oryzicola)的抗性。BNR可以显著地诱导水稻防卫反应中的2类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提高。受BNR诱导的抗病性与PAL和POX活性呈正相关。对BNR在水稻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井冈霉素为对照,比较了从感病稗草上分离的CLE菌株胞外蛋白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后,CLE胞外蛋白处理的SOD和POD的活性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在接种48h后显著低于对照.CLE胞外蛋白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提高了17.9%.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CLE与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有性阶段: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a)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以98.9%的ITS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处于同一分支.结合其形态特性,将其鉴定为新月弯孢菌.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PTS-394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PTS-394对番茄的防御相关酶活性、抗病信号转导通路的标志基因表达的诱导情况和诱导抗病性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在24~72 h内番茄顶端叶片中PAL、PPO、POX、LOX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增加,且72 h时达到最高峰值,随后在96 h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此外,番茄抗病信号通路节点基因NPR1和水杨酸(SA)信号通路激发的防卫基因PR-1a,在24~72 h得到了显著持续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能够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菌株PTS-394灌根番茄后48 h,离体叶片挑战接种番茄灰霉菌,结果显示,菌株PTS-394处理的番茄叶片病斑面积仅为对照处理的50%,防控效果达47.1%;温室盆栽试验显示,菌株PTS-394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的防治效果为58.2%。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PTS-394灌根番茄后,可以触发番茄植株系统性的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乙烯(ET)信号在植物抵抗各种逆境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乙烯信号在调控水稻纹枯病抗性中的作用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感纹枯病水稻品种Lemont和抗纹枯病水稻品种YSBR1为材料,分析了纹枯病菌接种后乙烯合成关键基因及信号传导途径中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纹枯病菌侵染可显著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激活乙烯信号。进一步采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和信号激活剂处理水稻并进行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化学剂分别可抑制或激活乙烯信号;无论是Lemont还是YSBR1,激活其乙烯信号均可显著增强抗病性,而抑制该信号均显著降低抗病性。对3个乙烯受体突变体(ethylene response2, etr2; ethylene response3, etr3; ethylene response sensor2, ers2)进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突变体的病斑长度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以上研究表明乙烯信号在水稻对纹枯病菌的防卫反应或基础抗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水稻-纹枯病菌”间的互作机制、制定合适的病害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注射接种法测定9个转hrfl基因水稻品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B12-2m、B12、HTRP2和NJH12转基因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其中NJHl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最突出.在江苏南京和安徽潜山两地的田问测定结果显示NJHl2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与对照相比防效提高65%以上.用RT-PCR测定抗病转基因系中防卫基因的表达,在抗病转基因系中,Osprla、Osprlb和PAL等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转hrfl基因水稻可能通过诱导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和稻瘟病菌互作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模式体系。本文利用3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品系(CO39、C101LAC和C101A51)和2个特异性菌株(M209和M210)构成不同亲和程度的互作关系,研究了稻瘟病菌对3个水稻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合成基因、5个防御反应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1个防御反应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诱导表达的作用。结果表明:稻瘟病菌诱导了各种互作关系中水稻OsLOXOsAOSOsPAL酶合成基因的表达,水稻启动了茉莉酸和水杨酸防御反应信号传导途径。在不亲和的互作反应中,稻瘟病菌能不同程度地诱导水稻OsPR1aOsPR2OsPR3-1OsPR3-2OsPR4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激活了防御反应系统,使水稻植株表现为抗病;而在亲和的互作反应中,多数OsPR基因的表达水平低、时间短或没有表达,水稻植株表现为感病。OsMyb基因在各种互作关系中有不同的诱导表达。说明这些防御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可能与水稻抗稻瘟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广谱抗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TR21在温室和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其机制已证明与诱导香蕉产生系统抗性有关。本文以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法,以香蕉25S rRNA基因为内标,研究灌根接种菌株TR21后对香蕉根系4种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AL、POD、PR-3和PR-1基因在接种后表达水平均表现上调趋势,但PAL和POD基因的表达增幅明显高于PR-3和PR-1基因。PAL和POD基因在接种后12 h表达量最高,与TR21在香蕉根部的定殖规律表现出一致性。系统诱导抗性是枯草芽孢杆菌TR21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拮抗内生细菌B20-006菌株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笔者通过对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研究发现,利用拮抗内生细菌B20-006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效最高达67.9%。同时通过抗利福平B20-006突变菌株回接再分离及利用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技术证明,B20-006菌株可通过根系侵人,具有沿维管束进行转运的能力。为进一步明确其生防机理,本文系统研究了B20—006菌株与宿主玉米相互作用过程中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酯酶等的比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EC1.15.1.1)是生物体中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害的关键保护酶之一,SOD活性的提高可以增加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的适应和耐受能力。本研究将一个源自嗜热毛壳菌(Chaetomium thermophilum,Ct)的Cu/Zn-SOD基因Ct SOD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水稻,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对转基因植株分别接种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及纹枯病的病原,发现过量表达Ct SOD能够显著提高转基因植株对3种病害的抗性。这种对多种病害具有抗性的单个基因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稻内生细菌B196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B196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采用浸种和喷雾的方法将菌株B196接种到水稻植株后,均能在稻株体内回收到该菌株,表明菌株B196能在水稻体内定殖.菌株B196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效分别为64.29%和55.13%.  相似文献   

14.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 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 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11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拮抗菌铜绿假单胞菌ZJ1999产生的粗提液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的结果表明,抑制病菌侵染的活力随着粗提液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该菌株的定殖时间与最初引进时的浓度密切相关,其最低应用浓度为10^8cfu/ml,在接种纹枯病病菌后第一天的喷施防效最佳。拮抗菌ZJ1999在发病的秧苗、成株期植株茎杆和叶片上,14d后的菌量分别维持在10^2-10^3和10^3~10^4cfu/g。  相似文献   

16.
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 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碟经戊唑醇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戊唑醇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 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7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 g/hm2下两次喷药后15 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施用生防菌前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和水稻纹枯病菌AG-1IA的数量,并调查发病情况,收割后测产,评估生防菌粉红粘帚霉67-1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粉红粘帚霉67-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用药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停止用药后逐渐减少。水稻纹枯病菌在清水对照组中没有显著变化,在处理组中水稻纹枯病菌的数量随时间降低。60 g/667 m2菌量的防效及产量与井冈霉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防病保产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粉红粘帚霉67-1的孢子制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效果的田间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