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发酵饲料在猪饲料与饲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发酵饲料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抑制抗营养因子以及促进机体健康都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发酵技术在饲料产业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发酵饲料的关键工艺技术仍需进行优化。文内就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水分含量、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重要参数进行讨论,探讨相关参数对发酵效率以及发酵产量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实现发酵饲料工艺体系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优化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红薯淀粉渣真蛋白含量的工艺。以红薯淀粉渣为主要原料,利用14种不同类型菌株进行单因素发酵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中,米曲霉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为米曲霉+巨大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接种比例为3:2:1,接种量为1×106CFU/g DM;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3℃、初始含水量66%、时间86 h)下,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为12.11%,约为未发酵底物的3倍,接近模型预测值。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是提高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3个菌种(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固态发酵相同水分的3种原料(玉米、豆粕、棉籽粕),以感官评价、原料pH变化和发酵后益生菌存留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饲料原料品质随发酵时间变化的规律,优化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原料达到稳定pH所需的时间不同,相同发酵菌种达到pH稳定所需的时间为:玉米< 豆粕< 棉籽粕;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种类对初始pH无影响;在pH达到稳定时,3种原料发酵后颜色和气味各呈现相应的特性,而黏度强度表现为:棉籽粕 >豆粕 >玉米;益生菌存留数量为:玉米 >豆粕 >棉籽粕。由此可知,玉米作为微生物发酵底物,发酵率高,益生菌存留量多,优于豆粕和棉籽粕。  相似文献   

6.
发酵可以去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利用潜能,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及肉品质。随着发酵技术的成熟,发酵饲料原料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发酵饲料原料在提高畜禽肉品质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发酵饲料作为一种国际认可的高品质饲料,已在全国推广。本文首先分析了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菌种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工艺参数优化,最终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温度30~35℃、发酵3 d、发酵水分含量40%。  相似文献   

8.
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是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BA)发酵饲料的优良益生菌。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pH为6.0,最佳温度为35℃。GABA生物合成的最佳pH为8.0,最佳温度为40℃。两阶段发酵调控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产GABA,GABA的产量达到5.98g/L,优化后GABA的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53.39%。研究表明,两阶段分开控制菌株生长和GABA合成的pH和温度,能显著提高GABA的产量。该方法为用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酵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筛选中药渣的适宜发酵菌剂并建立最佳发酵工艺,用来提高发酵中药渣中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试验包含三个部分。试验一: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中药渣进行单一菌剂、等比例两两复合和三者复合发酵,通过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对其发酵效果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发酵菌剂及复合类型。试验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筛选发酵菌剂的最优添加比例。试验三: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初始水分含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及发酵时间(24、48、72 h)对最优发酵剂处理后药渣内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菌制剂为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等比例组合,其最优添加比例为1∶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为5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72 h。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  相似文献   

10.
郭晓贤  刘峰 《饲料工业》2007,28(8):17-20
通过平板快速筛选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葡萄糖氧化酶菌株,此菌株属于产胞内酶的黑曲霉。采用文献报道的相关工艺测得其初始酶活为0.86μmol/min。经过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及摇床发酵工艺的调整,其摇床发酵的产酶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发酵液过滤液酶活达到9.91μmol/min。  相似文献   

11.
以香菇渣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玉米淀粉和麸皮,将其混合后,再接种一定量的产朊假丝酵母和纤维单胞菌进行发酵.通过对玉米粉添加量、麸皮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香菇渣最适的发酵工艺为:玉米粉添加量20%,麸皮添加量15%,纤维单胞菌接种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升其营养价值,推动养牛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微生态发酵技术对肉牛配合饲料原料预处理的作用:显著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肉牛瘤胃的消化功能,降低牛圈舍内氮气的浓度,为无抗产品生产夯实基础;介绍了微生态发酵技术在开展肉牛配合饲料过程中使用的工艺:原料的挑选,发酵菌剂的复活复壮,原料和菌剂的使用;提出了肉牛微生态发酵饲料制作的核心技术点:发酵原料的选择,发酵剂的挑选,发酵温度的调控;探讨了肉牛微生态发酵饲料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编制微生态发酵饲料的准则,变革微生态发酵饲料的工艺,促进微生态发酵饲料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20,(1):40-46
研究旨在研制一种犊牛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发酵培养条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益生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麸皮、玉米粉、豆粕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设计,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将高活菌数的菌株进行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及接种比例,通过测定发酵饲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柠檬酸、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结合DPS软件中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组方以及发酵模式。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配伍组合为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接种比例为2:3:1:1,优化的固态发酵配方为麸皮63.84%,玉米粉27.44%,豆粕6.41%,无机盐2.31%。结合发酵饲料的芳香气味,在先进行36 h有O_2发酵,再进行12 h无O_2发酵条件下,可使发酵产物活菌数达到5.3×10~(11)CFU/g,β-葡聚糖为10.515 mg/g,柠檬酸为164.508 mg/ml,多肽为160.55 mg/g,乳酸的含量为427.344μg/g。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60%新鲜西兰花茎叶与20%米糠粕和20%喷浆玉米皮等原料混合后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在接种后0、7、14 d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0 d)相比,发酵7 d和14 d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提高(P<0.05);发酵7 d和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pH降低(P<0.05),发酵7 d后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降低(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发酵饲料中的优势菌门;发酵7 d和14 d后,西兰花茎叶饲料中的变形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发酵7 d和14 d后,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5.
以废弃香菇渣为主要原料,首先利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添加适量尿素、米糠和麸皮,将其混合后调节水分,再接种一定量的黑曲霉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香菇渣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为:尿素添加量3%、米糠添加量10%、麸皮添加量25%、黑曲霉接种量10%,发酵时间3d。发酵后的饲料蛋白含量达到32.43%,可作为动物养殖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针对沙柳混合发酵的发酵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60 d时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FF1和FF2组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均属于优良发酵饲料;经过60 d的贮存,干物质(DM)和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分别在贮存15 d和45 d后检测到丙酸,且增长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丁酸;FF1组和FF2组的氨态氮/总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FF1和FF2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趋于稳定,且FF2组的发酵效果与FF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菌酶协同发酵兼具微生物发酵和酶解的优势,能够有效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提高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缓解饲料蛋白资源缺乏的现状。文章对菌酶协同发酵常用菌种和酶、发酵工艺影响因素、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优势及发酵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菌酶协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酵饲料富含有益微生物、消化酶及功能物质,已广泛应用于畜牧行业,应用效果良好。微生物种类及功能是影响微生物发酵饲料发酵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功能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pH、酸溶蛋白含量、抗原蛋白和抑菌活性为指标,对不同菌株及其复合菌剂固态发酵鸡配合饲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M-20菌株产酸性物质能力较强,能显著降低饲料pH(P<0.05);FM-18菌株发酵产酸溶蛋白最快;JM-1菌株抑制大肠杆菌能力较强。经复配后,各菌株产生一定协同发酵作用,酸溶蛋白含量达到35.98%,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明显,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活性显著(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面积达到1.18 cm2。试验为功能菌株及其复合菌剂在发酵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蛹肽蛋白”饲料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蛹肽蛋白”饲料发酵中的乳酸杆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优势发酵微生物茵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工业化生产蚕蛹发酵饲料提供了重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B-2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0%、玉米芯50%、硫酸铵2%、尿素3%,发酵温度为30℃,料水比1:1.2,自然pH值,培养48h,木聚糖酶可以达到8500U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