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物、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由此构成的营养级组成"食物系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物系统既是能的载体也是能的流程,它将能异化为社会产品--食物.食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决定性地作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国对食物=粮食=谷物的传统概念,形成畸形的食物结构.畸形的食物结构又导致畸形的农业结构,两者互为因果,酿成我国农业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其性质属悖离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的"系统相悖",非枝节措施所能解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能离开食物系统的全面开发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全面改造.草地农业系统是食物生产与生态建设兼顾的生态农业系统.它的4个生产层,即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的全面开发建设,适应我国人民食物成分中动物性食物的成倍增长,谷物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并从多方面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草地农业,预期可以新增土地资源0.79亿hm2农田当量,可满足我国食物中长期规划7亿t食物当量的目标,其中2亿t口粮和5亿t非口粮.农民增收为目前的1.15倍.  相似文献   

2.
农田当量是把单位面积标准传统农田一年一熟种植水稻的食物产出作为标尺,来衡量一切农用土地相对食物生产潜势的计量单位。它是适于衡量草地农业系统的评价土地资源食物生产能力的新量纲。本研究在界定了农田当量内涵的基础上,指出ALEU是运营模式(m)和核算尺度(T)的函数,是食物当量的“面积”表述,农田当量可以评价任何农业系统的食物生产潜力。对我国现行农业运营模式下的食物生产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存农用土地的食物生产能力仅利用了生产潜力的43.59%,还有巨大的食物生产潜力有待开发。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农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将现有耕地的20%实行草田轮作,以全国现有可用草地的3%建立丰产栽培草地,对全国草地农业的食物资源潜力做出估算,其食物生产潜力相当于新增0.52亿hm2农田当量,全国实行草地农业系统,其食物生产能力将是现行系统的1.23倍。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牧区水资源短缺、草地资源丰富而耕地肥力不足,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面对日趋紧张的资源约束和畜产品需求的爆炸式增长,牧区草地农业势在必行。因此,以我国6大牧区为研究对象,以食物当量和农田当量的量纲,分析现行农业系统下我国传统牧区的食物生产情况,计算草地农业系统的食物生产潜力,并与现行农业系统的食物生产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传统牧区的现行农业系统面临着粮食增产能力有限及畜牧业生产成本过高、饲料用粮比重过大等问题,而草地农业模式可新增农田当量1514.24万hm~2,新增食物当量9177.28万t。基于研究结果讨论了我国传统牧区发展草地农业的必要性和优势,并提出发展草地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人的口粮中长期预测不过2 亿t,我国自给无虑,而饲料等非口粮用粮达5 亿t,现有耕地农业系统难以承担。而国际粮食市场容量不足,价格波动过大,不可依赖。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需求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真正严重的威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必须向动植物产品并重型食物结构转变,进行新的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的调整是面对国际粮荒的长期战略。农区草业是将牧草引入传统耕地农业,在保证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在大幅度提高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为第二性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廉价的饲料资源,以先进养殖业,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草食型畜禽等节粮产品的比重,以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充分发展而不加重谷物生产负担。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无可替代。我国农区尚有4 968.5万hm2的土地资源发展农区草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农区草业将酝酿一次对耕地农业的革命,不仅为改进农业系统提供最初的动力,而且可发掘农区草地资源,解放巨大食物资源潜力,实现人-畜分粮,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5.
节粮型草地畜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任继周 《草业科学》2005,22(7):44-48
现代化畜牧业包含舍饲畜牧业和草地畜牧业2个部分."逐水草而居"的适应性畜牧业是农业的开端,后来发展为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草地畜牧业,它是草地农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草地畜牧业相比,在特定条件下它具有资源节约、优质高效的优势,对提高生产水平,促进环境健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长期片面强调舍饲畜牧业,而且在"以粮为纲"的主流下形成"粮-猪"系统,严重降低了生产水平和生态健康.我国山地多达近70%,适宜耕地面积不足12%,其余80%~90%的土地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潜力,如将其纳入草地农业系统发展草地畜牧业,我国南方可以提供4 000万hm2农田当量的生产能力;北方提供4 900万hm2农田当量的生产潜力,两者共计相当8 900万hm2的新增农田和156 705万t饲料粗蛋白,这将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农业对谷物高产的追求导致土地的过度使用、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地被开垦为农田,因而改变耕地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对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三者的相关性、甘肃省粮食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比例的耕地转变为牧草地时的食物产出效益,来探索耕地转化为牧草地的必要性及其对食物安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具有必要性,一是因为传统农业粮食增产的空间十分有限,二是因为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口粮消费量递减。当15%的耕地转变成牧草地时,较低生产力(3 t·hm-2)、中等生产力(6 t·hm-2)、较高生产力(10 t·hm-2)水平下的总食物当量变化分别为:减少2.3%、增加2.6%、增加16.8%。因此,退耕还草发展草地农业可以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用并持久地服务于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一、草地资源我国草地资源近60亿亩,其中北方牧区草地约47亿亩,南北方山区草地及滩涂约1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强,为耕地及林地的三倍多,是不可忽视的可更新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15亩,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面积49.5亩的三分之一;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6亩,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5亩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占有草地6亩,只占世界人均草地11.4亩的二分之一。过去,农业以粮为纲,不分牧区、农区、山区的生态条  相似文献   

8.
用食物当量评价草地农业的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食物当量的概念和模型,通过引入牧草消化率后饲草食物当量计算的能量和蛋白质系数,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以1 kg苜蓿(标准食部100%,含水量10%,总能14.267 MJ·kg-1, 蛋白质含量229 g·kg-1,干物质消化率65.48%)作为标准饲草,计算并比较了天然草地、栽培牧草、青贮饲料与粮食秸秆等草地资源的食物当量,对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进行了统一量纲上的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总体在0.2~1.2 FEU·kg-1,其中豆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4~1.2 FEU·kg-1,其中能量与蛋白兼优、消化率高的银合欢嫩叶为1.2 FEU·kg-1;禾本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2~1.0 FEU·kg-1,暖季型牧草多年生黑麦草为1.0 FEU·kg-1;青贮饲草(包括青贮秸秆)的食物当量为0.1~0.7 FEU·kg-1;秸秆的食物当量约为0.2 FEU·kg-1。夏季21个主要天然草地类型 (如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FEU生产能力为142~2739 FEU·hm-2,玛曲的高寒草甸及河北草甸草原约在1300 FEU·hm-2以上。FEU作为一种快速、易于计算和解释的牧草、畜牧饲料和饲料作物的饲料价值的测量管理单位,打破了单纯以谷物为粮食的传统食物观,统一了食物的标准,即将各个地域、农业系统、饲草和家畜种类、饲草加工和利用方式的食物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可以对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区域农业结构起指导作用,可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物供需格局变化和光温水资源战略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黔 《草业学报》2010,19(2):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城乡食物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随着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我国粮食供应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光温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了保证我国食物安全,应在保护和建设1.07亿hm2(16亿亩)基本农田的同时建设0.67亿hm2(10亿亩)栽培草地,像种植粮食一样精心栽培牧草,应制定南方山地建设规划,综合部署生态综合治理专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和生态畜牧业扶贫专项,把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放在与粮食生产同样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将草地农业战略提升为国家顶层设计,必须与其他战略耦合,建立草地恢复资金供应机制。为实现该目标,需要构建食草票制度。以统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把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粮畜安全(口粮安全与畜产品安全)战略,坚守草地红线与粮畜安全底线。大量资金投入草地恢复,保障草地生态安全。增加饲草生产,保障饲草安全。节省饲料,保障饲料安全。减少饲用粮用地,缓解耕地压力。饲草安全与饲料安全是粮畜安全的核心。草地农业统筹草地、耕地(林地与湿地)与建设用地;恢复草地至少可节省2×107 hm2耕地,缓解建设用地供应压力,获得食草票资金。至少3.0×1013元资金投入3.6×108 hm2草地,为1hm2草地提供至少8.3×104元恢复资金。草地恢复资金供需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草地建设与恢复资金供应机制。草地农业确保粮畜安全,增加生态畜产品比例。食草票制度弥补建设用地缺口,消除草地退化造成的生态安全威胁。草地农业战略应与粮畜安全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生态安全战略及国土资源高效利用战略耦合,并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南方地区粮食短缺的原因,以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地区粮食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22000万t左右,口粮消费量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3850万t减少到2009年的10677万t,因此口粮需求不是导致南方地区粮食供不应求的原因。2009年,南方地区饲料用粮7991.6万t,占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的33.9%;工业用粮6234.1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26.8%。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构成了南方地区粮食总需求的三大部分,其中非食用粮约占据粮食总需求的57.3%,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2009年粮食供需差额至少为1419.3万t,这意味着2009年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至少调运了1419.3万t粮食,存在巨大的运输成本和机会成本,同时浪费了283.9万m3的虚拟水资源。而以“大粮食,大资源,集约型”为理念的草地农业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节约饲料用粮、补充口粮,降低粮食需求的同时增加粮食供给,且南方地区光照差、多山地,有发展草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南方地区发展适宜的草地农业模式是解决南方地区粮食短缺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营养体农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贠旭疆 《草业学报》2002,11(1):65-69
发展营养体农业可以发挥植物生长的各方面优势,充分利用植物的逻辑斯蒂生长规律,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高,对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时间匹配性要求不严,通史减少漏光现象,提高光能利用率,容易避开主要病虫的危害,其生物量和经济产量较高,营养价值好,生产潜力大。在光照不足或热量不足的地区,发展营养体农业生产是对传统籽实农业系统缺陷的矫正,它可扬长避短,更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使生物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对促进草业发展,解决因人畜共粮而导致的饲料粮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开发能源作物促生态重建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草已被证明是防止沙化、土壤侵蚀及恢复生态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执行的退耕补贴政策难以持久,接续产业的开发也很困难。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对粮、油作物而言相当严酷,但却相对有利于以取得植株营养体——生物量多而非籽粒产出高为目标的多年生作物的生长,实现相对较高的系统生产力。中国耕地面积虽非常有限,但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却分别是耕地的4和3倍。像北方农牧交错带就拥有大面积的不宜继续农耕的农地和退化草地。近年在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在边际土地和部分农地种植“专用能源作物”,正是能适应我们对土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的要求、可为生物能源提供可靠原料供应的特殊农作方式。初步的试验表明,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的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柳枝稷、芒草等能源作物,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该地区种植能源作物,面积可达2 000万hm2,有望使它年产4亿t(干重)以上的生物质,从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为对象,研究了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保持必要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自给和安全的基本条件;然后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视角,勾画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的基本原理,认为降低耕地压力是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提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对策是高度重视耕地数量保持,并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安全线应随社会、人口的发展而浮动,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线为400kg(年.人)左右。为了保持这个安全线而又不失一定弹性,需要藏粮于草,发展一,既缓解存粮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国际竞争力,又加强农业系统的生产与生态安全。现在不防起步,逐步探索,慎重实施。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畜禽粪污排放量估算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湖南省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排泄情况,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防控与治理提供依据。本论文以《2011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中畜禽出栏数作为统计基数,根据畜禽粪便排放系数和粪污含量,估测了2011年湖南省畜禽粪污排泄情况。结果表明,2011年湖南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6680.29万t,COD 327.49万t,BOD 302.39万t,NH3-N 26.04万t,总磷30.78万t,总氮64.45万t;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排泄量分别为Zn 3802.54 t,Cu 2772.43 t,Cr 335.67 t,Pb 265.06 t,Cd 51.11 t,Ni 240.60 t,As 47.63 t,Hg 2.16 t;2011年湖南省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总量约为572088万m3。畜禽养殖业粪污排泄量巨大,危害之大,应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原则,倡导畜牧健康养殖理念。  相似文献   

17.
秸秆饲料化利用对于促进“粮改饲”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实现藏粮于草解决人畜争地以及构建大食物安全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运用草谷比法与能量转化理论估算安定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秸秆饲料化节粮潜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种植结构调整(A)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B)两种情景8种方案,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 2000 –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宗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秸秆资源总量为487.03 × 104 t;草食家畜存栏量为1 132.61 × 104 AUM,秸秆饲料的需求量为744.12 × 104 t,秸秆饲料化量为177.05 × 104 t,秸秆饲料供需缺口巨大。2)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秸秆节粮潜力分别为28.85 × 104、57.21 × 104、118.17 × 104 t。3)以2018年实际存栏量14.28 × 104 AUM为基准,对比各情景方案组合,Ah + Bh方案下的秸秆载畜潜力高达28.69 × 104 AUM,经济效益达30 211.37 × 104 CNY,为最优方案;最劣方案Al的载畜发展潜力为4.42 × 104 AUM,经济效益为4 655.03 × 104 CNY,较最优方案相差24.27 × 104 AUM,经济效益相差25 556.34 × 104 CNY。总体而言,A、B组合方案下的载畜潜力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一方案的潜力,草畜一体化发展不失为旱作农区可推广的有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