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内布拉斯加州的经验2000年11月,内布拉斯加州被伪狂犬病毒(PRV)控制委员会确认为第四阶段。2000年第四季度的PRV季度报告显示,该州没有被感染猪群或猪。在该季度,由于各种原因,对355个猪群进行了检测,其中15339只猪为PRV阴性。该季度的屠宰监测数据显示,在其他州宰杀的内布拉斯加的猪中收集了11660份标本,其中只有41份为疑似或阳性状态。此外,跟踪和检测这些猪群没有发现PRV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监测是猪群的疾病状况、特点或状态信息的常规收集方法。收集此类信息的目的在于发现影响猪群的传染病学参数的变化。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让兽医处官员计划并采取适当的行动,确保美国动物卫生安全。和所有的动物疾病根除计划一样,病例发现与监测是伪狂犬病毒(PRV)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活动应确定PRV的出现是否受到新的因素的影响。实施的监测方法能够发现感染猪群中的PRV阳性动物。计划  相似文献   

3.
正一、猪群净化方案从各个被感染的猪群中净化伪狂犬病毒(PRV)的方案对根除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州官员和生产商发现了几种有效的猪群净化方案。根据与猪群相关的具体因素、猪群所有者长期和短期的生产计划,以及相关的成本实施各种方案。试点项目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确定哪种方案有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各个方案在从猪群中根除PRV时效率最高。各类计划和使用指南的具体信息见牲畜保护学会在1990年印制的名为《猪PRV根除指南:猪  相似文献   

4.
正传染病不分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界限——伪狂犬病毒(PRV)也不例外。野猪呈全球性分布。事实上,大多数野猪群都感染PRV,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来自急性感染农场的PRV传播频繁,导致病毒蔓延扩散。例如,一个农场的患病或死亡动物可以被该地区的任何野猪食入,造成混合感染。在市场上放养家猪,以及家猪和野猪之间的移动、接触也导致了PRV的传播。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关系到美国PRV根除计划是否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正一、PRV控制的早期尝试1.检疫隔离。伪狂犬病毒(PRV)的暴发给美国爱荷华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两个相邻的大型猪群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促使伊利诺伊州在1975年初成立特别工作组,并呼吁召开全国性的PRV研讨会。PRV研讨会于1975年春季在牲畜保护学会(现为美国国家畜牧业学会)年会之前召开,会议地点设在伊利诺伊  相似文献   

6.
马博  卜三平 《中国猪业》2018,13(12):48-51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发病猪常伴有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等典型症状。猪是自然界中PRV的唯一宿主,PR在全球范围流行,根除难度大,易感动物感染PRV后,终生带毒,存在"不可逆转性"。OIE将之列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之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是进出口贸易的必检项目之一。PRV在猪群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易因应激而在猪群中暴发,且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染。常采用基因缺失苗来免疫猪群,通过检测gE抗体的水平来确认某头猪是否被PRV野毒感染,以便及时淘汰感染的猪群。疫苗的有效免疫接种是控制和净化PR的有力保障。PR的净化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常根据PRV-gE抗体检测情况设计并实施净化方案,以达到推动净化猪场PR的目的,并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2013-2018年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分别采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2013-2018年该地区78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320份疑似发病猪群组织样品、3041场次的猪场6766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例猪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总阳性率为50.83%,场阳性率为52.60%;送检猪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总阳性率为29.25%,场阳性率为61.1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送检病例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情况,发现2014年和2015年是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最严重时期;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血清样品PRV野毒感染gE抗体,发现2015-2018年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猪群的猪存在一定比例的PRV-gE抗体阳性猪,但差别不明显。结果表明,福建省西南地区猪伪狂犬变异毒株流行后,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提示应进一步加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预防控制水平,并定期做好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实时调整疫苗免疫程序,减少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导致的猪场疫病控制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正>伪狂犬病(Pseudoraies,PR)是当前国内猪群中重要的疫病之一,掌握PRV在猪体内的分布规律有利于理解猪感染PRV后发生的病理过程、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取样;理清PRV作为神经示踪物在实验动物神经系统中的循行特点将有助于理解PRV疫苗毒株和野毒株对猪的侵染机制,并启示猪神经症状出现前PRV的可能循行路线,帮助业者探究现场猪群最初感染PRV的可能途径,制定更合理的免疫程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伪狂犬病监测计划(1.01版)》由美国农业部于2008年4月公开发布,该监测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美国商品猪群中快速检测出猪伪狂犬病(PRV)的感染与传播、证明美国商品猪群中的PRV无疫以及监控PRV传入风险,并对监测流程、数据分析以及监测系统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美国伪狂犬病监测计划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是一种侵害牛、马、狗及猪的急性病,由被称为伪狂犬病毒(PRV)的疱疹病毒引起。以猪为宿主。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相似,PRV 潜伏感染神经节组织。严重时,病毒神经节释放出来排放到猪的鼻腔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雾化分泌物而传播。目前,PRV 疫苗已被广泛用于预防感染。但有资料表明,经 PRV 免疫的猪还可能被强毒感染或重复感染;这种感染也许是潜伏性的,经一定时间后,潜伏病毒可能会再活化并排出,继而在猪群中循环。因此,免疫猪在受到强毒攻击时,也许会成为 PRV 的潜在的带毒者。为此,作者进行了试验条件下病毒的排放频率和持续期的研究。试验将31头来自无 PRV 感染史猪群的试验猪随机分为5组。1组为对照,其余4组分别用下述方式的 PRV 疫苗免疫:传统弱毒疫苗,灭活病毒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毒在潜伏感染猪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伏感染是猪伪狂犬病防治和净化工作中的重要障碍之一。本研究用伪狂犬病毒(PRV)gG-/LacZ+标记毒株感染经过PRV灭活疫苗免疫的PRV阴性仔猪,建立了猪伪狂犬病毒潜伏感染动物模型,再用地塞米松激活PRV在猪体内的潜伏感染。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研究了PRV在潜伏感染猪和潜伏感染激活猪体内部分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的大脑、小脑、脑干、三叉神经和视神经以及非神经系统的扁桃体、肺和肾等部位。阳性细胞数量随着攻毒后时间的发展呈现减少的趋势,而注射地塞米松后,阳性细胞数量在上述组织中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9):138-13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对PR进行免疫预防,通过检测g E抗体鉴别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从而能有效监测猪群中PRV野毒感染情况,逐步淘汰PRV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南充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及野毒株感染抗体情况,应用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家不同规模化猪场内随机的8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 gB和PRV g E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家不同规模猪场的800份血清样品中,gB阳性样品数量为624份,阳性率为78%;gE阳性样品数量为136份,阳性率为17%;在所抽检的不同猪群中,种猪和产房仔猪gB阳性率高于保育猪和育肥猪;保育猪和育肥猪gE阳性率高于种猪和产房仔猪,说明所选猪场猪群中保育猪和育肥猪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仍然比较严重,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形势依然严峻,猪伪狂犬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控伪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群中接连暴发了新的伪狂犬病疫情,主要原因是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发生了新的变异,新的PRV流行变异株与传统的PRV相比抗原性已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PRV的特征、PRV变异株流行情况、PRV变异株主要毒力蛋白及其遗传变异、PRV变异株疫苗的研制及PRV感染的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PRV流行变异株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呼吸道综合征、生长发育受阻等,同时也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PRV感染的流行及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导致一些国家考虑从其猪群中根除PRV,通过淘汰血清学阳性的猪只以消除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以种猪繁殖障碍、仔猪脑脊髓炎、腹泻,成年猪隐性感染、以呼吸道症状和生长发育受阻等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各季均可发生,猪是PRV的自然宿主,感染猪群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处于感染潜伏期的猪是潜在的感染源。病毒可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1年。  相似文献   

17.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5,(5)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蓝耳病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与分布情况,研究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分别对2013—2014年采自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部分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882份发病猪血清样品进行CSFV、PRV、PRRSV、PCV2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年CSF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2.8%,PR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2.6%,PRRSV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8.5%,PCV2平均抗体阳性率为61.5%。CSFV、PRV、PRRSV抗体阳性率2014年较2013年有下降的趋势,PCV2抗体阳性率2014年较2013年有略微上升的趋势,CSFV、PRV、PRRSV、PCV2的2种、3种及4种病原混合感染抗体阳性率2014年较2013年有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猪群中CSFV、PRV、PRRSV、PCV2的混合感染现象日益突出,应引起对这4种猪病的重视,加强这4种猪病疫苗的免疫接种,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2014年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共325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现,发病猪场中,这5种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2.00%、28.57%、19.43%、53.71%和9.71%,而屠宰场的感染率分别为5.33%、2.67%、5.33%、59.33%和11.33%。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猪场二重感染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11.43%,其次为PEDV+PCV2、CSFV+PCV2和PCV2+PRV,阳性率分别为5.71%、4.00%和4.00%;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EDV+PCV2以及PRRSV+PCV2+PRV,阳性率均为2.29%。屠宰场二重感染最高的是PCV2+PRV,达到3.33%;三重感染最高的是CSFV+PCV2+PRV,阳性率为0.67%。结果表明,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PCV2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PR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这2种病毒的监控对控制广西地区猪群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2—2013年我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地区猪群中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分别采用PCR和gE-ELISA检测方法,对2012-2013年采集/送检的1127份发病猪群组织样品、1480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PRV野毒感染病原学样品98份,总体检出率8.69%,猪场的PCR检出率为22.49%;共检测14801份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阳性样品2388份,总体阳性率为16.13%,场的阳性率为44.02%。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华东、华中等生猪主产区猪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不同日龄猪群的野毒感染抗体检测数据,发现种猪的感染率较高,其次是哺乳仔猪、育肥猪。[结论]猪伪狂犬病在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提示应进一步提升猪伪狂犬病的免疫预防水平,定期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