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一、爱荷华州的行动参与PRV根除行动的人员多次认识到,被感染猪群的患病率和猪群内的血清阳性率在面积相对较小而猪群数量较多的地区通常是最高的。20世纪70年代,爱荷华州暴发了伪狂犬病毒(PRV)。由于病毒长期存在,该州计划官员预计,同其他地区相比,爱荷华州每一千个猪群中感染PRV的猪群数量是最多的。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一项特别计划来应对该州的PRV状况。成功的结果对该州的利益相关方,以及猪肉行业中焦急地等待  相似文献   

2.
正一、爱荷华州立大学在开始提出伪狂犬病毒(PRV)根除计划之前,美国农业部要求对该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分析人员包括一名经济学家,其余来自艾姆斯爱荷华州立大学。分析使用的数据来源包括五个试点项目、国家兽医调查、正式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估计根除PRV可获得的经济利益;根除美国猪群中PRV的计划成本。影响生产商的许多成本归因于PRV。这些成本随着经营类型(分娩  相似文献   

3.
正监测是猪群的疾病状况、特点或状态信息的常规收集方法。收集此类信息的目的在于发现影响猪群的传染病学参数的变化。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让兽医处官员计划并采取适当的行动,确保美国动物卫生安全。和所有的动物疾病根除计划一样,病例发现与监测是伪狂犬病毒(PRV)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活动应确定PRV的出现是否受到新的因素的影响。实施的监测方法能够发现感染猪群中的PRV阳性动物。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在本文,技术协调员将他认为对伪狂犬病毒(PRV)根除项目的成功产生重大帮助的事项进行了记录,并且强调了对PRV保持警惕和准备好在监测系统发现PRV时及时响应的重要性。本文还对从PRV根除项目获得的重点信息和经验教训等信息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一、猪肉生产商猪肉生产商的参与是根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大多数猪肉生产商的猪群未感染PRV,也不希望他们的猪感染PRV。因此,他们会积极投身  相似文献   

5.
猪瘟和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两大烈性传染病,自1999年以来天种公司对这两大传染病实施了净化与根除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已经从猪群中完全根除了这两大疾病。具体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博  卜三平 《中国猪业》2018,13(12):48-51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发病猪常伴有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等典型症状。猪是自然界中PRV的唯一宿主,PR在全球范围流行,根除难度大,易感动物感染PRV后,终生带毒,存在"不可逆转性"。OIE将之列为B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之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是进出口贸易的必检项目之一。PRV在猪群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易因应激而在猪群中暴发,且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染。常采用基因缺失苗来免疫猪群,通过检测gE抗体的水平来确认某头猪是否被PRV野毒感染,以便及时淘汰感染的猪群。疫苗的有效免疫接种是控制和净化PR的有力保障。PR的净化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常根据PRV-gE抗体检测情况设计并实施净化方案,以达到推动净化猪场PR的目的,并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大多数州在伪狂犬病毒(PRV)根除计划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印第安纳、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和宾夕法尼亚等主要生猪养殖的州报告了一些新的PRV病例。本部分简要报告了这些事件,以及印第安纳州和明尼苏达州为完成PRV根除的最后步骤所做的工作。一、印第安纳州的经验1998年初,印第安纳州共有197家猪场因PRV而被隔离,该年年初发现41个新感染的猪群。在已经多年没  相似文献   

8.
正伪狂犬病毒(PRV)根除加速计划制定于1998年,并于1999年实施,是对美国严重萧条的猪肉市场的回应。例如,1997年11月,市场猪价为每英担45.10美元。截至1998年12月的第4周,市场猪价格为每英担11.90美元,在某些地方市场甚至更低。猪生产商无法通过出售他们的猪盈利,继续饲养和保留猪也会损失更多的资金。此外,由于所有者被迫降低开支,他们停止了PRV疫苗接种。这极大地增加了猪群之间PRV传播的风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04年,美国50个州、波多黎各和美属维京群岛均依据《州-联邦-行业PRV根除项目标准》(以下简称"项目标准")被认定为具备第五阶段无疫资格。监测的实施主要围绕两个目标:快速监测伪狂犬病毒(PRV)是否重新进入美国国内的猪群,用文件证明美国猪群无PRV。在保持警惕性的前提下,发现PRV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任一猪群经确诊感染PRV,必须通知利益相关方,且利益相关方需为响应这种情况随时  相似文献   

10.
正对猪群和猪场而言,伪狂犬病是可消灭的。当某一猪群被发现感染伪狂犬病,必须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计划并严格遵守。为利用特定设施,可对基础计划作出改动。但应严格遵守基本原则。本文对美国清群重建净化方案、旨在保留猪群种系并利用血清反应呈  相似文献   

11.
已有报道,利用泰妙菌素(Denagard,诺华动物保健公司)从舍外猪群中根除由猪痢疾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造成的猪痢疾。对于存在慢性感染的猪群,通常需要制定根除计划来清除感染。  相似文献   

12.
已有报道,利用泰妙菌素(Denagard,诺华动物保健公司)从舍外猪群中根除由猪痢疾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造成的猪痢疾。对于存在慢性感染的猪群,通常需要制定根除计划来清除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于计划开发需求和理念的讨论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就根除的共识似乎有所发展的一段时期后,开始出现关于如何应对伪狂犬病毒(PRV)暴发的冲突立场,争论的焦点为疫苗接种和根除项目。1977年,有两项发展加大了对根除PRV的反对,一是动植物检疫署兽医生物制品中心批准了一种PRV疫苗,二是动植物卫生检疫署宣布了之前提议的跨州移动规范。疫苗减少了  相似文献   

14.
利用疫苗和药物,不需要将猪群全部淘汰将猪肺炎支原体从肥育猪群中根除。对3 243头来自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猪群的保育猪在被转入猪肺炎支原体阳性肥育猪群前一次性注射灭活疫苗。在第1群已免疫的猪肺炎支原体阴性猪群被转入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猪群时,对阳性猪群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所有猪群按猪舍采用全进全出方法进行管理,猪舍内通风和清粪采用单独的处理系统。之后猪场只从猪肺炎支原体阴性母猪群所生产且没做疫苗免疫的仔猪群引猪。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5年半无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结论:这项无需使用全部淘汰方法建立无猪肺炎支原体猪群的根除计划已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病不分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界限——伪狂犬病毒(PRV)也不例外。野猪呈全球性分布。事实上,大多数野猪群都感染PRV,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来自急性感染农场的PRV传播频繁,导致病毒蔓延扩散。例如,一个农场的患病或死亡动物可以被该地区的任何野猪食入,造成混合感染。在市场上放养家猪,以及家猪和野猪之间的移动、接触也导致了PRV的传播。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关系到美国PRV根除计划是否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PR)又名奥耶斯基氏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均呈致死性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通过实施根除计划,英国、丹麦、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在家畜或全部区域内实现了该病的根除。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频繁发生伪狂犬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10月,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署(APHIS)发布第1923号技术公告《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详细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美国伪狂犬病根除项目。该报告从养殖业背景、伪狂犬病毒的特性和历史、早期控制伪狂犬病的诸多尝试、疫苗以及诊断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开展根除项目的背景,总结了5个州的试点情况、全国根除项目的实施、各个州根除的历程及应急响应。该报告也记录了国家伪狂犬病根除项目的发展与其受到行业认可的整个过程,包括在行业内以及州/联邦官员之间对于是否采取根除措施的辩论、资金筹措、疫苗和检测方法的发展与选择等。同时,也讨论了根除项目的成本效益、再次引入野生猪所带来的威胁和得到的经验教训。鉴于该报告对于我国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意义,译者翻译并整理了该报告全文,并将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于本杂志,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一、内布拉斯加州的经验2000年11月,内布拉斯加州被伪狂犬病毒(PRV)控制委员会确认为第四阶段。2000年第四季度的PRV季度报告显示,该州没有被感染猪群或猪。在该季度,由于各种原因,对355个猪群进行了检测,其中15339只猪为PRV阴性。该季度的屠宰监测数据显示,在其他州宰杀的内布拉斯加的猪中收集了11660份标本,其中只有41份为疑似或阳性状态。此外,跟踪和检测这些猪群没有发现PR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呼吸道综合征、生长发育受阻等,同时也是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PRV感染的流行及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导致一些国家考虑从其猪群中根除PRV,通过淘汰血清学阳性的猪只以消除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某集约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清除感染猪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3次野毒感染检测;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临床发病的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动态监测、加强综合防控和逐步淘汰措施,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从35.29%逐步降低至0%,猪场自繁的仔猪存活率高,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具有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特点,且可引起多种动物共患,猪是自然界中PRV的唯一宿主。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用基因缺失标记苗配合对应的血清学鉴别方法对猪场内PRV进行根除。本文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净化方法着手,对PR进行阐述,希望本文能给养猪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