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江孜沙棘(Hippophae gyantsensi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砂生槐(Sophora moorcro tiana)、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4种青藏高原灌木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生物量和根系特征值的数量变化差异,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锦鸡儿根冠比增加最多(233.43%),而砂生槐则基本保持稳定,江孜沙棘和唐古特莸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微细根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唐古特莸根长增加最大,达112.11%,江孜沙棘次之,锦鸡儿和砂生槐分别增加了38.84%和24.55%;根表面积方面,干旱条件下的苗木比对照增加幅度的大小为:唐古特莸>江孜沙棘>砂生槐>锦鸡儿;根尖数增幅介于45.89%~57.29%之间.干旱胁迫后锦鸡儿微细根表面积、根尖数占全根比例下降,而其他3种灌木根系特征值占全根比例均呈上升趋势.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唐古特莸>锦鸡儿>江孜沙棘>砂生槐.  相似文献   
22.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土壤p H、有机质(OM)、全氮(N)、全磷(P)、全钾(K)、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以及与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各养分指标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2 3个土层深度(0~15,15~30,30~45cm)土壤p H、OM、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8.37~9.21、3.34~20.68、0.18~1.21、0.35~0.75、16.12~22.04、5.13~553.28、1.10~52.54 g/kg和103.83~562.28 mg/kg。3 3个土层深度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 3个土层的土壤OM和全N含量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表层土壤(0~15 cm)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经度和海拔还显著影响30~45 cm深土壤速效K含量。此外,综合分析各养分含量发现怀头他拉镇白刺居群土壤肥力最高,而茶卡镇和乌兰柯柯镇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3.
为了比较国内弓形虫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差异,购买三种国产的弓形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80份猪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A、B、C三种弓形虫IgG抗体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7.5%、83.8%;试剂盒A和B的符合率为87.5%,试剂盒A和C的符合率为93.8%,试剂盒B和C的符合率为88.8%;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A和B、A和C、B和C试剂盒的Kappa系数分别为0.57,0.75,0.64,其中试剂盒A和B检测结果一致性强度为中度,试剂盒A和C与试剂盒B和C检测结果一致性强度都为高度。说明在这三种试剂盒中A和C检测效果较为一致,B试剂盒检测效果相对于A和C检测效果较差,但三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国产试剂盒在对弓形虫IgG抗体的检测上没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4.
为筛选出对新棒恙螨有趋避、杀灭效果的中药并评测当前使用广泛的化学药物的杀螨效果,通过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含生药50%的不含乙醇的药液,在96孔细胞板中使药液与螨虫充分接触后,计算并统计全部螨虫的死亡时间;将化学药物稀释为1∶600、1∶1 000、1∶1 500和1∶2 000四个浓度,使药液与螨虫充分接触,计算并统计全部螨虫的死亡时间。结果显示:化学药物组中,哒螨灵的平均杀螨时间最短,其次为敌敌畏、辛硫磷,杀螨时间最长为敌百虫,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用哒螨灵取代毒性大的敌敌畏等作为室外喷洒用药;中药组中,丁香和艾叶杀螨效果最好,杀螨时间分别为0.3 h和0.6 h,丁香和艾叶可进一步研制作为长期使用且对人、畜禽和环境无害的杀螨药物。  相似文献   
25.
农旅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下的一个特色形式,利用本土资源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合理的融合规划,这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针对孝昌县农村人口、土地、区位、粮食、资源等因素,从孝昌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孝昌县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旅综合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潜在优势,旨在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两者之间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6.
2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交通出行便利度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乡村旅游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广东省高州市平山镇自然条件优越,当地已形成颇具特色的"三高"农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这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高州市平山镇周边为例,通过PEST和SWOT分析平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平山镇发展农旅一体化的战略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方法和盆栽苗木称重法,分别对华南石灰岩地区特有树种任豆Zenia insignis以及2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光合特性和蒸腾耗水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与任豆相比,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具有相近甚至更佳的光合生长能力和节水性能;光合特性方面,正常条件下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1 d中最高净光合速率石斑木最高,达到(11.709±0.392)μmol.m-2.s-1,楝叶吴茱萸次之,任豆最低;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值显示石斑木光合生长能力最强,任豆和楝叶吴茱萸相近;耗水特性方面,任豆昼夜耗水量显著高于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白天耗水量约占全天耗水量的90%,3种苗木的最大耗水速率相对较小,介于2.91×10-4~4.28×10-4mol.m-2.s-1,其中楝叶吴茱萸的最大耗水速率低于任豆,而石斑木略高于任豆,并且3种苗木最大耗水速率与白天平均耗水速率的平均比值约为1.6.  相似文献   
29.
速生树种尾巨桉和竹柳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华南地区两种速生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竹柳Salix spp.幼苗,通过测定其各自光响应曲线特征、光合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T 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规律以及根系特征指标(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对比此两种树种光合生长能力、水分利用和消耗能力以及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和16:00,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尾巨桉和竹柳白天瞬时WUE变化范围分别介于1.863~3.941μmol/mmol和2.645~3.894μmol/mmol之间。(2)P n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G s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T r与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C i和WUE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3)竹柳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以及白天不同时间瞬时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尾巨桉,显示出了更优的潜在和实际光合生长能力,而尾巨桉全根系和细根(直径≤2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高于竹柳,表明尾巨桉具有更强的吸水和吸肥能力。(4)综合来看,竹柳光合生长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但叶片水分消耗较大,而尾巨桉节水性好,吸水吸肥能力更强,两个速生树种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30.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25种灌木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25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比叶片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等12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植物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和结论】25种植物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叶片厚度最高为323.00μm、平均为186.25μm,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最高为4.83μm、平均为1.71μm,上表皮平均比下表皮厚30.00%,气孔小而密集,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进化结果,12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极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筛选出5项具有代表性的抗旱指标: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树种的抗旱性能评分排序,将25种植物分为抗旱性极强树种、抗旱性较强树种、抗旱性一般树种和抗旱性较弱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