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中国水牛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均属沼泽型,大致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利用粗饲料能力强,性温驯,使用年限长,体格粗壮,胸深广和乳脂率高。但乳、肉生产性能较低,后躯发育较差,这些缺点急待改进,1957年和1974年分别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进么拉55头和尼里/拉菲50头。这两个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都能适应中国环境。目前在中国约有么拉2300头和尼里/拉菲210头。引种目的主要是通过杂交以改良本地水牛。1965年开始用人工授精方法共繁殖么拉杂种牛约120000头,这些杂种水牛的生产性能都优于本地水牛。1977年进一步用尼里/拉菲公牛和么拉杂一代母牛杂交,已繁殖其后代含尼里/拉菲、么拉和本地水牛种质分别为50%、25%、和25%的三品种杂交水牛1492头,这种杂交水牛的生长速度和乳、肉生产性能等表现都颇为理想。因此,三品种杂交水牛可作为我国选育乳肉兼用型水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湖南省杜鹃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湖南省的自然条件,记载了湖南省杜鹃花的种类与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杜鹃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云南省近几年持续干旱)、水稻品种等发生变化,并随着毒源的大量积累与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使该病在云南稻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对云南水稻生产构成了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34.
有机微量元素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机微量元素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挑选体重相近、健康的初产怀孕80d的母猪40头,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母猪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试验组母猪从妊娠85d开始,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再补充添加0.15%的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至泌乳期结束。结果表明:(1)母猪饲料中补充有机微量元素后,可显著提高活仔率、健仔数与健仔率(P0.05);有提高活仔数和断奶重的趋势(P0.05);对产程、总产仔数、初生重无影响。(2)补充有机微量元素显著提高了母猪血清中铁含量(P0.05),也显著提高了母猪和仔猪血清中IgA含量(P0.05)。这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35.
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规律及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和估测其遗传参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52个6年生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进行生长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黧蒴栲家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52个黧蒴栲半同胞家系平均胸径为8.53em,变异幅度为6.31~10.85am;平均树高为8.23m,变异幅度为5.08~10.14m;平均材积为0.02828 m^3,变异幅度为0.01099~0.05407 m^3。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胸径遗传变异系数为13.74%、广义遗传力为0.7404;树高遗传变异系数为13.74%,广义遗传力为0.7150;材积遗传变异系数为35.36%,广义遗传力为0.7539。表明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胸径、树高变异较小,受较强遗传控制,材积变异较大,也受较强遗传控制,通过一定强度的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36.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37.
冠红杨作为彩叶杨新树种,以其优质的品种特性,多元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苗木行业的重视。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冠红杨的栽培与管护技术,旨在为冠红杨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根据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1型(BVDV-1)和2型(BVDV-2)5非编码区(5-UTR)的序列,分别设计了针对BVDV-1型、BVDV-2型以及针对BVDV-1和BVDV-2两型的特异性引物和通用引物,以标准参考株BVDV-1 NADL株和BVDV-2890 株为对照,建立了分别能检测BVDV-1、BVDV-2和BVDV-1/BVDV-2的RT-PCR 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疑似BVDV-2感染牛的临床病料组织(脾、淋巴结、心肌、血液等)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8份样品中,BVDV-2阳性8份(44%).经RT-PCR鉴定为阳性的组织病料,进一步通过MDBK 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率为100%;结合感染细胞病变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和序列测定鉴定,所分离的病毒均为BVDV-2.上述研究表明,该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并证实我国牛群已存在BVDV-2的污染或感染.  相似文献   
39.
1做好发情鉴定外部观察和阴道检查法相结合。发情表现为兴奋不安、不断鸣叫、强烈摆尾、排尿频繁、食欲减退、反刍停止。阴道检查所见子宫颈口开张、呈粉红色,粘液量多、呈胶水样,并逐渐由透明变混  相似文献   
40.
为改良威海地区仿刺参的生物性状,在水温20.0~22.0℃,盐度30.0~31.0,幼体密度0.2个/m L的条件下,以中国威海的仿刺参群体(W)和韩国东海岸浦项市的仿刺参群体(P)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WW(W♀×W♂)、WP(W♀×P♂)、PP(P♀×P♂)等3个试验组,并于幼体孵化选育后,先后进行了为期11 d的浮游幼体培育和近1年的苗种中间培育(水温3.0~30.0℃,盐度28.0~31.0),测算了各组浮游幼体、稚参、幼参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组间受精率、孵化率、变态附着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浮游阶段,各组在大耳幼体时期的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WW组的体长最大[(1 121.5±68.4)μm],在小耳幼体、中耳幼体、樽型幼体时期各组的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间培育阶段,WP组的苗种生长速度先慢后快,其330日龄苗种的平均体质量最大[(123.6±8.6)mg],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威海仿刺参群体与浦项仿刺参群体的杂交子代在90日龄以前表现为杂种劣势,在90~330日龄表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为31.5%。试验还发现300~330日龄的PP组雄性幼参中出现了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