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为高效利用乌蒙山区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对17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开展了农艺性状与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生育期为194~226 d,出苗-拔节期时长超过生育期50%;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多数高于10%,产量(28.42%)和有效分蘖(30.52%)最高。不同品种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8.33%~10.13%和25.32%~30.15%;中性洗涤纤维(Neur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为50.51%~57.58%,品种差异不显著;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为106.57~133.83,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永久444’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爱沃RFV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各指标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穗粒数与产量正相关(P<0.05),生育期与CP正相关(P<0.05);铃铛数、NDF、有效分...  相似文献   
142.
为挖掘安宁河流域冬闲田种植的饲草品种,在西昌引进开展了3个饲用小黑麦(×T riticale Wittmack)生产性能评价试验。主要通过生育期、株高、饲草产量、茎叶比等来评价参试饲用小黑麦的生产性能的表现。结果表明:3个品种11月14日播种,第二年4月23日刈割,从出苗到刈割生长150d, 3个饲用小黑麦中只有麦丰达到灌浆,普瑞和优能只能达到开花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株高96.45~109.20cm,麦丰和优能的株高显著(P<0.05)高于普瑞,从出苗到刈割时的平均日生长速度表现为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趋势,生长的高峰期为拔节到抽穗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鲜草产量为52847.84~67283.63kg/hm2,干草产量为13816.46~17612.81kg/hm2,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麦丰>优能>普瑞,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叶比为2.65~3.18,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占总产量的54.84%~56.48%,叶占总产量的22.39%~25.60%,穗占总产量的17.92%~21.37%...  相似文献   
143.
为解决我国乌蒙山区冬闲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以19份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乌蒙山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在相对干旱的年份,干草产量排在前3名的品种是‘伽利略’、‘青引1号’和‘青海444’,分别为15 941.55、15 744.67和13 831.14 kg·hm-2;营养品质方面,19份燕麦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排名靠前的品种是‘贝勒Ⅱ’和‘青引1号’,并且二者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的品种分别是‘贝勒Ⅱ’、‘贝勒’、‘林纳’和‘青引1号’;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1号’、‘伽利略’和‘青海444’排名靠前,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乌蒙山区冬闲田的主推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44.
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TTC法测定4种针茅种子生活力,结果表明TTC法能够较好的反映4种针茅种子的生活力。试验针对影响TTC染色效果的5个因子进行了全面的梯度试验与数学分析,即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其中浸种温度、浸种时间和TTC浓度对染色效果起主要作用,并得到了测定4种针茅种子最佳染色技术条件,分别为(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短花针茅种子30℃-6 h-0.3%-40℃-3 h;大针茅种子30℃-3 h-0.1%-40℃-6 h;克氏针茅种子30℃-6 h-0.3%-35℃-18 h;贝加尔针茅种子35℃-12 h-0.3%-30℃-1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